重庆十一五规划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6399686 上传时间:2018-06-26 格式:DOC 页数:91 大小:10.7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十一五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91页
重庆十一五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91页
重庆十一五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91页
重庆十一五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91页
重庆十一五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9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庆十一五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十一五规划(9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目目 录录第一章 指导原则和发展目标 (6)第一节 “十五”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6)第二节 “十一五”面临新机遇新挑战 (8)第三节 “十一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原则 (10)第四节 “十一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11)第二章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16)第五节 加强农村基本生产生活设施建设(16)第六节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17)第七节 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21)第八节 改善农村社会组织结构(21)第九节 强化农村扶贫开发(22)第十节 推进农村综合改革(23)第三章 建设现代制造业基地(24)第十一节 提升壮大汽车摩托车产业(24)第十二节 构建装备制造业基地(25)第十三节

2、构建资源加工业基地(26)第十四节 构建高技术产业基地(28)第十五节 优化发展建筑业(29)第十六节 依托产业园区发展产业集群(30)第四章 加快发展服务业(30) 2 第十七节 改善服务业发展环境(31)第十八节 提升商贸业发展水平(31)第十九节 培育壮大现代物流业(32)第二十节 积极发展金融业(33)第二十一节 优化发展房地产业(34)第二十二节 大力发展信息和中介服务业(34)第二十三节 加快发展旅游和文化业(35)第五章 构建三大经济区协调发展格局(36)第二十四节 鼓励都市发达经济圈做大做强(37)第二十五节 支持渝西经济走廊发展更快更好(38)第二十六节 帮助三峡库区生态经济

3、区发展提速提档 (38)第二十七节 健全三大经济区协调互动机制(39)第二十八节 加快集约型城镇化进程(40)第六章 三峡库区移民迁建和安稳致富(42)第二十九节 全面完成移民迁建任务(42)第三十节 促进移民安居乐业(43)第三十一节 培育特色优势产业(43)第三十二节 保障库区生态安全(44)第七章 完善基础设施体系(45)第三十三节 加快交通运输体系建设(45)第三十四节 提升能源保障能力(49)第三十五节 构建水利保障体系(51) 3 第三十六节 加快市政设施建设(53)第三十七节 优化完善信息基础设施(55)第八章 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56)第三十八节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4、(56)第三十九节 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57)第四十节 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60)第九章 深化体制改革(61)第四十一节 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62)第四十二节 着力推进财税体制改革(63)第四十三节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64)第四十四节 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64)第四十五节 加强市场机制建设(65)第十章 扩大开放与区域合作(66)第四十六节 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和质量(66)第四十七节 加强双边多边区域合作(68)第十一章 实施科教兴渝和人才强市战略(68)第四十八节 优先发展教育(69)第四十九节 注重自主创新发展科技(70)第五十节 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72)第五十一节 培养

5、造就大量人才(73)第十二章 构建和谐重庆(74)第五十二节 全面做好人口工作(74) 4 第五十三节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75)第五十四节 合理调节收入分配(76)第五十五节 完善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体系(77)第五十六节 加强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78)第五十七节 大力发展公共文化(80)第五十八节 强化社会公共安全(81)第五十九节 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82)第六十节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83)第六十一节 完善社会管理体系(84)第十三章 建立健全规划实施机制(85)第六十二节 发挥规划导向调控作用(85)第六十三节 建立统筹协调分类实施机制(86)第六十四节 立足自力更生努力争取国家支持(

6、87)第六十五节 健全规划衔接协调和评估调整机制(87) 5 重重庆庆市国民市国民经济经济和社会和社会发发展展 第十一个五年第十一个五年规规划划纲纲要要(2006 年 1 月 16 日重庆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20062010 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重庆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述规划期内政府的战略意图及政策取向,提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我市“十一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市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职责的重要依据。第一章 指导原则和发

7、展目标深刻分析重庆特殊市情,客观评价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基础和未来潜力,准确把握国内外、市内外发展形势,着眼于依靠人民发展,发展为了人民,实现可持续发展,让人民不断分享发展和改革成果的基本点,确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指导原则和发展目标。第一节 “十五”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6 “十五”期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是我市发展快、人民得实惠多、发生显著变化的五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族人民团结一心,紧紧抓住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设立直辖市、三峡工程移民等历史机遇,围绕发展主题和结构调整主线,全面深化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思路并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有效克服

8、煤电油运紧张、重大疫情和灾害等不利因素,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进程明显加快,完成或超额完成“十五”计划确定的主要任务。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开局良好,中央交办的“四件大事”取得重要进展,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跨进基本小康门槛,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各项工作顺利完成,胜利实现重庆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第一步目标。五年来,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经济总量、质量、效益同步提高。2005 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 3069.1 亿元,比 2000 年接近翻一番,地方财政收入达到 394.96 亿元,比 2000 年接近翻两番,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11060 元,比 2000 年翻一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9、分别达到 2006.3 亿元和 1215.8 亿元,进出口总值接近 43 亿美元,非公有制经济比重 51%,城镇化率 45.2%,非农产业增加值比重 84.9%,非农产业就业比重 50.4%,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超过 138%。交通、能源、水利、市政、生态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取得新的进步。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国企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对外开放持续扩大。三峡工程二期移 7 民任务圆满完成,解决“三农”问题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迈出坚实步伐,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 260 万人,减少绝对贫困人口 84 万人。新增城镇就业人数 100 万人,城镇居民

10、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达到 10244 元和 2785 元,住房条件加速改善,人民生活总体水平显著提高。民主法制建设加快,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取得新的成果,广大干部群众满怀求发展、图振兴的愿望和信心。这些都为“十一五”期间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重庆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第二节 “十一五”面临新机遇新挑战“十一五”发展面临良好机遇。和平、发展、合作成为当今时代潮流,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加快,国际环境总体有利于发展。科学发展观为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西部大开发战略进入基础设施建设和特色产业发展并重的新阶段;

11、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加速升级,必将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三峡工程竣工将促进长江流域的合作发展,东西互动合作共赢形成共识。我市行政体制日渐完善,主城区辐射集聚功能有条件进一步增强,渝西地区在成渝城市群的协调发展中将赢得新的发展契机,中央对三峡库区的有力支持和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扶持政策,以及渝东北、渝东南等地区交通条件的改善将有利于这些地区的发展。前进道路仍然存在着不少困难。国际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有新的表现,地区之间对资源、市场、 8 技术、人才的竞争日渐激烈,对未来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还很不平衡,城乡区域差距很大,二元结构特征仍很明显;大城市带大农村,解决“三农”问题的任务十分繁重;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社会保障、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水平较低,偏远地区和农村公共服务极不健全。二是经济结构不尽合理,农业基础薄弱,工业支撑单一,服务业发展滞后;产业技术水平不高,粗放型增长方式尚待转变。三是科技发展水平较低,更新改造和研发投入长期不足,自主创新能力弱,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的要求不相适应。四是资源环境约束加剧,人均占地少,土地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