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要求率先垂范规范语言文字弘扬中华文化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6394925 上传时间:2018-06-2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要求率先垂范规范语言文字弘扬中华文化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高要求率先垂范规范语言文字弘扬中华文化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要求率先垂范规范语言文字弘扬中华文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要求率先垂范规范语言文字弘扬中华文化(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要求率先垂范高要求率先垂范 规范语言文字规范语言文字 弘扬中华文化弘扬中华文化山西省寿阳县城内小学 聂红云现时期的语言文字工作,任务更重,责任更大,既面临着迎头赶上信息时代浪潮,为国家信息化建设奠定基础、提供文化保证的重任。这就要求我们人人都来关心和参与规范社会生活用语用字,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语言文字的纯洁健康。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以新课标为标准,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掌握听、说、读、写的能力。作为一名科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我从更高标准来要求自己。一、教师语言的严谨性科学教师的教学语言还要严谨,我们的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不断的丰富自己的发现,完善自己的认识,在这个过程中会有很多的猜测和推测。在没有实

2、验或足够的证据证明以前,这些只是猜测和推测,我们描述时,一定要讲究语言的严谨,用上“我们猜测,我们推测,可能”如,学生们在认识了动滑轮和定滑轮作用后,推测滑轮组的作用时,就要说成“我们根据动滑轮和定滑轮作用,推测滑轮组的作用是既能省力又能改力的方向。”在没有数据说明前,不能肯定地下结论。准确、简洁、严谨的科学教学语言才会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才能引领学生在快乐的探究活动中成长。二、启发、激励、趣味有位教育家说过:世界上没有枯燥的知识,只有枯燥的讲授。教师的语言贫乏,再有趣的知识也会让人索然无味。所以科学课中教师的语言还必须具有启发性和趣味性。我们的课堂中应该多点“谁有不同的发现?”“还应该注意什

3、么?”等发散式启发问题。提问有启发性,讲述要有趣味性,尽可能的用平实贴近生活的语言,如果能用儿童话的语言则更好。不要盲目拽文,增加学生“听”的难度。在执教电路一课时。在课堂中有学生发现短路现象而发问,其时我及时让学生阅读“注意防止电池短路”。并加以形象的说明:“电是个调皮的娃娃,只要有近路(短路)可走,它们会蜂拥而上,大量的涌上来,从而使导线在一瞬间发烫!不过,这样的疯狂的直接后果就是电池很快就坏掉了。在实际生活中,如果出现短路,还会造成电起火等严重的事故呢!看一看,在下面这些图中有没有这样的疯狂路线呢?”“电还是一个聪明的娃娃,如果这条路它回不了家(断路),它可是不会走的哦!”“看一看:你的

4、电娃娃能回家吗?”通过以上形象的比喻,让学生对“短路”“断路”有了形象清晰的认识,自然能轻松的分辨它们。课堂中的激励语言非常重要。激励不能简单的“说好听的”。不仅要告诉学生做得好,而且要让学生明白他好在哪里。用“你的汇报真有条理!”替代“你说得真好。”,用“你们小组观察的角度独到”“你们发现的真多”代替“真不错”“了不起”“很好”。三、引导学生学会表达、交流科学课上要引导学生学会表达、学会交流。新课标中表达与交流方面的具体内容标准指出: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语言、文字、图表、模型等)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我们要鼓

5、励学生积极发言,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尊重别人,认真地倾听别人发表见解,不插话,不打断别人的发言;在听懂别人的意思的基础上,认真地吸取别人的见解,调整自己的观点,并能交流自己的观点,如果自己的发言和他人相似就不用汇报了,如果对其他同学的见解有不同的意见或有补充的,要能汇报清楚并能说明理由;还要逐步学会对其他同学的发言进行简单点评。教师要用合适的语言引导学生学会倾听、表达。如:“倾听是虚心学习的表现,也是尊重他人的表现.只有学会尊重别人,别人才会尊重你。”“你讲得很有道理,如果声音再响一点,其它同学听得就更清楚了!”“你的表达特别清楚!”四、在识字和写字方面,有着扎实的基本功,书写必须工整干净首先教师必须做到率先垂范的作用,教师在板书和作业批改中必须书写规范,用字用词准确恰当,不带笔、不草书,不乱写简化字和繁体字,身正重于言教。规范学生的语言文字必须从小抓起。教师率先垂范、言传身教,是落实语言文字规范化的关键因素;课堂教学是规范语言文字的主阵地;课外活动是规范语言文字的训练基地;家庭、社会是规范语言文字的扩展领域。让每一个孩子都动起来,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正确书写的能力,规范使用好我国的文字。是广大教师刻不容缓的任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