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曦-城市群内部“积极竞争”与“消极合作”行为分析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6394683 上传时间:2018-06-2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赵曦-城市群内部“积极竞争”与“消极合作”行为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赵曦-城市群内部“积极竞争”与“消极合作”行为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赵曦-城市群内部“积极竞争”与“消极合作”行为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赵曦-城市群内部“积极竞争”与“消极合作”行为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赵曦-城市群内部“积极竞争”与“消极合作”行为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赵曦-城市群内部“积极竞争”与“消极合作”行为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赵曦-城市群内部“积极竞争”与“消极合作”行为分析(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城市群内部城市群内部“积极竞争积极竞争”与与“消极合作消极合作”行为分析行为分析基于晋升博弈模型的实证研究赵 曦 司林杰* *(西南财经大学,成都,611130) 摘要摘要 本文以晋升博弈模型为基础,研究城市群内部核心城市之间的竞争与合作问题,提出了城市群内部“积极竞争,消极合作”的行为推论,并利用北京等 8 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在现有官员考核体制下,随着城市群内部竞争行为对本城市经济增长影响程度的提高,政府竞争趋于激烈;而随着城市群内部合作行为对其他城市经济增长影响程度的提高,政府合作更趋消极。因此,应当加强城市发展规划,提倡区域错位发展,同时改革现有考核体制,改变“唯

2、 GDP 论” ,逐步将民生、生态等指标纳入其中。 关键词关键词 积极竞争 消极合作 晋升博弈 推论验证一、引言一、引言现阶段,城市群与都市圈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最主要载体,城市群内部各城市之间的竞争与合作一直备受学术界关注。中国的财政分权改革(Qian and Roland,1998;郭庆旺等,2009;Xu,2011) 、政治晋升激励(周黎安,2004;王贤彬等,2010;徐先祥等,2010)有效地激发了地方政府推进本地区经济发展的积极性,但这些制度也加剧了地区间的竞争(周黎安,2004;沈坤荣,2006) 。在既定的政府管理体制下,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并不必然带来经济的良性增长,反而有可能增

3、加地方之间贸易的交易成本,损害经济发展(周业安,2003) ,而且有可能导致地方政府过分追求 GDP,忽视了民生建设(陈钊等,2011) ,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地方保护主义、区域市场分割现象的产生(Young,2000;周业安,2004) ;另一方面维护劳动者权益、促进社会公平、保护生态环境、提供地方公共品等目标有可能被忽略(陆铭等,2008)。加强区域协作,建立区域协调组织的呼声日渐高涨。基金项目本文得到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未来十年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关键和重点问题研究” (10zd024)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城市群内部竞争与地区经济增长研究基于我国四大城市群面板数据的实

4、证研究” (JBK1307065) (Supported by the Fundamental Research Funds for the Central Universities)资金资助。作者简介 赵 曦(1962 -) ,男,汉族,四川成都人,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司林杰(1987-) ,男,汉族,山东禹城人,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在本文写作过程中,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凌晨教授、张安全博士,公共管理学院刘斌博士给予了宝贵建议,在此表示感谢。为解决大都市圈或经济区城市间的基础设施、产业和空间结构一体化,以及分工协作和利益协调机制等问题(魏后凯,2005) ,在区

5、域经济一体化日益加深的背景下, “环渤海区域合作市长联席会” 、 “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 、 “泛珠三角 9+2”等区域经济协调机构或组织相继成立。部分学者指出,随着区域经济协调组织的出现,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等城市群将有效地开展区域内部合作,协调地方之间利益冲突,整合区域市场,相互开放,形成有利于资源和要素自由流动,实现资源和要素优化配置的环境(覃成林,2010) 。但不容乐观的是,我国几个主要城市群内部,如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成渝等都存在着“积极竞争,消极合作”的现象。同一地域内城市之间在进行区域分工协作时往往并不十分积极,对于那些双赢的区域合作机会也反应冷淡(周黎安,200

6、4) ,但对于某些竞争性的项目却竞争激烈,主要表现在各城市经常利用种种优惠措施招商引资,以邻为壑,发展自身经济,切割市场等(王文剑等,2007;陈钊等,2011) 。这不仅符合人们在现实中的事实观察,而且也得到了经验研究的支持(周黎安等,2005;Li and Zhou,2005) 。以往研究中,部分学者(周黎安,2004;陈钊等,2011)以晋升博弈的方法研究地区间竞争,对地区竞争问题具有较好的解释,但现实中一个不可忽略的事实是:区域之间既存在着激烈的竞争也同时存在着许多合作,而以往研究主要针对区域之间的“积极竞争”行为,对“消极合作”现象的研究并不多。本文以扩展后的城市群内部两中心晋升博弈

7、模型为分析方法,力图解释城市群内部存在的“积极竞争,消极合作”现象。通过求解模型并进行比较静态分析,提出了关于城市群内部竞争与合作的行为推论。为验证该推论,利用四大城市群中北京等 8 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并将实证结果与政府行为表现进行匹配。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理论分析,通过比较静态分析方法提出本文对城市群核心城市间竞争与合作行为的推论;第三部分实证研究和推论验证;第四部分是结论。二、理二、理论论分析分析晋升锦标赛理论最早由 Lazear and Rosen(1981)提出,周黎安(2004)首先将其运用到中国的中央政府对地方官员的激励之中,并尝试以此来解释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以

8、及重复建设和地方保护主义等现象。本节通过对晋升博弈模型进行一定扩展,研究目前城市群中普遍存在的“消极合作,积极竞争”行为。为了便于分析,本文以双核心城市群为研究对象,构建晋升博弈的扩展模型。在晋升博弈模型中,上级政府会提拔工作更加努力的下级政府,但下级政府的努力程度并不能被直接观察,却可以被甄别,因此上级政府需要通过某种显性指标考核下级政府。本文沿用周黎安(2004)提出的经济绩效考核方式,即经济绩效表现更好者获得提拔,理由在于,现阶段这种考核方式符合城市群作为优化开发区或重点开发区的功能定位。1模型设定假设存在两个处于同一级别1的核心城市 A 和 B,两个城市的经济绩效分别表示为、AY;两个

9、城市的经济绩效与其官员的努力程度、的函数关系是,具体形式未BYAEBE) (g知,经济绩效与官员努力程度的关系式为:iYiE(i, j=A,B;ij) (1)ijiiEgEgY)()(其中,函数具有,的性质,经济学含义为增加努力程度会带来) (g0) ( g0) ( g经济绩效的增加,但增加的经济绩效会随着努力程度的提高逐渐变小。代表城市官员j单位努力对 城市绩效的影响程度,其大小取决于不同行为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i并且,表明其他城市官员所做的努力对该城市经济绩效的影响比本城市官员小。1代表城市官员努力对 城市经济绩效有正的影响,两城市为合作行为。代表0ji0城市官员努力对 城市经济绩效

10、有负的影响,为竞争行为。代表 j 城市官员努力对ji0城市经济绩效不产生影响;代表随机扰动项,与相互独立,零均值同分布,且iiAB的对称分布函数,密度函数为。AB)0(2,Ff2.对称性纳什均衡如果 城市的经济绩效超过城市,即,那么 城市官员获得晋升,得到效用ijjiYY i为,相反获得效用为,因此。效用,大小与晋升职iViL),(jijiiiLLVVLViViL位的高低有关,职位越高越大,就越小。由的对称分布函数可iViLAB)0(2,F知,A 城市官员获得晋升,即的概率为:BAYY )() 1()()1()()()()()()()()()(BAABBAABBABABABAEgEgFEgEg

11、EgEgPEgEgEgEgPYYP(2)利用(2)式构造 A 城市官员的期望效用函数:)()() 1()()1(1)() 1()()1(),(AABAABABA ECLEgEgFVEgEgFEEUE(3)其中,函数是官员付出努力后所减少的效用,其经济含) (C0) (C0) ( C义是增加自身努力会减少自身效用,而且随着努力程度的不断提高所减少的效用不断增加。(3)式中,对 A 城市官员而言,是不可控制变量,因此 A 城市官员实现效用最BE大化的一阶必要条件为:0)()()1 ()() 1()()1()()1 ()() 1()()1(),(AAABAAABA ABAECEgLEgEgfEgVE

12、gEgfdEEEUdE上式整理后,得 A 城市官员实现效用最大化的一阶必要条件:1同一级别并非是指行政级别,而是指地理位置相近,经济总量大体相当,城市定位相同)()()()1 ()() 1()()1(AAAABAECLVEgEgEgf(4)同理,B 城市官员实现效用最大化的一阶必要条件:)()()()1 ()() 1()()1(BBBBABECLVEgEgEgf(5)将(4)式与(5)式联立,由于 A、B 同质,可得对称性解:,为晋升博弈模型的对称性纳什均衡,即双方实现均衡时付出的努力相等。BAEE3.比较静态分析将带入(4)式,整理得:BAEE(6))()()()1 ()0(AAAAECLV

13、Egf(6)式为官员在晋升博弈模型中实现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行为原则。为便于观察和理解,将(6)式变型为:(7))()()()0()()()0(ABBAAAAECLVEgfLVEgf(7)式的经济含义为,考虑到 A、B 两城市官员努力与经济绩效的关系,A 城市官员增加一单位努力,减少效用为,获得经济绩效为,进而获得的晋升效用为)(AEC)(AEg,而 B 城市官员也因 A 城市官员的努力获得了的经)()()0(AAALVEgf)(AEg济绩效,进而获得晋升效用为,但 B 城市官员并没有付出努)()()0(BBALVEgf力,因而也就不存在效用的降低。所以,当 A 城市官员实现自身效用最大化时,A

14、城市官员增加的每一单位努力所引起的效用减少必须等于 A 城市官员获得晋升效用减去 B 城市官员因 A 城市官员努力所获得的晋升效用。由(6)式,可知:(8)),(AAAALVEE将(8)式带入(6)式,并对求偏导,整理得:AV)()()1 ()0()()()1 ()0()(AAAAAAA LVEgfECEgf VE 将(8)式带入(6)式,并对求偏导,整理得:AL)()()1 ()0()()()1 ()0(AAAAAAA LVEgfECEgf LE 将(8)式带入(6)式,并对求偏导,整理得:AALV )()()1 ()0()()()1 ()0( )(AAAAAAAA LVEgfECEgf L

15、VE 为密度函数,) (f0) ( g10) ( gAALV 0) ( C, (9)0AA VE0AA LE0)(AAA LVE由(9)式可知,官员努力程度与晋升成功的效用水平呈正向关系,与晋升失败后的效用水平(痛苦)呈反向变化关系,与晋升成功和失败的反差呈正向关系,即职位越具有吸引力越能促使官员提高努力水平,同时竞争失败的痛苦也能促使官员付出更多的努力。相反,对于无关紧要的职位,晋升失败也不会产生很大的痛苦,官员付出的努力自然不高。由此可见,现有官员选拔体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励官员发展本地经济,这符合人们的经济直觉。将(8)式带入(6)式,并对求偏导,整理得:)()()1 ()0()()()()0(AAAAAAAA LVEgfECLVEgf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