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户籍制度改革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6394498 上传时间:2018-06-2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评析:户籍制度改革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评析:户籍制度改革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评析:户籍制度改革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评析:户籍制度改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评析:户籍制度改革(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评析:户籍制度改革 http:/edu.QQ.com 2006 年 08 月 15 日 17:40 长河公务员 上一期的申论热点评析 涉及的是农民工权益问题,并指出民工荒现象的背后折射的是深层的社会体制问题,农民工权 益问题的一条很根本的解决方案就在于进行户籍制度改革,改变原有的城乡二元结构.2006 年吉林省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就以户籍制度的改革为切入点进行命题。申论材料包括户籍 制度的产生、户籍制度的发展过程、现行户籍制度的弊端、户籍制度对人民生活的影响以 及其他国家的户籍制度等内容。公安部正在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拟取消农业、非农 业户口界限,探索建立城乡统一户口登记管理制度,同时,以具

2、有合法固定住所作为落户 的基本条件,逐步放宽大中城市户口迁移限制。三农问题专家李昌平曾撰文指出:户籍制 度在建立之初并不一定是一项歧视制度,只是实施紧缺生活品配给的手段之一,是适应当 时计划经济体制需要的,在我国工业化初期发挥过一定历史作用。户籍制度是政府对辖区 人口进行管理的一种必要手段,但在特定的制度安排下,户籍有可能异化为政府对人口的 等级化或阶层化管理的强制性工具,或者成为一种商品。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我们选择 了计划经济的体制,使得政府突然面临一个艰难的问题:大量农村人口希望进城就业而城 市根本无法接纳,由此户籍制度逻辑地演化为限制国民自由流动的制度。改革开放以后, 户籍制度异化为一

3、种商品,国民流动的选择权以个人的财富多少来确定,客观上形成了对 穷人的阶层性歧视和利益侵害。户籍制度改革,核心在于首先解决城市社保制度中国民待 遇全国统一的问题,否则难有实质性推进。 本期,我们主要分析我国户籍制度的存在原因,目前现有户籍制度的弊端以及有关户籍制度改 革的建议、方案。 现行户籍制度的根本原因和逻辑起点 我们先看看户籍制度的变迁: 户籍管理制度变化三阶段 第一阶段,1958 年以前,属自由迁徙期; 第二阶段,19581978 年,为严格控制期; 第三阶段,1978 年以后,半开放期。 建国初期,由于新政权在社会制度上的重大变迁,使得全社会的生产结构、收入结构、消费 结构,均发生了

4、重大变化。据统计,从 1954 年到 1960 年,全国人口迁入、迁出的绝对数 波动在 2000 万到 3000 万之间。而当时的城市总人口只有 6000 万到 8000 万。就城市的就 业来看,当时的产业工人只有 600 多万人,失业人口在 400 万人左右,而在此期间每年涌 入城市的人口高达 500 万人以上。面对当时我国历史上突然出现的人口流动大潮,政府被 动地出台了一系列限制农民进入城镇的文件。 1953 年 4 月 17 日,政务院公布了关于劝阻农民盲目流入城市的指示 , “盲流”一词由 此出现;1954 年 3 月,内务部和劳动部发文关于继续贯彻劝止农民盲目流入城市的指示 ;195

5、6 年 12 月 30 日,国务院公布关于防止农村人口盲目外流的指示 ;1957 年 3 月 2 日,国务院公布关于防止农村人口盲目外流的补充指示 ;1957 年 12 月 18 日,中共中 央和国务院联合发文关于制止农村人口盲目外流的指示 。由此可见当时农村人口向城市 流动问题的严重。1958 年,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委员会第 91 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 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之前,公安部长罗瑞卿就这一条例草案做了一个说明,罗瑞卿部长 讲:“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方针,是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基础上,发展工业和发展农业同 时并举。无论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都必须按照国家统一的规划和计划进行。因此,城市 和

6、农村的劳动力,都应当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进行统一的有计划的安排,既不能让 城市劳动力盲目增加,也不能让农村劳动力盲目外流。 ” 1、当国家选择了计划经济的体制, 选择了单一的公有制,并承诺代表工人阶级利益,保护全体劳动人民利益,而国家又不可 能把推进工业化所必须的社会福利和保障覆盖到全体国民的情况下,实行多元化的有限公 有制,即把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按区域,按所属层次,按核算单位分解开,形成有差别的 社会保障制度就成为必然。差别的含义就在于,公有制是单一的,但在产权上并不单一属 于国家,或单一属于“全民” ,而是属于不同层次、不同区域、不同社区的群体。就社会保 障的角度看问题,我国几乎不存在

7、覆盖全体国民的“全民”所有制或“全民”公有制。但 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只有这样有限边界的公有制,才能保证以计划经济的方式推进工业 化建设。 2、新中国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公有制对资源的垄断,导致原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资源价 格、组合、分配、物流发生根本性的结构变化。其直接的反映就是市场供给与就业。1953 年,我国实行对粮食的统购统销政策。该项政策的核心要点是要保证对城市的粮食供给。 当时出现城市粮食供给的紧张,恰恰是在国民经济全面恢复,粮食连年大幅增产的背景下 发生的。其根本原因是由于市场的供给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的粮食市 场存在这样的现象:粮食生产总量不足,不一定意味着市镇粮

8、食市场的供给不足,同样, 粮食生产的总量充足,也不一定意味着市镇粮食市场的供给充足。在中国传统的市场经济 背景下,城市的粮食供给一般都比较宽松,价格偏低。其主要原因是农村的地租总量较高, 大量农民在粮食收获季节有被迫集中出手变现的现象。新中国成立后,城市粮食的供给大 致是四成靠征,六成靠购。尽管地租的很大一部分转为农业税,但其中原来可以稳定超量 进入市场的数量流失掉了。由于粮食生产的总量毕竟不足,这就导致城市粮食市场发生供 给短缺。可以说,粮食的统购统销政策是我国城乡户籍制度走向分割的第一步,同时也是 最实质性的一步。 从就业的角度看,大量农村人口突然涌向城市,其基本原因不会是土改造成的。恰恰

9、相反, 土改还会吸收相当一部分农村人口进入农业生产。城市的工业化也不是原因,因为当时城 市的失业人口有 400 万之多,同时国家大力推行“三个人的饭五个人吃”的就业政策。这 里的根本原因在于:传统的以集镇为核心的农村大量非农小私有经济,迅速萎缩以后,特 别是 1956 年大力推进高级社以后,原本可以在农村从事大量非农小私有经济活动的人口, 被挤向了城市。而城市大规模公有制经济的推行,特别是服务业的萎缩,又恰恰缩减了广 泛的就业机会。这两方面的逆向调节,使得当时的人口问题迅速激化,加速了城乡户籍分 割、区域户籍迁移设限政策的出台。 正是由于这一内在逻辑的自身演化,新中国逐步形成了一种以户籍管理为

10、手段的城乡分割,区域分割,行业分割,核算单位分割的多元公有制体系,即多元社会保障体系。也就是说, 当初的决策,并非是出于城市对农村居民的歧视才制定了专门的户籍制度,而是计划经济 体制的内在逻辑决定了这一制度的形成。 推动户籍制度改革的进路和方案 1、 户籍制度的改革首先从改革社会保障制度上入手。放开户籍的难点在于社会保障在全 国不是均一的,其支付是有界的。过去是职工所在单位负责,现在是地方政府负责,而且 仅限于缴纳社保基金的就业人口。目前有些地区宣布一次性取消农业户口,变为统一的居 民户口,但这并解决不了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人口自主迁移的问题,而只是户口名称上的 变化而已。其结果会在居民面前形成

11、新的国民待遇不平等,甚至是更加有利于对农民财产 的平调和侵害。因此第一步必须解决社会保障支付在全国的均一性和全覆盖问题。建议对 社保、业保、低保三项,制定全国统一的低标准支付标准。地区差,纳入商业保险和社会 救济的范畴综合考虑。不同所属单位的个人帐户,建议与商业保险挂钩,脱离统一的社会 保障体系。医保和教育问题,单独制定保障的政策。 2、 户籍制度的改革在步奏上应采取先城后乡的办法。改革户籍制度事实上很难城乡一步 到位,即使对城市的全覆盖社会保障也需要分步进行。农村的社会保障目前仍然以不断地 加大减轻农民负担的力度,增加农民最紧迫需要的补贴,比如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的 支出;不断增加土地的“

12、含金量” ,比如对农业税的彻底减免,强化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市场 流通的基础设施建设,等等为上策。然后再逐步与城市的社保标准与规范对接。 3、 城市郊区可考虑为农民工建立在城市定居的过渡“平台” 。农民进城务工,如果没有当 地的户口,这在社保及相关福利上很难操作。但在城市定居的费用,特别是居住的费用很 高,举家迁移和半举家迁移都很难。建议在大中城市的郊区,以村委会为单位,选择非基 本农田,为农民工建立单独的生活居住社区,作为农民转变身份,申领当地户口的过渡性 “平台” 。这样也可以给当地政府一个统筹解决流动人口问题的缓冲余地。 4、 建议允许农民进城前把土地承包权和房地产出售。农民进城落户需要资金

13、的支持,如 果土地的承包权和宅基地,均能出售的话,农民多少可以获得一笔资金收入,这对他们进 城定居会有很大的帮助。建议对这方面的相关政策大幅度放宽。同时,对农民进城后,是 选择先“卖地” (承包权出售)后“入户” (申领城市户口) ,还是后卖地先入住(进城打工 暂住) ,均由农民自主决定。但从长远来看,农民已经申领了当地的城市户口,仍然可以不 放弃土地承包权的政策主张,恐怕会给城市的社会保障制度带来很大的实施难题,似不宜 采纳。 5、 农民进城申领了当地户口, (不包含尚未注销农村户口,只领有城市暂住证的流动人口) 城市社保的相关规定即自动生效。比如,劳动力按其年龄,60 岁以上即可领取养老金,与 当地居民待遇相同。也就是承认其过去的劳动年龄为城市职工工龄,视同已经缴纳了社保 基金。同样,尚未到达退休年龄的劳动力,从领取城市户口开始缴纳社保基金,但以前在 农村的劳动年限,直追溯到 18 岁,均应当视为已经缴纳了社保基金。医保也应当参照此办 法制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