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二模语文答案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6385604 上传时间:2018-06-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年二模语文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0年二模语文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0年二模语文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0年二模语文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0年二模语文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0年二模语文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年二模语文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答案 第 1 页(共 9 页)2010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统一考一考试试西工大附中西工大附中第二次适第二次适应应性性训练训练语文答案语文答案1.C (当代的文艺大众化的价值取向只是呈现出多样,并不是与以前的完全不同,只是比以往要多些) 2.A (在“娱乐大众化”的价值导向下,各种媒体形式重视对娱乐的追求是正常的,也是消费市场条件下所必须的,“重视”并不等于完全娱乐化)3.D (重点在“正确”两个字上,“引领大众”存在“将大众的精神境界往健康向上还是低级趣味的方向导引”两个方面,故末句应为“充分发挥用健康向上的精神价值引领大众的作用”)4.C(发:启发,阐明)5.

2、D 都为介词,按照。(A.都为连词表承接,表假设。B. 都为连词,表并列;表转折。C.动词,成为;介词,给)6.B(“但因为亲近黄老道家学说”说法不合文意:一则第二段有“闻新博士学黄、老此非吾所愿学也;二则“以亲老道远改兴国军”句应理解为“因为亲人年迈路途遥远改任兴国军”。)7.(10 分)得分点:每句的重点实虚词、句式、特殊用法等。(1)(许忻)很少接待宾客,一见到陆九龄,跟他说话觉得很愉快,就把当时的文学典籍全部告诉他。(4 分)(2)有剽掠抢劫的人经过陆九龄家门口,必定互相告诫说:“这家射箭命中率很高,不要自己找死。”(4 分)(3)有关键之处的阻碍,即使累积了九仞高山般的功夫也不敢满足

3、。(2 分)语 文 第 2 页(共 9 页)8. (5 分)颔联主要运用比喻(或“通感”)修辞,通过对“柳态”和“啼鸟”的描摹写出了分别后的伤感和思念;以视觉写听觉,化无形为有形,更加形象可感。9. (6 分)“独”突出了孑然枯坐、愁对孤灯的形象,“空”表现离人远行、无所依从的情景;这两个字渲染了一种孤寂、凄清的气氛,极写了人物内心的忧郁和思念。10. (6 分)(1)势拔五岳掩赤诚 (2)亲朋无一字(3)三峡星河影动摇 (4)女娲炼石补天处(5)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6)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11(1)B E(5 分) (B 作者并未对高粱、谷子、玉米等农作物进行“细致入微地描写” ,同时描写

4、地也不是“正在健康成长的模样” 。E 作者对缺少铁质的城市的确有所批评,但不能上升为厌恶和批判, “处处批判”的断语更不准确。)(2) (6 分)是我永远的家园。乡村是城市的依托,是城市的母体,城市是乡村的延伸和延续。乡村是农民的部落,是我们生存的依托,也是城市生活的依据。乡村可以为我们提供粮食。 (答出答出 2 2 点就可给全分点就可给全分) (4 分)妙处妙处:土地是铁质的来源,乡村的铁质就存在于乡村的土地之中。作者写乡村土地的目的是为了更加突出乡村铁质对于乡村的重大意义。 (2 分)(3) (6 分)对于农民来说,种子就意味着希望,当他们把种子播撒在这片坚实的土地上的时候,内心深处就已经

5、在憧憬着未来的美好生活。 (3分)农民勤劳工作的身影遍布乡村,他们的勤劳付出使乡村每一刻都充实丰语 文 第 3 页(共 9 页)富且充满了生气。 (3 分)(4) (8 分)作用:作用: 总结全文,点明主旨;与开头作者强调的乡村的重要性相呼应。 (2 分)人们不论面对怎样的环境都能够挺直脊梁的。 (2 分)象征意义:象征意义:是一种人格或性格的象征,作者希望人人都能拥有铁质性格,高昂豪迈,不要被烦琐深奥的说教束缚。 (2 分)是生存意义的象征,生活着的人们无论生活在乡村亦或生活在城市,都应该让自己的生活中充满了铁质,铁质是人们永远的支撑。(2 分)12(1)B E(5 分)(B 项,之前并不都

6、是谈张艺谋的电影,再者,谈论芝加哥这一话题是由张艺谋提出,记者追问,张导乐于谈,这有利于将访谈拓深拓广;E 项,谈论参与角逐的一些导演是本次采访的重要目的,有必要提到马丁斯科塞斯,从文中看,张艺谋也不会如此敏感地将没有联系的事情揉在一起,反而对此颇感兴趣)(2) (6 分)首先,记者由英雄的成功开始访谈,很能引起对方的兴趣。(2 分)接着,记者就张艺谋参与奥斯卡角逐一事引出询问张对奥斯卡和具体电影、导演的看法,重点评述这些电影和导演的可取之处。(1 分)然后,由这些电影和导演自然过渡到英雄,讨论英雄的优点和参评的不利因素。(1 分)最后,询问张艺谋下一步影片的打算。(1 分)总体来说,提问丝丝

7、相扣,有计划、有步骤,进行得很顺利。(1 分)(3)(6 分)注重电影的商业化趋势,希望电影能够吸引观众;不盲目崇拜奥斯卡奖,保持自己的艺术个性;借鉴西方电影的做法,融进传统文化因素。(4) (8 分)答案不唯一,言之成理即可,重在看思维的深度。不必要,理由如下:不必要,理由如下:(1)张艺谋这一段话有两层主要意思,一层是每拍一部电影他都会总结提高,二层是不用别人的眼光来判断自己,而是用自己的眼光判断自己,只靠语 文 第 4 页(共 9 页)别人评价就会失去个性。这两点都不好评论。(2 分)第一点要评论就必须举例证明,会使访谈结尾显得臃肿、偏离主题,第二点要评论就涉及到一个对与错的问题,无论记

8、者同不同意张的看法都不好评说,因为张的观点有一些绝对,如果同意,显得不是发自内心,说不同意则很可能引起对方不愉快。(4 分)(2)记者至此访谈的目的均已达到,没有必要在这个问题上纠缠,适时收尾正是一种智慧,再评论下去则可能画蛇添足。(2 分)有必要,理由是:有必要,理由是:(1)张艺谋兴致勃勃讲的一段自己关于电影的观点却没有得到回应,显得记者不够礼貌。(2 分)(2)张艺谋的观点确实有一些绝对的成分,有必要指出来,给读者一定的阅读关注指导。(2 分)建议记者:基本肯定张艺谋的观点,对他坚守自己的个性的做法表示欣赏,同时委婉地指出其实有一些评论如果合理参考还是有好处的。评论时关键有两点,一是注意

9、说话的度,二是注意说话的语气,态度要真诚。(4 分)13C(A 项,zh/z g/h m/m B 项,shn/shn zi/zi sh/shC 项,zhng/zhng p/p wi/wi D 项,pn/bn b/b p/p)14A(A 项,胸无城府:形容待人接物坦率真诚,心口如一。B 项,引而不发:拉开弓却不把箭射出去。比喻善于启发引导。也比喻做好准备暂不行动,以待时机;此处误用为“做事不果断”,属望文生义。C 项,风声鹤唳: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忧。D 项,出言无状:说话超越本人的身份、地位,放肆,没有礼貌。句中误作为遇事紧张,不会说话)15B(A 项,时态错误,“将”与“参加了”矛盾。C

10、项,两面对一面,去掉语 文 第 5 页(共 9 页)“能否”。D 项,动宾不搭配,“解决”可换为“解除”)16 (6 分)(1)怎么可能这样呢?他那么小的靶心都能一箭射中,我这么大的靶心却屡射不中!(3 分。不涉及左靶,扣 1 分;不使用问号或感叹号,扣 1 分。所写内容完全不符合画意,不给分)(2)3 3 分答例:分答例:有时候,目标看上去越难达到,反而越会使人全力以赴,最终达到目标;相反,目标看上去越容易达到,就越有可能令人掉以轻心,反而无法达到。 (满分答案既要符合画意,也要符合题干中“常常被人忽视,或者说常常让人感到难以理解,不可思议”的要求)2 2 分答例:分答例:只有优秀的人,才能

11、完成艰难的任务;平庸的人,连简单的事都做不好。1 1 分答例分答例:要想在竞争中不落下风,需要平时练好本领。0 0 分答例分答例:射箭不容易,初学的人不可能射中靶心。17(5 分)答案示例 1:祖国新生六十年风雨和辉煌同在 五四华诞九十载民主与科学并存 答案示例 2:澳门回归一十载步伐稳健 西藏民主五十年面貌全新18作文(60 分) (略)附译文:附译文:陆九龄,字子寿。九龄的父亲陆贺,凭借学问品行被乡里人尊崇,生了六个孩子,九龄是他的第五个孩子。陆九龄年幼时聪颖端庄,十岁时母亲去世,九龄像成人一样为母亲哀哭伤悲。年纪大了些,就填补了郡学弟子员的空缺。语 文 第 6 页(共 9 页)当时秦桧把

12、持朝政,没有人讲程氏之学,只有九龄尊崇程氏的学说。这样过了一段时间,听说新来的博士学习黄老之术,不遵循礼法,陆九龄感慨叹息说:“这不是我乐意学的。”于是就回家,跟着父亲兄长更加努力地讲学。这个时期,吏部员外郎许忻在朝廷里很有名望,退隐居住在临川,(许忻)很少接待宾客,一见到陆九龄,跟他说话觉得很愉快,就把当时的文学典籍全部告诉他。从此以后陆九龄更加努力地学习,翻看百家书籍,日日夜夜不知疲倦,对阴阳、星历、五行、卜筮这些学说都很熟悉。陆九龄性格周密严谨,对学问不肯苟且简单涉猎,进入太学,司业汪应辰推举张九龄为学录。在乾道五年中进士,调任为桂阳军教授,因为父母年迈路途遥远改任兴国军,还没上任,正赶

13、上湖南的茶寇到庐陵剽掠,风声传到了邻郡,人心惶惶。旧时有义社来防备盗寇,郡县长官听从众人请求,叫九龄主持义社,他的门人学生大多不乐意。九龄说“文事武备,是一致的。古时候有征战讨伐,公卿就是将帅,一乡之长,就是军营的表率。士人如果以此为耻,那么豪侠武断的人就专横了。”于是他就接受任务,调遣屯兵防御都有法度,盗寇虽然没有到,但郡县把陆九龄作为重要的依靠。有空闲时就与乡里的子弟练习射箭,他说:“这本来就是男子的事情。”年岁荒恶时,有剽掠抢劫的人经过陆九龄家门口,必定互相告诫说:“这家射箭命中率很高,不要自己找死。”等到了兴国,兴国地临大江,这里的风俗节俭吝啬,很少有人知道学习的。九龄不因为职位闲淡自

14、我放松,规矩更严格了,他随时都整理好衣服帽子,好像语 文 第 7 页(共 9 页)要面对很多人一样,劝勉安抚百姓引导辅助人们求学,于是士人逐渐增多。不到一年,因为继母去世而离开。服丧期满,调任全州教授。还没上任,就得病了。一天早晨起来,陆九龄坐在床上和客人聊天,仍旧把天下的学术人才作为惦记的事情。到了晚上,整理好衣襟正面躺着就去世了。去世时四十九岁。宝庆二年,皇帝特地赠陆九龄为朝奉郎、直秘阁,赐谥号为文达。陆九龄曾经继承他父亲的志向,更注重研修礼学,治家有法。全家上百口人,男女按照次序分工各司其职,家里的礼节像朝廷里一样严格。忠诚恭敬友善平易,乡人受到教化,都敬顺兄长。陆九龄和弟弟陆九渊互相做

15、师友,友好相处而见解各异,学者号称“二陆”。有求学的人来咨询,九龄从容地告诉他们,每个人都能得到自己想获取的。有的人没有什么和他交谈,他就不阐说。陆九龄曾经说:“人的疑惑有难用话语争辩的情况,言词激烈,恰好加固他们的想法。过一会儿,未必不自己明白过来。”吕祖谦经常称赞陆九龄说:“志向远大,脚踏实地。有关键之处的阻碍,即使累积了九仞高山般的功夫也不敢满足;有一丝一毫的偏差,即使站在万人的表彰面前也于心不安。他听取并且观察,站在那儿四下观看,不达到极平坦极精粹的境地,不敢放弃。”附诗歌鉴赏:附诗歌鉴赏:柳中庸听筝柳中庸听筝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语 文 第

16、8 页(共 9 页)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筝是一种拨弦乐器,相传为秦人蒙恬所制,故又名“秦筝” 。它发音凄苦,令人“感悲音而增叹,怆憔悴而怀愁” (汉侯瑾筝赋 ) 。这首诗,写诗人听筝时的音乐感受,其格局和表现技巧,别具一格,别有情韵。首句“抽弦促柱听秦筝” , “抽弦促柱”点出弹筝的特殊动作。筝的长方形音箱面上,张弦十三根,每弦用一柱支撑,柱可左右移动以调节音量。弹奏时,以手指或鹿骨爪拨弄筝弦;缓拨叫“抽弦” ,急拨叫“促柱” 。那忽疾忽徐、时高时低的音乐声,就从这“抽弦促柱”变化巧妙的指尖端飞出来,传入诗人之耳。诗人凝神地听着,听之于耳,会之于心。 “听”是此诗的“题眼” ,底下内容,均从“听”字而来。诗人听筝最突出的感受是什么?“无限秦人悲怨声” 。诗人由秦筝联想到秦人之声。据秦州记:“陇山东西百八十里,登山巅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