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样调查案例分析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46343470 上传时间:2018-06-25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抽样调查案例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抽样调查案例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抽样调查案例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抽样调查案例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抽样调查案例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抽样调查案例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抽样调查案例分析(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抽样调查城市规划的社会调查方法概念: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 是从全部调查研究对象中,抽选一部分单 位进行调查,并据以对全部调查研究对象 作出估计和推断的一种调查方法。抽样调查抽样调查可以分为 概率抽样和非概率 抽样两类。抽样调查虽然是非全面 调查,但它的目的却在 于取得反映总体情况的 信息资料,因而,也可 起到全面调查的作用。 抽样调查 的基本程序 1、界定调查总 体 2、选择 抽样框 3、确定抽样方法 4、决定样本大小 5、抽取样本 6、评估样本正误 抽样调查 的步骤 1、界定总体 2、制定抽样框 3、分割总体 4、决定样本规模 5、确定调查 的信度和效度 6、决定抽样方式 7、

2、实施抽样调查 并推测总 体抽样调查 的优点 抽样调查 的缺点 经济性好.实效性强.适应 面广.准确性高 调查单位少,代表性强 ,所需调查人员少。 抽选的调查样本数量, 经过科学的计算确定的 ,有可靠的保证。 抽样调查的误差,是在 调查前就可以根据调查 样本数量和总体中各单 位之间的差异程度进行 计算,并控制在允许范 围以内,调查结果的准 确程度较高。 所抽取样本是否具有代 表性是抽样调查的关键 。 具有不稳定性,有所偏 差,存在一定的误差率。 抽样调查也存在调查的 误差和偏误问题。通常 误差有两种:一种是工 作误差(也称登记误差 或调查误差),一种是 代表性误差(也称抽样 误差)。抽样调查 的

3、特点抽样调查 的本质特点是以部分来 说明或代表总体。 它是按照科学的原理和计算,从若 干单位组成的事物总体中,抽取 部分样本单位来进行调查 、观察 ,用所得到的调查标 志的数据以 代表总体,推断总体。抽样调查样调查 法分类类 1.随机抽样样简单简单 随机抽样样法 从总体中选择出抽样单位,从总体中抽取的每个 可能样本均有同等被抽中的概率。抽样时,处于 抽样总体中的抽样单位被编排成 1n编码,然 后利用随机数码表或专用的计算机程序确定处于 1n间的随机数码,那些在总体中与随机数码吻 合的单位便成为随机抽样的样本。 这种抽样方法简单,误差分析较容易,但是 需要样本容量较多,适用于各个体之间差异较小

4、的情况。 2.随机抽样样系统统抽样样法 这种方法又称顺序抽样法,是从随机点开 始在总体中按照一定的间隔(即“每隔第几” 的方式)抽取样本。此法的优点是抽样样 本分布比较好,有好的理论,总体估计值 容易计算。 3.随机抽样样分层层抽样样法 它是根据某些特定的特征,将总体分为同质、不 相互重叠的若干层,再从各层中独立抽取样本, 是一种不等概率抽样。分层抽样利用辅助信息分 层,各层内应该同质,各层间差异尽可能大。 这样的分层抽样能够提高样本的代表性、总体 估计值的精度和抽样方案的效率,抽样的操作、 管理比较方便。但是抽样框较复杂,费用较高, 误差分析也较为复杂。此法适用于母体复杂、个 体之间差异较大

5、、数量较多的情况。 4.随机抽样样整群抽样样法 整群抽样是先将总体单元分群,可以按照自然分 群或按照需要分群,在交通调查中可以按照地理 特征进行分群,随机选择群体作为抽样样本, 调查样 本群中的所有单元。整群抽样样本比较 集中,可以降低调查费 用。例如,在进行居民出 行调查中,可以采用这种方法,以住宅区的不同 将住户分群,然后随机选择群体为抽取的样本。 此法优点是组织简单 ,缺点是样本代表性差。 对总体作若干分类和样本容量既定情况下, 按照配额从总体各部分进行抽取调查单位。5.随机抽样-多阶段抽样法 多阶段抽样是采取两个或多个连 续阶段抽取样本的一种不等概率 抽样。对阶段抽样的单元是分级 的,

6、每个阶段的抽样单元在结构 上也不同,多阶段抽样的样本分 布集中,能够节省时间和经费。 调查的组织复杂,总体估计值的 计算复杂。 6.非随机抽样-重点抽样 只对总体中为数不多 但影响颇大(标志值在总 体中所占比重颇大)的重 点单位调查。 7.非随机抽样配额抽样 抽样调查 范本学习-上海市民出行状况调查报调查报 告 一、调查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通过网上调查形式,在“上海统计”和 “中国上海”门户网站发布问卷。调查收到回答问 卷2598份,剔除非上海地区的IP地址及回答不全 的问卷后,共获得有效样本2331份,样本有效率 为89.7%。从调查对 象的分布看,居住在各个环 线间与不同出行距离的受访者均占

7、一定比重。因 此,样本的分布情况比较符合上海的实际,具有 一定的代表性。 二、本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广大市民的基本认可 1、逾四成受访者认为本市交通出行方便 经过多年的建设,目前,上海已形成了一个功能 比较齐全的道路交通网络。调查显 示,有7.3% 和35%的受访者认为本市交通很方便和方便,合 计为42.3%;36.8%认为一般。其中,以轨道交 通作为上下班交通工具的受访者认为本市交通方 便和很方便的分别占8.2%和45.3%,合计为 53.5%;认为一般的占34.3%。市民对上海轨道 交通总体评价更为积极。 调查同时显示,仍有两成的受访者认为本市交 通不太方便或者很不方便。主要原因是这

8、部分受 访者居住在外环外区域,受公共交通网络布点的 局限,上下班转换车辆 不便及花费时间较 多。 2、逾六成受访者上下班出行选择公共交通 公交与轨道交通成为市民上下班的主要交通 工具。调查显 示,有26.9%的受访者选择乘坐公 交,17.2%选择乘坐轨道交通,21.4%选择乘坐 公交加轨道交通,合计为65.5%;另有12%上下 班出行使用助动车,13.%使用私家车,9.3%使 用自行车或其他。这表明,逾六成受访者上下班 出行选择公共交通,这与目前上海公共交通方便 快捷、花费少有着重要关系。 分区域看,居住在内环的受访者选择公共交通 出行的占66.8%,居住在内中环间的受访者选择 公共交通出行的

9、占70.1%,居住在中外环间的占 71.9%,居住在外环外的占56.9%。这表明,在 公共交通较为便捷的区域,市民更倾向于选择公 共交通出行。 3、受访者上下班交通单程平均时间为 50.4分钟 有9.3%的受访者上下班单程耗时在15分钟 以内,16.4%耗时在15-30分钟,18.7%耗时在30 -45分钟,24.2%耗时在45-60分钟,22.4%耗时 在60-90分钟,9%耗时在90分钟以上。经加权平 均计算,受访者上下班单程平均时间为 50.4分钟 。按居住地到单位距离的分组来看,距离越长, 相对耗时越多。 4、受访者平均步行7.5分钟乘上公共交通 按公共交通工具分组来看,乘坐公交车上下

10、 班的受访者单程平均花费的交通时间为 53.7分钟 ,其中在车上时间为 40.7分钟;乘坐轨道交通的 单程平均花费的交通时间为 58.5分钟,其中在车 上时间为 42.8分钟;公交车加轨道交通的单程平 均花费的交通时间为 68分钟,其中在车上时间 为53.4分钟。这表明,目前受访者上下班两头的 平均步行时间约 15分钟,平均步行7.5分钟就能 到达公交站点或轨道交通站点。 5、近八成以公共交通出行的受访者每天 上下班交通花费在5元以上 在选择 公共交通出行的受访者中,有 20.2%每天上下班交通费用在4元以内, 57.3%在5-10元,22.5%在10元以上。从居 住地到单位的距离分组来看,距

11、离越长, 相对花费越多。从公共交通工具分组来看 ,公交车成本较低,而乘坐轨道交通的花 费相对较 高。 三、市民对本市交通状况的评价差异较大 1、逾三成受访者认为高峰时段路面严重拥堵 尽管世博会后上海交通更加便捷,但在上下 班的高峰时段,路面的交通状况仍不容乐观。调 查显示,仅有7.8%的受访者认为高峰时段的路 面“很通畅或比较通畅”,56.1%认为“有点拥堵” ,34.9%认为“严重拥堵”。高峰时段市民感受到 的路面交通压力与居住地有明显的相关性。居住 在内环与中内环间的受访者认为路面“严重拥堵” 的分别占31.8%和31%,而居住在中外环间与外 环外的市民认为路面“严重拥堵”的分别达到 37

12、.7%和37.2%。 2、高峰时段轨道交通限流措施有争议 世博会期间,为了缓解大客流的压力,上海 轨道交通在高峰时段会采取临时性限流措施,封 闭部分出入口。这一措施,市民如何反应?调查 显示,有43.3%的受访者赞成这一措施,44%认 为轨道交通限流给出行带来很多不便,不赞成这 种做法。在依靠轨道交通、或公交加轨道交通出 行的受访者中,反对限流措施的比重更高,分别 达到48.5%和50.3%。这表明,轨道交通限流措 施在市民中影响较大,是否能成为应对 客流压力 的常规手段还有待考量,使用时需谨慎。 四、本市私家车拥 有量逐年增加现象值得关注 1、半数有车受访者使用私家车上下班 在所有受访者中,

13、有26.2%拥有私家车。从 居住地分组看,居住在外环外的受访者私家车拥 有率最高,达到29.9%,比内环高6.7个百分点。 从私家车使用情况看,半数有车族使用私家 车上下班。随着居住区域的外移,使用私家车作 为上下班出行工具的比重逐步提高。居住在内环 的有车族中仅有40.9%使用私家车上下班;居住 在内中环和中外环的有车族使用私家车上下班的 比重分别为46.4%和45.1%;居住在外环外的有 车族使用私家车上下班的比重最高,达到59.5% 。 2、逾七成受访者年内无购车意向 调查中,有77.2%的受访者表示今年没有购 车意向。年内有明确购车计 划的受访者仅占 6.7%。居住在外环外的受访者购车

14、意向较高, 达到8.6%;而居住在内环的市民仅有5%打算购 车。 使用成本高、道路拥堵是受访者不打算购车 的主要原因。在年内无购车意向(可多选)的受 访者中,有62.9%由于油费、停车费、车辆维护 费等使用费用较高而放弃购车,50.4%表示道路 拥堵不如乘地铁、出租车方便,49.8%是由于牌 照费较高而不打算购车。 五、对本市交通发展的两点建议 1、落实“公交优先”战略 从市民的出行的实际选择 来看,逾六成受访 者上下班出行选择公共交通。从居住地看,在公 共交通较为便捷的区域,市民更倾向于选择公共 交通出行。因此,本市应进一步坚定优先发展公 共交通,为市民提供一个安全、快捷、方便、经 济的出行

15、方式。一方面,应在政策上加以扶持, 完善公共交通补贴机制,进一步降低市民公交出 行成本。另一方面,应加大外环交通基础设施建 设,尤其是地铁站点、换乘枢纽的建设,进一步 优化公交线路设置,形成如内中环一样便捷的公 共交通网络。 2、适当控制私家车发展 从国外做法来看,香港通过高税率来控制私 家车规模,只要买车就要根据车排气量的大小交 纳相当于汽车价格40%至60%的“首次登记税”; 新加坡和伦敦通过征收交通拥堵费来约束进入中 心商业区的车辆;法国实行严格控制驾驶执 照 考试的通过率来限制司机数量。近年来,本市私 家车拥有量快速增加,适当控制私家车发展势在 必行。因此,上海可通过调整各种政策如提高私 家车道路使用费、停车费,以及相关税收等来控 制私家车的发展。针对居住在外环的有车族,可 积极为他们提供私家车换乘轨道交通,并优惠 停车收费等服务措施,还可通过各种经济杠杆 ,如提高中心城区停车费、征收交通拥堵费等来 控制进入市区的机动车数量,引导和鼓励广大市 民使用公共交通系统出行,以缓解本市交通压力 。 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