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户籍制度改革调研会上的发言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6342943 上传时间:2018-06-2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户籍制度改革调研会上的发言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在户籍制度改革调研会上的发言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在户籍制度改革调研会上的发言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在户籍制度改革调研会上的发言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在户籍制度改革调研会上的发言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在户籍制度改革调研会上的发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户籍制度改革调研会上的发言(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在户户籍制度改革籍制度改革调调研会上的研会上的发发言言近年来,按照户口管理政策,最大限度地便民利民,简化程序,放宽条件,积极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据统计,我镇近五年来共办理各种农转非达 5 千人。通过户籍制度改革,缓解了城镇化建设对人力资源的需求矛盾,推动了小城镇建设,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解决了部分人户分离问题;促进了人才的合理流动,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但计划经济时代沿袭下来的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的户籍管理模式:一是不利于人力资源在城乡之间合理流动。部分对城市发展作出贡献的农村人才,由于农民身份的限制,进不了城,或进了城但对城市没有认同感;农村所需的紧缺技能型人才,怕出城后回不了城

2、,不愿深入农村开展工作。二是不利于农村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人力资源因为身份的限制,不能合理流动,导致资金和技术不能顺利流向农村。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缺乏动力和方向。三是不利于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人为将人口区分为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导致有关部门按照人口身份制定政策,不同个体因户口性质不同享受不同的待遇,不能平等地分享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进一步拉大了城乡差距。同时,随着“三农”政策的深入实施,部分农转非人员要求公安机关非转农,已进城登记入户人员要求返迁原籍和人为造成的大量无户人员带来许多问题。一、在引导农民向城市居民转变中所做的探索农民成为城市居民,是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是推动城市化进程、社会

3、进步和实现现代化目标的必然过程。在促进农民向城市居民转移的过程中,我镇主要采取了以下途径:一是大力一是大力实实施施户户籍制度改革。籍制度改革。2003 年,市上在我镇进行了户籍制度改革试点。原双桂村等四个村更名为居民委员会,有 1.7 万农民的身份转变为城镇居民,并在最低生活保障、参军入伍、伤亡补贴等方面享受城镇居民待遇。二是二是认认真真实实施小城施小城镇带动战镇带动战略。略。小城镇是产业、人口加速集中的载体,也是农民向城市居民转移的载体。近 5 年来,我镇累计投入 5000 余万元用于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了“五纵五横”的城镇道路骨架,修建了商业步行街、中心广场等基础设施,增强了小城镇的吸

4、纳和承载能力。五年期间,进镇买房落户的农民达1500 户,有 5000 多农民因进镇买房由农民转变为城镇居民。仅在澄溪滨河路买房落户的农民就达 1000 余户、共 3000 多人。至2006 年底,镇区常住人口 2.98 万人,城镇化率达 48.8%。三是大力三是大力实实施施产业带动战产业带动战略。略。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增加就业岗位,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为产业工人,是引导农民向城市居民转变的一条重要途径。近年来,澄溪镇积极培育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基本形成了以天然气化工、玻璃制品加工为支撑,涉及 20多个门类的工业体系,全镇有乡镇企业 130 余家,新增就业岗位2000 多个。仅在近三年,就

5、有 800 多名本镇农民转变为产业工人。同时,工业的发展也带动和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为农民进镇经商搭建了平台。四是大力四是大力发发展展劳务劳务型型经济经济,促,促进农进农村富余村富余劳动劳动力向城力向城镇镇和非和非农产业转农产业转移。移。澄溪镇是劳务输出大镇,每年到重庆和市外的务工人员上万人,其中,常年在外务工人员达 6000 多人。这些外出人员中,有 90%的人从事非农产业。一些人通过打工走上了创业成功之路,并融入了当地城市。如民心村村民肖基成,早年外出打工,经过多年打拼,如今已创办了一家具有一级资质的建筑企业;民心村的一些村民也在他的带动下,成功融入城市,成为了城市居民。二、当前二、当前

6、户户籍管理制度存在的主要籍管理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问题一是历史原因形成的城乡分离管理体制下的贯性意识。城市居民的优越感和农民的“小农”意识之间的对立,使农村居民转变为城镇居民后难以真正融入城镇居民的社会体系中。同时,农村居民在思想上还有“离乡不离土”的传统思维(包括生活的依赖性、情感的寄托性等),不愿放弃农村的土地,接受户口性质的转变。二是在政策体制上还存在城乡二元结构管理体制。比如,现行的户籍管理制度,城乡居民在养老、工伤、大病医疗保险、住房保障制度、子女入学等方面存在的较大差距等。三是在社会发展的变革中,农民工基于自身的素质和条件,难于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因此,即使他们进

7、城务工,也要留一条后路,而不愿真正融入城镇居民行列。四是农村居民近年来经济收入相对提高,但与城镇居民收入相比,还有较大差距,难于承担在城镇的住房、医疗、子女入学等支出,使农民转化为城市居民后面临较大的经济压力。三、三、户户籍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籍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按照镇党委、镇政府总体目标,到 2012 年城镇化率要达到 60%,需增加城镇人口 6000 人,即每年需增加城镇人口 1200 人。2020年城镇化率要达到 80%,从 2013 年起,需增加城镇人口 1.2 万人,每年增加城镇人口 1500 人。为此:(一)(一)进进一步放一步放宽农宽农民民变变市民的准入条件:市民的准入条件:一是本

8、镇内农村居民按照本人自愿放弃承包地和宅基地,可以就地或在实际居住地转为城镇居民。二是在我镇集镇自购(建)房或有合法固定的住所(包括全产权房、按揭房、二手房、民房),且实际居住,有稳定的生活来源,本人及共同居住生活的直系亲属,可申请迁入集镇登记为城镇居民。三是外镇籍农村居民在我镇投资兴办实业、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人员连续经营二年、年纳税 1 万元以上,且有合法固定住所,本人及共同居住生活的直系亲属,可申请迁入登记为城镇居民。四是结婚已在其城镇居民配偶所在地实际居住,可以申请登记为城镇居民。五是未成年或成年未婚子女可以自愿选择随父亲或母亲(其中一方为城镇居民)申请登记为城镇居民。六是父母可以投靠其

9、城镇居民子女申请登记为城镇居民。七是农村籍退伍军人复员,本人自愿可在原籍申请登记为城镇居民。八是申请在集镇规划区入户的居民统一登记为城镇居民。(二)自愿放弃土地承包(二)自愿放弃土地承包经营权经营权和宅基地的和宅基地的农农村居民村居民统统一登一登记为记为居民后,享受以下待遇:居民后,享受以下待遇:1、养老保险、子女入学、医保、参军、就业等方面与现有城镇居民同等对待;1、2、城镇规划区的农村居民自愿放弃承包地和宅基地后,实行承包地换社保、宅基地换住房补贴的办法。即将放弃的承包地货币化,建立统一的个人养老保障制度,不足部分由财政和个人共同补足,政府就近为其提供经济实用房或廉租房,并将此作为保障农民

10、变市民后的生活来源的长效机制。3、在城镇购买商品房减免相关税费或实行政府购房补贴。四、四、户户籍制度改革的建籍制度改革的建议议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重庆代表团讲话时高瞻远瞩地为重庆发展作出了“314”总体部署,原市委书记汪洋同志又在市三次党代会上提出了“完善农村居民变城市居民的政策措施,促进全市农村人口和劳动力梯度转移”的要求。这些都为我们加快农民向城市居民转移指明了方向。为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314”总体部署和市三次党代会精神,加快农民向城市居民转移步伐,我们特提出如下建议:1、推、推进进一一项项改革,改革,为农为农民向城市居民民向城市居民转变扫转变扫清政策障碍。清政策障碍

11、。对不愿放弃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的农村居民统一登记为居民后,应从实际出发变通解决进入城镇农民原有承包地的经营权问题。对于城市化过程中进入城镇落户的原有承包地及宅基地的经营权不应强制性一律规定退出和交还集体。应鼓励农民采取转包、转让、出租、入股、互换等多种方式,流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引导农民委托集体经济组织或土地流转服务机构连片流转土地,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但其在享受城镇居民的低保时将依附承包地上所有“三农”惠民政策的各种收益计入低保基数扣除。2、推、推进进两个一体化,加快城两个一体化,加快城乡统乡统筹筹发发展。展。一是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一体化。过去,就业管理主要针对城市居民,有多少城市居

12、民就业、失业,我们都有统计,然后进行就业培训,但农村是一块也没有。下一步,我们应把农村居民也纳入这个系统,进行一体化管理。尤其是农村被征地后的“4050”人员要作为重点进行培训。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也同样如此,都要按照城乡一体的方向发展,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不管是在工厂就业、还是在农业就业,都要打开大门,同等对待。二是城乡社会事业一体化。近几年,我们的经济发展很快,同时随着财力的增加、市场机制的运用,城镇科技、教育、文化等事业也有了快速发展,但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却明显滞后。因此,整个城乡一体化中的社会事业发展应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之一,如怎样实现城乡教育公平,如何提升农村居民的文明素质、享受更多的

13、文化服务等,我们都应提出具体的实施办法。3、解决三个具体、解决三个具体问题问题。 。一是建立城乡统筹就业机制。从目前看,农业剩余劳动力进城所从事的劳动岗位,绝大多数属于体力消耗大、劳动时间长、卫生条件差的岗位。当然,这与农民工的自身素质有很大关系。但不可否认,这与“农民工”这一特殊身份也有很大的关系。因此,为了实现劳动力的合理配置和充分就业,必须建立覆盖城乡的人才和劳动力服务网络,形成统一、竞争、有序的市场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的功能和作用,以促进人才和劳动力的合理有序流动。二是进城务工农民的子女入学问题亟待解决。义务教育办学和管理的责任主要在政府,各地政府和教育等有关部门要主动

14、承担责任,统筹安排,将解决进城农民工子女中适龄儿童少年接受教育问题纳入城市义务教育工作范围。三是寻找有效途径降低过高的房价。农业剩余劳动力进入城市或城镇就业、生活,长期落户就得有固定合法的住所。目前我国城镇特别是大城市房价与收入比过高,已远远超出进城农民的支付能力。这就要求各级政府在花大力气降低房价的同时,要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廉租廉住房建设,为农民进城落户解决栖身之地。4、以小城、以小城镇镇建建设为载设为载体,大力体,大力实实施施产业发产业发展展战战略。略。城镇中的社区居民与农村居民的社会意识差别不大;城镇的生活居住条件较为贴近农村居民的经济收入水平;城镇基础设施的投入相对比城市低;城镇是产业、人口加速集中的载体。基于以上四个原因,我们应充分发挥小城镇在农民转为城镇居民中的积极作用。要在发展大中城市的同时,加快推动小城镇发展。要积极推进生产要素向小城镇集中,强化小城镇的集聚功能。要克服单纯把小城镇视为培育市场、聚集人口的场所,而应以实现现代化、社会化、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的高度,着眼于从提高小城镇的整体功能上去完善小城镇的发展。同时,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增加就业岗位,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为产业工人,是引导农民向城市居民转变的一条重要途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