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必考文言文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6330996 上传时间:2018-06-25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0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必考文言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考必考文言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考必考文言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中考必考文言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中考必考文言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必考文言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必考文言文(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论语八则论语八则 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6.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7.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

2、大事不成。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8.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解释:1.学到的知识学问,又能按时温习它们,不是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 (相聚) ,不是很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 , (我)却不怨恨(他) ,不是道德高尚的人吗?2. 知道这个知识就是知道这个知识,不知道(这个知识)就是不知道(这个知识) , 这才是聪明的3. (对于知识)了解它的人不及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及以它为乐的人。4. 几个人一起走(路) ,其中一定有值得我学习的人。选择他们好的地方(优点) 就学习它,他们不好

3、的地方(缺点)我就改正。5. 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就能领悟到新的体会,可以凭(这一点)做老师了。 ”6. 到了一年最寒冷的时候,这样以后,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7. 不要求快,不要只看到小利。想要求快,就不能达到目的;只看到小利,就做 不成大事。8. 我曾经整天不吃饭,整夜不睡觉, (用这些时间)来思考, 也没有什么益处, 还不如去学习更好。与朱元思书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现行新教材中用的是“嶂”)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

4、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译文:风停了,烟雾都消散尽净,天空和远山呈现出相同的颜色。(我乘着船)随水流漂浮移动,随心所欲,任船所致观赏景物。从富阳到桐庐大约(相距)一百里左右,奇异的山水,是天下绝无仅有的。 江水都呈青绿色,深深的水流清澈的千丈也能见底。游鱼和细石可以看得清清楚楚,一直看下去,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汹涌的波浪猛似奔马。 两岸的高山,都长着耐寒常绿的树,(高山)凭依山势,争着向上,仿佛竞相向 高处和远处伸展;(它们)争相比高远,笔直地向上指向(天空)

5、,形成了成 千成百的山峰。泉水冲激着石头,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相向鸣叫,鸣 声谐而动听。(树上的)蝉儿长久不断地鸣唱,(山中的)猿猴也时刻不住地 啼叫。像老鹰飞到天上那样追逐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追逐名 利的心就平静下来;那些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 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1)与朱元思书与朱元思书,选自,选自艺文类聚艺文类聚(中华书局(中华书局 1982 版)卷七。一作版)卷七。一作与宋元思书与宋元思书。吴均(。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县)人。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县)人。南朝梁文学家,史学

6、家。 (2)俱:全,都。(3)净:消散,散尽。(4)共色:同样的颜色。共,相同。(5)从流飘荡:(船)随着江流漂浮荡漾。从,顺,随。 (6)自富阳至桐庐:此句中的富阳与桐庐都在杭州境内,富阳在富春江下游,桐庐在富阳的西南。如按上文“从流飘荡”,则应为“从桐庐至富阳”。原文可能是作者笔误。从富阳到桐庐。(7)至:到。(8)许:表约数。(9)独:独特。绝:到了极点。(10)皆:全;都。(11)缥碧:青白色。 (12)直视无碍: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这是形容江水非常清澈。 (13)急湍:湍急的水流。三峡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不见曦月。自

7、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故渔者歌曰:“

8、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本文作者是郦道元,他是我国北魏杰出的地理学家、散文家。他所著的、本文作者是郦道元,他是我国北魏杰出的地理学家、散文家。他所著的水经注水经注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文笔绚烂,语言清丽。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文笔绚烂,语言清丽。 2 2、三峡包括瞿塘峡、三峡包括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巫峡、西陵峡。1、文中侧面写山之高的句子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文中侧面写出夏日江流湍急的句子是: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写三峡全景的句子是:两岸

9、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4、写两岸连山的句子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5、写山高的句子是: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6、由三峡水流汹涌湍急联想到李白的诗歌是:早发白帝城 7、作者写了春冬之时八种景物的特点和给予作者的感受是: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8、写三峡景物一般特色的句子是: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9、三峡夏季江水的特点是: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10、从视觉角度写两岸连山的句子是: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11、描写夏季三峡景色的句子是: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

10、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12、描写三峡春冬之景的句子是: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13、描写三峡秋季景色的句子是: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4、文章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的静景,也 描写了“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小石潭记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

11、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1全文的结构层次。全文的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1):总写小石潭全貌。写了竹、水、潭、石、树等。):总写小石潭全貌。写了竹、水、潭、石、树等。 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2 一一 3:以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并写到了小溪的走势。:以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并写到了小溪的走

12、势。 第三部分(第三部分(4):写幽静的环境,抒发作者抑郁忧伤的心情。):写幽静的环境,抒发作者抑郁忧伤的心情。 第四部分(第四部分(5 5):补充交待同行的人。):补充交待同行的人。作者介绍:作者介绍:小石潭记,唐朝诗人柳宗元作品。 小石潭记全名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小 石潭记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 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本文抒情上偏向于浓墨重彩,情感强烈,或抚 今追昔,或伤时感怀,或心忧家国,或思亲念旧,以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打动一代又一代的 读者。陋室铭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

13、,草色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廉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何陋之有?” 译文:译文: 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就著名了。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就灵异了。这虽是简陋的房子,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就著名了。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就灵异了。这虽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美好(就不感到简陋了)。青苔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子中。只是我的品德美

14、好(就不感到简陋了)。青苔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子中。与我谈笑的是博学的人,往来的没有不懂学问的人。可以弹奏朴素的古琴,阅读珍贵的佛与我谈笑的是博学的人,往来的没有不懂学问的人。可以弹奏朴素的古琴,阅读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孔子说:扬子云的玄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有什么简陋的呢?” 作者介绍:作者介绍:陋室铭 ,唐代文学家刘禹锡著,文章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 名利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

15、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铭”是古 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做“铭”。马说马说 马说是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的一篇文章,原为韩愈所作杂说的第四篇,大约作于贞 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795800) 。文章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人才、 埋没人才的强烈愤慨。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世有伯伯乐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辱于奴奴隶隶人人之之手,骈骈(pin)死死于槽槽(co)枥枥(l)之间,不 以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 一一食食(sh)或或尽尽粟粟(s)一石(dn,古音为 sh)。食食(s

16、)马者不知其其能千里而食( s)也。是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 sh)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见(xin),且且欲欲与常马等等不不可可得得,安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策之之不以以其其道道,食食(s)之之不能尽尽其其材材,鸣鸣之之而不能通通其其意意,执执策策而临临之,曰: “天下无马! ”呜呜呼呼!其其真无马邪邪(y)?其其真不知马也。爱莲说爱莲说 爱莲说爱莲说北宋学者周敦颐作品,是一篇议论散文。北宋仁宗嘉祐八年(北宋学者周敦颐作品,是一篇议论散文。北宋仁宗嘉祐八年(1063 年)年) , 周敦颐与沈希颜、钱拓共游雩都(今江西省于都县)罗岩,有诗刻石。后来沈希颜在雩都周敦颐与沈希颜、钱拓共游雩都(今江西省于都县)罗岩,有诗刻石。后来沈希颜在雩都 善山与建濂溪阁,请周敦颐题词,周敦颐作善山与建濂溪阁,请周敦颐题词,周敦颐作爱莲说爱莲说相赠,表明了他对相赠,表明了他对莲花莲花“出淤泥而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