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复习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6330194 上传时间:2018-06-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复习(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现当代文学复习中国现当代文学复习一:在酒楼上一:在酒楼上(1)吕维甫的形象)吕维甫的形象 吕维甫是一个善良、诚恳的人。两件“无聊的事情,等于什么也没有做”他却做得很尽 心,从这两件小事可以看出他还是一个善良、诚恳的人。 吕维甫是由激进转消沉的人,他曾经是一个激进青年,他在求学时和同学一起去城隍庙 拔过神像的胡子,还因为激烈地争论改革中国的方法“以至于打起来” 。吕纬甫由激进而 消沉、落拓,屡遭挫折后变得一蹶不振。 他即糊涂又清醒。他虽浑浑噩噩度日而无力自拔,但他同时也十分清醒,充满自责。 他是革命运动后的一个落荒者, 在酒楼上所描写的是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之后 的事,吕纬甫就是在革命运动

2、风浪过后的一个落荒者。(2)鲁迅小说主题有哪些?)鲁迅小说主题有哪些? 对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彻底批判和揭露祝福 对辛亥革命经验教训的总结以及对改造国民性问题的关注 对大变革时期几代知识分子道路和命运的探讨阿 Q 正传(3)鲁迅小说的情节模式)鲁迅小说的情节模式1.“看/被看”“吃/被吃”的情节模式, 示众狂人日记 、 阿 Q 正传 、 药 、祝福 、 孔乙己 、 肥皂 、 长明灯 、 铸剑2.“归乡”模式:离去归来再离去的情节模式 伤逝 、 祝福 、 在酒楼上 、 孤独者(4)鲁迅知识分子题材小说的着眼点)鲁迅知识分子题材小说的着眼点 “五四”时期,以知识分子为题材的小说甚多,大多数描写他们婚恋

3、不能自主的痛苦以及 失学、失业、在社会上处处碰壁的苦闷。但鲁迅知识分子题材小说,却着眼于他们和封建 制度的关系。读在酒楼上 、 孤独者等作品,我们能强烈的感受到鲁迅热情肯定了知 识分子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而对于他们的妥协、消沉、落荒则深为惋惜、感叹, 并作出了严肃的针砭。(5)吕维甫形象的意义)吕维甫形象的意义 吕维甫形象深刻的认识意义:留下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落潮的时代烙印,反映了 “五四运动”落潮时期一般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客观上提出了“知识分子问题” 。(6)艺术特色)艺术特色 1.独特的视角:关注“病态社会”里德人的精神“痛苦” 。吕维甫在颓唐消沉中逐渐 消磨生命。2.“离

4、去归来再离去”的模式(归乡模式)3.主体渗入小说的形式:叙述者“我”与小说人物“吕维甫”是“自我”的两个不同侧面或内心矛盾的外化,小说具有自我灵魂的对话相互驳难的性质。 4.景物描写富含深意,我告别了吕维甫,和他背道而驰“独自向着自己的旅馆 走”有有一种和昔日消沉的自我告别、失望、在绝望中抗争的意味。二:铸剑二:铸剑体现鲁迅一种什么复仇思想体现鲁迅一种什么复仇思想 复仇是中国古代、现代武侠小说的重要主题,也是铸剑的主题。但是鲁迅在小说中已 经将这一主题进行了现代性的转换。一般来说,鲁迅是不赞成有怨必恨或是为了报仇就滥 杀无辜这样一种复仇行为的。 鲁迅的这个看法就代表了现代人的复仇观念,并不能因

5、为自己的亲人被杀就一定要复仇。 鲁迅认为,首先要问的是,复仇是不是符合正火,是不是本身具有正义性,如果不具有正 义性,那么还有什么复仇的必要?即使是做儿子的,一定要为亲人复仇吗?再有,你要复 仇的话,也应该找本人去复仇,怎么能去杀他的儿子,这有什么道理?叫做什么英雄? 然而,对于铸剑里的专制暴君,眉间尺和黑色人的复仇是正义的,这个暴君,拥有强 大的禁卫军保护自己,却任意杀戮老百姓,对于他,鲁迅是主张复仇的,鲁迅肯定赞美了 黑色人为眉间尺报仇的行为。在对付专制暴君的前提下,他肯定了这个复仇,他不是一般 意义上肯定了这个复仇,而是坚决支持用剑和火即用武力对付暴君,这不仅是他行侠 行义精神的表现,也

6、是他革命思想的表现。三:边城三:边城小说从那几个方面体现出三美?(风景美、风情美、人性美)小说从那几个方面体现出三美?(风景美、风情美、人性美) 小说分别从风景美、风情美、人性美三个方面来体现 首先从风景美写:小说在表现边城的自然美景之时,也不断表现了独具湘西地方特 色的一些风物,如湘西苗乡的典型建筑吊脚楼、水车、古城墙等。整部边城就是 由这座山水所构成,它蕴蓄的气势无一不给人带来中国山水画一般的美感,使人产生无限 美的遐想与神往。小说情节的展开都是与湘西两边地那世外桃源般的乡村风光分不开的。 这些富有地方色彩的景物,都自然而又清丽,优美如画让人如入梦境,无不给人美的享受。其次写风情美:小说边

7、城不只提供了湘西遍地的一副风景画,还提供了湘西遍地的 一副风俗画。湘西这里的子民多保留了具有浓郁古风的世俗民情,湘西边城浓郁的风土民 情:文中也安排了几个推钱的场景,读来就如生活中发生的事般真实,令人印象最深的就 是与屠夫的争执,还有一个定要留钱的摆渡客。爷爷的处理方式,一定是互相推诿,仿佛 钱是人人豆不要的东西般,在这些争执里,谁要是最后占了便宜,谁就是输家。难免会令 人回想起不知多久之前的旧中国,也是如此,互相推诿前遍,有时甚至掷钱与地上,而人 奔走开了。人人以情义为重,一不要钱为荣,这便是沈先生所念念不忘的人土风情,对这 种风情的喜爱。 小说中也有对恋爱婚嫁民俗的表现以及苗族青年男女自由

8、恋爱时的“走马路”的习俗, 青年男女队歌倾吐爱情,高亢清越的歌声,情意缠绵的内容,率真直接的表达,以及月色 如水所带来的朦胧与浪漫,都使作品在表现这一苗族青年自由恋爱的古老风俗时,具有了 一种纯美的震撼效果。作者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 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边城正是通过抒写青年男女之间的纯纯情爱、祖孙之间的真 挚亲爱、邻里之间的善良互爱来表现人性之美的。四:倾城之恋四:倾城之恋1. 写出一些张爱玲的作品写出一些张爱玲的作品 色.戒 创世纪红玫瑰与白玫瑰 琉璃瓦 半生缘金锁记2. 怎样理解这个题目倾城?怎样理解这个题目倾城? “倾”有一个意义就是倒空;“城”就是

9、“围城” ,也可以指婚姻家庭。因此,如果要说 着第二层的意义,我看“倾城之恋” ,大概是说,空城之恋,就是没有情感、没有爱情的 婚姻,也就是说一个空心的婚姻。这真是一个绝妙的讽刺 。 倾城之恋看似一个传奇故 事,其实是对传统“传奇”的颠覆。传统的倾国倾城的爱情故事,都是一见钟情,郎才女 貌,海誓山盟,忠贞不渝的,缠绵悱恻的。但是这个爱情故事却充满着游戏和调情,是世 俗男女之间猎取和捍卫灵与肉的生动展示。五:死火五:死火1 死火的象征意义死火的象征意义 死火,本身是活着的火,但由于一些原因,却被人遗弃在冰谷中了,惨遭不幸,被冰洁起 来了。尽管如此,死火,并没有从灵魂上真正死去,他在冰谷中终于等到

10、一个机会,最后 他坚决地选择了出谷燃烧。 鲁迅用死火这一意象,象征了一种惨遭迫害但永不屈服的战士情怀,歌颂了一种身处人生 逆境但永不沉沦的奋斗精神。更准确地说,这死火就象征了鲁迅本身的人格精神。2.影的告别的现代主义特色影的告别的现代主义特色 鲁迅这位孤独而坚韧的文学家对自己灵魂的深沉的拷问,表达了鲁迅这位现代文学大师 对人生、对宇宙的深切体验和探究。 野草在艺术上也是属于现代主义的 a.它广泛的吸收了西方的象征主义,表现主义的 手法。b.大量的运用象征与引喻的手法 c.现实情境与梦幻交错描写,神话传说的运用,创 造了一个全新的艺术世界。 野草广泛吸收外国文学营养。六六.徐志摩徐志摩1. 诗歌

11、的内容诗歌的内容 追求光明与自由的理想。实质内容主要是他在康桥时期形成的“自由” 、平等、有爱的 社会理想。 为要寻一颗明星 、 我有一个恋爱等。 抒唱爱与美的追求(爱、自由和美) 。爱情诗是徐诗中最有特色的部分。 雪花的快乐翡翠冷的一夜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等。2. 诗歌的形式(艺术特色)诗歌的形式(艺术特色) 诗歌形式:灵动飘逸的浪漫抒情风格 构思精巧,意象新颖 韵律和谐,富于音乐美 章法整,灵活多样。 辞藻华美,风格明丽。文词丰富,华丽秾艳。 诗歌的艺术特色: A. 重复:此诗整体的形式是不厌其烦的重复 B. 对比:诗中前三节甜美的梦境河心碎的悲哀,形成强烈的对比C. 节奏 D.

12、押韵:依洄迷醉等,押韵的全是同一个韵脚。七七.何其芳(预言)何其芳(预言)1. 诗歌的主要内容诗歌的主要内容 预言是一首爱情诗,抒写了诗人一段珍贵的感情经历。全诗共分六节,以“年轻的神” 的踪迹为线索来抒写,剖白式地倾诉了诗人每一刻的痴情,诗人心中的爱神形象是光彩动 人的,诗人深深的眷恋她,充满柔情地想象着它的到来,热情赞美它的美丽,同时也倾诉 失去它的惆怅。2. 诗歌的艺术特色诗歌的艺术特色 宁静、柔婉的朦胧美的意境与意象 运用大量的象征和隐喻,这是由于受中国古典诗歌和西方象征主义的影响。 这首诗形式较整齐,语言富有音乐性 为了增强音乐的美感,也加重抒情的色彩,作者还自然而巧妙地运用诗句语言的重复 语言含蓄:由于这种“镜花水月”的情调的追求加上作者捕捉的闪光的意象和意象之间 又省去了散文的联系,就形成了预言这首诗的含蓄朦胧的特征。八八.选取现当代文学的作品(读后感)或对某作家(认识)选取现当代文学的作品(读后感)或对某作家(认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