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三月考一语文试卷(20120831)[1]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6325501 上传时间:2018-06-2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高三月考一语文试卷(20120831)[1]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2高三月考一语文试卷(20120831)[1]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2高三月考一语文试卷(20120831)[1]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2高三月考一语文试卷(20120831)[1]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2高三月考一语文试卷(20120831)[1]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高三月考一语文试卷(20120831)[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高三月考一语文试卷(20120831)[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共 8 页大屯矿区一中 2012 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语文试卷语文试卷(时间 150 分钟,满分 150 分)(2012 年 8 月 31 日) 温馨提示: 1答案与作文全都写在答卷上,写在试卷上不给分。 2答题时注意试卷题号和答卷题号一一对应,不能错位。一、阅读(80 分)(一)阅读下文,完成 1-6 题。(18 分) 竹 刻 艺 术 竹刻艺术是中国工艺美术史上一朵淡雅淡雅的奇葩,也是人类历史的文化遗产。竹刻艺术 家以刀代笔,以竹子为载体,将书、画、诗、印等艺术样式融为一体,赋予竹子以新的生命。竹 是生长迅速的禾草类植物,枝杆挺拔,修长,四季青翠,给人清新疏淡的美感,深受国人喜爱。

2、 这也是竹刻艺术给人的第一感受。 竹刻艺术,从古代文献记载和古代留存的文物可证。早在远古时代,先民就已利用竹子 来纪事。西周时记载政事,已广泛使用竹简,而大臣朝会时手中所持的笏,也用竹子做成,其上 刻有文饰。湖南 19 号战国墓出土的春秋战国时期的盛酒器“卮”,有用竹子制成的,其三足雕刻 成兽蹄状。后在甘肃武威汉墓出土了当时用的毛笔,在笔杆上阴刻有隶书。而在湖南马王堆一 号墓出土的竹制勺,其上刻有浮雕,线条流畅,令人惊奇。文献记载,东晋书法家王献之有笔筒 名“裘钟”,乃用斑竹制成。唐代时传入日本,至今仍保存完好的现藏正仓院的乐管“人物花鸟纹 尺八”。管上分布仕女,树木,花草,禽蝶等形象,纯是唐

3、风,与同时期之金银器镂錾及石刻线雕, 同一意趣。保留青筠(竹子的青皮)作物象,再施阴纹浅刻。 宋代尚文,涌现了一支庞大而有素养的文人士大夫阶层,他们的审美思想与追求,直接 影响了整个工艺领域的发展,为明清竹刻艺术的兴起与发展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明清时期,竹刻名家辈出,涌现了许多流派。著名的有嘉定派与金陵派。嘉定派由明代正 德、嘉靖年间的朱鹤开创,雕法以深刻为主。他善书画,通古篆,在竹雕设计和制作中,经常以笔 法运用于刀法之中。他将南宗画派揉合在北宗的雕刻之中,创造出深刻法,为唐代以来发展的竹 刻艺术开辟了新的途径。清乾隆帝看了他刻制的竹器,也题有“高枝必应托高士,传神莫若善传 神”加以赞扬。嘉

4、定竹人,前赴后继,各显神通,赢得竹刻之乡的美名。金陵派名家,明代有李耀、 濮澄,后者被认为是金陵派的创始人,他最喜欢的是用盘根错节的竹根,根据竹材的自然形状和 特征,用简洁的刀法,略施雕凿,随形施刻,自然成器。由于他常常用刀很浅的浮雕技法为主,有 人称之为“水磨器”。另外还有方洁,字矩平,号治庵,浙江黄岩人。他工诗善书画,最擅长刻竹, 人称“方竹”。竹刻家金西厓说:“纵观四百余年之竹刻,可概括为由明中叶之质拙浑朴,发展为清 前期之繁绮多姿;又自清前期之繁绮多姿,嬗变为清后期之平浅单一。以雕刻再现书画,实为后 期变化之主要原因。 ”他的总结简明中肯,实在是智者之言。第 2 页 共 8 页到了民国

5、时期,由于时代的变革与风气的转变,竹刻艺术已没有了往日的风采,但流风 所及,依然有较为精彩的表现。这一时期重要的竹人,有浙江吴兴的金西厓、江苏嘉定的潘行 庸、吴县的支慈庵等。 竹子天生拥有平淡、清气、朴实的特征,其虚心劲节、弯而不屈的品质,历来受到世人 特别是文人的喜爱。人们将竹比喻为君子。宋代苏东坡有“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之句,体 现了文人在日常生活中对竹子所具品格的向往与追求。这一向往与追求,伴随着竹刻艺术创始 与发展的整个过程。 宋代以来,文人们颂竹、咏竹、写竹、画竹不断,涌现了无数的名篇佳作。竹子成为他们抒 发心迹的重要媒介与载体。他们对竹子的关注与借竹说事,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的竹文

6、化,使竹子 在中国文化中拥有了独特的文化象征。明清两代竹刻艺术的发展,及其在人们日常生活中产生 的作用与影响,不仅丰富了我国工艺美术的天地,同时也促进了其他工艺美术的发展。可以毫不 夸张地说,竹刻艺术对中国竹文化内涵与外延的深入与扩展,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一片竹子,或是一段竹根,经过了竹刻艺术家们的巧思与细雕后,最终成为形态各异、赋 有生命的艺术品。这一过程,不仅体现了竹人们的才情,同时也凝聚了竹人们的心血。而心血就 是生命。换言之,竹人的心血是作品的核心价值所在,而才情只是心血的外在表现而已。 生命的价值在于创造,而创造源于对生活的热爱与体认。只有不失此爱心,涵养此体认, 才能发现生活中的

7、美好与真意。用积极的态度将此美好与真意作艺术化的再现,就是创造。一 件竹刻艺术品的诞生,与其它优秀艺术作品的诞生一样,同样符合这一规律。竹刻艺术的价值本此。 我国是世界上竹子资源丰富的国家。竹子以其环保、清洁与可再生的特性,尽显材料优 势。这无疑成为当代竹刻艺术发展的重要保证。2005 年文化部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 以来,嘉定竹刻、邵阳竹刻、常州竹刻先后被列入国家级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竹刻这一古老而 现代、高雅而通俗的文化艺术奇葩,又将迎来一个崭新的春天。1第段列举卮、毛笔、笔筒、乐管等的用意是 。(2 分)2第段画线句中“淡雅”在文中体现为 。(3分)3简析第段至第段介绍竹刻艺术时采

8、用的说明顺序。(3 分)4概括第段明清嘉定派和金陵派的异同。(3 分)5对文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竹刻艺术是书、画、诗、印等艺术形式相融合的载体。B文物可证西周大臣朝会时手持的“笏”是用竹子做成的。C赋有生命意义的竹刻艺术品特别突显的是竹人们的才情。第 3 页 共 8 页D我国是环保、清洁与可再生的竹子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6根据第段画线句作者的观点,对 “这一规律”举一例“其它优秀艺术作品 ”加以阐述。(80字左右)(4分)(二)阅读下文,完成第 7-12 题。(20 分)油 菜 花 (1)我从来不会留意哪儿开什么花。 (2)虽然,遇上好看的花,也会眼前一亮,心中一动涌起一股爱怜

9、;但那会很快过去,随时 光淘刷遗忘干净,而绝不会总惦记着它。花简直也是一种流水,喧闹地斑斓一时,又突兀地枯 败殆尽,让我这样的人,不仅没养成对花的癖好,甚至缺乏花的常识。 (3)然而莫名地,我这花盲,却与一种花暗中有了什么关系。不分冬夏无论南北,我与它到 处相遇。后来不由我不想:怎么到处总碰上它呢?(4)它就是油菜花。 一(5)那年在河州,算来该是六月的日子。只记得积石山一面拖拽的坡麓上,鲜黄的油菜花一片 接一片。这里是河州城的西南乡,保安人的聚居地,保安人是另一支比较小的古代蒙古遗民。 (6)油菜花,正在远近的凹地坡麓上怒放,那一派浓烈的黄色,给我说不清的振奋。那是我 留意这花的头一次。 (

10、7)在贫瘠、不公、阴暗的季节,油菜花突然跳出来,给大地涂满泼辣辣的亮色。宛似热烈 的希望,忽然间被抛撒了满山遍野。山脉横亘在青藏前沿,造物主的巨笔饱蘸鲜黄,涂抹在遮 断眺望的大山上。无论谁都禁不住油然浮起的快意:一块块的黄色,闪烁引诱,扫荡了心底的阴愁。 (8)再吃清油的锅盔、炒成的洋芋菜滋味不一样了。味重色浓的清油,在盘底积了薄薄 一层油菜黄。它确实香,嘴里知道,但说不出来。我猜,哪怕你洋包装色拉油流行超市,某一天, 若是锅里换了别的油,西北五省的汉子会齐齐地放下碗, “嗯?”一声,大惑不解。 (9)我一直没造访过油坊和水磨。虽然我模糊知道,满山的油菜地都是为了食用油。我对油 菜花的好感,只

11、为它带来的明亮视野。(10)早忘了广东湖南是否也种油菜花,估计答案大概是肯定的,只是没人留意,没有把它 们与西北联系。二 (11)既不留心,也就说不出湖广的花期、更不知它们与百姓的纠葛,与生计风景的关系了。(12)知道的只是:四川的油菜花在二月就满开了。 (13)那年从川北的剑阁栈道东行,在苍溪,我遇上了被油菜田斑驳点缀的红军渡。 (14)在川东北眺望油菜花,感觉有一点诧异。也许因为突兀地走到了苍溪渡口,我总把这 倔强的花,与悲剧的红军联想一起。他们突然就抛弃了依托,离开了根据地。他们几步就走进 了松潘草地,走进了一部悲剧。确切地说,在四川,我为二月的油菜花开感到不可思议。因为远 在青海的祁连

12、,花的满开,要待到七月上旬。第 4 页 共 8 页(15)全国油菜花种植最多的地方,也许是青海门源。那里有一望十万亩的大面积油菜田, 沿着一字并肩的祁连山,浩荡金波一望无际。门源创建了“油菜花节”,把日子定在了七月十号。 这日子与四川的二月实在相隔太远了!我认识到,油菜花是中国地理的标志花;我更从花期的 剧烈跌宕,感到了世间的峻险无常。 (16)从剑阁,到松潘,在岩石缝隙,在高高山顶,那一块块鲜黄简直不合时宜。它开在更贫 瘠的土壤,宣布着更异端的思想。我忽然想,若是没有油菜花,那些牺牲的红军就太寂寞了! 我意识到一股瞬间的冲动。也许就是在那一瞬,我与这种花结成了某种关系三 (17)这一次到汉中

13、,当又一次看见山上块块涂黄的时候,我心里主要是地理的兴趣:这儿 可是南方北方的分界;油菜花,你这地理的标志花,我倒要看看你开在几月! (18)来汉中的目的,是想到城固县去,打听上世纪六十年代从阿尔巴尼亚引进的橄榄树的 下落。但是没料到,在陕西城固,无论市民农民,问起橄榄树人人一问三不知。 (19)我说不清,对油菜花究竟是不满还是理解正是油菜花,挤走了橄榄树的种植。急 功近利的中国人,等不及橄榄油普及锅台的未来。但是从四川到汉中,在陡峭破碎的坡地上染 黄的油菜花,意味着菜籽油依然是中国农民的经典食品。 (20)与其说和一种植物莫名地结了缘分,不如说不自觉地了解一些关于油菜的知识。 (21)我喜欢

14、油菜花,不单因为它是最适中国农民的油料;也因为它点缀了我的长旅,装饰 了一路旱渴的风景。即便如此,当我发现它真的沿着纬度,次第接续,一分分攀升一般地开花, 成了中国大陆上花期拖延最长、南北种植跨度最宽的一种花,心里真是充盈着震撼。 (22)油菜花它随风散洒,遇土生根,落雨花开,安慰天下。它从南向北,逐省逐县,点 缀贫瘠的大地,添补百姓的生活。它虽不缤纷,也不名贵,但唯有它,与我形影跟随,相伴了一 场。7第(2)段画线句运用比喻的表达效果是 。(2 分)8第(7)段中对油菜花的描写有何作用?(3 分)9第(6)段画线句语序的特点及这样安排的意图是 。(2 分)10第(16)段“若是没有油菜花,那

15、些牺牲的红军就太寂寞了!”的含义是 。(3分)11对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6 分)A第一次见到坡麓上怒放的油菜花给作者异端的感觉。B作者被油菜花吸引首先是在于它鲜黄明亮的色彩。C点缀长旅和装饰风景,也是作者喜欢油菜花的原因。D油菜花中国地理的标志花,使作者感到世间峻险无常。E对油菜花的感受是由好感、诧异再到喜欢、震撼的。第 5 页 共 8 页F安慰天下和添补生活的油菜花虽不名贵却与我相随。12整合文中信息,简述以“油菜花”为标题的理由。(4 分)(三)默写。(6 分)【任选 6 空,超过 6 空,按前 6 空评分】13(1)君子固穷, 。 (论语七则)(2)_,初为霓裳后六幺。 (白居易琵琶行)(3) ,足以极视只之娱。 (王羲之兰亭集序)(4)太乙近天都, 。 (王维终南山) (5) ,今夕是何年? (苏轼水调歌头)(6) ,杜鹃声里斜阳暮。 (秦观踏莎行)(7) ,并怡然自乐。 (陶渊明桃花源记)(8)细雨鱼儿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