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礼(上课)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46316315 上传时间:2018-06-25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4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复礼(上课)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复礼(上课)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复礼(上课)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复礼(上课)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复礼(上课)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复礼(上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礼(上课)(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礼礼9090年前,鲁迅同志云:年前,鲁迅同志云:“这这 是吃人的制度。是吃人的制度。”800800年前,朱熹先生曰:年前,朱熹先生曰:“ 是为儒家思想之精髓也。是为儒家思想之精髓也。”26002600年前,孔子年前,孔子 “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 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子曰 :不可。门人厚葬之。子曰:回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 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论语先进第十一) 最得意的门生之一颜渊死了,孔子哭得悲痛欲绝,但他自己 不知道自己哭得如此悲恸。颜渊一直把孔子当自己的父亲看待, 孔子也把他看成是自己的儿子。只是孔子当时已经退休,按国家 丧葬制

2、度,退休官员的儿子不得厚葬,这就给孔子带来了一个困 境:论对颜渊的爱,应该接受弟子们的建议,厚葬颜渊;但如果 要把颜渊当儿子看待,就不能厚葬他,否则就要违反国家制度, 孔子的亲生儿子孔鲤去世时,就有棺无椁。如果厚葬了颜渊,他 就不能再把颜渊当儿子看待。孔子的弟子没有听老师的话,按照 老师的情感,没有按照老师的政治理念厚葬了颜渊。 “不是我 不想把你当儿子呵,是你的师兄弟们害得我没法儿这么做呵。” 这是一个为了恪守邦国制度而牺牲个人情感的老师兼父亲,他要 用自己的悲痛与叹息唤醒弟子们的感悟。 一个叫伯高的人死了,孔子却到了他的学生子贡的家 里里去哭。为什么他不到伯高的家里去,却到子贡的 家里哭呢

3、?孔子说如果死去的这个人与我是兄弟关系 ,那我就得到祖庙里去哭;如果死去的那个人是我父 亲的朋友,我就得在祖庙外面哭;如果那人是我的老 师,我就在他的正寝就是主卧室里哭;如果那过世的 人是我的朋友,我呢就在正寝的外面哭;那人如果跟 我是泛泛之交,我就得在郊外哭。可是孔子与伯高, 似乎比泛泛之交要深一点,但还没有达到朋友的程度 ,他想那我得去哪儿哭呢。我和伯高的关系该去哪儿 哭,周礼中没有规定。既然周礼没有规定,我就创造 礼。伯高是子贡介绍我认识的,我就到子贡的家里去 哭吧。再说哭吧,孝子之丧亲也,哭而不偯。在父母去 世的时候不能拉长声音地哭,而是要真情流露,丝毫 不做作。而在堂兄弟党姐妹这类人

4、去世时的哭法就得 是三曲而偯,就是那种音调有高低有起伏的哭法。“礼”是颇为繁多的,其起源和核心则是尊敬和祭祀祖先 。郭沫若说:“礼是后来的字,在金文里面,我们偶 尔看见用丰字的。从字的结构上来说,是在一个器皿 里面盛两串玉具以奉事于神。大概礼之起于祀神,故 其字后来从示,其后扩展而为对人,更其后扩展为各 种仪制。” 论语中的礼,是个人的礼,也是社会的礼。孔子 说:“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人与人之间有偏差,人与人之间有矛盾,礼就在其中 起强调的作用,与法律互补,其作用甚至比法律更大 。克 己 复 礼克 己 复 礼克己复礼:克,约束,克制。复,回归。礼,用以区别尊卑贵贱的社会制度及与

5、之相应的礼节仪式。(主要指周礼)孔子尊崇的礼?3.14 “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3.14)7.5 “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甚矣吾衰也:主谓倒装(吾衰也甚矣) 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主谓倒装( 吾不复梦见周公久矣) 主谓倒装,表现了孔子对礼制失落的悲凉 心境及对西周礼制 的无限思慕复:再孔子要恢复的是周礼孔子说:“丘闻之,民之所由生,礼为大。非礼,无 以事天地之神也;非礼,无以辨君臣上下长幼之位也 ;非礼无以别男女父子兄弟之亲、婚姻疏数之交也。 ”(礼记哀公问)钱穆先生说:“孔子为中国儒学传统之大宗,而孔 子平生为学,其最所尊仰者,实为周公。”“甚矣吾 衰也!久矣吾不复梦

6、见周公!”(7.5)“周监于二 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3.14)如果没有周 公创制的这一独特形态的周文传统,恐怕就不可能 产生孔子这一独特形态的儒学。 周礼? 周礼是周初确定的一整套的典章、制度、规矩、 仪节。其特征是将以祭神(祖先)为核心的原始礼仪 ,加以改造制作,予以系统化、扩展化,成为一整套 习惯统治法规(“仪制”)。作为原始礼仪,它们的原 型本有其极为重要的社会功能和政治作用。远古氏族 正是通过这种原始礼仪活动,将其群体组织起来、团 结起来,按着一定的社会秩序和规范来进行生产和生 活,以维系整个社会的生存和活动。因之这套“礼仪” 对每个氏族成员便具有极大的强制性和约束力,它相 当

7、于后世的法律。到了殷、周,这套作为习惯法的“礼仪”就逐渐变为替氏族统治服务的专利品了。政统与 血统的密切结合的等级制度,是周代统 治制度的突出特点。 周礼的核心内容: “各安其分” 强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制度 和血缘关系的宗法制度。 礼的目的是为了区别人与人之间的贵贱和 长幼。为什么要为什么要克 己 复 礼克 己 复 礼孔子认为西周是理想完美的 社会,而现实又“礼崩乐坏”。礼崩乐坏:古代的规则制度遭到极 大的破坏。哪些地方体现了哪些地方体现了 礼崩乐坏的情况礼崩乐坏的情况1、八佾舞于庭 (大夫搞起了天子的排场) 是;指示代词,这。这里指“八佾舞于庭“ 孰:什么 。 所谓“八佾舞”,就

8、是舞蹈者列成八排,每排八人, 共八八六十四人,边歌边舞。这是周天子祭祀时用 的规格最高的舞蹈。因为鲁国对周王朝的项献最大 ,所以周天子特许鲁国祭祀时可享受天子待遇,使 用八佾之舞。其他诸侯用六佾,六八四十八人;大 夫用四佾,四八三十二人。如果超越了这一规格, 便是违规。从中体现出来的不仅是虚荣,不仅是自 高自大,而且暗示出越位的贪心,意味着心术不正 。 春秋末期,奴隶制社会处于土崩瓦解、礼崩 乐坏的过程中,违犯周礼、犯上作乱的事情 不断发生,这是封建制代替奴隶制过程中的 必然表现。季孙氏用八佾舞于庭院,是典型 的破坏周礼的事件。对此,孔子表现出极大 的愤慨,“是可忍孰不可忍”一句,反映了孔 子

9、对此事的基本态度。要义:要严守秩序,不可僭(jin)越。2、觚不觚 “觚不觚,觚哉!觚哉!” 名词,酒杯,一种饮酒器 动词,像个觚 酒杯啊,酒杯,这还是酒杯吗?君啊 君,还是君吗?臣啊臣还是像个臣 的样子吗? 程子曰:“觚而失其形制,则非觚也。举 一器,而天下之物莫不皆然。故君而失 其君之道,则为不君;臣而失其臣之职 ,则为虚位。” 看来,社会各阶层很多都不守秩序了, 怪不得孔子感叹: “觚不觚,觚哉!觚 哉!” 要义:反对礼崩乐坏、名实不符3、礼乐征伐不自天子出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从 出:发出,发布 盖:大 概 执:执掌 命:政令 庶:平民 “天下无道”指什么? 一是周天子的大权落入诸

10、侯手中,二是诸侯国 家的大权落入大夫和家臣手中,三是老百姓议 论政事。 对于这种情况,孔子极感不满,认为这种政权 很快就会垮台。他希望回到“天下有道”的那 种时代去,政权就会稳定,百姓也相安无事。西周封建领主制社会主要特点: 周天子是最高一级的领主,名义上是天下土地所有者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诗经小雅北山)由于分封关系所形成的经济、 政治地位的不同,西周封建领主贵族分天子、诸侯、 卿大夫、士四个等级,构成上对下控制,下对上服从 的“王(天子)臣公(诸侯),公臣大夫,大夫臣士” (左传昭公七年)的关系。 主张政治要有道如何恢复周礼恢复到怎样的周礼(1)子路曰:“卫君

11、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 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 ”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 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 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 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 言,无所苟而已矣。”(13.3)(赏析) 用了顶针,头尾关联,结构严谨 ,条例清楚,更好地反映了事物的有机联系 ,强调名不正的严重危害。一、要“正 名”(纠正与礼乐制度相违背的各种名分) 孔丘认为,每一个名都有它的意义 。代表社会的各种关系的名的意义 ,就是周礼规定的那些条条框框。 孔丘纠正当时他所认为是不符

12、合的实际情况。这就是他所谓“正 名”,“正名”就是“复礼”。 周礼中虽然也有一些原始全民性礼俗的 遗存,但中心内容是宗法等级制度的反 映。如周礼中的尊尊亲亲的基本原则, 就是在人事方面维护“君君、臣臣、父父 、子子”的等级名分。(2)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 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 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12.11) 二、各 守 本 分孔子理想中的社会秩序是什么?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这是孔子所追求的理想社会 秩序的最高境界,这实际就 是周礼所规定的奴隶主贵族 等级制度和以贵族血缘关系 为纽带的宗法制。思考:宋代儒学说克己复礼就

13、是“明天理,灭人欲”,“君 君、臣臣、父父、子子”就是“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父是子纲”,这和孔子的原意有什么不同? 孔子讲君臣父子关系是确实强调了臣下和子女 的义务,强调了臣下对君主的忠诚,子女对父 母的孝敬。但是孔子同样也强调了君主、父母 的义务:君要行君道,父要有父道。孔子提倡 要各守本分,不但对臣子提出了制约,而且对 君主也有制约;但是后世为了巩固封建专制, 片面强调了君权和父权,把君权绝对化了,只 讲臣子的义务,不讲君主的责任。这种极端化 的主张把封建专制推向了极致。(3)“仁”、“孝悌” 要使天下秩序井然,各守其分,等 级分明,首先要使人能做到“仁”。 孔子提出了“仁”的概念,

14、这也是他 全部思想的核心。他认为仁是礼的 根据,也是做人的根本道理,是人 们应该追求的最高境界。 那什么是仁,孔子在不同的场合有 不同的回答。在这一课中,孔子怎 么解释这个仁?他认为做到仁,核 心应该做到什么?周礼的核心是仁: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 ,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 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12.1)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 何?”(3.3)礼是仁的目的与外在表现“仁”是“礼”的内核 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 乐云,钟鼓云乎哉?”(17.11

15、) 反对将礼乐仅仅当做一种形式的 做法,礼乐需要一个灵魂,它们 的灵魂便是仁,是仁内心真诚的 情感。仁的根本:孝悌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 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 仁之本与!”(1.2)(对父母孝,对兄长尊敬 的人就不会犯上做乱,表现出来又是礼)“孝”“弟”不仅是维系血缘关系的道 德准则,也是维系等级关系、避免 犯上作乱、维持政治稳定的基本保 证。那什么是真正的孝?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 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2.8) (注意字词、句式)孝要从内心出发,是内在的真情实感, 而不是形式,不是表面

16、功夫,在父母面 前要始终和颜悦色地对他们。保持敬爱和悦的神色为孝,又是“复礼” 的内涵。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 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 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 ,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 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 于其父母乎?”(17.21) 父母死后,要为父母守丧三年 “女安,则为之!(为什么没强求?) 孔子将三年之丧建立在心安的心理情感基 础上,他认为发自内心的守孝才是真正的 爱,而宰我并未发自内心要为父母守孝。 子曰:“予之不仁也!(为什么严厉责备) 不知回报父母三年怀抱之恩,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