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三四单元复习清单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46316101 上传时间:2018-06-25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758.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生活三四单元复习清单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文化生活三四单元复习清单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文化生活三四单元复习清单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文化生活三四单元复习清单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文化生活三四单元复习清单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化生活三四单元复习清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生活三四单元复习清单(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包容性 (1)源远流长:汉字和史书典籍是其见证。 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 大的作用。汉字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 明的重要标志。 注意区分文字与汉字。 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 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 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中国 史书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 (2)博大精深: 独特性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区域性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民族性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 (1)原

2、因: 汉字传载: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 ,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史书典籍留传: 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 重要见证。中国史书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 所仅有。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中华文化自身的传承性 3、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 化和谐相处; 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 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意义: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 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 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4、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各民族文化 与中华文化之间

3、的关系(了解) 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 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各民族的文化 ,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 性。 它们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 的骄傲。 各兄弟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 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 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5、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1)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 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 自强不息(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 如何理解爱国主义这一核心? (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 个方面。团结统一,爱

4、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 相辅相成,无不体现着爱国主义这一主题。 (2)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 是各民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3)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 ,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在当代中国 ,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 一致的。 (4)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 主义的主题。 8、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重要性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 文化传统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 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 向繁荣、强大的

5、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中华民族精神,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 凝结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 炬。 必要性 (1)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 然要求。 (2)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 的要求。 (3)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 (4)现状: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要使 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必须更高地举起民 族精神的火炬,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 要的任务。 9、新时期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伟大实践

6、。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发挥 “主心骨“的作用, 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作用。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 优良传统。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 的影响。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 我们人人都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 和建设者,共同续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10、中华文化的力量 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 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的强大精神 力量和不竭力量之源。 集中表现为中华民族精神。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文化生活多样性的原因: 现代科技的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大众传媒的发展 现代文化

7、产业的发展 2、文化生活中的“喜”与“忧” “喜”的原因: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 “忧”的原因:文化市场的自发性、盲目性和传媒 的商业性 3、为什么要发展大众文化? (1)随着现代科技、大众传媒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 发展,使人们在文化生活中面对着多种选择。 (2)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我们的文化 生活带来了许多可喜的变化。但文化市场的自发性 和传媒的商业性,也引发了令人忧虑的现象。 (3)当前人们对文化的需求呈现出多层次、多样 化、多方面的特点。 (4)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应该提供多种类型、多种风格的文化产品。但无 论什么类型、风格的文化产品或文化生活,人民大 众

8、真正需要的,都是先进的、健康有益的文化。 4、怎样发展大众文化? 应该提供多种类型、多种风格的文化产品 。提供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先进的、健 康有益的文化。 提供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和呼 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 。 6、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比较: 落后文化 :、含义 :各种带有迷信、愚昧、颓 废、庸俗等色彩的文化,都是落后文化。 、形式:传统习俗形式 、措施: 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和剔除 。 腐朽文化:、含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腐朽 思想、殖民文化、“功”邪教、淫秽色情文化等 。 、危害:腐蚀人们的精神世界、侵蚀民族精神、 阻碍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危害社会主义事业。

9、 、态度: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7、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仍然存在落后文 化和腐朽文化的原因 封建思想的残余和旧的习惯势力根深蒂固. 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加剧 了西方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对我国思想文 化领域的冲击. 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也会反映到人们的 精神生活中来。 8、如何解决文化低俗化现象? 国家: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正确引导文化市场的 发展。 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 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弘扬主旋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持先进文化 的前进方向,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特体系。 始终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 的精神塑

10、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企业:作为企业,不仅要追求经济利益,更要兼顾社 会效益,生产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高品位文化产品。媒 体要增强责任意识和职业道德,切实履行传承文化的义务 。 个人:作为青少年要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 增强抵御落后文化、腐朽文化的眼力。积极学习科学文化 知识,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做出正确的文化 选择。 第九课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1建设文化强国为什么要走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 国的必由之路。 (1).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由我国社会制 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 (2)走中

11、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由继承和创新 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要求决定的。 (3)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由我国文化自 身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根本意愿决定的。 (4)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由增强国家文 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的。 2如何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1)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关键是增强全民 族文化创造活力,树立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最重要的 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 工作。 (2)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坚持为人民 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 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

12、群众的原则,坚持把 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坚持改革 促发展、促繁荣。 (3)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需要把继承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和吸收人类文化优秀成果结合起来,反对“全盘 西化”论和“文化复古主义”。 (4)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走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需要坚持党的领导。 (5)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需要发展具有中 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面向现 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 义文化。 (6)走中国特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努力建设社会主 义精神文明。 3、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13、文化自觉,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 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 担当。 文化自信,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 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3)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必要性:走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 化强国宏伟目标前进,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 力。为此,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 .4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与走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关系? (1)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展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 (2)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14、 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和建 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路径和目标的关系 。 5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1)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 (2)精神文明建设搞好了,人心凝聚,精神振奋,各项事 业才会全面兴盛。精神文明建设搞不好,人心涣散,精神颓 废,各项事业都难以搞好。 (3)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 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 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4)社会主义精神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建设精神文明 是

15、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要目标 (5)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方向保证、精神动力、智 力支持; (6)有利于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6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 质。这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 (2)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建设精神文明必 须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充分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 力,大力发展科学事业,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 发展文化生产力,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3)通过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完善社会志愿服 务体系,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爱互助、见义勇为 的社会风尚。 (4)人民群众要积极投身入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在精 神文明创建活动活动中创造丰富多彩的形式。 (5)当代中国青年要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伟大实 践,为培育知荣辱、讲正气、做奉献、促和谐的文明风尚 身体力行,做新时期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者。第十课 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1、为什么要加强道德建设 (1)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 社会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