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力:十二条经验获取员工的心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6290137 上传时间:2018-06-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领导力:十二条经验获取员工的心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领导力:十二条经验获取员工的心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领导力:十二条经验获取员工的心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领导力:十二条经验获取员工的心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领导力:十二条经验获取员工的心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领导力:十二条经验获取员工的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领导力:十二条经验获取员工的心(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迪克森诉合众国案查尔斯迪克森是一个银行抢劫犯。1997 年,他经不起几个损友的诱惑,参与了持械抢劫弗吉尼亚州的一家银行。但他的运气却是糟透了,才一动手,便被警察发现,接下来便是被缴械、被一副冰冷的手铐戴上了手腕。懊悔不已的迪克森,在警察还未来得及宣读他的权利时,便迫不及待地一五一十地对警察作了坦白认罪并供出同伙。后来,根据他的口供,在县法庭上,他被判处一项盗窃罪和三项非法使用枪支罪。如果 4 项罪名都成立的话,那么,这个倒霉蛋蹲大牢的日子,预计最少不会低于 20 年。但此时,麻烦出现了。这麻烦是什么?想读者们也一定早就明白。这麻烦就出在:拘捕了迪克森的那位联邦探员,事实上,是从未有对迪克森宣读

2、过他的权利,即依正当程序告知他那条著名的“米兰达警告”“你有权保持沉默”!后来故事的发展,其全部情节,便几乎是与“米兰达案”一模一样的翻版。先是一个律师找到了迪克森。然后,迪克森听到了一堂有关“沉默权”的普法教育课。再然后,迪克森也如 30 多年前的米兰达那样地蹦了起来,狂叫:“告那家伙”!弗吉尼亚州东部地区法庭很不情愿地受理了这宗似曾相识的上诉案。案情一清二楚,答案一目了然,有大名鼎鼎的“米兰达案”的经典判例在上,任何美国法官,不管你高兴不高兴,你所能做的事,都只能是不假思索地遵循先例,把迪克森宣布无罪释放。但弗州的法官们是心有不甘:历年来在美国,像此类的案件实在是太多了!仅仅是因为警察在执

3、法时犯了一点点无伤大雅的小错,仅仅是因走错了一小步程序,便要让那些罪证确凿甚至是恶贯满盈的罪犯们逍遥法外?更可怕的是,放虎归山之后,这些罪犯们绝少会从此洗手不干。相反,他们的反侦查经验更丰富、贼胆往往会更包天,日后再有恃无恐地去犯案,对社会势必会造成更大的祸害!面对着这些很不想放但却又不得不放的匪徒们,美国的法官们,往往是窝了一肚子的火。于是,心怀怨愤的弗州法官,便一脚把皮球踢给了联邦第四巡回法庭。而不出所料,第四巡回法庭的判决,便果然是严厉地、毫不客气地给了迪克森当头一棒!巡回法庭的判决书说:根据 1968 年美国国会颁布的犯罪控制混合法令:“被告人出于自愿的坦白,可以在审判中采用为对其证罪

4、的证据,即使是未向被告人告知他们的权利”。据此法令,驳回迪克森的上诉:警员无错!迪克森还是有罪!还是该被投入漫长的牢狱!迪克森和他的律师当场吓傻了眼。原来,鲜为人知的是:在美国,居然还有这样一部与“沉默权”相反的法律!原来,1968 年,也就是在著名的“米兰达规则”刚刚确立两年后不久,美国国会参众两院又通过了一部法律,就是上述巡回法庭援引过的犯罪控制混合法令(又简称为 3501 法)。该法令规定:为了更有效地打击犯罪和控制犯罪,警员在执法的时候,即使没有向犯罪嫌疑人告知“米兰达警告”,法律也允许警察有权要求疑犯自动坦白罪行。尽管在美国,这一把有利于警员的尚方宝剑尘封已久,亦几乎从来都不曾有人去

5、认真舞动过,但,出于对“沉默权”规则放纵了不少罪犯的看不顺眼,联邦第四巡回法庭的法官们,便决心要重新擦亮这把宝剑,并打算趁机拿迪克森来开刀。他们斩钉截铁地宣称:由于该法令的制定时间在“米兰达规则”之后,所以:依照惯例,可以认为这一法律已经取代了“米兰达规则”。换言之, “米兰达规则”“你有权保持沉默”的说法,早就已经失效、过时、下课了!送本 3501 法令给你,蹲在牢里好好读读吧。法庭的判决一出,美国是想像得出的一片哗然。许多民众是暴跳如雷,而许多警察却是在热烈欢呼。而迪克森却是别无选择,不是鱼死,就是网破!于是,官司便不可避免地打到了联邦最高法院。美国法律界,一场对“沉默权”规则史无前例的大

6、挑战终于开始了。想起来确实是有点儿好玩。世纪之交,正当中国人在地球的这边热烈地争议着“沉默权”应否上岗的时候,在地球的那一边,美国人却正在同样热烈地争议着“沉默权”应否下课?我们现在,又再次来到了华盛顿的联邦最高法院大门外。公元 2000 年,6 月 26 日,美国东部时间下午 2 时,联邦最高法院 9 名德高望重的终身大法官,在全球刑事司法界和民权组织的屏息注视下,开庭审理了沸沸扬扬的“迪克森诉合众国”一案。美国司法的“九头鸟”,当日,又一次,成为了举世瞩目的明星。本案开庭的时候,当年制定了那条家喻户晓的“米兰达规则”的沃伦大法官已经作古,今日的首席大法官、 “九头之头”的宝座,已换了威廉伦

7、奎斯特来坐。伦奎斯特此人一贯以保守而著称,在其数十年的法槌生涯中,曾无数次地对“沉默权”提出过杀气腾腾的批评。这次, “米兰达规则”的命运落在他的手里,规则是否会重新改写?历史是否会出现倒退?尽管在九头鸟之中也还有许多激烈对立的意见,但最后,究竟是“鹿死谁手”?这一场审判的大结局又将会是如何?这就极富悬念、极其刺激地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对迪克森这个倒霉蛋的命运,此时,已根本没人有空去理会了。美国人最关心的是:伦奎斯特大法官,是否会趁机抡起 3501 法的尚方宝剑,去废掉“米兰达规则”的武功?去让已有 30 余年历史的“沉默权”下课?许多热烈支持“沉默权”的美国民众,是恐惧地等待着开庭;而许多激

8、烈反对“沉默权”的美国警察,却是在暗暗想像着明日世界各大报章的头条!戏剧性的一刻,终于在傍晚时分出现“你有权保持沉默。你所说的一切都可能在法庭上用作不利于你的证据!”首席大法官伦奎斯特在宣布判决前,出乎所有人意料地,慷慨激昂地高声宣读了这一举世闻名的规则。然后,他用所有人都深感意外的语调继续强调道:“30多年前,由沃伦大法官领导的联邦最高法院,在米兰达诉亚利桑那州一案中所确立的规则,植根于美国宪法之中,因此,不能为国会立法所废弃或取代”他语重心长地接着指出:“米兰达规则,已成为我们国家文化的一部分,而已深深地铭记在警察的日常生活中联邦最高法院借此案例(迪克森案)再次旗帜鲜明地表示:保护犯罪嫌疑

9、人不得被强迫自我归罪,对于美国法律和美国生活来说,是不可或缺的!”最后,他庄严宣布:“联邦最高法院对本案,以 72 的悬殊票决,坚持那条具里程碑意义的规则。即再一次重申:警察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讯问之前,必须对其宣读米兰达警告”。许多美国的民众,当场爆发出一阵阵巨大的欢呼!而许多美国的警员,却长长地、重重地叹了一口气。私下里, “全美警察协会”对此判决表示愤怒和失望!而公开场合,联邦总检察长、前司法部长雷诺女士则表示:对此判决保障了美国一项优良的司法传统而感到高兴。或许,还是前纽约警察总监帕特里克默菲说的一句话最有风度而又最耐人寻味。他说:“在一个民主社会里当警察,是我们特殊的荣幸”。而这句外交辞令背后的潜台词,却分明在无可奈何地叹息:在美国,警察这份工,真的不易混!不管怎么样, “沉默权”在美国的命运,终于是“有惊无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