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约化经营菜农马振平的生存之道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6289252 上传时间:2018-06-2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集约化经营菜农马振平的生存之道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集约化经营菜农马振平的生存之道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集约化经营菜农马振平的生存之道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集约化经营菜农马振平的生存之道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集约化经营菜农马振平的生存之道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集约化经营菜农马振平的生存之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集约化经营菜农马振平的生存之道(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集约化经营集约化经营 菜农马振平的生存之道菜农马振平的生存之道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打破了人民公社体制,农村经营模式从合作社回到一家一户分散经营。 三十年后的今天,在中国最大的蔬菜种植基地寿光,农户们又开始抱团经营农产品。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一方面经营主体高度分散,另一方面农产品购销等环节的组织化程度又高度集约化。 蔬菜车间的蔬菜车间的“工人工人” 见到马振平是在他的蔬菜大棚中。别看他布鞋满是泥泞、裤脚挽着,蹲在菜地里满身大汗、一脸黝黑,他四个大棚一年可有 20 多万元的纯利。最近他正计划买辆轿车。 马振平是寿光绿能瓜果菜专业合作社的一个普通社员。今年 5 月他刚从

2、俄罗斯技术交流回来,“一个菜农能出国,以前这在村里根本不可想象。”马振平说。 “我种菜已有二十多年了,但从 2007 年加入合作社以来,无论是种菜还是日常生活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前买种、种菜、销菜、选购农药化肥和农机具等都需要亲自打理。入社后感觉像进了蔬菜车间,我成了车间的一名工人,除了按照订单要求种出合格的产品外,其余几乎用不着操心。” 2007 年 8 月,当寿光第一个专业合作社绿能瓜果菜专业合作社成立后,他就把两个大棚作价 6 万元,占合作社股权的 2.5,既成了合作社的成员又是合作社的股东。 “合作社产销的全部是有机蔬菜,但当时 90以上的菜农不知道什么是有机蔬菜,多年沿袭下来的种植

3、方式被完全颠覆。”马振平坦言有机蔬菜种植模式一度让他感到迷茫。 在普通的种植模式中,农户使用化学肥料,而有机蔬菜却使用豆饼、骨粉、秸秆等天然有机物经微生物发酵作为肥料;一般菜农喷洒农药杀菌灭虫,而有机蔬菜种植却以中草药、生物制剂防止病害,运用粘虫板、杀虫灯消灭虫害。 通过技术指导员的技术传授,像马振平一样社员们不仅掌握了先进的种植模式,而且彻底摆脱了农药、化肥超标的危险。如今,马振平对于有机蔬菜的种植已是驾轻就熟。 当地政府对于蔬菜的检疫检测十分严格,甚至公开声明,谁的农药超标,就推倒大棚作为惩罚。以前马振平像村里其他农民一样,对于种子、农药、化肥的选择随意性较大,常常看到邻居买什么,大家就一

4、阵风跟着买什么。一旦被虚假广告所骗使用了假种子、剧毒农药,常常是周围一个村,甚至几个村的农户都跟着遭殃。 加入合作社后,种子、农药、化肥几乎所有农资物品均由合作社统一采购,既无质量上的担忧,价格又比自己单购便宜许多。而菜地日常的田间管理均由合作社的技术人员逐一进行辅导、监控。种出的蔬菜大部分可由合作社包销。 如今,许多农产品的价格大起大伏,而合作社却以订单农业为主。2010 年 6 月,半年前批发价还在每斤 3 块钱上下的西红柿,在短短数月之间跌至十年最低,每斤西红柿仅能卖 5 分钱。菜农赔得血本无归。但合作社的订单价却高达 1.5 元斤。 “以前一家一户闷头种植、分散经营,就像一个人走夜路,

5、根本看不清哪儿是坎哪儿是坑,一旦落错步,大半年的辛苦就会泡汤。”马振平认为,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是必然的趋势,仅靠单打独斗、零销碎卖很难保障种植收益。 集约化经营集约化经营 绿能瓜果菜专业合作社于 2007 年 8 月注册成立,是寿光第一个合作社。其前身是 1999 年成立的寿光绿色农业技术研究所。 谈起成立合作社的初衷,寿光市绿能合作社创始人张晓军介绍道,“在美国等农业发达国家,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经验很成熟。我们成立合作社,就是为了解决农民一家一户难以解决的难题,通过集约化经营闯市场,让全体社员得到共同发展。” 合作社最初不被大多数菜农所接受。 “首先,大多数菜农不了解有机蔬菜的价值;其

6、次,合作社对于蔬菜的种植标准规定了许多条条框框,很多菜农随意惯了,不愿意被束缚。”绿能合作社监事长李秋玲分析道,“当时农民对于入社普遍存有怀疑。入社需要菜农提供身份证、户口簿、按手印,甚至有人怀疑我们要骗取贷款。” 合作社始建社员仅 27 户,注册资金 238 万元。经过 3 年的发展,如今绿能合作社已达到 212 户,涉及寿光市稻田、侯镇、古城等四个乡镇近 30 个自然村。 “还有源源不断的菜农希望加入。”李秋玲介绍道。 之所以有大量的菜农希望加入绿能合作社,是因为入社能为菜农带来切实的利益。 许多人都认为,有机蔬菜种植成本高、产量低。但事实上却并非如此。李秋玲给记者算了一笔账 普通的蔬菜种

7、植使用的是化学肥料,一亩地需 3 吨化肥、价格约在 1.2 万元,而种植有机蔬菜则使用豆饼(每亩用量 1000吨豆饼成本约为 1400 元)和骨粉(每亩约 500 吨折合 650 元),仅此一项即可省出近万元。 普通的蔬菜种植喷洒化学药剂防治病虫害,每年成本投入约为 3000 元亩;而有机蔬菜却使用中草药,成本仅有 1500 元亩。 种植有机蔬菜并非像一般农户想象的产量低。根据马振平的描述,他种植的绿箭小黄瓜产量比普通的种植方式高出近 20。教授种植技术的同时,合作社将菜农的农资采购统一起来,而规模采购也让菜农节省了资金。比如,种植黄瓜一粒种子就可省出 8 分钱,1 个大棚每年需要 5000

8、粒种子,农户就可省出400 元。目前合作社正在开发克隆苗技术,一粒瑞克斯旺种子就需 1.03 元,而合作社自行组培的种子仅有 0.2 元。 根据合作社的测算,寿光每户菜农收入普遍在 10 万以上,而绿能合作社的入社农户则为 15 万元左右。 不过,目前绿能合作社只能做到一部分农产品的包销,而出口比例只占总产量的三成。 “由于合作社收购价格比当天的市场价要高出 0.5 元斤0.8 元斤,社农更愿意把蔬菜卖给合作社。”李秋玲指着前来的社员说道,“这不,很多社农经常来到合作社,就是前来打探合作社有无订单,以便率先抢售。” 当记者前来采访时,绿能瓜果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蒋德云正赴新加坡、马来西亚进行技术

9、交流。蒋德云希望通过种菜技术的交流,建立起蔬菜出口的外销渠道。如果这条出口渠道能够打通,合作社蔬菜外销比例将会占到七八成。届时,合作社抵御国内农产品价格波动的风险将会大大提高。 刚从俄罗斯回国的马振平告诉记者,以小黄瓜为例,国内价格波动幅度较大,最低时 0.2 元斤,最高时可达 10 元斤。9 月 19 日小黄瓜价格为 1.9 元斤,20 日就涨到 3.5 元斤。按说国内的价格涨到 8 元斤时已属天价,菜农就会欢天喜地了。而俄罗斯每斤售价却在 80 元人民币至 120 元人民币之间,是国内价格的十倍。这对于国内的菜农来说做梦也无法想到。 一旦大多数蔬菜品种外销,入社农户的分红也会随合作社利润的

10、提高而水涨船高。2009 年,绿能合作社总收入在 2000 万元以上,给每户社员返利在 2000 元至 4000 元不等。 富裕的菜农富裕的菜农 “入社前,菜农的生产和生活都是围绕着行政村的范围,对外联络较少,接触先进种植技术的机会更少。而如今加入合作社不仅让农户的脚步迈出了村子,更是走出了国门。”马振平坦言,一年多的出国经历对他一生意义重大。 在寿光,像这样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已经有 180 个,会员总数达到 3.9 万人,辐射带动 40的村,约 17 万农户。通过规模化种植、有组织的经营,万亩西红柿、万亩胡萝卜、万亩芹菜等十几个成方连片的蔬菜生产基地脱颖而出,形成了“公司合作社农户”产销模式

11、,实现了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生产。 寿光市经管局局长杨风信指出,2007 年底,寿光仅注册了 10 家合作社,到现在已近 200 家,成为引领寿光市蔬菜产业化发展的主力军。 “如果说土地流转是把生产资料集约化,那合作社就是在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状态下将农户种植、经营行为集约化。”绿能瓜果菜专业合作社创始人张晓军介绍,加入合作社,提高了农民的市场地位,增强了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农民的收益也大大提高。 在寿光,富裕起来的菜农常常涌现出这样的一幕菜农们干活时穿着泥泞的球鞋、挽着裤脚、扛着锄头,但却开着价值二三十万元的高级轿车。许多菜农开车到外地采购时甚至被人怀疑车是偷来的。马振平所在的马寨村有 150 户村民,轿车至少在 50 辆以上。 村里的教师、医生常常会出现改行种菜的现象。同在一个合作社的菜农原来是村里的医生,他告诉马振平,加入合作社后种了十年的大棚、攒下了 50 万元的积蓄,但干医生可能一辈子也挣不了这么多。 截至 2009 年末,寿光全市人均纯收入 8274 元,15 年间翻了两番多,家庭年收入 10 万元以上的比比皆是。据估算,寿光市农民每赚 10 元钱,至少有 6 元是来自蔬菜产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