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提高干部工作民主质量的问题和对策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6285923 上传时间:2018-06-2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进一步提高干部工作民主质量的问题和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进一步提高干部工作民主质量的问题和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进一步提高干部工作民主质量的问题和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进一步提高干部工作民主质量的问题和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进一步提高干部工作民主质量的问题和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进一步提高干部工作民主质量的问题和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进一步提高干部工作民主质量的问题和对策(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进一步提高干部工作民主质量的问题和对策进一步提高干部工作民主质量的问题和对策邵阳县委组织部党中央明确指出,要进一步提高干部工作中民主质量。这是选准用好干部的重要保证,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需要,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必须首先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近日,按照市委组织部的要求,我们专门组织人员采取个别走访、座谈了解等形式,着重就如何进一步提高干部工作中民主质量问题了调查研究,并提出了一些对策措施。一、存在的问题1、干部推荐提名环节中的民主缺乏广泛性。一是在提名的主体上搞“一家言”。条例规定,民主推荐的结果要作为干部推荐提名的重要依据,同时要防止简单地以票取人。这里,“得票数”不是提名的唯一依据,必须结

2、合多方面的的情况综合考虑。但问题在于,取消了标准的唯一性,往往就取消了标准的确定性,导致了提名的弹性和随意性,使得领导干部履行提名权力时有了较大的伸缩余地和弹性空间,也就为选人用人上的“一个人说了算”提供了可乘之机。据调查统计,我县 66.32%的干部群众认为当前干部选拔任用提名环节规范化、民主化程度不够,缺乏“阳光作业”。二是在提名的方式上搞“一窝蜂”。现行的提名推荐方式多种多样、形态各异。有有形的,也有无形的;有公开的,也有隐蔽的;有的是组织行为,有的是个人行为;有的是正式的书面推荐,有的是领导者的口头推荐或授意;有的是出于公心、举贤荐能,有的则是考虑一己私利,说情、打招呼,极力推荐部下或

3、身边的工作人员等等。毋庸讳言,“暗箱操作”在干部提名中占有一定的比例。三是在提名条件和任职资格上搞“一刀切”。在推荐提名的资格条件设定上,过于强调年龄和学历,缩小了选拔范围,使一部分有一定经验和政绩的干部被划在圈外,影响了他们的积极性。有时又对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岗位放的过宽,使个别没有专业工作经验的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后难以适应工作的需要。2、考察考核环节中的民主缺乏真实性。一是群众民主参与意识不够强,导致民意“失真”。表现为:在后备干部推荐中,存在“与己无关”思想,有交“白卷”现象;在竞争上岗中,存在“与世无争”思想,部分干部既不自身积极参与竞争,又不推荐别人参与;在民主测评中,存在“无所谓”思想

4、,缺乏民主参与的积极性和责任感,或应付了事,或不负责地投“关系票”、“感情票”。这样就使一些“老好人”式的干部,办事四平八稳,工作能力一般,往往得到群众较好的评价和较高的得票率,相反一些事业心强、工作能力强的干部,往往得罪的人也多一些,群众的评价反而不如“老好人”。从我县近年来开展的几次民主测评情况看,对每个领导干部、每个测评项目全都在“最好”一栏中打钩的测评表占了三分之一以上。二是考察考核的方法、内容、程序不够规范和严密,导致民意“失效”。主要体现为“四不”:一为考核指标不细。不同部门、不同职务、不同级别领导干部的考察考核指标一个模式,指标大都比较笼统,细化、量化不够,使参加评议的群众不易把

5、握。二为考察不深。考察干部时有的走马观花,来去匆匆,没有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就下结论,导致干部选用失察。三为组织不严。组织部门开展考察考核工作,一般都是召开会议,在短时间内集中进行。参评人员由于受到时间、空间等方面限制,缺乏一个免于干扰、充分思考酝酿的外部环境,难于真实表达出自己的意愿,使测评结果的真实性大大下降。四为考核结果运用力度不够。在过去旧的干部选拔任用体制下,干部工作大多是“暗箱”操作,长期下来使群众产生错觉,认为干部考核只是“走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群众的参与热情。三是考察考核的对象和参与对象有限,导致民意“失控”。目前干部选拔任用仍以等额考察为主,党员群众只能就考察对象进行有

6、限选择。即使进行差额选举,选择的范围一般也限制在组织上确定的候选人范围之内。正常情况下,由十人以上提名当选的寥寥无几;在干部推荐、评议、谈话时,仅仅局限在狭小的范围内,以偏概全,忽视绝大多数人的意见的现象也时有发生。3、干部讨定决定环节中的民主缺乏针对性。具体表现为“两化”:一是干部任用方式单一化。在长期以来的干部管理工作中,“任命制”、“选举制”一直是干部选拔任用的主要手段,干部选拔任用历来是上级领导的事,这种“传统”也已为广大基层群众所习惯、所接受,广大干部群众改变这种状况的动力不足,干部工作民主化的浓厚氛围一时难以形成。二是干部管理权限集约化。干部的选拔使用权最终掌握在极少数人手中。从当

7、前干部管理体制看,干部的提拔使用一般经过民主推荐、干部考察、党委讨论决策等环节和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虽然有给群众以参与干部工作的机会,也有酝酿讨论、发扬民主集中制的要求。但用人方案的酝酿、用人决策的形成则是少数人的事,说到底,干部提拔任用的最终决定权事实上仅仅集中在少数领导者手中。如山西省翼城县原县委书记武保安,每次的拟任人选、考察对象均由武保安预先圈定,然后再由组织部门履行程序。对于常委会上提出的不同意见,武保安基本不采纳。四、干部监督管理环节中的民主缺乏有效性。一是民主监督不够到位。当前,干部选拔任用的制度设计上还没有对选拔任用全过程的民主监督作出明确细致的规定,如决定任用议题中缺乏民主监

8、督,这是目前干部选拔工作中群众建议比较大的一个环节,这使群众对依据什么确定考察对象心存疑虑。二是监督责任不够到位。干部工作监督的责任主体不明确,组织部门内设的监督机构因为权力有限,无法监督;纪检部门则由于干部工作参与不多,无力监督。同时,由于监督职责不清,因而一旦出了问题往往很难分清楚责任出在哪个环节和哪个监督责任主体身上,到最后往往“谁都有责任又谁都没有责任”,板子很难打到某个具体责任人头上。三是对“一把手”的监督不够到位。少数地方、少数部门也存在着对“一把手”监督力度不够、措施不到位的情况,特别是在对少数党政“一把手”用人权的监督中还仍存在着不少问题,有的问题还比较严重。二、原因分析1、思

9、想观念上有误区。从人民群众这方面来看,存在的错误认识主要是对我们党在选拔任用干部工作上发扬民主的诚意不很相信,以为民主只是个形式而已,不可当真。特别是一些群众看到自己推荐的人选没有得到提拔重用,一些代表看到自己联名提出的候选人没有当选,便认为群众并没有真正的发言权。因而也就逐渐失去了参与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积极性。也有一些群众确实不太关心有关选拔任用干部的工作,认为选谁不选谁与自己没有多大关系,不很重视自己在这方面的权利。部分党员由于自身学习不够,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了解,忽略了宪法和党章赋予党员的权利,受一些落后思想的影响,认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是上级组织和领导干部的事,与一般党员无关,对参与干

10、部选拔民主提名工作表现出不关注或无动于衷,民主意识不强,政治参与意识淡薄,党内民主得不到充分发挥,党员“四权”落不到实处。从领导层面上讲,一些领导干部对提高干部工作民主质量的思想认识还没有到位,少数领导干部的民主意识、民主作风比较低下,对干部工作民主化持消极、怀疑甚至是否定态度,干部工作民主化尚缺乏自上而下的改革动力。2、制度设计上有陷阱。目前,一些地方制定出台的制度文件很多,但不够规范、措施不够配套。如在干部民主推荐中,对群众参与面的确定、民主推荐中担任所需职位最低得票率的界定等尚缺乏科学规范的标准;在民主测评中,测评的内容还比较简单笼统,测评中群众不易把握,如何对测评内容进行科学分解、细化

11、,以形成不同类型、层次干部的评价体系,如何按照不同职位的岗位要求明确优秀、称职和不称职的具体标准,以更符合群众的要求,还需进一步研究探讨;在公示制中,对公示范围、内容、时间等都尚缺乏统一的规范。3、程序执行上有盲点。近年来,一些地方尽管已采取了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等方式,但在实际操作中仍按部就班,按老一套程序行事,一些地方对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理解偏面化,方法简单化,只是在某些次要环节上图形式,没有从整个干部工作的各个环节特别是任用决策上去体现民主。比如根据干部任用条例规定,应当经过民主推荐提出考察对象,也就是“先民主、后提名”。但是,实际工作中有不少情况是“先提名、后民主”,也就是先提出建议人

12、选,再去所在地区、单位就具体人选征求意见(这时大多是将民主推荐、民意测评和考察一并进行)。又如因“卖官”被查处的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区原区委书记杨毓培在任用干部时,总是要求组织部门简化程序,甚至不走程序。三、对策和措施1、落实好群众“四权”。当前要分三个层次落实好群众“四权”:一是在决策层中落实“四权”。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但是,在那些“县委就是县委书记”的地方,一般常委甚至连知情权都没有。党是一个组织,党的领导通过其各级委员会来实现,而不是通过某一个领导人来实现。因此,没有民主就不是党管干部。党委在研究干部任用的时候,每一个常委都具有同等的权利,都应该得到充分发表意见的机

13、会,在此基础上再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进行集中。党委主要领导者必须十分尊重每一个常委的民主权利。二是在党员中落实“四权”。我们党有严格的党内生活规定,任何一个党员干部都要在党的一个组织中生活。因此,广大党员对自己周围的党员干部要比普通群众了解得多一些、深一些。而且我们的党员都是社会中的优秀分子。除极个别蜕化变质的党员以外,他们的觉悟比周围的群众要高,对党的事业要比一般群众更加关心。提拔使用党员干部应该先听一听他们的意见和反映,包括使用对象的政治素质、领导水平、业务能力、民主作风,以及是否清廉从政、经常交往的对象等情况。在对党员干部的日常管理上,也必须经常听听他们的反映和建议。依靠全体党员来为加

14、强党的建设这一伟大工程添砖加瓦。三是在群众中落实“四权”。一方面,要注重提高群众的民主政治素质,教育广大干部群众正确运用民主权利,增强群众参与干部工作民主化的意识和积极性。引导群众树立健康的民主心理,正确处理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以及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之间的关系,处理好个人行为与组织行为之间的关系,抱着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主人翁姿态来推荐干部、评价干部。另一方面,要注重畅通群众利益表达渠道,不断创造条件,让群众逐步参与到干部的教育培养、考核奖惩、选拔任用、监督管理等各个环节中来,让群众更多地了解干部工作、更多地了解干部的具体情况,更好地让群众参与干部工作民主化的进程。在干部选拔过程中,

15、凡群众可以直接参与的,应尽可能地组织和动员群众参与,使干部工作民主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和可靠的力量源泉。2、建立好长效机制。一是建立健全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干部选拔机制。完善和推广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制度,多渠道、多方位、多角度地选拔人才,真正打破论资排辈、平衡照顾、求全责备的传统观念和做法,变“伯乐相马”为“赛场选马”。在本次换届中,可借鉴“公推直选”镇党委书记和“三推一选”镇长的成功经验,在有条件的地区,选拔产生乡镇政府和人大班子成员。同时突破常规任职条件的限制,拿出部分“一把手”岗位、有吸引力的重要职位面向全市甚至全国进行公选,扩大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的广度和深度,真正选出群众公认、德才兼备

16、的优秀领导干部。二是建立健全科学民主、多元参与的干部荐才机制。进一步优化推荐环境,建立完善群众举荐制、干部自荐制、领导干部推荐署名制等工作责任制,防止推荐中的范围过窄、质量不高等问题。从建立多元化的初始提名方式入手,对同一职位,通过本人自荐、群众推荐、单位推荐、分管领导推荐等方式,确保提名民主和提名公开。同时,实行空缺职位预告和推荐结果公开制度,扩大党员干部群众参与民主推荐的范围和对推荐结果的知晓,打破干部选用工作神秘化、封闭式的运作做法,改变由少数人选人,在少数人中选人的状况,以推荐过程的民主实现干部选用的民主。三是建立健全公开透明、方式多样的干部考察机制。实行“阳光”行动,把干部考察的规程、方法、考察对象的拟定、考察活动的安排及选用对象的现实表现和工作业绩等,全面予以公开公示。在考察手段上,采取预先考察、公开考察、回访考察、跟踪考察、审计考察等方式,重点将与考察干部工作、生活联系较密切、较知情的上级、下级,工作关联度高的单位、服务对象、基层群众作为考察的主体,全方位掌握了解干部在“工作圈”、“生活圈”及“社交圈”的真实情况,充分认识干部、用准干部,防止干部“带病提拔”、“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