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诗歌创作中情与景关系的处理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6281307 上传时间:2018-06-2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诗歌创作中情与景关系的处理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谈诗歌创作中情与景关系的处理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谈诗歌创作中情与景关系的处理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谈诗歌创作中情与景关系的处理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谈诗歌创作中情与景关系的处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诗歌创作中情与景关系的处理(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以黄庭坚的诗歌创作为例以黄庭坚的诗歌创作为例谈诗歌创作中对情与景关系的处理谈诗歌创作中对情与景关系的处理所有景语皆为情语,古人吟诗填词,不外乎情语和景语,情语和景语的交 融,构成了诗歌的意境之美。 意境之美的形成对于一切文艺作品来说都是相当重要的,诗尤其需要。意 境是中国古典诗歌最讲究的方面,客观景物和主观情思融合得恰当好处才能形 成美妙的意境,处理好情景关系的构成,成为诗歌创造意境的关键,情与景能 浑然天成,则意境生成,诗歌就有了神韵;情与景格格不入,则毫无意境,没有 韵味。 诗言志,歌传情,诗歌多寄托志向,抒发感情。诗人常借助景物描写来传 情达志,写景是手段,而抒情才是目的。 可

2、见,景与情关系的处理对于诗歌而言是那么的重要。 诗歌构成的基本要素是景、情、事。对情,景,事三者的处理就形成诗歌 的形态。诗人在作品中无论写景、抒情、叙事皆有个人独特的感受,处理三者的 关系并将它们表现到极致则形成诗人艺术的独创性。 宋代诗人黄庭坚在处理诗歌基本要素时就有着自己的特殊方式,追求鲜明 的艺术个性,他的整个诗歌创作都贯彻了求新求变的精神,从而创造了生新廉 悍的艺术风貌。 他的创作趋于淡化社会背景,采用线型结构沿题赋诗,强调内容的切题。他 在处理诗歌基本要素时,使景物皆著主观色彩,个人情感隐于意象与情趣之间,以 叙事为主而穿插情景。他往往借虚拟的方式创造艺术中的景观、事物,并抒发诗

3、人隐微雅致的情感,向往自由闲适的精神境界,以生新的形象启示某种价值观念, 实现对“诗之美”的追求。这就是黄庭坚在处理情,景,事三要素时区别于其 他诗人的艺术特征。 所以说,在宋诗里,黄庭坚的诗是最具宋诗艺术特色的, 并由此形成为盛 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其作为开山之祖,他的诗歌创作的风格也 影响了南宋一 代诗风。 黄庭坚处在的时期,是被认为整个古代诗歌史的三个黄金时代之一的宋哲 宗元祐时期,当时苏轼主持着整个文坛,宋诗的成就进入了巅峰的阶段。毫无 疑问,苏轼是当时成就最大的诗人。但是由于苏轼写诗的方式是凭才情而随意 挥洒,没有固定的章法,所以别人难以追随效仿,而且在元祐后期开始,激烈 的党争常常导

4、致文字狱,苏轼的作风更是使人望而却步,敬而远之。于是,尽 管黄庭坚创作诗歌别树一格,但是却极其讲究法度,而且题材很少涉及政治生 活,这样便成为了当时别人学习的典范,而渐渐有了名气,最后和苏轼齐名, 合称“苏黄”。 现在从他们两个人的关于情,景关系处理方式上,对比来看,黄庭坚的诗 歌创作中情与景的描写方式,通过对比让大家来更了解黄庭坚如何独树一格的 描写情与景的。 先从写景的方式上看,苏轼诗中有不少通篇写景之作,如巫山、游 金山寺、夜泛西湖、百步洪、舟中夜起等诗,皆是如此,而黄 庭坚则罕有这样的作品,即使如池口风雨留三日、宫亭湖、借景亭 、冲雨向万载道中得逍遥观遂戏题、过洞庭青草湖等都是以景起诗

5、的- 2 -诗篇,但却皆转承为以叙事为主,偶尔插入一两写景之句。黄庭坚想象丰富, 不喜客观而细致地描绘景物,习惯于表达诗人观物的感受。他认为:“天下清景, 初不择贤愚而与之遇,然吾特疑端为我辈设。”这如王国维所谓:“有我之境, 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嵩宁元年九月黄庭坚于南迁途中经武昌,时 苏轼下世不久,张末即将到黄州滴所,他作武昌松风阁,诗以叙事为主, 自然景物经主体而外化,穿插于叙事之间。他在元佑元年作次韵子瞻武昌西 山,有较多写景,但主要是原作提供的意象,并非真实感受,属虚写之景。 这就是黄庭坚处理景物的常见方式。 而且黄庭坚在创作诗歌上讲究变体。所谓“体” ,就是作律诗时妥善处理

6、情 句和景句、实字和虚字、辞意的重和轻等对立统一的各对矛盾,使作品体制富 于变化的一种方法。 例如, 和师厚郊居示里中诸君 宋黄庭坚 篱边黄菊关心事,窗外青山不世情。 江橘千头供岁计,秋蛙一部洗朝酲。 归鸿往燕竞时节,宿草新坟多友生。 身後功名空自重,眼前樽酒未宜轻。诗句中, “归鸿往批竞时节” ,讲得是鸿雁归来的时节,天气和节气, “宿草 新坟多友生” ,讲得是在隔年墓地的新坟上悼念亡友,人物和事件。亦一景对一 情。上面四句用菊、山、橘、蛙四物,在事件的叙述当中,情景交替得恰到好 处,并不觉得意象用得繁琐。 而他最著名的山谷诗里变体更多,在情与景关系处理上就显得更加独树一格 了,创作独特的诗

7、歌意境。 如“明月轻风非俗物,轻裘肥马谢儿曹” , “功名富贵两蜗角,险阻艰难一酒 杯” ,上八字各自为对。 又如“洞庭归客有佳句,庾岭疏梅如小棠” , 公庭休更进汤饼,语燕无人窥 井栏 ,则变之又变,而且变不可测。 黄庭坚诗歌用变体之妙,在于安排情景时,不拘情对情、景对景的惯例,而 在一联之中,一句写景,一句说情,从而产生情景交融的高妙意境;又多句中 自对,并于词语对仗上不拘常格,不以颜色字对颜色字、数目字对数目字,形 成一种生动活泼的审美效果,从而使情和景描写起来没有那么累赘,有跌宕跳 跃的感觉。 这是黄庭坚在诗歌创作中处理景物时独特的地方,使之与其所想要表达的感 情更加突出明显, 苏轼和

8、黄庭坚在诗歌中的个人情感表达具有一定类似的地方,但却又有很多 的不一样。宋人习惯于将个人情感在歌词中表现,而在诗里往往隐没了真实而激烈的情 感。苏轼诗即是如此,但其中如己未十月十五日狱中恭闻太皇太后不豫有赦 作诗、寒食雨二首等诗,皆表达了诗人巨大的悲痛和绝望的情绪。苏轼 的人生态度是随遇而安,胸怀旷达,但面临重大打击和险恶困境时抑制不住自 己的情绪。黄庭坚晚年也避免不了人生挫折和政治迫害,但他却较苏轼超然。 他以玩世不恭的态度放纵酒色,写了不少艳词,而在诗歌里却甚少强烈的情感 表现。- 3 -如寄黄几复一诗,是一首结构谨严、诗意优美的名篇,尤以名句“桃 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著称,但所

9、表现的友人之间的离情别绪是空 灵浅淡的,而着重表现的是骚人墨客的雅趣。 而占其诗歌中很大一部分的山谷诗里也绝大多数如此。 如王彦祖惠其祖黄州制草书其后仅淡淡地抒写了人们对这位名臣的怀 念;写于绍圣元年的六言小诗寂住阁深感人生的虚幻无常,故在政治灾祸来 临的前夕心境甚为平静。 这也说明着黄庭坚思想人格的特点是极其淡化对政治的追求,对于政治并 不很热衷,所选体裁也很少涉及政治,多选择与文人生活密切相关的物品,例 如笔墨纸砚等,所以黄诗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是文人气和书卷气特别浓厚,从 侧面也反映了他十分重视内在道德心性的修养,这种道德心性修养反映在他的 诗歌创作中,其一便是对亲情、友情的重视。这些反映

10、亲情友情的诗篇中集中 体现出人情美。这些诗篇中传达出美好的情感,折射出社会现实,有相当的认 识意义。同时,黄庭坚诗歌中体现出如此浓郁的人情美,有着深刻的人文背景。所以说黄诗在表达感情上多为对亲情、友情的感慨,展现出人情美。融合 着 之所前所讲到的其写景的方式,便形成了其独特的情景交融的方式。 黄庭坚在诗学上的创作渊源是丰富多样的,汲取很多不同诗人创作诗歌的 模式,再在自己的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融合,这对其创作诗歌时在情与景的处理 上有很大影响。 他自己晚年常常是以陶渊明、杜甫相提并论,对杜甫重在其诗法的精微, 对陶渊明宗尚其平淡自然之旨,所谓“拾遗句中有眼,彭泽意在无弦”,就是 他这种诗学主张的表

11、征。 在学习杜甫的几点经验上,其中有一条就是从情景交融上学。他觉得应从 情景交融上学,要重视瘦硬神味。他没有从“色相” , “声音”上去效仿杜诗, 因为这样就失去了诗的自身独特韵味。而是从诗的意境的构成上去学习。像杜 甫的诗, 江亭:“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 , 江汉:“片云天共远,永 夜月同孤”一般,情在景里,景在情中,又如后游:“江山如有待,花柳 更无私”,情融于景,景中含情,无斧凿痕,无妆点迹,一样。黄庭坚的诗在处 理诗的基本要素时有着杜甫的影子,整好像其山谷诗送舅氏野夫之宣城二首 “霜林收鸭脚,春网荐琴高” ,其下却云“共理须良守,今年辍省曹” 。上联写 景,下联放平淡,叙事从而述情

12、。情,景,事相互交融,自有无穷之味,就是 因为他学杜不重形貌声色,而从情与景的交融上学,重视杜诗的瘦硬神味。 另外,之所以说其在处理情景事三要素时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还有一个 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他很重视炼字,使句中有眼,造成神光四射又骨力峻 峭的艺术效果,从而在表达自身的感情上做到更鲜明突出。 黄庭坚的炼字主要是对常用字作别出心裁的用法,并活用词语,改变词性, 使之更生动传神、新鲜奇警。 例如次韵高子勉十首之十:“沙上步微暖,思君剩欲招。蒌蒿穿雪动, 杨柳索春饶。 ” “穿” 、 “动”二字写活了萎蒿;“索” 、 “饶”二字,不直接写杨 柳在春天萌生绿芽,却说杨柳向天公索取了更多春意,从而

13、把早春的生机勃勃 景色同思念友人的情意交融一片。 又如送舅氏野夫之宣城二首之二云:“晚楼明宛水,春骑簇昭亭。桠- 4 -丰圩户,桁杨卧讼庭。 ” “明” 、 “簇” 、 “丰” 、 “卧”四字,一、三两字形容词用 作动词,生动地展现出一幅环境优美、城市繁荣、百姓富足、讼事稀少的宣城 夜景,而诗人对舅父李莘治邑政绩的期望之情已流溢画上。 这都是诗人“安排一字有神”的妙笔!使其诗在情景的描写与表达上做得 更简练更好。 纵观整篇,黄庭坚在诗歌创作中对情与景关系的处理主要受到几大因素的 影响,一是,其所处的环境,正是苏轼主持文坛之际;二是其本身的性格,虽 然在政治上追随苏轼,但并未很深的踏足政坛而始终把心思倾注在对诗歌和书 法的创作上;三是对杜甫,陶渊明等人的学习,还有,正因为出士,而且在当 时的政治环境,他始终没有办法避免触及到当时的官场现实,例如文字狱,所 以在当官的时候其诗比较关注这些现状,综合着其他各种不同的原因,便形成 前文所介绍的黄庭坚诗歌中描写和表达情与景的独特方式。张凯彦张凯彦0808 中文系汉语言文学四班中文系汉语言文学四班08010144208010144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