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读后有感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6280258 上传时间:2018-06-2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语读后有感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论语读后有感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论语读后有感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语读后有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读后有感(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语读后有感还记得很久以前就经常读起论语中那些耳熟能详的句子,当时只觉得琅琅上口,却也 从没有去追究其意,直到如今在翻开论语这部奇书,才慢慢走进那浩瀚精深的思想世界。 如下,就简单谈谈我读论语之后的一些个人之感。先说论语 ,它是儒家学派的代表著作之一,它是由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纂而成, 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以语录体对话文体记叙了孔子及其教弟子的人生痕迹, 以及他们心灵的追求。仅二十篇便概括了春秋末年的那批孜孜学者的智慧,辛酸追求与理 想。 论语涉及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我看来,我认为论语主要涉及了做人的道 理,学习和教育的道理,为政之理,礼的道理。初读论语是小学。那时的“学而时习

2、之,不亦乐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人 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等名句就萦绕在心尖。因为年龄的限 制,不知道其深层次的意义,但其表面的意义却依旧可以指导我学习,待人处世等方面。学 习方面要精益求精,要温故,才能提高成绩,这样“不亦乐乎” 。有朋友来,有人不理解, 要安然待人,不愠不怒,安之若素,这也是一种修养。小学时就感受到了儒学大家的那种 风范,安静平和淡泊,孜孜不倦的儒雅身影从此便在心中站了一个位子,在心灵深处为其 辟开了一处桃源幽谷。再读论语是高中时期,抛弃了小时的稚嫩与纯真,接触到了社会的阴影,阳光下的 雨水,也开始感叹“举直错诸枉”与“举枉错诸直”的

3、区别。开始关心国家大事,心中正 气殷然,俨然一副“舍我其谁”的壮志豪情。开始幻想如孔子虽风雨侵袭,身影犹不倒, 为国为民贡献自己的一份力。这时的孔子不再是谆谆教诲的教者、师者形象,而是忧国忧 民抵挡战火为国奉献的爱国者形象如今,大学,翻开论语 ,又是一番天地论语几乎涉及了我们在社会中的一切,大到国家兴衰,小到家内孝悌,从教育到治 国,从人性到君子,无一不泛着智慧的光辉,我感触颇多。 “半部论语治天下”是有道理的。 论语涵盖了待人处事接物的准则,学习以及教育的要求,做人的品格为政的方法,礼 的道理。试问一下,这样的论语又怎会不受人喜爱呢?任岁月的风霜侵袭,他历久弥 新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里程碑

4、。 读论语 ,我读到了做人的道理。 首先做人要正直。 “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 (雍也 )孔子认为只有正直的人才能在世上生存,不正直的人只会在侥幸躲避灾难的的境况下才能生存。这种说法好像是 不存与现实的,现世的人们尔虞我诈,把正直看成是讥讽的事物。好像只有“折腰之人” 才能真正的掌握世界掌握自我。其实不然,正直之人虽在现实少见,但古人也有一句话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那“折腰之人”虽在一定的情况下占尽了便宜,但是究其结局, 都只会是“自食其果” ,逃不过法律的制裁,虽逞一时之乐,却丧失了整个人生。其次,做 人要有仁德。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仁德的人安于仁,聪明的人实行仁也会得

5、到好处。 但是对于仁德孔子的要求似乎是很高的,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他要求仁 德之人要有礼有乐却又不仅仅如此。 “仁者先难后获” ,仁德的人对艰难的事要抢在别人之 前做,对能获得奖赏的事便退居人后。这就有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 乐”的味道了.。 论语中多次提到“仁者” , “仁人” ,可见其实孔子的追求也就是成为一 个仁德的人,而他也的的确确做到了。他对于仁的要求很高。曾有人问他他的弟子是否能 称为仁者,他也仅仅说弟子有某项才能,对仁,却“未可知” 。他的心目中“仁者”几乎可以与神是同一级别的。 “维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做人要仁德到现在也

6、 是适合的。 “仁德”是每个人在心中的目标,完善自己的仁德,即使是箪食瓢饮在陋巷,我 们也会“不改其乐”的。 再次做人要孝。孝一直扎根于中国人的心中,什么是孝?孔子在面临不同的人时的提 问,回答也不同。 “无违” 、 “父母惟其疾之忧” 、 “能养与敬” 、 “色难” (为政 )针对每个 人的特点,孔子的孝的回答也不同。孝是不违背礼节,让父母放心,常存孝敬的心赡养父 母,和颜悦色的侍奉父母等。但究其根本,我认为,孝不仅是在生活中对父母的孝敬,关 心父母同时保护自己不让父母担心也是其中的一部分。孝,不仅是对父母的关心也暗含了 关心自己。中华民族向来重孝“百信孝为先” 。每念及“孝”的文章,眼前就

7、浮现父母的身 影,我可以这样说,也许我并不是个十分孝顺的女儿,但却不是一个不孝的孩子。也许我做 得不够好到时我努力做好。 读论语 ,我读到了学习及教育的道理。 首先,我开始明确学习方面的道理: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目的。 学习态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要求学习是建立在爱 好,以学为乐的基础上。只有以学为乐的人才是学者中的至尊,就像颜渊, “一箪食,一瓢 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雍也 ) 。同时在学习态度上要“默而识之, 学而不厌” ,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习不能感到满足,学习要虚心求教“三人行必有我 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8、述而 ) 。表明学无常师,作为人应随时随地 的注意向他人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只有学习态度端正了,才能将学习进行的更深 更透。然后是学习方法。孔子多次在与弟子交谈时提到学习方法,莫过于“学而时习之, 不亦乐乎” (学而 ) ,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 。同时孔子也强调学与思的 结合,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 。要求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同时精益求 精则又是一种学习方法,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这对于现在的学生又是很适用的学习方 法。太多的一知半解,太多的偏废,太多的不懂装懂,太多的“填鸭式”教学,让我们在 学海里挣扎,寻不到真谛,找不回感觉,让学习成为恐

9、怖的代名词。在十几年的学习生涯 中,我已深深体会到那种错误的学习方法的漏洞,让人在一次次的考试与题海中对知识望 而却步。最后论语使我明确了学习的目标。朱熹曾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 躬行” ,古谚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皆是要求知行合一,将知识运用于实践,在实 践中求的真知。对我们说,更是如此,祖国正处于腾飞中,一味的死读书,读死书,生搬 硬套已不符合时代的潮流。如何将知识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灵活 运用知识来服务于社会,是我们的一大任务。 再者我了解到孔子的教育思想 教育即教书育人。而当今社会的教育工作者,似乎只在履行前一个任务,忘却了“育 人” ,不成材要成人

10、这句古语告诫我们:育人是在教书之上的。孔子在育人方面做得很好, 在教授弟子读经的同时与弟子讨论“仁德” 、 “君子” 、 “为政” 、 “孝”的问题,也是间接的 育人,把弟子塑造成有仁德能为政孝悌的君子。同时孔子的教育思想也是十分先进的,至 今一直在沿用:“有教无类”打破了当时教育的贵贱,贤愚之分,将教育普及到民间; “因材施教” ,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针对不同的情况与人,采 取不同的方法。这也是现在的教育所欠缺的:大课堂教学,大锅饭教学忽略了各自的个性, 将每个学生都打造成了模板学生,无棱无角,当然也无创新可言。孔子还重视诱导式教学 启发式教育,要求学生触类旁通

11、,希望弟子能举一反三,在启发诱导的基础上也要注重循 序渐进“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敢竭吾才,如有所立者卓 尔” (子罕 ) 。 读论语,我读到了为政之道。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民有耻且格” 。为政之人要用仁德; 为政之法用道德用礼教来教化百姓,这样百姓安居乐业。为政的必须是君子,要具备一定 的参政素质,如:果断、达理、多艺,当然最重要的是仁德。只有仁德才能得天下所谓 “得民心者得天下”仁德的君子,人民会信服;他们从政,自然安邦定国。再次为政不能 贪图蝇小之利,眼前之利弃大局未来之长远利益

12、于不顾。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 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子路 ) 。读及孔子的为政之道,我作为一名公共事业管理的学生, 自是深有体会。我的专业要求我们要有为政的准备,在论语中,为政之人要具备的思想及 品格我自知没有达到。但作为一名公管人,我会用论语中的为政思想来要求自己。古有半 部论语治天下之说,我也会以此作为我的最高目标。 当然,读及论语 ,我不得不说凡事都有正反面。 论语中关于礼的说法,我却不 敢苟同;森严的等级观,我也是不能赞同的。 “八栯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 ,孔子太 过于追求周朝的礼乐制度,却没有看到春秋取代周其实是历史的进步。这也启示了我们不 要偏听偏信,不要固执己见,在变换中认清形势,把握时代的潮流。作为历史的推动者之 一。 “克己复礼”的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又何必执着于固有的辉煌,而看不到明天的太阳 呢? 读论语 ,有感动的、有佩服的、有向往的、有沮丧的;论语在人类生活中的 各个方面都给予我们很多的指导。它过去影响着我,现在影响着我,未来,它势必会影响 着我。它是常伴我一生的明灯将始终照亮我的征途。 现在读论语.读出这般内容;也许当我再次拿起这沧桑画卷时,又会是另一番光景, 我只想说论语值得一生珍藏,一辈子去阅读。 也许多年之后,别人在向我问起论语读后感时,我会说:“读论语便是读一场人生”!作者:若.c2011 年 10 月 9 日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