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素禀赋理论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627326 上传时间:2017-08-06 格式:PPT 页数:71 大小:1.9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要素禀赋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要素禀赋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要素禀赋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要素禀赋理论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要素禀赋理论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要素禀赋理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要素禀赋理论(7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要素禀赋理论(HO模型),国际贸易的主要理论模型,目录,一 模型背景二 模型假设三 基本概念四 主要内容 4. 1 贸易模式:H-O定理 4.2 要素收入:H-O-S定理五 贸易与收入分配:SS定理六 对H-O模型的经验检验七 关于要素密集度逆转发生的经验检验八 要素禀赋论的评价,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赫-俄理论是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主线,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围绕着赫-俄理论这一主线,了解里昂惕夫反论及其解释,并注重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的结合。学习重点和难点:赫-俄理论是国际贸易理论的重点,也是本章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的内容。,从要素禀赋的角度解释比较优势的产生,H-O定理及其拓展定理的内容

2、,引言,李嘉图模型的一个含义:贸易是因为各方劳动生产率有差异才得以展开的。劳动生产率的差异主要是由生产技术的差异造成的。但是技术会趋同,那么贸易会消失吗?在只有一种要素的情况下,比较优势只能来自劳动生产率的差异。但在现实世界中,比较优势可能还反映了国家之间的资源差异。并且在多要素的情况下,贸易有收入分配影响。这就是H-O模型告诉我们的。,基本思路:1、不同的产品是用不同比例的生产要素生产的;2、不同国家具有不同比例的要素禀赋。,一 模型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新古典经济学逐渐形成,在新古典经济学框架下对国际贸易进行分析的新古典贸易理论也随之产生。本章将介绍新古典贸易理论的主要贡献者赫克歇尔

3、和俄林的资源禀赋理论:H-O贸易模型。通过本章的学习,你可以了解到: 要素禀赋、要素密集度 H-O模型、H-O定理 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里昂惕夫之谜及其理论解释,理论的基本模型:H-O模型,一 模型背景,Bertil Ohlin ,1899-1979,1919年,赫克歇尔发表了题为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的论文,对要素禀赋理论的核心思想要素禀赋差异是国际贸易比较优势形成的基本原因作出了初步的分析。1933年,俄林出版了著名的区域贸易与国际贸易一书,书中对其老师的思想做了清晰而全面的解释,由于其贡献,俄林与詹姆斯米德分享了1977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Eil Heckscher,1879-19

4、52,伊利赫克歇尔(E.Heckscher,1879-1952),出生于瑞典斯德哥尔摩的一个犹太人家庭1907年在乌普萨拉大学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是瑞典著名的经济史学家将定量研究方法引入经济史分析在1919年发表的经典文章对外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The Effect of Foreign Trade on the Distribution of Income),标志着现代赫克歇尔俄林理论的诞生该应用一般均衡分析方法对各国要素禀赋构成与商品贸易方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并且认为要素绝对价格的均等化是国际贸易的必然结果这些具有开拓性的观点,在其学生俄林的手中得到深化,伯利蒂俄林(B.Ohlin,

5、1899-1979),瑞典经济学家于1917年在隆德大学获得数学、统计学和经济学学位1919年在在赫克歇尔的指导下获得斯德哥尔摩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经济学学位1923年在陶西格与威廉斯的指导下获得哈佛大学文科硕士学位1924年获得斯德哥尔摩大学博士学位最杰出的贡献在于为国际贸易理论提供的现代分析在20世纪30年代发表了区际贸易与国际贸易(Interregional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1933)一书,对他的导师赫克歇尔要素禀赋理论做了清晰而全面的解释1977年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集政府官员、政党领袖、国会议员于一身,模型完善者,一 模型背景,萨缪尔森:美国著名经济学家,

6、研究领域非常广泛。1948年出版的经济学是美国大学最受欢迎的经济学教材,每三、四年再版一次,目前已经出到十七版,是继穆勒政治经济学(1848)、马歇尔经济学原理(1890)之后的第三部经典教科书。凯恩斯宏观+传统微观。1970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Paul A. Samuelson, 1915,“新古典综合派”,获得了一个经济学家所能获得的所有荣誉:第一个克拉克奖章获得者;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学会会长,计量经济学会会长,国际经济学奖,要素禀赋理论的贡献:,一 模型背景,要素禀赋理论从两个方面扩展了比较优势理论: 将比较优势的差异的原因归结为各国生产要素禀赋的差异,从而重新解释了国际贸易的

7、基础; 比较优势理论只给人们一种乐观的利益共享的贸易前景,但并没有确切地讲这种贸易利益究竟会对贸易双方的收入分配产生什么影响,要素禀赋理论则深入分析了国际贸易对贸易双方要素投入及分配的影响。,埃利赫克歇尔,对外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两国之间产生比较成本差异的前提条件:1.两国的要素禀赋不一样, 2.不同产品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要素比例不一样,贝蒂尔俄林,区域贸易与国际贸易,提出了生产要素禀赋论, 建立了HO模型, 开创了国际贸易的现代理论,二 模型假设,假设1:只有两个国家(A国和B国),两种商品(X和Y),两种生产要素(K和L);(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模型又称为222模型(两个国家、两种产品和两

8、种生产要素))假设2:两国在生产中使用相同的技术。这样,如果要素价格在两国是相同的,则两国在生产同一产品时就会使用相同的劳动和资本的比例;假设3:生产函数是线性齐次的,即生产过程中规模收益不变;,假设4:两国的商品和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假设5:两国消费者的需求偏好相同。即两国无差异曲线的位置和形状是完全相同的;假设6:在一国内,生产要素可以自由流动,但在国与国之间不能流动;假设7:两国的生产资源都被充分利用;假设8:没有运输成本和交易成本,也没有任何限制贸易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三 基本概念,等产量曲线 要素禀赋 要素密集度,在建立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模型之前,先引入几个重要概念:,三 基本

9、概念,等产量线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可以生产相同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各种组合点的连线。假设我们生产商品X时投入了两种生产要素,即资本(K)和劳动(L),图1 即为一条性质良好的等产量曲线。,X1,K,L,A(K1,L1),B(K2,L2),K1,K2,L1,L2,图1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MRTS)的等产量曲线,等产量曲线,等产量曲线与坐标原点的距离大小表示产量水平的高低;任意两条等产量曲线不能相交;凸向原点的。,三 基本概念,两种特殊的等产量曲线,图2 MRTS不变的等产量曲线,图3 MRTS为0的等产量曲线,如果两种生产要素按相同的比例相互替代,则等产量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直线,如图2所

10、示;如果两种生产要素完全不能相互替代,则等产量线要么平行于横轴,要么平行于纵轴,如图3所示。,E,三 基本概念,要素丰裕度(Factor Abundance),要素丰裕度(或要素禀赋)是针对国家而言的。要素丰裕度是指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判断一国要素丰裕度有两种方法: (1)物质定义法 (2)价格定义法,指一国拥有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比例,与拥有的绝对量无关。,要素禀赋,(TK/TL)A (TK/TL)B,要素丰裕度(Factor Abundance),要素丰裕度的物质定义法,若一国拥有的资本数量为TK,劳动数量为TL,则其要素丰裕度为 (TK/TL)若A国的要素丰裕度为(TK/T

11、L)A,B国的要素丰裕度为(TK/TL)B ,且有: 则称A国是资本丰裕的国家, B国是劳动丰裕国家。,三 基本概念,要素丰裕度(Factor Abundance),注意:要素禀赋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资本劳动比率通常用人均资本存量来估算。,单位:美元/人,要素数量受自然条件、地理位置、历史原因、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国与国之间要素禀赋的差异决定了产出的差异,结论:一国的要素禀赋状况取决于与谁比较,与不同的国家比较,会得出不同的结论。,1997年一些国家的人均资本存量(1990年美元价格),三 基本概念,要素丰裕度(Factor Abundance),要素丰裕度的价格定义法,如果一国劳动力的价

12、格(即工资率)为w,资本的价格(即利率)r,则其要素丰裕度可以用劳动的相对价格来表示,即:w/r ;若A国的要素丰裕度为(w/r)A,B国的要素丰裕度为(w/r)B,且有: (w/r)A (w/r)B。,国家A的资本相对丰裕,国家B的劳动相对丰裕。,判断:哪个国家是资本相对丰富的国家? 哪个国家是劳动相对丰富的国家?,例:下表为A、B两国的资本和劳动的分布情况,A国为资本丰富的国家,B国则为劳动丰富的国家。,三 基本概念,要素密集度(Factor Intensity),要素密集度是针对产品而言的。要素密集度是指生产某种产品所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的比例;若生产X产品的资本与劳动投入比例为:(K/L

13、)X,生产Y产品的资本与劳动投入比例为: (K/L)Y ,且有: (K/L)Y (K/L)X 则Y就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X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只有两种商品(X和Y)、两种要素(劳动和资本)的情况下,如果Y商品生产中使用的资本和劳动的比例大于X商品生产中的资本和劳动的比例,则称Y商品为资本密集型产品,而称X为劳动密集型产品。,商品的要素密集度不随要素相对价格变化而变化,三 基本概念,要素密集度的图示,QY2,QY1,QX2,QX1,(K/L)Y,(K/L)X,K,L,(W/r)1,QY2,QY1,QX2,QX1,(K/L)Y,(K/L)X,K,L,(W/r)2,图5 A国商品X和Y的要素密集度

14、,图6 B国商品X和Y的要素密集度,A国劳动的相对价格为(w/r)1,B国劳动的相对价格为(w/r)2,但是在两国均有:(K/L)Y(K/L)X,因此,不管在哪国产品Y均为资本密集型产品,产品X均为劳动密集型产品。,四 主要内容,H-O的要素禀赋定理的主要观点一国应当专业化生产并出口密集使用本国相对丰裕要素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本国相对稀缺要素的产品。贸易基础: 相对要素丰裕度差异相对要素价格差异相对商品价格差异比较优势贸易模式: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贸易利得: 贸易能够增进世界和各国福利贸易政策: 自由贸易,要素禀赋理论把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归结为:两国生产要素禀赋的比例不同和不同产品生产过程

15、中使用的要素比例不同。,俄林认为:“在一种不太精确的意义上,我们可以说生产要素配置的差异是贸易产生的原因。,H-O模型的基本逻辑,要素禀赋(要素存量比率)要素供给要素的相对丰裕程度要素相对价格差异生产成本差异产品价格差异国际贸易,生产 要素丰裕度,生产要素价格,生产成本,商品价格,需求相同的条件下,要素禀赋决定一国的比较优势,一国应生产和出口密集使用本国丰裕要素的产品,而进口密集使用本国稀缺要素的产品.,贸易源于 “上帝的恩赐”The Gifts Given by the Nature,H-O理论的一般均衡框架,H-O理论的一般均衡框架: 所有影响最终商品价格的因素H-O理论所揭示的贸易基础:国际要素禀赋差异,商品价格差是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商品价格差是由要素价格和技术水平所决定;要素价格是由要素供需力量共同决定的;要素的需求是由消费者对商品的最终需求派生出来的;商品的最终需求取决于一国的收入分配和消费偏好。,H-O理论关于贸易模式的确定,要素禀赋和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形状,要素丰裕度的国际差异以及要素密集度的产品差异导致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国际差异 A国:劳动相对丰裕,PPF偏向于X轴 B国:资本相对丰裕,PPF偏向于Y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