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打与养生选项课教学大纲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625580 上传时间:2017-08-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散打与养生选项课教学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散打与养生选项课教学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散打与养生选项课教学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散打与养生选项课教学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散打与养生选项课教学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散打与养生选项课教学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散打与养生选项课教学大纲(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散打与养生选项课教学大纲一、课程介绍三十二式太极剑是建国后国家体委在杨式太极剑的基础上简化整理而成的剑术套路,剑术灵活多变,造型优美,似操如舞,是一种观赏性很强的健身活动。通过太极剑的学习,可以学到到传统武术丰富的文化内涵,产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达到修身养性,陶冶情操,提高道德水平的目的。散打,是中华武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散打运动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是十分宝贵的文化遗产,该项运动具有健身自卫的实用价值。 并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学习和掌握散打技术,不但是强身健体的需要,更是未来社会生活的需要。大学生们学会和掌握散打的基本技术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身体素质、反应能力等。二、课

2、程任务1、通过讲解和练习“行拳礼” ,培养学生“以礼始,以礼终”的上课习惯,培养学生武德修养。了解太极剑和散打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练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坚忍不拔,勇敢无畏,顽强坚毅等意志品质。2、通过对太极剑的练习和武术文化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华武术这一传统体育项目的内涵。3、学习散打和太极剑技术,使学生掌握自卫防身的技能和健身方法,为学生终生体育教育打下基础。4、学习武术的基本理论,了解武术的历史与发展,学习武术竞赛方法和规则,为更好的学习武术、欣赏武术、及强身健体、修身养性提供理论帮助。5、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培养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以及爱国主义精

3、神。三、教学内容纲要(一)基础体育理论第一章: 中国体育文化概述 第二章: 奥林匹克运动 第三章: 运动与健康 第四章: 健康生活的自我管理 第五章: 运动锻炼的计划与实施 第六章: 运动锻炼的卫生与安全 第七章: 体育产业与体育明星 第八章: 体育欣赏 (二)专项理论知识1、武术运动概述2、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3、中国散打运动概述4、中国散打基本规则和裁判法(三)实践部分第一学期:32 式简化太极剑1、武术基本功(1)基本手型:剑指。(2)基本步型:弓步、马步、仆步、虚步、歇步等。(3)基本剑法:劈剑、挑剑、刺剑、挂剑、托剑、撩剑、点剑、扫剑、截剑、抹剑、崩剑、抡剑等。(4)基本步法:进步、退

4、步、跳步、侧行步等。2、32 式简化太极剑拳套路练习3、太极推手:单推手、双推手、定步推手、活步推手。第二学期:散打1、柔韧性等专项练习2、实战姿势和基本步法:前进步、后退步、后撤步、侧移步、跳换步、前冲步、弧形步、前(后)垫步。3、拳法:直拳、摆拳、勾拳、铲拳、鞭拳、栽拳等4、脚法:前踢、横踢、后踢、劈腿、侧踢、扫腿等5、防守技术:闪躲、贴进、格挡6、组合技术:进攻+防守、进攻+进攻、防守+进攻7、战术练习:直接式进攻战术、引诱式进攻战术、防守式躲闪和反击战术8、实战练习和教学比赛(四)健康标准有关项目的练习(五)素质练习(安排在各单元课中进行)1、专项素质:各专项素质练习2、身体素质:速度

5、、耐力、灵敏性、柔韧性、力量等四、教学进度32 式简化太极剑教学进度周次 教学内容1 体育理论2 1.学习太极剑的基本手型、手法、步型、步法 2.单推手简介3.素质练习:弓步跳 20 个3 组3 1.学习 32 式太极剑第 1、2、3 动:起势(三环套月)1、并步点剑(蜻蜓点水)2、独立反刺(大魁星式)3、仆步横扫(燕子抄水)2.素质练习:虚步交换跳 13 组4 1.复习 32 式太极剑第 1、2、3 动,适当配乐练习 2.学习 32式太极剑第 4、5 动:4、向右平带(右拦扫)5、向左平带(左拦扫)3.素质练习:提膝平衡 303 组5 1.32 式太极剑第 15 动配乐练习,重点复习第 4、

6、5 动 2.学习 32 式太极剑第 6、7、8 动:6、独立抡劈(探海势)7、退步回抽(怀中抱月)8、独立上刺(宿鸟投林)3.素质练习:正压腿 32 组6 1.32 式太极剑第 18 动配乐练习,重点复习第 6、7、8 动2.素质练习:立卧撑 20 个3 组7 1.32 式太极剑第 18 动配乐练习,有针对性地重点复习。2.学习 32 式太极剑第 9、10、11、12、13 动:9、虚步下截(乌龙摆尾)10、左弓步刺(青龙出水)11、转身斜带(风卷荷叶)12、缩身斜带(狮子摇头)13、提膝捧剑(虎抱头)14、跳步平刺(野马跳涧)3.素质练习:立卧撑抱膝跳起 10 个3 组8 1.32 式太极剑

7、第 113 动配乐练习,重点复习第9、10、11、12、13 动。2.学习 32 式太极剑第 14、15、16 动:14、跳步平刺(野马跳涧)15、左虚步撩(小魁星式)16、右弓步撩(海底捞月)3.素质练习:夹臂俯卧撑 23 组9 1.32 式太极剑第 116 动配乐练习,重点复习第14、15、16 动。2.学习 32 式太极剑第 17、18、19 动:17、转身回抽(射雁式)18、并步平刺(白猿献果)19、左弓步拦(迎风掸月) 。3.中长跑练习:男子 1000 米跑(女子 800 米跑)摸底测试10 1.中长跑练习:奥运火炬接力跑 2.32 式太极剑第 119 动配乐练习,学习第 20、21

8、、22 动:20、右弓步拦(迎风掸月)21、左弓步拦(迎风掸月)22、进步反刺(顺水推舟) 。11 1.中长跑练习:变速跑 1200 米2 组2.32 式太极剑第 122 动配乐练习,有针对性地重点复习12 1.中长跑练习:校内越野跑2.32 式太极剑第 122 动配乐练习,有针对性地重点复习3.学习 32 式太极剑第 23、24、25、26、27 动:23、反身回劈(流星赶月)24、虚步点剑(天马行空)25、独立平托(挑帘式)26、弓步挂劈(左车轮剑)27、虚步抡劈(右车轮剑) 。13 1.中长跑练习:定向越野跑2.32 式太极剑第 127 动配乐练习。3.学习 32 式太极剑第28 动收势

9、:28、撤步反击(大鹏展翅)29、进步平刺(黄蜂入洞)30、丁步回抽(怀中抱月)31、旋转平抹(风扫梅花)32、弓步平刺(指南针)收势14 1、复习 32 式太极剑全套动作配乐练习2、男子 1000 米跑(女子 800 米跑)测试15 32 式太极剑测评16 体育理论;身体素质考核散打教学进度周次 教学内容1 体育理论2 1.学习散打的预备姿势和基本步法2.身体素质练习3 1.复习散打的基本步法2.学习拳法(直拳、摆拳)3.身体素质练习4 1、复习拳法(直拳、摆拳)2、学习拳法(抄拳、鞭拳)3、身体素质练习5 1.复习所学拳法2.学习腿法(侧踹)3.身体素质练习6 1.复习腿法(侧踹)2.学习

10、腿法(鞭腿)3.身体素质练习7 1.复习所学腿法2.学习腿法(蹬腿)3.身体素质练习8 1.复习所学腿法2.学习转身后摆腿的技术动作3.身体素质练习9 1 复习所学内容2 学习腿法组合,前蹬-鞭腿-侧揣10 1.复习转身后摆腿的技术动作2.学习扫腿(前、后扫腿)11 1.复习所学拳法、腿法2.学习拳法、腿法组合训练3.身体素质练习12 1.复习所学拳法、腿法组合2.学习散打防守技术动作13 1.散打组合练习 、防守技术练习2.身体素质练习14 体育理论考核15 1.散打实战2.身体素质练习16 散打考核五、成绩考核(一)考核内容与(比重)百分比考核内容与(比重)百分比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考核内容

11、 比重(%)考核内容 比重(%)素质 30 素质 20专项技能 32 式简化太极拳 60专项技能 跆拳道腿法技术 60理论 10平时成绩 10 平时成绩 10合计 100 合计 100(二)考核方法及评分标准(1)考核内容及操作方法考核内容及操作方法学期 考核内容 操作方法一32 式简化太极剑规定的时间和范围内演练 32 式简化太极剑二拳法、腿法技术两人一组,一人持脚靶,另一人击靶,根据击靶质量进行评分。(2)评分标准32 式简化太极剑技术等级评分标准分值 标准90 分以上准确连贯地完成太级剑全套动作;神情自若,剑法舒展大方,节奏均匀缓慢,身体重心无起伏,能表现出太极剑的风格特点;熟悉单个动作

12、的名称。8089 分准确连贯地完成全套动作;神情自然,剑法清楚、舒展,重心稳定;熟悉单个动作的名称。7079 分准确连贯地完成全套动作;剑法不清楚,连续性较差,重心起伏较大;熟悉单个动作的名称。6069 分独立完成全套动作;剑法不清楚,动作间的停顿明显;熟悉单个动作的名称。59 分以下 不能独立完成全套动作。散打技术等级评分标准分值 标准90 分以上技击意识强,身体重心平稳,拳法、腿法动作协调,路线明确,动作迅速、击打有力。8089 分技击意识好,身体重心比较平稳,拳法、腿法路线明确,动作迅速、击打有力。7079 分技击意识一般,身体重心比较平稳,拳法、腿法路线比较明确,动作比较迅速、击打比较有力。6069 分技击意识较差,身体重心比较平稳,拳法、腿法路线比较明确,动作慢,击打力小。59 分以下技击意识差,身体重心不平稳,拳法、腿法动作路线不明确,动作慢而无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