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实践运用部分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46248132 上传时间:2018-06-24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1.5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可持续发展实践运用部分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可持续发展实践运用部分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可持续发展实践运用部分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可持续发展实践运用部分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可持续发展实践运用部分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可持续发展实践运用部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可持续发展实践运用部分(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讲可持续发展运用部分(2013江苏苏地理)2013中国可持续发续发 展战战略报报告提出可持续发续发 展五大支持系 统统。报报告以1995年全国可持续发续发 展能力指 数为为100,右图图表示2010年五大支持系统统的 能力指数。读图读图 回答23题题。 219952010年发发展支持系统发统发 展最快 ,其代价有(双选选)( ) A大量消耗资资源 B大量排放污污染物 C科教投入不足 D人口增长缓长缓 慢 3为为保障各支持系统协调发统协调发 展,应应大 力加强(双选选)( ) A社会保障建设设 B经济经济 基础础建设设 C农业农业 基础础建设设 D生态态与环环境建设设例题ABCD循环经济关联

2、图的判读资源开发生产活动消费活动表示废弃物排放1解读图读图 表1解读图读图 表水窖集雨饲料加工供暖肥料废弃物1解读图读图 表污水处 理厂棉纺织创意 产业服装生产该生态工业园实现了清洁生产、经济发展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相协调2方法技巧 预测演练 视角1 工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1(2014山东临沂模拟)近年来,鄂尔多斯市鄂旗蒙西高新技 术工业园区按照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构建产业链,推进产业 良性循环、良性发展,实现产业循环升级。下图为“蒙西高新 技术工业园区部分产业链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该产业链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 ) 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D整体性原则 (2)下列关

3、于蒙西高新技术工业园区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叙述,不正确 的是( ) A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资源的消耗 B减轻了环境污染 C提高了经济效益 D生产过程中不会有任何污染物排放到环境中BD 解析 第(1)题,该产业链体现了资源和废弃物的循环重 复利用,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 其资源的重复利用体现了可持续发展中的持续性原则(地 球的承载力是有限的,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 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之内),故选B项。第(2)题, 可持续发展中人类应做到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保 持适度的人口规模,处理好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关系 ,但不是没有任何污染物排放,故选D项。 答案 (1)B (2

4、)D 视角2 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2(2014浙江高考考前信息卷)东北是我国重要 的农业生产基地。读东北地形及主要农作物分布 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松嫩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之一,试分析该平原发 展农业的不利自然条件。 解析 第(1)题,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 气候、水源、土壤等,松嫩平原农业发展的不利自然条 件主要体现在气候方面。 答案 (1)纬度高,热量不足,作物的生长期短;降水的 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易受旱涝灾害的影响。 (2)三江平原是我国重要的沼泽分布区,试分析该地区沼泽形 成的原因。 解析 第(2)题,沼泽是由地表长期过湿或有浅层积水而 形成的,因此要从

5、水的来源和去向两大方面分析。 答案 (2)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丰富;地势低 平,排水不畅;纬度较高,蒸发量小;地下多冻土,地 表水不易下渗。(3)东北盛产的大米、玉米等是食品工业的重要原料。下图为东 北某玉米产区发展循环经济的示意图,据图说明该地发展玉 米芯综合产业对当地环境、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所起的 作用。 第(3)题,根据题中要求,从改善生态环境、调整产业结 构、安排就业等方面分析即可。 答案 (3)充分合理利用资源,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延长 了产业链,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有利 于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提高当地居民收入。 考点四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真题领悟 1(

6、2014广东文综,3)沙漠中植被的出现可对沙丘产生一 定的影响。其主要作用机制是( ) A降低风速进而增加风沙流对地表的侵蚀 B增加风沙流中颗粒物的含量而减少堆积 C促进风沙流携沙能力的增强而增大侵蚀 D拦截风沙流中的悬浮颗粒物并形成沉降 解析 植被的出现,增加了地表的粗糙程度,从而降低 风速,风速降低则会使侵蚀变弱,A项错。风速降低,搬 运能力减弱,沉积堆积能力增强,B项错。风速降低,携 带风沙的能力变弱、侵蚀也变弱,C项错。风速降低,并 能拦截风沙流中的悬浮颗粒,因而沉积作用增强,形成 沉降,D项符合题意。 答案 DD 22014新课标,36(2)(3)(4),18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 下

7、列要求。 如图所示区域海拔在4 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 均大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青藏铁 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 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 22014新课标,36(2)(3)(4),18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 下列要求。 如图所示区域海拔在4 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 均大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青藏铁 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 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 (1)说说明上述沙源冬春季易起沙的原因。(

8、5分)解析 第(1)题,冬春起沙的原因既考虑风力因素,也要考虑植被因 素,同时考虑周围的地形等。答案 (1)冬春季气候干燥(降水少),地表缺乏植被(草)的保护;大风 多,湖面较宽阔,西风经湖面无阻挡,沙源东部为河谷,风力强劲 。 22014新课标,36(2)(3)(4),18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 下列要求。 如图所示区域海拔在4 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 均大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青藏铁 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 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 (1)说说明上述沙源冬春季易起沙的原因。(5分) (2)

9、简述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7分) 解析 第(2)题,风沙可以填埋路基,侵蚀路基,并对机 车造成破坏,影响行车安全。从车、路两个方面展开。 答案 (2)(铁路路基较高)风沙堆积,填埋路基和轨道;侵 蚀路基(和路肩);损害机车车辆和通信、信号设备等,加 大钢轨、车轮等设备的磨损;影响运行列车安全。 22014新课标,36(2)(3)(4),18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 下列要求。 如图所示区域海拔在4 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 均大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青藏铁 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 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

10、030厘米高度范围内。 (1)说说明上述沙源冬春季易起沙的原因。(5分) (2)简述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7分) (3)针对该针对该 路段的风风沙灾害,请请提出防治措施。(6分) 解析 第(3)题,防止措施,一方面从沙源地找办法,另 一方面从路段方面想办法。 答案 (3)(阻沙措施)在铁路两侧设立阻沙墙(高立式沙障)。 (固沙措施)在沙地上用碎石等覆盖沙面,设置石(草)方格沙障 。 考点三 可持续发展 1(2014天津文综,6)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上图所示的大型商城,以汇集国际品牌商品、价格优惠为经营模式。某地理 小组学生实地考察了该商城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大家对如何新建这

11、类大型商城各抒己见,其中符合生态可持续发展观念的( ) A增加商城数量,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B扩大商城规模,带动周边城镇发展 C立体建设商城,集约开发利用土地 D商城靠近景点,吸引游客休闲购物解析 增加商城数量,扩大商城规模会占用土地资源,大量购物者的到来会 破坏当地生态环境,A、B项错误;商城靠近景点,吸引游客休闲购物会给 景点的生态环境带来负面影响,D项错误;立体建设商场,集约开发土地 可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符合生态可持续发展观念。 答案 C 22014福建文综,37(4),8分下图示意我国某省地理 环境。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21世纪海洋经济、网络经济的背景下,打造具有

12、特色的 现代产业体系,对沿海区域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材料二 都市农业位于城市内部和周边地区,是农业、科教、观光 相结合,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农业。近年来,该省北 部涌现出许多都市农业园区。 近年来在P地区形成“淘宝村”,主要利用进口木材加工木制品,并通 过“淘宝网店”进行销售。人们对这种经济发展方式是否有利于区域 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争论,选择你支持的一种观点,并为其提供论据 。(8分) 观点A:有利于区域可持续发展。 观点B:不利于区域可持续发展。 解析 若支持观点A,则要从对社会、经济、生态等方面的有利影响 提供论据;若支持观点B,论据可从对传统商业造成冲击,加大基础 设施的压力,人才短缺、农业劳动力流失、生态环境破坏等方面分 析。答案 观点A:有利论据:增加就业机会,提高经济收入;快速扩大木制品销售和服务范围 ;促进交通、物流业的发展;带动相关企业的转型与升级,推进工业化 、城镇化;有利森林资源的保护,缓解生态环境压力。(答四点即可。)观点B:不利论据:易对传统商业造成冲击;产业、人口集聚,加大基础设施压力; 山区人才、技术力量薄弱,竞争力较低;造成农业劳动力的流失;导致 森林破坏,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答四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