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中如何体现以人为本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6241087 上传时间:2018-06-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8.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教学中如何体现以人为本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在教学中如何体现以人为本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在教学中如何体现以人为本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在教学中如何体现以人为本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在教学中如何体现以人为本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在教学中如何体现以人为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教学中如何体现以人为本(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践“以人为本”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践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践“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内容提要:新课程改革中的课堂教学,倡导的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中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得以充分的体现,促进学生全面、和谐、持续的发展,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实践中。关键词:课堂教学 学习的主人 以人为本 实践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教师的观念在不断的更新和转变。因而,课堂教学也由原来的“教师主导”转变为“学生为主体”,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得以充分的发挥,学生“自由的呼吸”,新课标“以人为本”的新理念,强调“教育的出发点是人,教育的归宿也是人”。为此

2、,笔者对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践“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认识。一、备课上因材施教、发挥潜能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幅生动的画卷。但是由于先天或后天因素的影响,学生之间必然存在着差异。“工程师可能不识乐谱、医生不一定会画画”,成绩的好与坏本身就是相对的。对一个学生而言,九十分是成绩好的标志,而对另一个学生来说,七十分可能就是最大的成功。平纳有言:“要获得个体的自由和解放,学校课程绝对不能局限于系统化的书本知识,而要关照个体作为具体的、活生生的存在的生活经验。”作为教师,要熟悉教材、用活教材,以不同的要求、用动态、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既要看到今天学生身上的不足和不

3、完善,更要看到明天他们不可限量的前程,切不可求全责备,重要的是促成学生的进步与不断完善。作为教师,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好,都可以成为社会发展的有用之才。永远不能轻易放弃任何一个学生,重要的是关注每一个学生,找到一把合适的钥匙,去打开每一座资源宝库,充分挖掘他的潜能,把“以人为本”的思想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实践中。二、授课上主动获取知识二、授课上主动获取知识学生的首要任务就是学习。但学生的学习不应该是被动地去接受教师的灌输,而应该在学习的过程中成为主人,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发挥自己的智力和潜能。然而,总会存在这样的教师:为了追求考试结果,在课堂中争分夺秒,狠抓面面俱到的题海战术,从

4、不考虑学生的内心感受,导致学生产生疲倦、厌学、与教师对立的情绪。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体验性”,强调“探究”,强调“经历”,因此,我们在今后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应该重视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培养。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动手、动脑,多问、分析和总结,自主地掌握更多、更新的知识。例如在科学课的教学中,色、味、大小、光滑和粗糙等等,便可以利用感觉器官自主地去认识、了解,充分发挥学生眼、耳、鼻、舌、手、脑等各种感觉器官的作用。如对水的认识:可以先让学生进行观察,认识水是一种无色、透明、会流动的液体;再让学生们闻一闻、尝一尝,从而认识水是没有味道、没有气味的。这样,学生便在实验中

5、通过自己动手、动脑,自主地经历了获得知识的途径和方法,在收获中体会成功的快乐。为此,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不能仅把学生作为认知体来看待,更重要的是把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生命看待。学生是知识的主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充满活力的人。作为教师,要把获取知识的权利还给学生,激活学生自我发展的欲望,获得充分的学习自由,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三、授课上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由于其在丰富课堂交往方式、扩展信息交流维度、培养沟通协作素养等方面的突出优势,受到了新课程教学方式的眷顾与青睐,其本质是对人的关注而非对知识的关注。社会的信息化发展决定了一个人不可能脱离集体独立生存,更谈不上发展了。传统教学中那种以教师为主

6、体、以学生的自我发展为核心的学习方式,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而相互协作、善于交流已成为新时期的人学习与发展的首要特征。提倡合作,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将学习过程置于多向交流中,既可发表自己的“主见”,又吸取了别人的“他见”,学生获得了解放手脚、张扬个性的机会。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大家互相鼓励、相互启发,才能找到有效学习的最佳途径。其次,学生在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充分的展示自我,学会了正确评价自己,学会了理智的协调相互合作的关系,树立起适应未来社会生活需要的特殊社会角色的责任感。同时,相互探讨、相互启发,使学生思维活跃、联想丰富、注意力集中,从而更利于理解和

7、掌握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开朗、乐观、坦率的性格,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树立起了一面“镜子”。四、自主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教师时常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如:要求过于具体,死死的圈住了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只能按教师预先设计好的思路配合教师顺利推进教学进程,学生独立思考的权利被削弱、被剥夺了;有时教师总担心学生不理解、不明白,于是反复强调,结果教师讲解过多,真正留给学生的时间太少,使学生根本没有探究的机会、求知的空间去打开思维;还有的教师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过程模式化,把教学建立在“教与被教”、“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上,如此,学生的兴趣如何激励?学生的想象如何放飞?学生的言论如何率直?“以人为本”从何

8、谈起?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是一个引导自我激励、是唤醒、发现和构建的地方;是一个开发、放飞孩子们想象力的地方。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教育,尤其是课堂需要解放孩子们的头脑、眼睛、双手、时间和空间,解放儿童的思想,放飞儿童的心灵,让他们“从做中学”。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妨放宽对学生的要求,关心学生、尊重学生,创建充满活力、智慧和情趣的课堂,学生才会敢想、敢说、敢做。从而在教师的激励引导下自主发展,体味成功的喜悦,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五、反思培养创新精神人是万物之灵,青少年是“灵中之灵”。青少年学生身上总是闪耀着灿烂的创造光彩。这种创造的光彩,正是足堪令人心奋和喜悦的希望所在。创造与创新是每一个人

9、都具有的禀赋。孩子是具有创造性的,孩子是喜欢创造的,他们生来求异,不愿像鹦鹉学舌那样,没有自己的思想。当然,在小时创造并不意味着发明什么,而是着力培养创造的欲望、创造的活力、创造的精神。教育和教学的本质和灵魂同样是创新。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可从以下方面着手:1.爱心帮助,树立自信心;2.设置疑境,引发学生的好奇心;3.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的激情;4.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试着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5.拓展教材,提供空间,鼓励学生放飞想象,畅谈感受;6.尊重学生的首创精神。当然,最重要的是,要学生具有创新欲望、创新活力、创新精神,教师就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眼光、创新才能。在这样的教师麾下,学生的个性能够得到充分的理解和发展,特长能够得到充分的肯定和发挥。如果教师缺乏创新意识、创新眼光、创新才能,教学活动便会因为缺乏创造性而平淡如水、古井无波,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自然也就成了镜花水月。在课堂教学中实践“以人为本”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过程,它需要教师不断探索,把素质教育中的新课程理念落到实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