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教育现代化验收的工作汇报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6234308 上传时间:2018-06-2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教育现代化验收的工作汇报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区教育现代化验收的工作汇报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区教育现代化验收的工作汇报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区教育现代化验收的工作汇报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区教育现代化验收的工作汇报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区教育现代化验收的工作汇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教育现代化验收的工作汇报(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区教育现代化验收的工作汇报区教育现代化验收的工作汇报温江是成都“西部新城”核心品质区,全区幅员面积 227 平方公里,户籍人口 36 万,下辖 10 个镇街,8 个功能片区。鱼凫及蚕丛,开国何茫然。温江自然禀赋独特,生态环境优美,在历经古巴蜀文化、古近代历史和现代文明 4000 年的风雨洗礼后,积淀了极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金温江”因此而得名。近年来,我区按照市委、市政府统筹城乡、“四位一体”的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兴三优二、一三互动”产业布局结构调整,加速“八大功能片区”建设,经济社会呈现全面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2009 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174.12 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2、15.17 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9340 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264 元,区域经济连年跻身全省十强,全国百强之列。温江自北宋时期设立文庙到近代开办万春书院,近代又培养出着名的音乐教育家王光祈,尊师重教源远流长。温江教育是温江人民引以自豪的一大品牌。目前,我区有公办中小学校(幼儿园)28 所、社区教育学院 1所,社区教育学校 10 所、社区教育工作站 111 个、民办教育学校 126 所,在校学生 43414 人,公办中小学和幼儿园教职工2918 人。近年来,温江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高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始终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紧紧抓住四川省、成都市和

3、教育部共建统筹城乡配套改革试验区以及成都市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契机,大力实施“科教兴区”和“人才强区”战略,不断深入推进区域教育的“均衡化、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使温江教育成为了成都乃至西部教育的一朵奇葩。温江 1997 年、2001 年两度被评为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县,2000 年被评为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县,2005 年被评为四川省基础教育改革先进单位、成都市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先进集体,2006 被评为四川省十五教师队伍建设先进集体,2007 年“全国成人教育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研讨会”在温江召开,2008 年,温江荣获四川省“普通话普及和汉字社会运用基本规范达标城市”,艺术教育课题获教育部特等奖

4、,2009 年被教育部命名为“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同年,被全国妇联、教育部等评为“全国家庭教育示范区”,2010 年 5 月接受四川省政府教育督导团对温教育工作检查获得好评。一、坚持教育为先,坚持用教育现代化引领温江教育科学发展(一)牢固树立教育优先发展理念。长期以来,我区始终坚持把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随着我区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率先实现城乡现代化,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示范区”战略目标的提出,我区经济社会全面进入了加速发展的快车道,对教育和人才的渴求更加急迫。为进一步发挥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区委、区政府进一步把教育摆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优先规划教

5、育发展,优先保障教育投入,以“人才强区”和“科教兴区”战略引领全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近年,我区围绕教育事业发展出台了进一步加强教育工作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成都市温江区教育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等加快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凸显教育突出位置。区委、区政府还形成了主要领导主抓教育,定期或不定期研究、协调、解决重大教育问题的领导机制。建立了区级领导联系学校,人大政协专题调研,区委、区政府每半年召开一次工作汇报会,区政府每年召开一次现场办公会的教育工作制度。(二)明确教育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任务。为进一步提升我区教育事业发展水平,切实增强教育对率先城乡一体化、率先实现城乡现代化,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示范区建

6、设的支撑作用和贡献能力,2010 年区委、区政府将教育现代化建设正式列入本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将 2010 年在全域成都中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列为区委、区政府的一级责任目标。为指导全区教育现代化建设工作,区委、区政府成立了以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教育现代化领导小组,下发了成都市温江区关于加快教育事业发展,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决定,明确了我区教育现代化目标的“三步走”战略。区委、区政府还将教育现代化建设任务分解,纳入目督办对各部门的年度目标考核中。二、突出重点,坚持以科学保障体系助推教育现代化建设(一)坚持“以区为主”,加大教育经费投入。随着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我区已

7、形成了“以区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做到义务教育发展规划统一由区制定、中小学教师由区统一管理、教师工资待遇由区统一标准、中小学经费预算由区统一编制。我区不断创新探索建立并完善多层次,多渠道的教育投入机制,为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依法加大政府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完善教育投入的优先增长机制,实现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高于财政收入的增长,生均教育经费逐步增长,教师待遇和生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教育经费支出按照事权和财权相统一的原则,在财政预算中单独列项,优先保障.财政投入是教育发展的根本保证。2007-2009 年,全区共投入教育经费 9.84 亿元,依法保障了教育经费“三个增长”。2009 年教育

8、财政拨款比上年同期增长分别为 50.92%、9.98%、59.54%,均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生均教育费用分别为 3936.6 元、4050.84 元、6491.85 元,均较上年有所增长;生均公用经费分别为 750.54元、757.95 元 763.31 元,均较上年有所增长。(二)营造重教氛围,强化政策保障。坚持以政府名义每年召开教师节表彰活动,对有突出贡献的教育工作者进行集中表彰,较好地营造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2009 年 9 月,全面落实全区义务教育段在职教职工绩效工资政策,人平核发标准为 3.5579 万元,并兑现了退休教师生活补贴,保证了

9、本区教师平均工资不低于或略高于本区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同时,建立农村教师岗位津贴制度,按距城区距离远近,分别兑现 180 元、280 元、400 元的农岗补贴。优先保障农村教师住房,继 2004 年修建“园丁小区”解决 172 名农村教师安居问题之后,2009 年,我区划拨专项经费 2500 余万元,帮助 296名农村住房困难教师在中心城区购置新房。(三)优化发展环境,强化安全保障。切实加强学校及周边治安环境整治,将整治责任落实到了具体部门、单位和责任人。实行学校安全管理联席会议制度,深入开展校园周边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全面落实校舍安全维修改造长效机制,进一步健全校舍安全档案,加强安全管理。加大

10、校园卫生管理制度建设和检查力度,提高学校应对各种危机的应急能力。2010 年 9 月我区通过招投标在全省率先为学校配置了安全门和安全探测仪,并依托区公安分局落实配齐了校园安保人员,进一步提高了我区校园安全防范和应急水平。三、城乡统筹,坚持以合理的资源配置推动教育均衡发展(一)立足规划,科学布局校(园)点。根据全区经济、人口、产业发展的聚集趋势和成都西部新城规划建设的要求,温江按照“因地制宜,适度超前,着眼未来”的思路,委托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勘察设计院,高起点规划全区学校布局,完成了温江区学校校点布局调整规划编制任务,形成温江区学校校点布局近期和远期发展规划。近期(2009 年2013 年),中小

11、学校点数将调整为23 所,其中高中 2 所,九年一贯制学校 13 所,初中 2 所,小学 6所。远期规划(2014 年2020 年),中小学校点数将调整为 43所。逐步形成资源利用率高、布局科学、结构合理、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硬件配置高位均衡的教育新格局。通过规划的实施,新建一批占地面积合理,校舍条件规范的农村学校,调整撤并校舍陈旧、办学效益差的薄弱学校。2010 年我区又将启动学前教育布局调整,将按 3500 人口覆盖面及 1.5公里服务半径为基本标准规划幼儿园园点布局。 (二)以人为本,推进教师城乡均衡配置。一是科学配编保证城乡师资需要。区编办按照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

12、发四川省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试行办法的通知(川府发电200246 号)精神,会同区财政局、区教育局,根据学校教育发展和学生总体数量变化情况,按照上级核定编制总额,适时调整和核定全区中小学、幼儿园教职工编制总额,依法加强农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确保师资需要。按班配备标准分别为:小学;2.4人/班;初中:3.7 人/班;高中:4 人/班。二是实施教师“区管校用”机制,科学配置教师资源。创新设立了“教职工管理服务中心”,理顺了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人才交流中心与教师的关系,确立了“行政干部能上能下、教职工能进能出、专业技术职务能升能降”的新型用人模式,打破了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任期终身制,实现教师由“单

13、位人”向“社会人”的转变。2009 年,有 1382 名教职工续签了事业单位聘用合同。三是建立城乡学校互动机制。充分发挥干部互派、教师交流的有效途径,创造性地提出了“人动岗不动,宁空不挪聘、一不变、两优先”等政策性措施,有力提升了农村薄弱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四是完善队伍提升机制。我区在全市率先挂牌 32 个中小学(幼儿园)“名师工作室”,充分发挥名师的引领、辐射作用。开展了“万名教师大比武”和“学校中层干部大练兵”活动,同时完善了校长培训机制,进一步提高了干部教师的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2010 年 4 月区教育局又下发关于全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学历提升的通知,通知要求从2010 年 6

14、 月起至 2014 年 12 月止对参加本科学历和研究生学历提升取得毕业证的中小学教师分别给予 1000 元、5000元不等的奖励。(三)升级硬件,全面实施学校信息化建设。2007-2009 年投入 2537 万元为学校配置图、室、电仪器设备,投入专项资金5504 万元实施中小学校“校校通”工程全面提升学校的装备配置水平。目前,我区普通高中生机比达到 15:1,初中生机比约为14.4:1,小学生机比约为 14:1,所有学校师机比为 1.7:1,中小学多媒体教学设备到班率为 2:1。2009 年又斥资 2500 万元,全面启动了全区校园网建设工程,预计到年底,我区校园网覆盖率将达 100%。(四

15、)龙头牵引,壮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一是校地共建,实现校地互利双赢。加强校地合作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提升高校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随着温江区与四川教育学院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同四川教育学院合作挂牌成立“四川教育学院附属学校”和在全区 9 个中小学校挂牌“四川教育学院实习实践基地”,将进一步促进温江教育和科技进步,加速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提高学院的教学科研水平和办学综合实力。二是集团发展,推进优质教育资源满覆盖。2009 年 6 月,我区采用松散型模式组建了温江中学、七中实验学校、温江二中、温江区实验学校、东大街一小、东大街二小、庆丰街小学、实验幼儿园、柳城幼儿园、鱼凫

16、双语幼儿园、金苹果幼儿园、职教园区等涵盖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等公民办结合的12 个名校教育集团,使全区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率达 100%,实现了城乡学校的真实互动。到 2012 年,我区学前教育优质幼儿园和义务教育优质学校覆盖率将达到 85%,普通高中优质学校覆盖率达到 100%,进一步满足全区群众子女享受优质教育的需求,形成全区城乡教育高位均衡的发展格局。(五)帮困助学,覆盖城乡的资助体系助推教育公平。一是率先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零学费”资助。2007 年起,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本费和作业本费全部免除。二是率先实施中职学生“零学费”资助。2008 年起,对就读区燎原职业技术学校的温江籍学生实行了“零学费”资助政策。三是扎实开展其他对象资助。三年来,全区各类学生资助经费达 7172.4 万元。四是落实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的居民同等待遇。建立健全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管理机制,确保与区内孩子享受同等免补政策。三年来,我区共接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温就读 8748 人。四、统筹兼顾,坚持以完善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推进教育协调发展(一)体系完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