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_地方文献论文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6217820 上传时间:2018-06-2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简论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_地方文献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简论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_地方文献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简论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_地方文献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简论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_地方文献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简论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_地方文献论文(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简论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_地方文献论文 地方文献论文一提起湖南图书馆,人们就知道那里有个“毛泽东著作版本陈列室” ;一提起南京图书馆, 就知道它收藏的太平天国史料最全;若想研究孙中先生或华侨史料,就自然想到要去广东 的中图书馆等等。由此可见,一个公共图书馆要想在本省乃至全国具有一定的知名度或影 响力,就必须形成有自己特色的馆藏。就如企业要求发展,就必须创出自己的拳头产品一 样。一个图书馆,藏书越有特色,其藏书利用率就越高,发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就越 大。那么如何建立自己的馆藏特色呢?我们认为地方文献的收集是形成公共图书馆馆藏特 色的重要手段。毋庸置疑,地方文献工作在公共图书馆工作中占有十

2、分重要的地位。本文 就公共图书馆的地方文献工作谈点浅见。 1 地方文献的界定 什么是地方文献,历来意见 不一,争论颇多。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地方文献的内容范围上。一种意见认为,凡是记 录有关本地区的一切资料,不论它的载体形式如何,只要是关于本地区一切情况的记述资 料,本地区一切名士的著述及其传记资料,以及对本地区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有重要 贡献的外地人士的事迹传记,本地区的一切出版物,都属于地方文献范围;另一种意见认 为,地方文献应是内容上具有地方特色的著作,凡地方人士著作和地方出版物,内容上没 有地方特色的都不是地方文献资料。如何客观地看待这种分歧?我们认为应当先从地方文 献的内涵的界定说

3、起。 最早对地方文献关注并开展研究的是我国图书馆界的先驱者杜定友 先生。他认为:地方文献是有关地方的一切资料,表现于各种记载形式的图书、杂志、报 纸、图片等等。这一说法后来被广泛引用、运用,并成为“广义”的地方文献的定义。他 认为地方文献包括史料、人物、出版三个组成部分。具体来说,所谓史料即有一定历史价 值的资料;所谓人物,指的是本地区人士的著述,不仅指本土人,还包括对本地区建设有 重要贡献的人;所谓出版即本地区的出版物,不仅仅限制在内容与地方是否有关上。杜先 生认为可从本地区的出版物看出本地区的出版情况及思想倾向。 针对杜先生广义的地方文 献概念在实际工作中出现的某些问题,在图书馆界又提出了

4、一个“狭义”的地方文献概念, 这个概念以出版物的内容是否具有地方特点为划分地方文献的唯一标准,无论出版形式、 出版地和出版物的载体如何,只要是反映本地区政治、历史、地理、物产资源、碑帖、族 谱、墨迹等,就是地方文献,就应收藏,而地方人士著述和地方出版物内容上无地方特色 的,都不应视为地方文献。 我们虽认为后一种界定意见更确切些,但前一种意见并非没有 可取之处,为此,我们认为在研讨界定地方文献的内涵时,可各抒己见,但在地方文献的 收集工作中,应根据各馆的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入藏方式,不拘泥于广义与狭义的 地方文献划分原则,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收藏、征集和利用地方文献。 2 地方文献的收藏与 征集

5、 21 地方文献的收藏 我们认为在公共图书馆中,地方文献的收藏应以以下几个部分 为主:地方史料。包括地方志、名碑、拓片、名人字画、家谱等,特别是地方志。因为 地方志是一种以区域为中心,记述某一区域的地理形态、气候环境、历史沿革、政治、经 济、历史事件、历代地方人物、艺文、名胜、风俗等历史性资料的总汇。它既是地方资料, 又是地方著作,一般也是地方出版物,并且内容广泛,史料详实,材料系统,因而对本地 区的国民经济建设和科学研究都是不可缺少的宝贵资料。各馆都应重点收藏,力求完备。 历代地方名人的著作及传记资料。凡是本土人士的资料,只要印成书本,不论其是否知 名,是否公开发行,或是散见于报纸杂志的论文

6、,原则上都应尽力收全。如江西的王安石、 欧阳修、汤显祖、朱熹等一代名流,他们的著述如文集、诗词、日记、信札、奏折等或多 或少地反映了当地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历史等状况,对后世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江西省图书馆应把它们作为江西地方文献重点收藏。地方出版物。地方出版物是指某一 地区历代刻印、出版、发行的一切资料,包括本地区的正式出版物和非正式出版物;其中符合本地区经济文化现实需要,同时又能反映本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出版物也应重点 收藏。地方革命文献及音像电子资料,地方革命文献是研究地方革命史,进行革命传统 教育的重要资料,也是形成馆藏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公共图书馆都较重视收藏。一般 正式

7、出版的,或者内部发行的比较容易收集,但在收藏第一手材料如手稿、原件、回忆录 底稿等就不如档案馆、博物馆、革命纪念馆,只能是通过影印复制手段,收藏复印件,以 供读者阅览和研究。至于地方电子音像资料,是未来图书馆馆藏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 会的向前发展,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非纸文献迅速增长,图书馆应重视本地这类文献 的收藏。 22 地方文献的征集 地方文献的征集工作,是一项十分艰难而又细致的工作。 因为它涉及面广,并且分散,加之历时已久,收集就困难。要做好地方文献的征集工作, 应从几个方面着手。第一,要成立“地方文献征集小组” ,委派文化素质高、事业心、责任 心强,又能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同志,

8、专门负责,充分掌握征集的线索。对历史的地方 文献,可利用各种工具书查找,编制缺藏目录,掌握收藏单位,以便有计划地通过交换或 复制方式补充完善;对现代地方文献则要面向社会广泛收集。第二,要建立地方文献呈缴 制度,主动向地方政府汇报说明征集地方文献工作的必要性,争取政府和主管部门的支持, 确立地方各机关团体向地方图书馆呈缴文献资料的制度,及时收集本地区正式及非正式的 出版物和省内各单位自编自办的图书、报刊、简讯等资料。第三,开展各种以收集、宣传 地方文献为主题的活动,举办地方文献展览,以求得社会的认可,征集到社会上或私人保 存的有价值的地方文献。第四,要加强同行业的横向联系,用交换、复制等办法征集

9、,以 便丰富、完善馆藏。 3 地方文献特藏体系的建立 31 建立地方文献特藏书库一个没有特 色的图书馆是没有竞争力的图书馆。多年来,在是否建立地方文献特藏库的问题上,图书 馆界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争论不休,莫衷一是,但大部分人都认同建立地方文献特藏 书库,能更加突出本馆的特色,能适应特定读者的需要,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只是在具 体操作上遇到很多困难。如在藏书建设上,各馆采用的都是传统的藏书体系,有固定的藏 书结构,并实行分散的管理模式。地方文献资料正是分散在若干个相互独立的部门,并由 这些部门根据各自的特点分别进行管理。如要设立地方文献特藏库,进行集中管理,就势 必会破坏原有的藏书体系。拿江

10、西省图书馆来说,在馆藏的地方文献中,有图书 6632 种 (其中普通图书 4680 种,地方志 602 种,地方人物著作及研究论著 739 种) ,分别收藏在 文献特藏部、阅览部;而地方期刊 824 种,地方报纸 287 种,又以建国前后为界分藏在期刊 部的不同书库。如要设立地方文献特藏书库,就必须把散藏在各部门的地方文献从中析出, 既打破了各部门自身完整的藏书体系,也将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况且古籍图书, 特别是珍善本图书的保管,比普通图书的要求高得多,若设立的特藏书库不具备良好的藏 书条件,就不能保证珍贵的古籍资料的长久保存。 尽管实际工作中会出现不少问题,但我 们认为地方文献特藏库

11、还是可以建立的,只不过在特藏库的管理上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应根据本地区的特点和从馆藏的实际情况出发,建立不同的小规模特藏库。我们再以江西 省图书馆为例来加以阐释。江西自古就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地,历代名人辈出,如 陶渊明、朱熹、文天祥、汤显祖等。特别是在我国唐宋时期曾出现过一个“江西文化名人 群体” ,如欧阳修、黄庭坚、曾巩、王安石、晏殊、杨万里等。当代更有如方志敏、邹韬奋、 赵醒侬、袁玉冰等一大批革命先烈。他们的著述江西省图书馆收藏颇丰,并有不少复本。 根据这一特点,可建立一个江西地方史料及历代名人著述特藏库,这个特藏库可根据馆藏 实际,以地方志特藏、历代名人著作及其研究文献的复本为主要

12、藏书,配备完整的地方文 献古籍书目,依旧由文献特藏部管理。这样只是把地方志从古籍图书中析出集中,并没有 破坏原有的藏书体系,也无需另派专人管理。江西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中央苏 区,南昌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诞生地。根据这些特色可建立第二次国内战争、井冈革命斗 争和八一起义等革命文献特藏库,这个特藏库藏书可以馆藏资料为主,以复制资料为辅,积极主动与各相关单位,如博物馆、档案馆、革命历史纪念馆相协调,求得他们的支持, 尽力把这方面的地方文献复制收全,以供读者查阅、研究。建立解放后地方图书、报刊 特藏库。这个特藏库实际上就是按狭义的地方文献定义来收集、管理、组织的一个地方文 献特藏库,采取集中管理

13、的模式,自成体系,实行藏、借、阅三结合,既是书库,又是阅 览室,还是二、三次文献加工厂,室内可设阅览座位、电脑查询终端和读者咨询、信息服 务等,充分利用馆藏的地方文献,发挥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建立著者签名专库或专 架。从广义的地方文献定义出发,请地方著者签名后,将书赠给图书馆,建立专库收藏, 以飨读者,以彰著者。 32 组织地方文献特藏目录 要全面揭示馆藏的地方文献,就必须 做好地方文献的目录组织工作。首先编制出馆藏综合性目录,以反映馆藏地方文献的全貌。 综合性目录可依文献出版类型,分古籍、普通图书、期刊、报纸、电子音像资料等,每类 按书名、作者、主题、学科四种检索途径编制,以卡片式、书本式

14、、电子书目数据库形式 展现和出版;其次编制专题目录、索引。这类书目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突出地方文献 的重点和特点,有针对性地编印。如江西省景德镇市图书馆,根据本市以陶瓷工业生产为 主的特点将建馆以来收集的一定数量和陶瓷业有关的书刊编出了馆藏陶瓷、陶瓷美术 书刊目录 ,大大方便了读者。 地方文献工作是公共图书馆工作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 对本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都具有重大作用。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公共图书馆应利 用自己丰富的地方文献资源,走出一条特色化服务的道路来。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我 们如能开发出这书中的软黄金,就一定会使公共图书馆的工作走出困境,得到重视和发展。参考文献 1 易雪梅.加强西北地方文献工作的几点设想.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1996(3) 2 曹淑珍.搞好地方文献征集,开发服务地区经济建设.江苏图书馆学报. 1997(1) 3 马澄宇. 浅谈省级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1997(1) 4 王振东.地方文献的征 集与利用.河南图书馆学刊. 1996(2) 5 雷树德.文献、地方文献、地方文献学论考.津图学 刊. 1997(3) 出处 中国图书馆学报(双月刊) 1999(1) 下载此论文:简论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dx(rd 文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