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二轮参考】2013版学海导航高考历史二轮专题总复习专题1 第1讲 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时期:先秦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6217703 上传时间:2018-06-24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4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二轮参考】2013版学海导航高考历史二轮专题总复习专题1 第1讲 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时期:先秦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2014二轮参考】2013版学海导航高考历史二轮专题总复习专题1 第1讲 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时期:先秦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2014二轮参考】2013版学海导航高考历史二轮专题总复习专题1 第1讲 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时期:先秦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2014二轮参考】2013版学海导航高考历史二轮专题总复习专题1 第1讲 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时期:先秦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2014二轮参考】2013版学海导航高考历史二轮专题总复习专题1 第1讲 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时期:先秦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二轮参考】2013版学海导航高考历史二轮专题总复习专题1 第1讲 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时期:先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二轮参考】2013版学海导航高考历史二轮专题总复习专题1 第1讲 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时期:先秦(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古代中国: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历程 2考向一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 通过文字、图片材料或新情景,考查对中国早期(夏、商、西周)政治制度的认识和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是西周最重要的两项政治制度,是西周统一、强盛的政治保证;且都对后世有很 大的影响。宗法制的影响至今,在现实生活中处处 可见,如人们聚族而居、清明春节期间祭祖扫墓的 现象等。3分封制虽因封建制度的终结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它的烙印仍留在华夏大地上,如一些省的简 称或别称、一些姓氏的来源等,都与分封制有关。 2012年高考有可能通过文字、图片材料或现实生活 中的现象(建祠堂、修族谱、遗产继承、节日亲人团 聚、姓氏等),考查对宗法制和分封制的

2、主要内容、 特点、作用、影响、宗法制与分封制关系的理解。 4(1)掌握西周实行宗法制和分封制的目的、主要内 容、特点、作用、影响(对西周、对后世);能够通 过材料判断所述是何制度(运用知识);(2)知道礼乐 制度的主要内容、理解其作用;(3)理解宗法制与分 封制的关系、理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5怎样评价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的主要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提示】评价:就整个中国古代来说,分封制是 落后的,但西周的分封制却有很大的进步意义:(1) 它把建立地方政权与巩固周王室统治有机结合起来 ,使王室能有效地对整个领土进行控制。(2)使统一 的社会制度在诸侯国中得以普遍实行,促进了诸侯 国社会经

3、济的发展。(3)加速了各族融合的进程,受 分封的偏远诸侯国逐步接受了中原文化。不过,分 封制埋下了春秋战国时期纷争战乱的祸根。 6宗法制内容:(1)区别嫡庶(嫡是正妻之子,庶是 妾或妃子之子),王后之子称嫡子,有特殊地位。 (2)保证嫡长子的继承权。作用:巩固周王统治以及 国家稳定;减少了权力的继承纷争,加强统治者集 团内部的稳定。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个人的自主 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忽视。 7宗法制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提示】(1)宗法制促使“忠”、“孝”观念深入民心 ,造就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一种“国”与“家”密不可分的观念。(2)受宗法制社会的长期熏陶,使国人养成了谦和忍耐、温良恭敬

4、、勤劳俭朴的社会美德和尊老爱 幼、夫妻相敬、兄弟相亲的社会公德。 8【提示】 (3)宗法制还影响着中国人的社会生活 。例如,重男轻女;修族谱;把男、女的结婚,叫 做男婚女嫁;家庭的男子继承父亲的“姓氏”;把父 亲的父母称为家公、家婆,却把母亲的父母称呼为“ 外公”、“外婆”。(4)宗法制中“道德专制”、“男女不平等”、“等级 观念”、“自律盲从”等封建落后的东西成为两千年来扼杀人性,迟滞民族进步和发展的瓶颈。尤其是道 德专制导致了国人重人治轻法治,严重阻碍了中国 近代以来的民主法制进程。 9著名史学家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周人封建,亦由当时形势之实际需要逐步逼随而成, 同时亦是周民族对于政治

5、组织富于一种伟大气魄之 表见。”钱穆是在( )A批评周人的保守落后B肯定周人实行的分封制C指出周人创立了中央集权制度D赞扬周人开创了分封制10【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是西周的分封制 ,考查的能力是阅读材料、获取正确信息的 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能够理解“封建”即分封制,这样可以排除A、C;材料的主要意思 是:周朝根据当时的形势需要实行分封制, 显示了周人在政治上的气魄,这是对周人实 行分封制的肯定,B正确;材料中获取不出周 人开创分封制的信息,D错。答案B。 11考向二古代中国的小农经济 通过情景或材料,考查对小农经济特点的理解、考查小农经济与中央集权的关系、考查小 农经济对人民思想观念的影响。

6、中国是世界农业的起源地之一,古代中国以农立国。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小农 经济是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小农经济是 中国古代能够长期实行中央集权制度和维护国家统 一的经济基础。12古代小农经济命题点很多,有生产工具和技术的进 步、土地制度、小农经济的特点和影响等,可能通 过命制材料型选择题来考查等;还可能与近现代中 国的经济发展联系起来综合命题,考查对中国农业 发展过程的了解和认识。 13(1)知道小农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理解小农经济的特点及成因、地位、作用;(2)知道封建国家对 小农经济的政策;(3)掌握古代农业生产在工具、技 术等方面的进步;(4)能够分析古代小农经济与政治

7、 、经济的关系。 14什么是小农经济?古代中国农业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提示】(1)小农经济是以家庭为生产的基本单位 、精耕细作、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 的自然经济。(2)古代中国农业的基本特点:经济形态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耕作方式上:铁犁牛耕为 主,实行精耕细作;土地制度上:封建地主土地 私有制为主;经营方式上:小农个体经营为主。15古代小农经济为什么容易破产?封建政 府对小农的政策是怎样的? 【提示】破产原因:(1)封建国家、地主的剥削; (2)战乱;(3)自然灾害;(4)家庭变故。政策:一方面通过征收赋税、征发徭役、增加苛捐杂税等形式对小农进行剥削;另一方面,为保 证赋税的

8、征收、徭役和兵役的征发,又采取措施维 护和稳定小农。 16(2012海南)礼记月令载,每年正月周天子 亲率臣下耕作,称为“藉田”;三月王后亲率嫔妃举 行采桑养蚕仪式,称为“亲蚕”。后来,历代皇帝、皇后不断举行这样的仪式。这反映了( )A周代制度在后代被严格奉行B古代政治制度变迁异常缓慢C重农抑商从周代始一直推行D农桑是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17【解析】A项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B项与 题干主题不一致;材料中只体现重农没有抑 商的信息,C项错;D项与材料信息完全一致 ,因此为正确答案。18考向三百家争鸣 通过材料考查对儒家、法家、道家、墨家思想主张的理解和辨别。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9、,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儒家、法家、道 家、墨家是当时影响最大的学派,他们的一些思想 主张不仅在当时是积极的,而且对后世有极大的借 鉴作用。19(1)掌握百家争鸣出现的历史背景和条件,理解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和地位;(2)掌握并理解儒家、 法家、道家、墨家的主要主张,能够结合时代、结 合现实对他们的主张进行评价;(3)理解儒家、法家 、道家、墨家在治国和处理人与人关系方面的不同 主张。 20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思想主张是什么? 【提示】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核心是仁 ,主张为政以德;在教育方面主张是有教无类,因材 施教;编订诗、书、礼、易、乐 、春秋六经。 孟子发展了孔子“仁”

10、的思想为更加系统的“仁政”, 还发挥了孔子的民本思想,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 君为轻”的思想,伦理观上主张性本善。21【提示】荀子主张“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并 提出了“君舟民水”思想,同时荀子结合了法家和道家的思想,使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伦理 观上主张性恶论。22战国时期,儒家、法家、道家、墨家的思想主张有何异同?对后世的积极影响 各是什么?【提示】同:基本宗旨都是为国君提供政治方略 。不同:儒家主张以德化民;道家主张无为而治; 法家主张信赏必罚;墨家主张兼爱尚同。 23诸子百家的许多思想给后代留下了深刻的启示。如儒家 的“仁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恕道”;孟子的古代

11、民主思想;道家的辩证法;墨家的科学思想;法家的唯物思想等 ,在今天依然闪烁光芒。今天,我们可以、也应该借鉴儒家 的刚健有为精神,来激励自己发愤图强;借鉴儒家的公忠为 国精神,来培育自己的爱国情怀;借鉴儒家的“以义制利”精神,来启示自己正确对待物质利益,借鉴儒家的仁爱精神, 来培育自己热爱人民的高尚情操;借鉴儒家的气节观念,来 培育自己的自尊、自强的独立人格。此外墨家的“兼爱”、“尚 贤”、“节用”思想,道家的“少私寡欲”、“道法自然”思想,法家 的“废私立公”等等思想,也值得我们借鉴。 24中国文化概论说:“士的崛起,意味着一个 以劳心为务、从事精神性创造的专业文化阶层形成,中华民族的物质生活

12、与精神生活注定要受到他们的深 刻影响。”士阶层兴起的直接原因是( )A宗法制的解体 B各诸侯国对人才的渴求C封建的经济发展 D私学的发展25【解析】本题考查对百家争鸣出现背景的认识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官府垄断教育的局面被打破 ,以及各诸侯国争霸对人才的渴求,导致士阶层 的兴起,促使百家争鸣局面产生。本题选B项。26考点考点 高高 频频【练一练】以下是某位学者对春秋战国时期道、儒、墨 、法四家的评价。评价与学派对应正确的是( )关注社会,留下的是公平与正义:平等、互利、博爱关注人生,留下的是人生态度:真实、自由、宽容 关注国家,留下的是治国理念:公开、公平、公正关注文化,留下的是文化价值:仁爱、

13、正义、自强A道家 儒家 墨家 法家B儒家 道家 法家 墨家C墨家 道家 法家 儒家D法家 墨家 儒家 道家举一反三 方法顿悟 27【解析】体现了“兼爱”思想,属墨家;体现 了“无为”思想,属道家;体现了以法律为准绳的 思想,属于法家;中的“仁爱”体现的是儒家思想。答案C。28识破误区举一反三 方法顿悟 【练一练】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战国时期, 商鞅由魏入秦,说服秦孝公变法:“吾说公以帝道,其 志不开悟矣。”“吾说公以王道而未入也。”“吾说公以霸 道,其意欲用之矣。”商鞅所说的“帝道”、“王道”、“霸 道”分别属于哪家的思想( )A道家、儒家、法家 B法家、道家、儒家 C墨家、法家、道家 D儒家

14、、法家、墨家29【解析】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帝道”、“王道”、“ 霸道”的意思。据所学知识,可以确定“王道”是儒 家思想,强调的是以仁、德治国;“霸道”是法家思 想,强调的是以法、以罚治国;只有“帝道”较难确 定。结合题干规定的顺序,可以推出“帝道”为道家思想,正确选项为A。30举一反三 方法顿悟 他山之石【练一练】史记齐太公世家载:“是时周室微,唯齐、楚、秦、晋为强。晋初与会,献公死,国内 乱。秦穆公辟远,不与中国会盟。楚成王初收荆蛮有 之,夷狄自置。唯独齐为中国会盟,而桓公能宣其德 ,故诸侯宾会。”该段材料的主旨是( )A介绍诸侯争霸的形势 B分析齐桓公称霸的外因C说明周王室已经衰微 D陈

15、述各诸侯强国的国情31【解析】材料的大意是:此时周朝王室衰微,天 下只有齐、楚、秦、晋四国强盛。晋国刚刚参加 盟会,晋献公便死去,国内大乱。秦穆公处地偏 远,不参加中原诸侯的会盟。楚成王刚刚将荆蛮 之地占为己有,认为自己是夷狄之邦。只有齐国 能够召集中原诸侯盟会,齐桓公又充分宣示出其 盛德,所以各国诸侯无不宾服而来会。材料反映 的是楚、秦、晋三国状况和齐桓公称霸的史实。 故选B项。32举一反三 方法顿悟 讲坛讲坛 名名 家家【练一练】某班同学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开展研究性学习,其中第一小组研究“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下面是第一小组四位同学搜集到的史料:材料一 “齐宣王褒儒尊学;淳于髡

16、之徒受上大夫之 禄,不论职而论国事。盖齐稷下先生千有余人。”盐铁论论儒材料二 “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桓公救中 国而攘夷狄。”公羊传僖公四年33材料三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礼乐征伐自大夫出 。”史记材料四 “古者,庶人之乘者,马足以代其劳而已。 故行则服轭,止则就犁。”盐铁论散不足篇34以下是该小组同学对上述史料的解读,其中不正 确的是( )A儒学能够从鲁到齐,与齐国国王的重视有关B当时的诸侯国总称为中国,齐国是中国的领袖C“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反映出当时社会正在发生剧烈变化D春秋战国时期不仅有了牛耕,还出现了马耕35【解析】A项从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得出,正 确;当时的“中国”不是诸侯国的总称,而是指中原 地区的诸侯国,B项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是分封制遭到破坏的表现,C项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