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交往与社交礼仪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46217395 上传时间:2018-06-24 格式:PPT 页数:86 大小:1.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际交往与社交礼仪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人际交往与社交礼仪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人际交往与社交礼仪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人际交往与社交礼仪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人际交往与社交礼仪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际交往与社交礼仪》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际交往与社交礼仪(8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际交往与社交礼仪四川大学黄菲娅人际交往一、人际交往的内涵及意义二、影响人际交往的因素三、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四、培养人际交往的能力天堂与地狱的区别 每人都有一双过长的筷子,地狱的人只喂 自己,所以喂不进嘴里;天堂的人相互喂,大家都吃的很开心。 人际交往的重要性:1+12。 一、人际交往的内涵及意义(一)人际交往 人际交往亦指社会交往,指人与人之间通过一定方式进行接触, 从而在心理上和行为上发生相互影响的过程。 在交往中,交流的主体是个人或群体,交往的方式有直接交往与 间接交往、正式交往与非正式交往、单向交往与双向交往等。 人际交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有两个特点:一是交往双方互为主体 ,二是交往双

2、方行为互动,即在影响他人的同时也在接受他人的 影响。 (二)人际关系1、人际关系的含义 人际关系是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的直接交往关系,它是在人们相互交往基 础上形成的。人际关系好比心理上的桥梁和纽带,显示着人与人之间心理上 的距离,它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人际关系主要由三种心理因素构成:认知、情感和行为。认知人际关系的前提条件,表现为人与人之间是相互肯定还是否定。情感人际关系的主要调节因素,表现为人与人之间是相互喜欢还是厌恶 。行为人际关系的交往手段,表现为人与人之间是相互接近还是疏远。人际关系是错综复杂的,有个体与个体间的关系,如同学关系,恋人关系 等;有个人群体之间的关系,如个人与家庭、个人

3、与群体的关系;有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如班级之间的关系等。从社会学的角度,人际关系又分为 血缘关系,情缘关系,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等。 2、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发展临时关系 固定关系 朋友关系 亲情关系情感指向 情感探索 情感交流 情感稳定 3、人际关系的状态图 解人际关系状态零接触相互注意表面接触轻度卷入 中度卷入深度卷入4、人际关系深度的标志自我表露随着对一个人的接纳性和信任感的增强,人会越来越多地表露自我,同时也会要求别人越来 越多地表露他们自己。因此,自我表露成为人际 关系深度的标志。自己了解的信息 自己不了解的信息他人了解的信息他人不了解的信息开放区(透明窗格)盲目区(不透明窗格)隐秘区(

4、隐蔽窗格)未知区(未知窗格)约哈里窗格 开放区(透明窗格):代表所有自己知道,他人也知道的信息 。盲目区(不透明窗格):代表关于自我的他人知道而自己不知 道的信息。 隐秘区(隐蔽窗格):代表自己知道而他人不知道的信息,这 些信息有的是知识性的、经验性的,甚至是创造性思维的结果 。 未知区(未知窗口):这个区域指的是自己不知道,他人也不 知道的信息。是潜意识、潜在需要。这是一个大小难以确定的 潜在知识。 通过建立在任务、信任基础上的交流,扩大开放区,缩小盲目 区和隐蔽区,揭明未知区。 (三)人际关系与人际交往 人际关系是人际交往的结果,反映了人与 人之间相互影响的作用的具体状态,由人际交往形成的

5、人际关系对进一步的交往产 生促进或阻碍作用,成为人际交往的起点 与依据。 (四)人际交往的重要性 人是社会的动物,不能离开群体而单独生存。 亚里士多德:“能独自生活的人,不是野兽,就是上 帝。” 有人估计,每个人每天除8小时睡眠以外,其余16个 小时候中有70%的时间是在进行了人际交往。 卡耐基理工学院分析了10000个人的记录后得出结论:15%的成 功者是由于技术熟练、头脑聪慧和工作能力强;85%的成功者是由于个性因素,由于具有成功地与人交往的能力。反之,在生 活中失败的人,90%是因为不善于与人展开有效交往而导致的。 哈佛大学职业指导局研究了几千名被解雇的男女工人,发现了这样一个比例数:每

6、有一个因不能完成工作而失业的人,就有 两个因不能成功地与人交往而失业的人。 阿尔波特维哥姆博士在自己的联合报业专栏“探索你的心理” 中提出自己的研究成果:4000名失业的人中,只有10%,即400 人是因为他们不能干这种工作,90%,或者说3600人,是因为他 们还不曾发展自己与人成功相处的良好品质。 科学研究已经证明,如果一个人学会了如何 与他人打交道,不管你从事什么工作,不管 你的职务是什么,你都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 走完了85%左右的行程,而在取得自己的幸 福方面,已经有了99%的把握。 (五)人际交往的意义 人际交往具有沟通信息、交流思想情感、 协调行为的作用。作为大学生基本活动之一的人

7、际交往活动,对于大学生的全面发 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1、交往活动影响大学生社会化的进程人的社会化必须在社会交往中得以进行和实现。个体是在人际交往中成长、发展、成熟起来的,在此过程中获得了个体生存发展需要的、社会规范要求的各种素质。一个人在婴儿时期,犹如一个“无能为力”的小动物,只会吃、睡、哭,随着时间的 推移,婴儿在成人的帮助下学会了爬、走、吃、穿、说话及人际交往,并逐步掌握了 社会生活的准则,他就由一个自然人变成了一个社会人,这个过程就叫社会化。如果一个人长期被剥夺与人交往的权利,不论小孩或大人都将失去心智及人性。印度 的“狼孩”在狼群中长大,一切习性都似狼性,无论再怎样教育和训练都无法达到

8、同 龄孩子的心智水平。人的社会化过程是一个漫长而不断发展的过程,贯穿着个体自始至终的过程,随着交 往范围的扩大,交往内容的深化,交往形式的多样化,对个体的社会化水平都将产生 直接而深刻的影响。大学生社会交往的广度深度,影响着对个人与社会的认识,对社 会的适应。 2、交往活动是促进大学生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基本途径人对自己的认识总是以他人为镜,通过与他人进行比较,把自己的人对自己的认识总是以他人为镜,通过与他人进行比较,把自己的形象反射出来加以认识,也通过与他人的互动交往中,去观察分析形象反射出来加以认识,也通过与他人的互动交往中,去观察分析 ,从中得知自己言行的影响,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从

9、而完善,从中得知自己言行的影响,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从而完善 自我。自我。比如,一个人希望知道自己的观点正确与否,以及对自己的能力的比如,一个人希望知道自己的观点正确与否,以及对自己的能力的 大小作出评价,但很多时候并不存在那种可以赖以判断和评价自己大小作出评价,但很多时候并不存在那种可以赖以判断和评价自己的客观标准和手段,这时人们就把自己的观点、能力及其他各方面的客观标准和手段,这时人们就把自己的观点、能力及其他各方面 与他人进行比较,产生对自我的评价。人们在自我评价时,还希望与他人进行比较,产生对自我的评价。人们在自我评价时,还希望 听到其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以增强自我评价的客观性。个体

10、在这种听到其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以增强自我评价的客观性。个体在这种 评价中不断调整自己,使自己与群体协调一致,也使自己不断完善评价中不断调整自己,使自己与群体协调一致,也使自己不断完善 。 3、人际交往是大学生保持心理平衡的有效方式心理卫生专家丁瓒先生曾说过:“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病 态,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失调而造成的。”人际交往不仅是一个人生存发展的需要,而且是满足人身心健康的需要。人际交往的时间、空间越大,人 的精神生活越丰富,得到支持与帮助的机会越多,越 能保持心理平衡。而交往需要得不到满足,人的情绪 就会低落,产生心理失衡,导致身心疾病。 二、影响

11、人际交往的因素 现实中,人与人的关系有远近亲疏之分,有的人我 们可能一见如故,有的人天天见面,却互不理睬,形同路人;有的从偶然相识发展到莫逆之交,有的 形影不离,却反目成仇。人际关系发展到什么水平 ,交往到什么程度,取决于多方面的原因。 概括起来有两类,即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或环境 因素与心理因素。 (一)客观因素包括交往双方社会背景差异及交往外部条件不良等(1)社会背景差异。指交往双方在社会地位、经济条件、家庭出身、职业、经历及所在地区上的差异。一般来说,社会地位相差较大的人之间交往的可 能性较少。而经济条件往往直接影响一个人的生活态度,经济条件差别过大 的人较难在一起交往。一个人的出身、职

12、业、经历、文化程度等对于他的生 活态度、价值观念、处世原则及兴趣爱好等,有着极大的影响。这些方面的 差别必然影响着人际交流。所谓“道不同,不相谋”,“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就是这个意思。 (2)外部条件不良。指交往双方缺乏良好的信息传递方式、交流场所与交际工具,这些外部条件缺乏或运用不当,都会影响人际交往的正常运行,使交 往双方发生误会,引起矛盾,导致人际关系的障碍。如不同地域的人,会因 为地方性语言的不同、生活习惯的差异,给人际交往造成不便与隔阂。 分往外省的毕业生,婚恋对象往往囿于同乡与校友。 (二)主观因素主观因素包括认知因素、情感因素和人格因素 (1)认知因素。首先是对自己的认识会影响人

13、际交往中的自我表现,如低估自己引起自卑,高估自己产生自负。自卑与自负都是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其次是对他人的认知 ,对他人的认知过程中,往往受各种心理效应的影响,如晕轮效应、首应效应、近因 效应、刻板印象等。这些效应的消极方面的作用,容易造成在人际交往中对他人片面 、绝对化的认知,从而影响人际交往的深入。再次对交往本身的认知,交往过程是彼 此满足需要的过程,如果只考虑自己的需要而忽视对方的需要,就会引起交往障碍。 (2)情绪因素。人际交往中情绪展现应是适时适度的,并随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变化。情绪反应过于强烈,让人觉得过于感情用事;情绪反应过于淡漠,则会被人认为无情、 麻木,这些不良情绪反映都会影响

14、交往。 (3)人格因素:人际交往中,人格因素至关重要。不良人格特征容易给人以不愉快的感受乃至一种危险感。常见不良特征有虚伪、自私、报复心强、嫉妒心强、猜疑心重, 苛求于人、过分自卑、骄傲自满、孤独固执等。 人际交往中的心理效应 首因效应交往中的第一次印象对今后交往的影响。 “先入为主”晕轮效应也叫光环效应对交往对象某一特性的影响 与效果无意夸张。“爱屋及乌”刻板效应对某一类事物或人产生的一种比较固定、 概括而笼统的看法。根据过去一类人(往往是道听途说 )所表现出来的特点去判断所有的人。近因效应新近得到的信息比以往得到的信息对于交 往活动具有更大的影响(三)人际交往的障碍 三、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

15、点据一项对北京、山东等地1000多名大学生孤 独心理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表明,有41.1的同 学对“你认为自己是个孤独的人”表示认同,当被 问到“你当前存在的主要的心理问题是什么”时,学生选择最多的就是人际关系苦恼,其次才是学 习上的焦虑,情绪情感问题及其他,当问及大学 生渴望的是什么,大多数回答是“友谊”和“成功”。由此可见,大学生有很强的交往需求,渴望 交往成功,渴望被人接受与理解,渴望爱与被爱 。(一)人际交往能力自我测试量表 根据下列测试题实事求是打分。符合:2分;基本符合:1分;难以判断:0分;不大符合:1分;不符合:2分。1、我不喜欢广交朋友。 2、我去朋友家作客,总是问有没有我不熟

16、悉的人也去聚 会。如果有,我的热情就明显下降。 3、我同别人的友谊发展,多数是别采取主动态度。 4、我的文字表达能力远比口头表达能力强。 5、我的朋友都是与我年龄相差无几的。 6、我不习惯与别人聊天。 7、在公共场合讲话,我不敢看听众的眼睛。 8、我看陌生人常常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9、我的要好朋友很少。 10、在陌生的异性面前,我往往感到手足无措。 11、我只喜欢同我谈得拢的人接近。 12、到一个新环境,我可以接连几天不讲话。 13、如果没有熟人在场,我很难找到彼此交谈的话题。14、我不习惯在大庭广众中讲话。 15、如果在“主持会议”与“做会议记录”这两项工作中挑一样,我肯定只挑选后者。16、 我很少主动到同学、朋友家去访问晤谈。 17、 领导或老师在场时,我讲话特别紧张,结结巴巴表达不清楚 。 18、 参加一次新的集会,我不会认识多少人。 19、 当别人请求我帮助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