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古诗文训练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6217179 上传时间:2018-06-24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1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古诗文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七年级语文古诗文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七年级语文古诗文训练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七年级语文古诗文训练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七年级语文古诗文训练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古诗文训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古诗文训练(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语文古诗文训练七年级语文古诗文训练 学习导引学习导引 童趣通过回忆童稚时代的几个趣事,表现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和联想能力,告诉我们人生是丰富多彩的,外部世界怎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对它的态度,我们要善于感悟,从中获得物外之趣。这是我们第一次学习文言文。同学们在学习本文时首先应扫清本课在读音上的障碍,给生字注音标调,将课文流利地朗读几遍,在熟读的基础要能说出文章的大意,其次要学会借助注释、词典,联系上下文,用加字或换字的办法解释常见文言文实词的含义,如“张目对日” ,张张开,目眼睛,对向着看,日太阳。第三,要了解古今词义的差别;要能辨析通假字,解释其意义;要注意积累“之、其、而、于”等虚词的

2、用法;要学会用讲述大意的方法解释本文同学们在学习本文时首先应扫清本课在读音上的障碍,给生字注音标调,将课文流利地朗读几遍,在熟读的基础要能说出文章的大意,其次要学会借助注释、词典,联系上下文,用加字或换字的办法解释常见文言文实词的含义,如“张目对日” ,张张开,目眼睛,对向着看,日太阳。第三,要了解古今词义的差别;要能辨析通假字,解释其意义;要注意积累“之、其、而、于”等虚词的用法;要学会用讲述大意的方法解释本文中的“明察秋毫” 、 “庞然大物” 、 “怡然自得”等成语。 典题例析典题例析 例题例题:文言词的解释,有的可用加字的办法,如“必细(仔细)察(观察)其文理” ;有的要用换字的办法,如

3、“昂(抬)首(头)观之” 。试选用其中一种方法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明( )察( )秋毫 必( )细( )察其纹理 故( )时有物外之趣( ) 私( )拟作群鹤舞( )于空中 则或( )千或百 昂( )首观( )之 果( )如鹤唳( )云端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清楚 观察 一定 细心 所以 乐趣 私下 飞舞 有的 抬起 观看 果然 鸣叫课时训练课时训练 训练一训练一一、填空。课文童趣选自 ,作者是 代文学家 。课文详细叙述了两件自以为有“物外之趣”的事情:一是“戏蚊于帐中”看到“ ”的景象;二是“观虫斗草间”遇到“ ”的经过。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1)童稚( ) (2)鹤唳( ) (3)土

4、砾( )(4)丘壑( ) (5)癞蛤蟆( ) (6)藐小( )三、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字词:(1)余忆童稚时( ) (2)项为之强( ) ( )(3)果如鹤唳云端( ) ( ) (4)以丛草为林( ) ( )(5)方出神( ) (6)兴正浓( )(7)驱之别院( ) (8)则或千或百( )四、古诗文中有很多表意精练的语句,被当作成语保存到现代汉语中来。试从文中摘录这样的语句,并解释其大意。1、 ( ) -2、 ( ) -3、 ( ) -4、 ( ) -五、翻译下列句子。5、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6、故时有物外之趣。7、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8、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

5、壑。9、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训练二训练二一、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以丛草为林( ) 心之所向( )二虫尽为所吞( ) 昂首观之( )项为之强( ) 物外之趣( )常蹲其身( ) 怡然称快( )必细察其纹理( ) 果然鹤也( )二、将下列句中省略的内容补写在相应的括号中。5、 (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6、一日,见二( )虫斗( )草间。7、常蹲其身,使( )与台齐。三、请用课文原句填空。8、作者童稚时,时有物外之趣,关键原因是: 9、第三段中的“林” “兽” “丘” “壑”俱全一妙境完全源于作者敏锐的童心,它们分别指的是: 10、 四段中的“庞然大物”指的是: 所拔的“山”

6、指的是: ,所倒之“树”指的是: 四、简答。 11、作者的“物外之趣” ,全凭新奇合理的想象,除了作者在文中提到的四种趣物之外,你还能想到那些相似的且富有童趣的情形?写出来,与同学们分享。12、作者从小就有如此闲情,以致后来成为文学家,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五、阅读下文,回答文后问题。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及,达到) 。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人名) ,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衡能说诗 ,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 ,匡鼎来;匡说诗 ,解人颐(使人开怀大笑)。 ”鼎,衡小名也。

7、时人畏服之如是,闻者皆解颐欢笑。衡邑人有言诗者,衡从之与语,质疑,邑人挫服(折服) ,倒屣()而去。衡追之曰:“先生留听,更理前论!”邑人曰:“穷矣!”遂去不返。(选自晋朝葛洪西京杂记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邑( )人大姓文不识 与其( )佣作而不求偿时人畏服之如是( ) 邑人曰:“穷 矣!”14、解释文中画“ ”线的句子。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先生留听,更理前论: 15、请概括选文第一自然段写匡衡勤读的两件小事。 【探索时空探索时空】 热点话题热点话题 对第一单元关于“人生”内容的课文,有人说,初一的学生还处在游戏的年龄,一入学就让他们感悟人生、品味人生,话题太沉重了,学生理解不来。

8、也有人说,进入中学,又一个学习旅程开始了,在孩子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刻,学习一组关于理想关于人生的文章,为日后的人生打下精神的底子,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很有好处。面对以上不同的观点,你的看法是什么?所持的理由是什么?请结合自己的学习体验,大胆的发表你的见解。 研究与思考研究与思考 1、 人生是多么美好的字眼。古今中外,多少人在讴歌你,赞美你,用一生一世来拥抱你!请查询有关资料,摘录你所喜欢的关于“人生”的格言警句,工整地抄写在下面横线,并默记下来,时时品味。2、 用心阅读下面诗句,用浪线画出你喜欢的语句,并用一两句话写出你读后的感受。车轮的足迹车轮的足迹车轮出生的时候,就听到有人议论:“车轮只能绕着

9、车轴转动,这样的生活有什么意义?”车轮听了议论,心里非常懊丧,它轻轻地转动了一周,并没有回到原来的位置。有一天,车轮大胆地把脚伸向地面,它要尝试在地上行走,它又轻轻地转动了一周,啊,地上留下了一串深深的足迹。车轮走出第一串足迹,又听到人们的议论:“唔,车轮是能够行走的,看,它的足迹多么耀眼!”车轮听了议论,心里充满自信:“原来,生活的意义不在别处,就在于自身的努力。 ” 车轮没有重复原来的足迹,又向前转动了一周,两周,它又留下一串一串足迹,连起来竟成了长长的距离。车轮不再回头,它觉得原有的足迹已成为过去,要走出新的足迹,只能面向前方。 于是,车轮不停地向前,足迹穿越了山谷、原野,它带动着那辆漂

10、亮的车子,奔向充满快乐的远方一句话的感受: 3、仿照例句,发挥想象,在下面横线上把句子补充完整,每句补写的部分不得超过十个字。事业说:人生就是建筑历史的一块砖石。友谊说:人生就是帮助别人攀登的阶梯。奋斗说:人生就是_ _ 勤劳说:人生就是_ _困难说:人生就是_ _挫折说:人生就是_ _ _幸福说:人生就是 贪婪说:人生就是 希望说:人生就是 我说:人生就是 五五.童趣童趣训练一训练一一、填空 闲情记趣 清 沈复 鹤唳云端 庞然大物 二、 (略)三、 (1)我(2)脖子 同“僵”僵硬 (3)果然 鸣叫(4)把 当作(5)刚刚(6)兴致(7)驱赶(8)有的 四、1、明察秋毫:能清楚地看见鸟类新长出的羽毛。2、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十分满足的样子。3、庞然大物:非常庞大的东西。4、拔山倒树:使山动摇,使树倒下,形容气势极大。59(略)童趣童趣训练二训练二1、当作 被 因此 2、主谓之间、可不译 它,指蚊子 的 3、自己的 它的 4、的样子 是 5、我 6、只 于 7、之 8、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9、丛草、虫蚊、土砾凸者、凹者 10、癞虾蟆 土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