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解析】2013高二物理人教版专题训练33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6216280 上传时间:2018-06-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训练解析】2013高二物理人教版专题训练33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训练解析】2013高二物理人教版专题训练33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训练解析】2013高二物理人教版专题训练33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训练解析】2013高二物理人教版专题训练33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训练解析】2013高二物理人教版专题训练33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训练解析】2013高二物理人教版专题训练3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训练解析】2013高二物理人教版专题训练3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图 1056 1.如图 1056 所示,沿一条直线相向传播的两列波的振幅和波长均相等,当它们相遇 时或相遇后,不可能出现的波形图是( )图 1057 解析:选 D.根据波的独立传播原理,两列波相遇分离后仍保持各自的运动状态继续传播,其 波形不变,故 A 正确,D 错;在相遇区域,质点的位移等于两列波引起的振动的位移的矢量 和,据波的叠加原理,当两列波的前半波形叠加时,前半波形内各质点位移均为零,B 会出 现,两波形重合时,各质点位移加倍,C 会出现故 B、C 正确 2(2011高考上海卷)两波源 S1、S2在水槽中形成的波形如图 1058 所示,其中实线表示 波峰,虚线表示波谷,则( )图 1

2、058 A在两波相遇的区域中会产生干涉 B在两波相遇的区域中不会产生干涉 Ca 点的振动始终加强 Da 点的振动始终减弱 解析:选 B.由题图知,两列波的波长不相等,不满足波的干涉条件,故 B 正确,A、C、D 错误图 1059 3如图 1059 甲所示,两列波的振幅和波长都相同,传播方向相反,在相遇的某一时刻, 两列波“消失” ,如图乙所示,此时 x、y 两质点的运动方向是( ) Ax 向下,y 向上 Bx 向上,y 向下 Cx 和 y 都向上 Dx 和 y 都向下 解析:选 A.由带动法可判断两列波在 x 点引起的振动均向下,在 y 点引起的振动均向上,由 波的叠加可知,x、y 的振动为合

3、运动,所以 x 向下,y 向上 4频率相同的两列波发生干涉现象时( ) A某一点如果是两列波的波峰与波峰相遇,经过半个周期,在这一点则是第一列波的波峰 与第二列波的波谷相遇 B某一点如果是两列波的波谷与波谷相遇,经过半个周期,在这一点则是第一列波的波谷 与第二列波的波峰相遇C某一点如果是第一列波的波峰与第二列波的波谷相遇,经过半个周期,在这一点则是两 列波的波谷相遇 D某一点如果是第一列波的波谷与第二列波的波峰相遇,经过半个周期,在这一点则是第 一列波的波峰与第二列波的波谷相遇 解析:选 D.振动加强点或减弱点只与位置有关,不随时间变化若在某一时刻两波峰相遇时, 经过半个周期两波谷相遇,若某一

4、时刻一列波的波峰与另一列波的波谷相遇,半个周期后, 前一列波的波谷与后一列波的波峰相遇,故 A、B、C 错,D 正确图 10510 5两个不等幅的脉冲波在均匀介质中均以 1.0 m/s 的速率沿同一直线相向传播,t0 时刻的 波形如图 10510 所示,图中小方格的边长为 0.1 m,则以下不同时刻,波形正确的是( )图 10511 解析:选 ABD.在 t0.3 s 时每一个脉冲波各向前传播 0.3 m,两波形刚好相接,即出现 A 选 项所示的情形,当 t0.4 s 时,每一脉冲波各向前传播了 0.4 m,先画出每一列波单独存在时 的波形,由波的叠加原理知 B 图正确,同理分析 C 错,D

5、对 6.图 10512 如图 10512 所示,S1、S2为水波槽中的两个波源,它们分别激起两列水波,图中实线表 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已知两列波的波长分别为 1和 2,且 12,该时刻在 P 点为两列 波的波峰与波峰相遇,则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 ) AP 点有时在波峰,有时在波谷,振动始终相互加强 BP 点始终在波峰,不可能在波谷 C因为 12,所以 P 点的振动不遵守波的干涉条件 DP 点的振动遵守波的叠加原理,但并不始终相互加强 解析:选 CD.这两列水波波长 12,f1f2不是相干波,当它们相互叠加时,水面上某质点 的合振幅,有时是两个振动振幅之和,有时是两个振动振幅之差,没有振动总加强

6、或总减弱 的区域,不能产生稳定的干涉图样图 10513 7如图 10513 所示,两列平面简谐横波在空中叠加,其中简谐横波 a(如图中虚线所示) 沿 x 轴的正方向传播,简谐横波 b(图中实线所示)沿 x 轴的负方向传播,波速都是 20 m/s.t0 时,这两列波的波动图象如图所示,那么位于 x45 m 处的质点 P 第一次达到波峰 的时间和第一次处于平衡位置的时间分别是( ) A1.50 s 0.25 s B0.75 s 0.25 s C0.25 s 0.5 s D0.25 s 0.75 s 解析:选 D.t0 时,两列波的波峰到 P 点处的距离均为 s5 m,波峰传播到 P 点的时间 ts

7、/v0.25 s,选项 A、B 错误;t0 时,x130 m 处的质点和 x260 m 处的质点都在平衡 位置,离 P 点的距离均为 s15 m,两质点的振动传播到 P 点时,P 点第一次处于平衡位 置,经历时间 ts/v0.75 s,故正确选项为 D.图 10514 8如图 10514 所示,a、b 两质点是两列相向传播的简谐横波的振源,它们的间距为 6 m若 a、b 振动频率均为 5 Hz,位移大小方向始终相同,两列波的波速均为 10 m/s,则( ) Aab 连线中点振幅最大 Bab 连线上离 a 为 1.5 m 处无振动 Cab 连线上振动最弱位置共三处 Dab 连线上振动最强位置共五

8、处 解析:选 ABD.两列简谐波的波长为: m2 m.vf105 ab 连线中点的振幅为最大点,选项 A 是正确的ab 连线上离 a 点 1.5 m 处设为 P 点,则 rPbPa4.5 m1.5 m3.0 m,因为 2 m, 1 m,所以 r3 .22所以 P 点是振动减弱点,其振幅最小因为两列波源完全相同,所以 P 点合振动的振幅为 零,即 P 点不振动,所以选项 B 是正确的满足 rn 的各点为振动加强点,rab6 m则 rn6 m. 当 n0 时,r0,ab 中点为振动加强点;当 n1 时,r2 m;当 n2 时, r24 m. 由于对称性,在 ab 连线上振动加强点共有五处,所以选项

9、 D 是正确的 9.图 10515 如图 10515 所示,在坐标原点 O 和 x3 m 的 A 点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振源,两个振源发 出的横波波长均为 1 m,在 y 轴正方向上除 O 点外的振动加强的位置有( ) A1 处 B2 处 C3 处 D(2n1)处(n0,1,2) 解析:选 B.当距两波源的路程为波长的整数倍时,该点为振动加强点在 y 轴上满足yn(n0,1,2)的点振动加强,则 y,可知 n3,n0,只有x2y2x2n22n9n22n n1 和 n2 的两点(0,4),(0,1.25)的振动是加强的 10利用发波水槽,可以使 S1、S2两波源发出的水波产生叠加现象,先使两波源振动

10、情况完 全相同,第一次调整 S1的振幅后再观察两列波的叠加情况,观察后,请对下面的问题作出判 断如图 10516 甲为水波演示槽,可演示两列水波叠加的情形S1、S2为两个波源,能 连续不断地上、下振动产生水波,P 为水面上的一点,PS1PS2.图乙、丙两图分别为 S1、S2波源的振动图象,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图 10516 A水面上不能形成干涉图样 B由于水波波速未知,不能判断 P 点属振动加强点还是减弱点 CP 点属振动加强点 DP 点振动的振幅为 1 cm 解析:选 C.由 S1、S2两波源的振动图象可直观看出,两波源的振幅分别为 A12 cm、A21 cm,两波源的振动周期 T1T2

11、0.02 s,所以两波源的振动频率相同,故满足波的干涉条件, 能形成稳定的干涉图样,故 A 选项不正确;由图象还可看出两波振动是同步的,可以知道在 S1、S2的垂直平分线上的各点都满足振动加强的条件,故 P 为振动加强点,B 项不正确,C 选项正确;两波在 P 点叠加时,S1的波峰与 S2的波峰叠加时,合波峰为 3 cm,当 S1的波谷 与 S2的波谷相遇时,合波谷为3 cm,故 P 点振动的振幅为 3 cm,即 D 选项不正确 11如图 10517 所示,在一根细绳上正传递着正立和倒立的两个简谐波 A 和 B,设在 t0 时波形如图甲所示,而在 tT 时的波形如图乙所示试画出 tT/2 时的

12、波形图图 10517 解析:由简谐波 A 和 B 在 t0 时的波形图和 tT 时的波形图,可知波 A 和 B 在一个 T 内沿 传播方向平移的距离为 4 m则波 A 和 B 在 T/2 内各自沿传播方向平移的距离为 2 m,得到此时各自的波形图,再根据波的叠加原理,此时的波形图应为在 x 轴 上 2 m6 m 的一条线段,如图所示 答案:见解析图 10518 12如图 10518 所示,在半径 R45 m 的圆心 O 和圆周 A 处,有两个功率相同的喇叭, 同时发出两列频率、波长和振幅相同的声波,且波长 10 m,若人站在 B 处,正好听不到 声音;若逆时针方向从 B 走到 A,则时而听到声音时而听不到声音试问在到达 A 点之前, 还有几处听不到声音?解析:A、O 到 B 点的距离差 rR45 m4 ,所以 B 点振动减弱,表明两声源振动12步调一致,因此在圆周上任一点听不到声音的条件为 rr1r2(2k1) 5(2k1),将2 r2R45 m 代入得:r110k50,而 0r190 m,即 010k5090,所以5k4,因此 k 取4、3、2、1、0、1、2、3 共 8 个值,所以在到达 A 点之前还有 8 处听不到 声音 答案:8 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