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星》教案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6215121 上传时间:2018-06-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繁星》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繁星》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繁星》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繁星》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繁星》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繁星》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繁星》教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繁星教案 一、 教学目的 引导学生观察星天,体会星天的奇异美妙 (这是说明文的教学目的,应该在学习联想和想象中抒发自己的情感) 二、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习惯,让学生在观察中去发现、去感悟,陶冶情趣。 (培养学生在阅读作家的作品中去发现、去感悟,陶冶情趣。 ) 三、 教学重点 学生将自己对星天的观察感受与作者的观察感受进行比较。 (这是方法) 学习作者在不同年龄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心情对繁星的不同观察,不同联想,不 同的感受。 (情景交融) 四、 教学难点 作者对星天的感受理解。五、 教学方法与课时安排 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对课文的品味中,结合平时的观察体验,感受星天的奇 妙。 两

2、课时 六、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引用中外有关星天的传说或故事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品味课文的同时,结合自己的 观察体验感受星天的奇妙。 ) 浩渺的星空历来让人浮想联翩。有人说,每一颗星都是逝去的亡灵,他们在俯瞰着 芸芸众生。也有人说,其实那些星星只不过是混沌未开的虚无,种种美好的传说不过是人 们对宇宙无知的一种表现。那么在你眼里,星天究竟是什么呢?每次谣望星空,你都回有 哪些感受呢?将你的感受与巴金的感受作一个比较,看看有哪些异同。 (二) 、引导学生品位课文: 1、 全体默读课文,思考:作者写了哪几次观看星天的感受?找出表达作者感受的 词句。 2、 找出你最欣赏的词句,并简述理由。 学

3、习作者在不同年龄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心情对繁星的不同观察,不同联想,不 同的感受。 (情景交融) 情感不同,观察的景也不同;景物不同,也会影响作者的感情。同样是看星星, 就有几乎不同 的感受。让学生明白:情感和景物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三) 、拓展讨论: 1、 你可曾观看过星天?有哪些感受? 2、 你知道关于宇宙的哪些知识?给大家交流一下。 你知道关于星星的哪些故事,讲给大家听。 (四) 、作业设计与布置: 1、 描绘你曾观察过的星天,表述你的感受或看法。 2、 课外收集有关宇宙的知识,以小组为单位,出一期板报。 3、 课外收集有关星星的诗歌和散文,以小组为单位,出一期板报。

4、4、 背诵课文第三段。 七、 板书设计: 繁 星 巴金 星天如母亲 似朋友 我爱月夜,但我更爱星天 背景资料 巴金(1904)现、当代作家。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佩竿、余一、王文慧等。 四川成都人。1920 年入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1923 年从封建家庭出走,就读于上海和南京 的中学。1927 年初赴法国留学,写成了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 ,发表时始用巴金的笔名。 1928 年底回到上海,从事创作和翻译。从 1929 年到 1937 年中,创作了主要代表作长篇小 说激流三部曲中的家 ,以及海的梦 、 春天里的秋天 、 砂丁 、 萌芽 (雪 ) 、 新生 、 爱情的三部曲 、 (雾 、 雨 、 电

5、 )等中长篇小说,出版了复仇 、 将 军 , 神?鬼? 人等短篇小说集和海行集记 、 忆 、 短简等散文集。以其独特的风 格和丰硕的创作令人瞩目,被鲁迅称为“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 好作家之列的作家” (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 ) 。其间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 辑,主编有文季月刊等刊物和文学丛刊等从书。 抗日战争爆发后,巴金在各地致力于抗日救亡文化活动,编辑呐喊 、 救亡日报 等报刊,创作有家的续集春和秋 ,长篇小说抗战三部曲 (又名火 ) ,出 版了短篇小说集还魂草 、 小人小事 ,散文集控诉和龙?虎?狗等。在抗战后期 和抗战结束后,巴金创作转向对国统区黑暗现实的批

6、判,对行将崩溃的旧制度作出有力的 控诉和抨击,艺术上很有特色的中篇小说憩园 、 第四病室 ,长篇小说寒夜便是这 方面的力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巴金曾任全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中国笔会中 心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并主编收获杂志。他热情关注和支持旨在繁荣文学创 作的各项活动,多次出国参加国际文学交流活动,首倡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出版有短篇 小说集英雄的故事 、报告文学集生活在英雄们中间 、散文集爝火集 、散文小说集 巴金近作 、随笔集随想录五集,以及巴金六十年文选 、 创作回忆录等多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作品大都收集在 14 卷巴金文集内,新编的巴金全集于 1986 年起

7、陆续出版。他的作品已被译成多种外文出版。多年来他还出版了大量译作。巴金 小说创作最为著称的是取材于旧家庭的崩溃和青年一代的叛逆反抗的作品, 家就是这方 面写得最成功、影响最大的代表作,曾激动过几代青年读者的心灵,奠定了他在现代文学 史上的重要地位。他善于在娓娓动听的叙述和真挚朴实的描写中,倾泻自己感情的激流, 细腻独到,自有一种打动人的艺术力量。 繁星 【基础知识精讲】 一、生字学习 1字音 凉(ling)纳凉 佛(f)仿佛 昧(mi)半明半昧 坠(zhu)摇摇欲坠 模(m)模糊 霎(sh)霎眼 2形近字 二、词语积累 纳凉:乘凉。 仿佛:好像。 昧:昏暗。 摇摇欲坠:摇摇:摇动,摇晃;坠:落

8、下。形容十分危险,很快就要掉下来,或不稳固,很快就要垮台。 模糊:不分明,不清楚;混淆。 梦幻:梦境。 霎眼:眨眼。 三、相关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巴金,现、当代作家。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佩竿、余一、王文慧等。四川成 都人。1920 年入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1923 年从封建家庭出走,就读于上海和南京的中学。 1927 年初赴法国留学,写成了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 ,发表时始用巴金的笔名。1928 年 底回到上海,从事创作和翻译。从 1929 年到 1937 年中,创作了主要代表作长篇小说激 流三部曲中的家 ,以及海的梦 春天里的秋天 砂丁 萌芽 (雪 ) 新生 爱情三部曲 (雾 雨 电 )等

9、中长篇小说,出版了复仇 将军 神 鬼人等短篇小说集和海行集记 忆 短简等散文集。以其独特的风格和 丰硕的创作令人瞩目,被鲁迅称为“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 家之列的作家” (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 ) 。其间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 主编有文季月刊等刊物和文学丛刊等丛书。2写作背景 这篇文章选自巴金的海上杂记 。1923 年,19 岁的巴金和三哥毅然冲破封建家庭 的樊笼到了上海,南京,考入东南大学附中补习班。在学习期间,参加了一些社会活动, 著名的“五卅”运动对他影响较大,他的民主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1927 年 1 月 15 日, 他乘法国轮船“昂热号”离沪赴法

10、,卫惠林同行,先后同船的中国学生计 9 人。他去法国 是为了学习经济学, “向西方找真理” ,进一步研究无政府主义理论,考察欧洲的社会活动。 法国既是无政府主义的发源地,也是当时欧洲的政治流放者的庇护所。2 月 18 日, “昂热 号”邮船抵达马塞。19 日巴金抵达巴黎。在邮船航行期间,巴金撰写了海行杂记38 则。 繁星是其中的一篇游记,写于 1927 年 1 月。 四、巴金作品的特色 第一,富于虚无主义的色彩。 “巴金”这笔名便是取安那其主义者巴枯宁和克鲁泡特 金两人名字中之一音合成的。虚无主义否定一切原理原则,否定一切政治的社会的权威, 而把众人置于平等的共产状态之下,相信这个主义的人自然

11、容易倾向那思想绝对自由的 “虚无主义” 。巴金的处女作灭亡的主人公杜大心为了可怜人类而转为憎恨人类;为了 憎恨人类而至于采取了对群众复仇的举动。许多批评家都说巴金笔下的革命者带着强烈的 个人主义色彩和罗曼蒂克的情调,都指此而言。 第二,提倡憎恨的哲学。托尔斯泰、泰戈尔等宣传“爱的哲学” ,中国新文学家受其 影响者,当以冰心为代表。而巴金呢?这位作家思想很奇怪,他竟取了与“爱”相反的 “憎”来鼓吹“憎的哲学” 。 第三,作品题材富有世界性。巴金小说好采用异域故事。他的复仇以十四个短 篇组成,而其中十二篇的主人公皆为欧洲人物。 五、文章主旨和结构(思路)分析 1中心意思 本文紧紧围绕“繁星”展开描

12、写,状写了“我”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 抒写了“我”由此产生热爱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感受,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美的享受。 2内容简析 本文围绕看繁星,依次写了“从前” “三年前” , “如今” , “有一夜”四个片段,表达 了作者酷爱星天的深切感受。 首先,描写“我”最爱看繁星,回忆了从前在家乡夜晚望星天的情景和感受。首句 “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 ,表露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也为第二句引出“我最爱 看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做了铺垫。第三句状写“我”望星天时的感受, “我就会忘记一切, 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为全文定下了感情基调。 接着回忆“我”三年前在南京读书时看繁星的情景和

13、感受。前两句描写观看星天的 宁静环境:静寂的夜,一片菜园,星群密布的蓝天。后两句描写观看星天的感受:由点点 星光觉得光明无处不在,把认读星星当成交友叙谈。 最后,描写“我”在海上观看繁星的情景和感受。 第三段是全文的重点,状写“我”每晚在美的环境中观看繁星所产生的种种美的感 受。这一段文字按照“仰望一欲睡一沉睡”的思路渐次展开,前面四句写“仰望” ,第五至 第八句写“欲睡” ,第九和第十句写“沉睡” 。 第四段写“我”在别人的指点下认识了状如“巨人”的星座,感受到了“巨人还在 跑”的乐趣。如果说第三段是从面上泛写海上看繁星,那么,第四段就是从点上特写海上 看星座。 3结构分析 第一部分(第 1

14、 段) ,描写“我”最爱看繁星,回忆从前在家乡夜晚望星天的情景和 感受。 第二部分(第 2 段) ,回忆“我”三年前在南京读书时看望繁星的情景和感受。 第三部分(第 34 段) ,描写“我”在海上观看繁星的情景和感受。 六、重点语句 1下面几句话是从课文中摘出来的,作者把星天比做母亲,把星星比做朋友,这表 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望着星天,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 好像它们就是我的朋友,它们常常在和我谈话一样。 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 话。 第一句与作者小时候望星天的感受甜密、温馨,侧重于表达对星天的依恋之情。第二句写作者三年前

15、望星天的感受亲密、投机,侧重于表现与星星的伙伴之情。第三句写作者如今在海上望星星的感受惬意、信赖,侧重于表现与星星的知心 之情。 总之,这几句话都表达了作者对星空、繁星(即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对美好生活 的向往,童心、童趣不减。 2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回答句后问题: 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为什么要用“觉得”这个词? ) 看,那个巨人还在跑呢?(一个“看”字,一个“呢”字,有什么作用?) 第一句:自己已经不是小孩子,只是感觉上仿佛回到了童年,所以用“觉得”二字。第二句:一个“看”字,呼唤读者,感情上与读者直接交流,更加能引人注意。一 个“呢”字,表示动作正在继续,显得更生动。 七、写作特色 1由实到虚,虚实结合,是本文写作上显著的特点。 作者描写的对象,一是眼前的景物,二是由眼前的景物产生的联想和想像。例如第 三段,共 10 句话,前三句主要写海上每晚观看繁星的夜景,为后面写作者的感受张本。从 第四句开始,主要写“我”在舱面上仰望星空产生的种种奇妙的感受:星空越来越低,星 星越来越近,它们正对“我”友好地眨眼,同“我”小声地说话,于是,我回到了童年, 成为一个小孩子,睡在母亲的怀里,微笑着,沉睡着从这些描写中我们可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