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真菌》教学设计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6214952 上传时间:2018-06-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活中的真菌》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生活中的真菌》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生活中的真菌》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生活中的真菌》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生活中的真菌》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活中的真菌》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活中的真菌》教学设计(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0【2008【2008 年东莞市小学科学优秀教学设计评选年东莞市小学科学优秀教学设计评选】参 评 教 学 设 计题目: 生活中的真菌教学设计 大朗镇 镇(街) 培 兰 小学姓 名: 陈 淑 玲 联系电话: 84736925 1生活中的真菌生活中的真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六年制小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P2730 页。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能通过观察描述各种蘑菇的外部形态特征。2、能通过多种渠道调查发现可食用真菌对人类健康的好处。能够有根据地说明食用真菌是宝贵的生物资源。3、能利用简单工具设计实验证实食物容易在什么环境条件下发霉的假设,在这过程中进行正确观察并记录使食物发

2、霉的真菌的形态特点。4、能够调查一种食品保鲜方法的优点和缺点。能描述技术和设备的发展和应用有助于食品保鲜和生活质量的提高。5、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和评价能力。教学重点:教学重点:1、描述食物真菌的外部形态。知道食物发霉的条件和发霉的真菌的形态特点。2、知道食品保鲜方法的优点和缺点。教学难点:教学难点:1、能够有根据地说明食用真菌是宝贵的生物资源。2、能够设计实验证实食物容易在什么环境条件下发霉的假设。3、能够大胆设计一种新颖的食品保鲜的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一、激趣引入:(出示右边图片)师:(出示右边图片)师:当大雨过后,我们在树干的底部或朽木上会发现一些形似小伞的蘑菇;在阴湿

3、的环境中,我们把一碗饭放置在空气中,一个星期后它会“长毛” 、发霉。我们看到的都是真菌。它是一类既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的生物。我们这节课一起来研究“生活中的真菌” 。【通过出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真菌的图片,并引导学生回想大雨通过出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真菌的图片,并引导学生回想大雨过后蘑菇的出现,以及食物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会长毛发霉的现象,过后蘑菇的出现,以及食物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会长毛发霉的现象,让学生知道真菌就在我们身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不断产生疑问:让学生知道真菌就在我们身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不断产生疑问:“为什为什么会这样呢?么会这样呢?”带着寻求答案的欲望去上好这堂课。带

4、着寻求答案的欲望去上好这堂课。 】2二、观察、思考与发现:二、观察、思考与发现:(一)可以食用的真菌:1、认识食用真菌:(出示课前收集的实物或图片)让学生分别描述图中真菌的形状、颜色等特征。【收集资是进行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对健康收集资是进行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对健康更加注重,一些食物真菌早已成为家常菜上的主角。课前布置学生收集一些食用真菌更加注重,一些食物真菌早已成为家常菜上的主角。课前布置学生收集一些食用真菌实物或图片是比较容易的,这便于学生观察和描述食用真菌的形状、颜色等特征。实物或图片是比较容易的,这便于学生观察和描述食用真菌

5、的形状、颜色等特征。 】2 2、师后交流真菌的形状、颜色等特征:3 3、介绍真菌:我国目前已知的食用真菌有 350 多种。4 4、汇报课前的小调查:我们食用过哪些真菌?它们有哪些营养?(将自己知道的食用真菌的名称和作用记录下来。)【新课程摒弃了以往教材高高在上,脱离生活实际得出新课程摒弃了以往教材高高在上,脱离生活实际得出“僵硬僵硬”的结论的教学模的结论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根据生活的实际结合知识点进行小调查。本环节从学生回想自己吃过的式,强调学生根据生活的实际结合知识点进行小调查。本环节从学生回想自己吃过的真菌入手,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上网搜索、咨询等方式了解食用真菌的营养。真菌入手,让学生通

6、过查阅资料、上网搜索、咨询等方式了解食用真菌的营养。 】5 5、所有的蘑菇都能食用吗?怎样的蘑菇不能吃?吃了会怎样? (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互相交流)银耳银耳灵芝灵芝香茹香茹竹荪竹荪金针菇金针菇记 录 卡我还知道 ,它也是可食用的真菌, 所含有的主要营养物质和作用是:36 6、为什么说食用真菌是宝贵的生物资源?【真菌是宝贵的生物资源,这是无可否认的。知识与生活是密切联系的,根据前真菌是宝贵的生物资源,这是无可否认的。知识与生活是密切联系的,根据前人的生活经验,在课堂上必须让学生知道并不是所有的蘑菇都能食用。课前让学生收人的生活经验,在课堂上必须让学生知道并不是所有的蘑菇都能食用。课前让学生收集资

7、料、咨询长辈、网上查阅等方式,把查阅到的资料互相交流让学生知道有些蘑菇集资料、咨询长辈、网上查阅等方式,把查阅到的资料互相交流让学生知道有些蘑菇有毒,特别是颜色鲜艳的,误食后会腹泻、呕吐,甚至死亡的生活经验。有毒,特别是颜色鲜艳的,误食后会腹泻、呕吐,甚至死亡的生活经验。 】(二)食物发霉:(二)食物发霉:除了蘑菇、木耳等大型真菌以外,一些食物、衣服上长出的霉菌出属于真菌。让我们来观察它们有哪些特点:1、出示(放在课室供学生观察已 15 天)发霉的、长了长毛的烂橘子和烂梨子的实物。 (如右图)2、提问:(1)为什么这个橙和梨会发霉?(2)说说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发霉的现象?这些东西为什么会发霉?

8、(3)它们有哪些特点?(课前根据放在课室供学生观察的橘子和梨,将每天观察到的变化记录下来。可以写或用彩色笔画出。 )【食物和衣物发霉的现象虽然很常见,但要马上拿出来观察有时又不太可能。因食物和衣物发霉的现象虽然很常见,但要马上拿出来观察有时又不太可能。因此,我课前就设法收集一个发霉的橙和一个长满长毛的烂梨子,这既可以为学生提供此,我课前就设法收集一个发霉的橙和一个长满长毛的烂梨子,这既可以为学生提供适当的观察材料,又可以为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提供依据。适当的观察材料,又可以为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提供依据。 】3、为学生提供放大镜,让学生仔细观察并作记录。 (小组合作完成 P29 页的有关内容。 )我观

9、察到的:44、在什么样的条件下食物容易发霉?【在这个环节,我先引导学生先用肉眼直接观察,再借助放大镜仔细观察,要求在这个环节,我先引导学生先用肉眼直接观察,再借助放大镜仔细观察,要求学生将观察到的现象用文字或图画的形式真实记录下来。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学生将观察到的现象用文字或图画的形式真实记录下来。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并让学生初步感知食物发霉的条件:食物在潮湿阴暗、不通风、温暖的条件下容望,并让学生初步感知食物发霉的条件:食物在潮湿阴暗、不通风、温暖的条件下容易发霉。易发霉。 】(三)食物保鲜:(三)食物保鲜:因为食物在潮湿阴暗、不通风、温暖的条件下容易发霉。所以我们对食物必须要

10、进行保鲜。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食品保鲜的动技术与工艺越不越先进。1、课件出示现在生活中保鲜的方法,让学生阅读了解。【让学生自己收集有关某食品保鲜工艺的变化的资料有些困难,老师利用课件出让学生自己收集有关某食品保鲜工艺的变化的资料有些困难,老师利用课件出示介绍给学生,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分析保鲜过程中用到哪些技术和设示介绍给学生,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分析保鲜过程中用到哪些技术和设备,便于学生比较不同阶段各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备,便于学生比较不同阶段各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 】2、选择一种食品,找出这种食品的保鲜方法从过去到现在发生了哪些变化?各种方法有哪些优点和不足?3、汇报课

11、前准备(各自选择一种食品,一个保鲜、一个不保鲜,一个星期后观察结果。 )4、设计一种未来的食品保鲜技术,比一比谁的方案更新颖、更实用。【鼓励学生大胆设计,利用头脑风暴的形式产生出尽可能多的办法,再进行筛选,鼓励学生大胆设计,利用头脑风暴的形式产生出尽可能多的办法,再进行筛选,并让学生先在小组时交流,再择优在班上展开交流评议,不断完善学生的设计。并让学生先在小组时交流,再择优在班上展开交流评议,不断完善学生的设计。 】三、盘点收获,应用拓展:三、盘点收获,应用拓展:假如你是一位家庭主妇,你将如何保鲜食物,如何放置家人的衣物呢?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四、课堂小结: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探究和学

12、习,同学们了解了什么知识?这些知识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帮助?【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认识了生活中的真菌,有的可以食用,如银耳、灵芝、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认识了生活中的真菌,有的可以食用,如银耳、灵芝、香菇等,但也有一些与它没有相似之处的霉菌出属于真菌类。学生通过学习加以区别,香菇等,但也有一些与它没有相似之处的霉菌出属于真菌类。学生通过学习加以区别,并探讨如何防止食物或衣物发霉,这些知识都可以指导日常生活,让学生的生活过得并探讨如何防止食物或衣物发霉,这些知识都可以指导日常生活,让学生的生活过得更健康。更健康。 】五、课后小作业:五、课后小作业:要求:要求:师生完成实验设计(要求 10 天后展

13、示及交流):(1)实验设计:5我的实验设计实验目的:实验材料:实验方法:对比实验法,每次只改变一个条件。将实验组放在: 将对照组放在: 实验结果:(写或画下来)实验结论:(2)探讨怎样防止或减少食物或衣物发霉?完成表格。防止(或减少)食物(或衣物)发霉的方法用到的材料和工具(或设备)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引导学生选择一种自己认为最有可能实现假设的实验,师生共同参与,鼓励学引导学生选择一种自己认为最有可能实现假设的实验,师生共同参与,鼓励学生在课后切实完成自己的实验,落实时间让大家交流实验成果,展示观察记录(可以生在课后切实完成自己的实验,落实时间让大家交流实验成果,展示观察记录(可以绘画或拍照)绘画或拍照) ,师生一起分析、总结食物发霉的条件,同时针对这些条件,激发学生讨,师生一起分析、总结食物发霉的条件,同时针对这些条件,激发学生讨论研究防止或减少食物或衣物发霉的方法和所用到的工具和材料。论研究防止或减少食物或衣物发霉的方法和所用到的工具和材料。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