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有效利用研究”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6213859 上传时间:2018-06-2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有效利用研究”课题中期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有效利用研究”课题中期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有效利用研究”课题中期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有效利用研究”课题中期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有效利用研究”课题中期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有效利用研究”课题中期研究报告(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有效利用研究”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作者:泰兴镇大生小学袁向军 “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有效利用研究”课题中期研究报告泰兴镇大生小学一、课题提出的背景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当前我国以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与个性化为 特征的数字化环境,将促使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产生重大改变。多媒体数字化技术以及 国际互联网技术已经叩开了学校的大门,作为全新的教学工具与手段走进学校,走进课堂。 世界一些发达国家早已经把信息技术引入了学校管理,国内的一些先进学校也正在加快信 息技术与学校管理整合的步伐。教育在面对信息化浪潮所提供的各种机遇的同时,如何迎 接信息化所提出的新挑战?如何充分利用日渐完善的网络

2、新技术构建新型的教育模式?这是 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的研究课题。可以预见,国内的各学校现代化管理将很快走上数字 化信息高速公路。数字化校园建设就是要为学校营造一个动态开放社会化的、现代化的教 育教学管理研究环境,实施新课程改革,深化素质教育,从而实现学校管理跨越式的发展。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关心下,我校作为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在教 育教学方面已具有一定的领先优势,目前我校在校园网建设已基本完成的基础上,现正以 校园信息化促进校园数字化,并已基本具备了“数字化校园” 建设与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研究探索教与学的方法与模式,培养创新人才, 推进素质教育的内部和外部的环境和条件。因而适应时代要求,

3、加快我校各项信息平台的 建设,构建数字化校园,实现学校管理现代化就显得尤为必要,这将为深化我校的“十一 五”期间的新课程改革提供进一步的契机和动力。二、课题组成员介绍本课题的负责人屈金虎同志,中学高级教师,曾在国家级、省级报刊杂志上 发表过多篇文章,曾经主持并完成省立项课题 3 个,市立项课题 3 个,泰兴市名校长,具 有丰富的学识和较高的理论研究水平。本课题其余的主要参与研究成员,均为我校教学的骨干教师,分别参加过省 级和市级课题的研究。他们基础扎实、乐于思考、勤于动笔,其中市学科带头人 1 人、市 中青年骨干教师 4 人、市教坛新秀 4 人,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较强的理论研究功 底。

4、这将给课题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撑。三、研究目标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实现学校数字化校园的构建并利用构建提高数字化管 理效益。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利用构建提高数字化课堂教学效益。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利用构建提高数字化教师培训效益。四、研究过程(一)加大投资力度,确保数字化校园构建成功。在原有校园网的基础上,学校又新添置服务器用于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在 2007 年,学校购买了数字化校园平台软件,2008 年根据实验小学开放日的需要,学校又购 买了白板设备,构建了学校的数字化校园平台;同时还购买了图书、实验管理软件,实现 图书、实验器材的信息化。(二)建章立制,提高数字化校园研究实效。随着在信息技术方面的

5、大力投入,为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学校由教科室牵头,课题组实行制定了大生小学课题研究制度 、 数字化校园教师学习制度 、 数字化 校园研究先进个人评比制度等,在每学期初的例会中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学期末根据 规章制度评选课题研究先进个人,以各项规章制度规范教师的研究行为,提高研究的实效, 以评选先进个人激励引导教师积极参与研究,促进课题研究的进程,能打造出有特色的、 有个性的研究型教师。(三)强化教师培训,提升教师对数字化校园平台运用能力。1为教师搭建信息技术学习平台 (1)重视学习。在学校完善电教资源的基础上,课题组特别注重教师的学习。每次利用例会 的时间组织教师学习一到两篇理论文章,并根据学

6、习内容引导教师填写好实验日志,要求 教师每周学习一篇专业文章并做好摘录。同时学校每双周向实验教师推荐学习书籍或优秀 的学习网站等等,通过学习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2)注重培训。按照“分阶段、分层次、学以致用”的培训思路,在全校教师中开展信息化 培训。首先是对实验教师进行培训,聘请专业人士来校进行讲座或技术辅导,今年我们专 门从南京请了白板技术应用专家来校对课题组教师进行现场讲座以提高实验教师的专业素 养;其次是进行推广普及培训。有课题组实验成员利用业务学习的时间对全体教师进行信 息技术的讲座,每月一次,从简单的文字操作到动画设计和网页制作技术等等,努力实现 全员提高的局面。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

7、“Office 办公软件的操作” “网页制作” “电子邮件的 使用” 、 “课件制作” 、 “数字化校园平台的使用”等多项内容的培训。现在 45 周岁以下的教 师能达到独立制作电子教案、编制试卷,部分教师能制作学习网站,部分学科及年轻教师 能独立制作教学课件。在数字化校园平台进行网上教研和网上备课,因不受时间的限制, 也逐渐被更多的教师所接受和应用。(四)重视数字化应用,提高教育、教学管理和课堂教学水平。1.提高教育管理的实效。根据课题研究目标,学校努力将数字化管理应用与各项管理中。要求校长室、 教导处、教科室、总务处、图书室、各班级实行数字化办公。努力通过各种软件优化自己 的工作。如今学校监

8、控管理、排课系统、学生档案、物资管理、学生借阅登记、班级家校 通工程等等都实现了数字化办公,大大提高了教育管理的效率。学校在数字化校园平台上建立教学资源库,实现成果共享。教师根据教育教 学的需要,自己动手建立了学校资源库。每位教师都要向资源库上传资料。教师在办公室 和班级可以直接通过上网利用这些资源。除建立学校资源库外,各学科组(年级组)又结 合学科特点建立了学科组(年级组)教学资源库。内容包括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教学实 录和反思、教学录像、教学叙事、课前准备(文字、图片、声像、练习题等) 、作业设计、 学生作品、学生评价样表及使用说明、练习题等。 在数字化校园平台上各位老师都建立了自己的个人

9、主页,班级主页,通过网 页打造教师,促进班级文化建设。2提高课堂教学水平。首先学校根据自身条件,要求教师积极用好现有的数字化设备,努力优化自 己的电教设备从而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每学期的课堂教学评估电教设备的使用都作为评 估一项,努力通过常规的信息技术设备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其次是数字化进课堂,提高教 师课堂教学水平,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全程录像,并利用时间有教师自己观看自己的课堂教学录像,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切实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五)关注学生素质,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素养。1让学生走进数字化校园平台,利用网上资源学习。通过数字化校园平台上 的题库功能,学校老师添加了大量的习题供学生选做。学生能

10、通过数字化校园平台及时练 习,并通过网上及时与老师沟通,了解自己学习的真实情况。2让学生带着所要解决的问题到网络资源去寻找资料,分析、过滤、重组这 些资料,并和小组成员一起将观点汇总,得出正确结论。最后制成学习专题网站,发到学 校的校园网站上,让更多的学生去了解、学习。五、研究成果数字化校园平台在我校的广泛应用,使我校的教育教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变化之一: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和专业素养明显提高。所有教师都能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熟练运用现代媒体,用 现代教育理论指导教学实践。也能排除现代媒体所发生的故障,能指导其他非研究人员进 行现代教育媒体操作。变化之二: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

11、方式得到初步改变。教师能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交互性的优势,在多媒体课件中设计由易到难、 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等不同难度的问题,并设置不同类型的按钮,可以随课堂要求任意进 入某一个问题并返回。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基础、能力、兴趣等各方面的差异,因材 施教分层提问,多安排一些让学生能努力“跳一下能摘到的苹果” ,让不同层次的同学在自 己原有的能力基础上通过思维获得成功,体会成功的喜悦,从而真正达到面向全体、全面 提高的目的。除此以外,各科任教师在校园局域网平台上都设立有自己的“答疑信箱” ,学 生对自己在课堂中还没有弄懂的问题可以随时通过“答疑信箱”向老师请教,老师针对不 同层次的问题予以集中或者个

12、别解答。变化之三:带来了培训方式、教研方式和科研方式的改变。将信息技术手段应用于校本教研。网络教育资源真正体现出教育教学资源的 全方位、大容量、立体化、零距离、共享性等多方面的优势,改善了学校少而单一的教学 软环境,弥补了学校教育资源的不足,为开展校本研究创造了条件。老师们在教育专家、学者的指导下,准确的把握新课程标准,为把握教材作 好铺垫;利用网络资源中的“课堂实录与点评” ,组织开展“一课例多阶段多反思”校本教 研活动,通过课堂教学现场观摩、观看课堂实况录相或利用教师曾经施教过的课例,围绕 某一典型案例,让教师用新课程的理念和观点进行剖析。变化之四:学校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空间得到拓展。在

13、网络资源运用方面,学校始终坚持“为我所用,为我适用”的方针,反对 机械的照搬和模仿,而是注重和自身教学实际的结合。其基本步骤为:资料采集-精心整 合-小组复议-完善整理-实施教学-教学反思-成果上传资源共享。通过课题 研究,开发了无穷的空间,提高了丰富的资源。变化之五:信息化使培训管理从终端向过程发展。学校特色日趋明显, “五大品牌”建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学校领导充分认识到 信息化环境建设的重要性,发挥创造力,把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与本校的客观实际有机地 结合起来,使校本管理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各部门使用数字设备的利用率逐渐提高,使 用各种管理软件的力度不断加大,水平在不断提高,管理也越来越优化。

14、数字化校园平台的应用促进了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课题 的研究,促使学校从实验开始,老师们学习了有关课题的理论、课程改革的理论,丰富了理论基础。研究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水平也有很大的提高。特别是教 师能以研究的态度对待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反思改进,提高了教学水平。老师们在课题 研究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撰写了大量的研究总结、体会、论文,除了在校数字化校 园平台上构建了大量资源库外,还在省、市论文、案例、课件、优质课评比活动中取得了 优异的成绩。像袁向军、封文娟等老师在市“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说课比赛中分别 获一、二等奖。六、课题研究中的问题1在实验中,我们发现

15、教师的水平参差不齐,导致应用数字化校园平台的能 力有高低,不能很好的应用数字化校园平台。今后我校在对教师培训时,将分层次的进行 培训,让每位教师能更好的掌握数字化校园平台的应用。2在课题研究中,理论层次上升不够。教师在课题研究中,虽然积累了大量 感性经验,但是上升到理论层次的不多。究其原因,主要是一些教师写论文,做理论研究 的能力不够,学校在这方面将对教师进行专门的培训。3经费不足。进行数字化校园的构建和应用,虽然得到了上级部门和学校的 大力支持,但时经费仍显不足。一是学校的服务器还不够;二是教师的办公电脑不足;三 是学校没有经费实现班班通。在今后的研究征程中,我们将继续不懈努力,不断开拓创新,努力提高研究 的效果,发挥课题的最大效益,服务于教育教学,为早日成功结题做出应有的努力。上传时间:2009-06-14 09:33:35 【关闭】绿银杏教育苑 版权所有 红榜网 技术支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