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门四问(人教社选修“文化经典”)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6207059 上传时间:2018-06-23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1.8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入门四问(人教社选修“文化经典”)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入门四问(人教社选修“文化经典”)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入门四问(人教社选修“文化经典”)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入门四问(人教社选修“文化经典”)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入门四问(人教社选修“文化经典”)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入门四问(人教社选修“文化经典”)》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入门四问(人教社选修“文化经典”)(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文化是人类生活的反映,活动的记录, 历史的积沉,是人们对生活的需要和要求、 理想和愿望,是人们的高级精神生活。是人 们认识自然,思考自己,是人精神得以承托 的框架。她包含了一定的思想和理论,是人 们对伦理、道德和秩序的认定与遵循,是人 们生活生存的方式方法与准则。思想和理论 是文化的核心、灵魂,没有思想和理论的文 化是不存在的。任何一种文化都包含有一种 思想和理论,生存的方式和方法。首先,从本体特征来看,是原创性文本 与独特性阐释的结合。经典通过个人独特的 世界观和不可重复的创造,凸显出丰厚的文 化积淀和人性内涵,提出一些人类精神生活 的根本性问题。它们与特定历史时期鲜活的 时代感以及当下意

2、识交融在一起,富有原创 性和持久的震撼力,从而形态成重要的思想 文化传统。同时,经典是阐释者与被阐释者 文本之间互动的结果。其次,在存在形态上具有开放性、超越 性和多元性的特征。经典作为人的精神个体 和艺术原创世界的结晶,它诉诸人的主体性 的发挥,是公众话语与个人言说、理性与感 性、以及意识与无意识相结合的产物。再次,从价值定位看,经典必须成为民 族语言和思想的象征符号。“有人说,现在知道“周迅”的人越来越 多了,知道“鲁迅”的人越来越少了;知道“ 关之琳”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卞之琳”的 人越来越少了;知道“马克”的人越来越多了 ,知道“马克吐温”的人越来越少了;知道“ 比尔”的人越来越多了

3、,知道“保尔”的人越 来越少了;知道“爱情”的人越来越多了,知 道“艾青”的人越来越少了。”阅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何感想?试 做简要分析。2005年10月,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挂牌授 课,11月,北京大学哲学系在“乾元国学教室” 开办国学班。随后,复旦大学、清华大学也先 后开设“国学班”,学员定位在民营企业的老板 阶层,收费高昂。 05年苏州第一个“现代私塾“ -菊斋私塾挂起孔子像开馆。2006年,武汉 出现首家蒙学馆。随后全国各地的“现代私塾” 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出现。今日各大媒体报导“成 都一小学发明全国首套“国学操” ,边“做操”边 朗诵。”国外: 2004年,国家对外汉语教学办 提出“在海外

4、建立100所孔子学院”。目前已成全 面开花之势。 何谓“国学” ?“国学”这个概念 产生于是上个世纪初“西学东渐”之 时,一般来说,国学是指以儒学为 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 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读经典著作? 1在西方国家旅馆房间的床头,常摆放着 一部圣经。美国历史学家余英时曾经 就此提出过一个很实际的建议:中国旅馆 的每个房间都应该放一部“四书”,就像日 本人放佛经,西方人放圣经一样。他在接 受某次采访时说:“摆一本四书总有人会翻 两句,得一句有一句的好处。”21907年章太炎先生在国学讲习会序中 指出:“夫国学者,国家所以成立之源泉也 。吾闻处竞争之世,徒国学固不足以立国 矣;而吾未闻国学

5、不兴而国能自立者也。 吾闻有国亡而国学不亡者矣,而未闻国学 先亡而国仍立者也。故今日国学之无人兴 起,即将影响于国家之存亡,是不亦视前 世为尤岌岌乎?”章太炎先生刻意强调国学为立国之本, 甚至提出可以没有国家但不可没有国学, 提出如果没有国学,国家便没有存在的实际 意义。 3国学大师文怀沙说,几千年的中国传统 文化就是“精神的氧气”。“树的影子拉得再 长,也离不开树根;我走得再远,也走不 出妈妈的心。 4传统文化毕竟是中国传续了几千年的血 脉,若血脉堵死,中国只能被称为一个现 代国,而不能称其为中国。 5方文山说我们做“有质感的民族” , 没有质感的民众就是豆腐渣,而没有质 感的民族就像一个豆

6、腐渣工程,金玉其 表,败絮其里,随时都有坍塌的可能。我想“国学热”的风气能够持续下去 ,就会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渐渐地内 化成每个中国人内心的规范,那我们的 社会风气便会大有好转。本单元是全书的绪论部分 ,主要探讨有关文化经典 的具有普遍性的问题 单元教学内容中国有 哪些传 统文化 典籍 中国传统文 化典籍在各 个历史阶段 的产生与传 播状况 中国文化 典籍的现 实意义 介绍本书 的结构、 编排思路 以及学习 本书的方 法 整体感知1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概况,掌握四 部分类法,回顾并梳理自己了解的中国 古代文化著作。 2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及其现代 意义,学会以现代眼光观照古代文化经

7、典。 3了解本书的结构、编排思路与学习方法 。“中国古代有哪些重要的文化典籍 ”?(主要思考:“经、史、子、 集”各是指的什么?)经部:指儒家的经典史部:指记载历史兴衰治乱 和各种人物以及制度沿革等 的历史书子部:指记录先秦诸子 百家及其学说的书籍。集部:泛指诗词文赋 专集等著作四书五经十三经 二十四史古史、野史、法典、地志 、职官、政书、时令等 哲学、名学、法学、医学、算 学、兵学、天文学、农学道教、宋明理学、清朝的考据学属于一人专有的称为别集汇选若干人的作品称为总集有关诗的集子称为诗集四书包括那些著作?最初是 由谁编辑并进行了详细的注释和 发挥?大学中庸 论语孟子南宋朱熹白氏长庆集是属于“

8、别集”还是“总 集”?其命名依据是什么?我国先存最 最早的诗文总集是那部书?别集以年代(皇帝年号)命名 。长庆是中唐唐肃宗的年 号。南朝梁代萧统编的文选(也叫 昭明文选)则是我国现存最早 的诗文总集。中国文化经典在各个历史阶段的 产生与传播有什么特点 中国文化经典在各个历史阶段的产生与 传播特点时期文化背景文化经典 代表作品对应 单元专题春 秋 战 国中国历史上一个重大 的变革时代。西周以来建 立的礼乐制度开始瓦解, 群雄争霸,征战频繁。在 这样一个动荡的时代,大 批人才脱颖而出,各种主 张和学说也如雨后春笋般 出现,形成了所谓“百家争 鸣”的局面。老子 论语 孟子 庄子 墨子 韩非子 荀子

9、等第 二 单 元 儒道 互补哲 学 一时期文化背景文化经典 代表作品对应 单元专题春秋 战国 至 两汉在先秦大变 动的社会条件下,产 生了中国最早的一批 历史著作,奠定了中 国史学的基本精神。 在两汉大一统的政治 局面下,出现了具有 宏大规模和皇朝史格 局的纪传体通史。尚书春秋左传史记汉书 等三 单 元春秋 笔法史 学时期文化背景文化经典 代表作品对应 单元专题西汉中国古代重视礼 法,礼书在历史典籍 中具有重要地位。礼记 (西汉 戴 圣)四 单 元 修齐 治平哲 学 二两汉 至 隋唐佛教传入中国, 并且开始了它的中国 化进程。百喻经 坛经五 单 元 佛理 禅趣哲 学 与 宗 教时期文化背景文化

10、经典 代表作品对应 单元专题唐代 至 清代与历史著作的发 达相关,史学研究也 出现了一批重要的著 作,不仅总结了中国 古代的史学传统,对 研究其他相关学术, 也有启发意义。史通 文史通 义三 单 元 春秋 笔法史学唐代唐代社会空前繁荣, 而唐太宗李世民在位 的贞观时期又是历史 上著名的“贞观之治”贞观政 要六 单 元 家国 天下政 治 学时期文化背景文化经典 代表作品对应 单元专题宋代宋代是中国古代社 会的一个转型期,从文 化上看,中唐以后禅宗 的盛行、古文运动的开 展和理学的兴起,形成 了文化的新动向。朱子语 类 朱熹七 单 元天 理 人 欲哲 学 三明代随着商品经济的 发展,孕育出中国的早

11、 期启蒙思潮。焚书 李贽时期文化背景文化经典 代表作品对应 单元专题先秦 至 明代中国的科学技 术自成体系,出现 了一批杰出的科学 家,也产生了一些 伟大的科技类著作 。明代科学家总结 了前人的成果,写 出了一批集大成的 科技著作。 水经注 齐民要术 九章算术 伤寒论 营造法式 农政全书 本草纲目 徐霞客游记 天工开物八 单 元科技 之光科 技时期文化背景文化经典 代表作品对应 单元专题明清 之际明清易代,社会 剧变,促使了早期启 蒙思潮向纵深发展, 一是出现对封建专制 体制的批判和反思, 一是提倡“经世致用” 成为学界思潮。明夷待 访录六 单 元家国 天下政 治 学日知录 文史通 义九 单

12、元 经世 致用学 术 思 想时期文化背景文化经典 代表作品对应 单元专 题近 代近代是中国社 会的又一个转型期。 在文化领域,比较突 出的现象是西方理论 的引进,如何将西方 理论与中国传统的学 术思想结合起来,成 为学术研究的重点。人间词话 红楼梦评论 摩罗诗力说 人境庐诗草 第 十 单 元 人文 心声文 学 思 想中国文化经典在现代文化建 设中的意义 中国文化经典在现代文化建设中有 什么意义? 要点相关论述现代意义现 实 性“诵诗三百,授之以 政,不达;使于四方, 不能专对;虽多,亦奚 以为?”“保天下者,匹 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积极入世,求真务实,是中 国文化经典的底蕴,也是中 国文

13、化经典至今仍具有启发 性的重要原因。民本 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 ,君为轻。”“天下为主 ,君为客。”可给我们今天的国家治理提 供借鉴,有助于我们理解“ 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 利为民所谋”的治国思想。要点相关论述现代意义包 容 性“礼之用,和 为贵。”“和也者, 天下之达道也。”“ 和而不同。”“天下 一致而百虑,同归 而殊途。”这个“和”包括和谐、 和善、合作等多方面的 意义。古人认为,只有 和衷共济、同心同德, 才能推动社会的前进。 这样的思想与当今世界 文化多元开放趋势也是 一致的。中国文化经典 中对“和”的提倡,可以 成为促进全球化背景下 不同文明和谐共存局面 形成的思想资源。要点

14、相关论述现代意义对自 然 的亲 和 态度“斧斤以时入 山林,材木 不可胜用也 。”中国古代一向重视人与 自然和谐相处,认为人是大 自然和谐整体的一部分。所 以,中国古代思想家很早就 认识到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 人类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 盾,主张合理地利用自然资 源。这可以为解决世界性的 环境问题提供理论源泉。其他对道德的倡导;对科学 规律的尊重;对艺术审美的 探究等。怎样学习本书?全书按照两条线索进行编排1从经典的性质横向展开。2-9单元依次是关于儒家,道家, 历史,道德,佛教,政治,理学,科学 ,学术,文学。大体依照时间的顺序纵向展开。春秋战国汉唐宋明清代态度与方法1与先哲对话2与师友对话3与自己对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