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教案苏轼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46200148 上传时间:2018-06-23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3.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文学教案苏轼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古代文学教案苏轼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古代文学教案苏轼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古代文学教案苏轼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古代文学教案苏轼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文学教案苏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文学教案苏轼(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苏轼苏 轼第一节 苏轼的生平、思想 与性情 第二节 苏轼之词 第三节 苏轼之诗 第四节 苏轼之文 第五节 苏轼的意义和影响 第六节 苏轼研究资料第一节第一节苏轼的生平、苏轼的生平、 思想和性情思想和性情一、苏轼的生平大致可分为四期:(一)王安石变法前,名震 京师,初入仕途,初陈政 见时期。(1037-1069)一门父子三词客,千秋文章八大家 。 (二)熙宁变法时,出离中央 ,历任四州。乌台诗案、贬谪黄州时期。(1069-1085)读书万卷不读律,致君尧舜知无术。杭州纪事 诗苏轼像(三)元祐更化时,重回中央、 历任要职,但又不苛合于司马光 、连放外任时期。(1085- 1

2、093)(四)哲宗亲政、新党复起后, 贬至岭南、海南时期。徽宗继位 ,召其回京,病死途中。 (1093-1101)三次婚姻:王弗 王闰之 王朝 云 发妻王弗 王闰之 王朝云 苏轼:未出堂前三五步, 额头先到画堂前; 几回拭泪深难到, 留得汪汪两道泉。 苏小妹:一丛哀草出唇间, 须发连鬓耳杏然; 口角几回无觅处, 忽闻毛里有声传。 去年一点相思泪 如今方流到腮边 佛 印:碧纱帐里坐佳人,烟笼芍药 苏小妹:清水池边洗和尚,水浸葫芦 秦观: 化工何意把春催,缘到名园花自开 道是东风原有主,人人不敢上花台 苏小妹:双手推开窗前月,月明星稀,今夜断然不语秦观:一石击破水中天,天高气爽,明朝一定成霜。二、

3、苏轼的思想苏轼思想通达,融汇三教,而以儒为骨。自汉以来,道术不出于孔氏而乱天下者,多矣。晋以老庄亡,梁以佛亡,莫或正之,五百余年而后得韩愈,学者以愈配孟子,盖庶几焉。愈之后,三百有余年而后得欧阳子,其学推韩愈、孟子,以达于孔氏,著礼乐仁义之实,以合于大道。 苏轼六一居士集叙太夫人尝读东汉史至范滂传,慨然太息。公侍侧,曰:“轼若为滂,夫人亦许之否乎?”太夫人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耶?”公亦奋厉有当世志。太夫人喜曰:“吾有子矣。” 苏辙东坡先生墓志铭学佛老者本期於静而达,静以懒,达似放; 学者或未至其所期,而先得其所似,不为无害。 苏轼答毕仲举书初好贾谊、陆贽书,论古今治乱,不为空言。既而

4、读庄子,喟然叹曰:吾昔有见于中,口未能言,今见庄子,得吾心矣。后读释氏书,深悟实相,参之孔墨,博辩无碍,浩然不见其涯矣。苏辙东坡先生墓志铭三、苏轼的性情(一)耿介率直、认真执着其于人,见善称之,如恐不及,见不善斥之,如恐不尽,见义勇于敢为,而不顾其害。用此数困于世,然终不以为恨。孔子谓伯夷、叔齐古之贤人,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公实有焉。苏辙东坡先生墓志铭(二)随缘自适,处逆如顺,通脱放达谁道茅檐劣容膝,海天风雨看纷披。 东亭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食荔枝已向闲中作地仙,更于酒里得天全。从教世路风波恶,贺监偏工水底眠。 李行中醉眠亭三 首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

5、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 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定风波(三)热爱生活、风趣幽默苏轼优游于三教之中,虽然 看透人生之空漠,但又始终善处人 生;勘破红尘,却始终不舍红尘, 始终保持着对人生的热情。峨冠正笏立谈丛,凛凛群惊国士风。却戴葛巾从杖履,直将和气接儿童。参寥东坡先生挽词挽词从两方面归纳了苏轼的人格精神:既严正又平和,既坚持了士大夫积极入世、刚正不阿、恪守信念的人格理想,又保持了士大夫追求超越世俗、追求艺术化的人生境界与心灵境界的人格理想,把两者融为一体,巧妙地解决了进取与退隐、入世与出世、社会与个人那一类在士大夫心灵上历来相互纠结缠

6、绕的矛盾,并在其文学作品中加以充分的表现。苏轼为后来在类似社会条件下生存的文人提供了一种典范,因而获得他们普遍的尊敬。苏轼像第二节 苏轼之词苏轼在中国词史上有特殊的地位:东坡先生非醉心音律者,偶尔作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 王灼碧鸡漫志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 刘辰翁辛稼轩词序东坡词颇似老杜诗,以其无意不可 入,无事不可言也。 刘熙载艺概卷四 宋词“至轼而又一变”。 四库全书总目提 要(一)题材词东坡乐府 (362首 37岁) 首先,冲破“词为艳科 ” “诗庄词媚”的樊篱,扩 大了词境,提高了词品。 凡怀古、感旧、纪游、寓 理等题材都可入词,且挥 洒自

7、如。最能反映苏轼在词的题材方面的开拓的有二类。一类是写自己的抱负与理想,表现出一种慷慨豪迈的精神,如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为 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 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另一类是写自己面对自然、感怀今昔之际带有哲理性的人生感受,表现出一种高逸旷达的精神,如苏轼最著名的两首词作: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

8、,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寄,一樽还酹江月。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赤壁怀古词意 (选自诗余画谱明汪氏所 编,明万历年间刻本 )其次,雄壮豪放的风格 ,开创豪放词,形成豪放派。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詞,只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绰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俞文豹吹剑续录东坡词自有横槊气概,固是英雄本色。徐釚词苑丛谈 豪放派: 宋词坛流派,其特点是创作视野 广阔,题材广泛,气象恢宏,意 境雄浑,不拘守音律。由北宋词 人苏轼创始,南宋的辛弃疾将豪 放派的创作推向了高峰。苏轼词的风格是多样化的

9、,往往以意为主,任情流泻,故其风格也随着内容特点、情感基调的变化而变化 。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 江城子 (三)语言再次, 在语言方面,苏轼也是“以诗为词”。当然,文人词在形成过程中,本来受了诗的很大影响,主要是使词的语言从俚俗浅易转向 典雅华丽。苏轼的“以诗为词”,实际就是为词的语言表现争取更大的自由。宋诗已有散文化的、讲究意脉流动的倾向,而词的特点就是句式长短不齐,所以苏轼很方便地把诗语、文语、口语都熔铸在词的体式中。似花还似非花,也无

10、人惜从教坠。 水龙吟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水龙吟归去来兮,吾归何处? 满庭芳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定风波最后,苏轼词中常运用典故、化用前人诗句,如江神子江景“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出于唐代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青峰”;有引发联想、扩充语言内涵的作用。在诗歌中,这本是常见的,而比较大量地用于词,苏轼却是第一个,对辛弃疾等后代词 人产生了很大影响。 不少人对苏词,特别对其“以诗为词”的特点提出了批评。子瞻以诗为词,如教坊雷大使之舞,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陈师道后山诗话(苏词)皆句读不葺之诗尔,又往往不协音律。李清照词论这些意见都是从词的传

11、统标准、传统观念来提出的,而忽视了苏轼使词得到解放,成为与诗文一样具有丰富的表现功能的独立文学体裁这一重大意义。 “苏门四学士”:指黄庭坚、秦观、张耒 、晁补之,因此四人皆出于元佑诗人苏 轼门下而得名。第三节苏轼之诗苏诗题材广阔,各体兼备,尤擅七言古体和律、绝,风格也富于变化。苏轼之诗,其境界皆开辟古今之所未有,天地万物,嬉笑怒骂,无不鼓舞于笔端。叶燮原诗 诗歌(2700余首,“苏黄体” 成 就最高 ) 内容: (一)社会政治诗。积 极用世,关心国计民生,又长期 作地方官,对社会、民生了解真 切。代表作品如吴中田妇叹 荔枝叹 山村五绝等。 山村五绝其一 竹篱茅屋趁溪斜,春入山村处处 花。 无象

12、太平还有象,孤烟起处是人 家。山村五绝其四杖黎裹饭去匆匆,过眼青钱转手空。赢得儿童语音好,一年强半在城中。(二)写景咏物诗。数量最多,抒情气氛浓,最能代表苏诗的特点,影响也最大。代表作品有饮湖上初 晴后雨 游金山寺等。写杭州西湖,大处着墨,勾魂 摄魄,为西湖题咏中的冠冕之作。 (三)理趣诗。苏诗以理取胜的佳作不 少,这是对宋诗的一种贡献,如题西 林壁和子由渑池怀旧等。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四)题画诗。题画诗或就画寄情,抒发感慨;或借题议论,发表艺术主张。如惠崇春江晓景等。

13、在结构方面,苏轼继承了梅、苏、 欧以来宋代诗人讲究意脉贯通的特点 。但他的诗比之前人更少些拘谨,流 动感更强,往往在跌宕起伏中,把情 绪表现得淋漓尽致。以文为诗,自昌黎始,至东坡益大放厥词,别开生面,成一代之大观 。尤其不可及者,天生健笔一枝 ,爽如哀梨,快为并剪,有必达之隐 ,无难显之情,此所以继李、杜后为 一大家也。 赵翼瓯北诗话在篇幅较长的七言古体诗中,更多表现出苏轼性 格中豪放的一面。我家江水初发源,宦游直送江入海。闻道潮头一丈高,天寒尚有沙痕在。中泠南畔石盘陀,古来出没随涛波。试登绝顶望乡国,江南江北青山多。羁愁畏晚寻归楫,山僧苦留看落日。微风万顷靴文细,断霞半空鱼尾赤。是时江月初生

14、魄,二更月落天深黑。江心似有炬火明,飞焰照山栖鸟惊。怅然归卧心莫识,非鬼非人竟何物?江山如此不归山,江神见怪警我顽。我谢江神岂得已,有田不归如江水! 游金山寺苏诗的语言,最推崇自然平淡。对陶渊明抱有崇拜的心理,认为陶诗的成就在其他所有诗人之上。陶谢之超然,盖亦至矣,而李太白杜子美以英综绝世之姿,凌跨百代,古今诗人尽废,然魏晋以来高风绝尘,亦少衰矣。李杜之后,诗人继作,虽间有远韵,而才不逮意。独韦应物、柳宗元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非余子所及也。 书黄子思诗集后 但苏轼的性格,毕竟是相当活跃的,所以他虽然写了一部分比较平淡的作品,但并不能停留在这一种境界上。他有很多诗,还是写得神采飞动,色泽

15、鲜丽。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十分潋滟金樽凸,千杖敲铿羯鼓催。唤起谪仙泉洒面,倒倾鲛室泻琼瑰。 有美堂暴雨此诗气势开张,声色喧腾,有典 故,有丽藻,绝不是一种朴素平淡的 风格。所以在很大程度上,苏轼弥补 了宋诗过于平淡枯瘠的不足。 第四节苏轼之文(一)苏轼的文道观第一,苏轼在文道观 上继承了“重道” 的传统,强调文学作品的思想价值与实用价值,反对华而不实的文风。第二 苏文创作风貌吾文如万斛泉涌, 不择地而出,在平地滔 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 难;及其与山石曲折, 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 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 行,常止于不可不止。苏轼文说散文东坡文集(与欧阳修 、王安石齐名,成就最高)苏轼是唐宋古文的完成者,散 文数量大、体裁多、成就高,代 表宋代散文的最高成就。可分为 非文学性散文和文学性散文两大 类。非文学性散文是指他的议论文 ,包括政论和史论。如进策 二十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