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阅读练习题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6199388 上传时间:2018-06-23 格式:PPT 页数:73 大小:2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三年级语文阅读练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阅读练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阅读练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阅读练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阅读练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三年级语文阅读练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三年级语文阅读练习题(7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阅读练习题凉爽的秋天来了,天高云淡,凉风习习。大地穿上了一 件黄色的毛衣;枯黄的杨树叶和鲜艳的枫树叶飘落下来,好 像是几只翩(pin)翩起舞的彩色蝴蝶。虽然寒霜降临,可 松树爷爷还穿着它那碧绿的长袍,显得更加苍翠。花园里, 菊花争芳斗艳。红的如火,粉的似霞,白的像雪,美不胜收 。柿子树上的叶子都落了,可黄澄(dng)澄的柿子却还挂 在枝头,像一个个大大小小的橘黄灯笼。红彤彤的海棠( tng)把树枝压弯了。秋天,果实累累,景色迷人,我喜欢 秋天。1.“爽”字按音序查字法,先查 ,读 ;按部首查字法 ,先查部首 ,再查 画,组词是 。 2.在能概括全段意思的话下面“ ”。 3.根据内容填空。 大地

2、好像 落叶好像 柿子好似 松树爷爷雨,像落叶一样轻,像针尖一样细,一串串,在路灯下闪光。它密密地向 大地上飞洒,仿佛要洗净残冬留下的斑斑痕(hn)迹似的。1.这段话写的是 季的雨,从 这个词看出的。 2.这段话写出的这个时节雨的特点是 。 3.这段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选择。 (1)拟人( ) (2)夸张( ) (3)比喻( ) (4)排比( ) 热呀!热呀!最难熬(o)的时候到了。知了在树上“知了”“知了”地叫着。 声音低沉而缓慢,有气无力。老人们坐在树阴下,紧锁眉头,不停地扇着扇子,汗 还是不断地向下流。狗伏在树阴下,伸着舌头“呼哧(ch)”“呼哧”喘气。柳树、 杨树一动也不动,没精打采。

3、禾苗在田地里无力地呻吟(yn):“渴呀,渴呀!” 爱唱爱跳的小河失去了潺(chn)潺声,河床上有些地方露出了洁白光滑的鹅卵石。1.作者写天气闷热的情景,生动形象,他分别抓住了 、 、 、 、 、 、 等事物进行描写 。 2.短文共有 句话。根据这些话来推测,作者可能写的是 季的景象。 3.将表示季节的词语填在下列横线上,使之成为一首四季诗。游芳草地, 赏绿水荷,饮菊花酒, 吟白雪诗。漓 江桂林的漓江是一条美丽的江。春天,漓江岸边的树木又换上了新衣裳,小草也从沉睡中醒来,伸展着嫩绿的 叶儿,在春风的吹拂下,正朝漓江笑呢!夏天的漓江给人们带来了欢乐,许多人在江里游泳。江面上有红色的小船,颜 色各异

4、的游泳圈和五颜六色的游泳圈,真是色彩斑斓,为夏日的漓江增添了光彩。秋天的漓江更加美丽。岸边上的一片片香蕉林虽然枯黄了,可香蕉树上却挂满 了香蕉,这丰收的景色倒映在美丽的漓江里,真是美不胜收。冬天的漓江也很美,虽然没有春天那么生机勃勃,夏天那么热闹非凡,秋天那 么丰硕诱人,但它是那么纯洁,那么安静。漓江就像一条翠绿的带子,由远到近环 绕着象鼻山、优波山使桂林的山水永远那么清秀、隽美。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沉睡( ) 安静( ) 丰收( ) 2、读短文,补充词语。 色彩( )( ) 颜色( )( ) 热闹( )( ) 生机( )( ) 美不( )( ) 丰硕( )( ) 3、在短文中选自己喜

5、欢比喻句、拟人句子抄下来。4、短文的第1自然段与后面几个自然段的关系是_。 5、短文按 顺序描写了漓江的景色。 6、漓江一年四季的景色各有特点,选用文中的词语写下来。 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老鼠买鱼 一天,鼠倾巢出动,窜上大街要把所有的鱼全买下来。鱼行老板问:“你们不愁吃喝,买那么多鱼干啥?” “虽不愁吃喝,可要平安无事总得破费些钱财呀!”老鼠狡黠地笑了笑。鱼行老板仍听不明白,却狠狠地敲起竹杠来。一下子,鱼价抬高了几倍。买完 鱼后,小老鼠们有的把鱼扛在身上,有的举在头上,有的抱在手上。 这时 一个小老鼠跑到老鼠头领面前说 头儿 咱们买这么多鱼干啥呀 老鼠头领说 笨蛋 咱们( )不愁吃

6、( )有老猫就过不了安稳日子 猫爱 吃鱼 咱们送些鱼 不就和猫化敌为友了吗 哈哈 说着,露出得意的笑容。小老鼠仍听 不明白,但也不想去问了,心想:头儿让我干啥,我就干啥。跟着头儿干准没错。( )老鼠把鱼买完了,( )街上没有鱼卖。猫只好自认晦气,运气不好。不过,从此 每天都有老鼠给猫送鱼,猫非常高兴,果真与鼠“化敌为友”了。不久,该市鼠患成灾,鱼行老板这才猛然醒悟,叹息道:“我( )赚了钱,( )上了老鼠的当。”1选择带点字的意思(在括号里填序号) 费:、费用 b、花费 c、复杂 ,不容易 费事( ) 破费 ( ) 费工夫( ) 2找出短文中一对近义词和一对反义词。近义词:( )( ) 反义词

7、:( )( ) 3在第5、6自然段的空白处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4选择下列合适的关联词语填进短文的括号里。 因为 . .所以 . ; 虽然.却. ;虽然.但是.;5阅读短文填空 (1)鱼行老板开始听了老鼠的话,于是就“敲竹杠”文中指_ ;后来鱼行 老板猛然醒悟,明白_。 (2)“咱们送些鱼,不就和猫化敌为友了吗?”这句话中“敌”指 _。“猫非 常高兴,果真与鼠化敌为友了”。这句话中的“敌”指 _ 。 (3)猫和鼠“化敌为友”的原因是 _ 。 (4)因为_ ,所以该市老鼠成灾。6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 (1)老鼠买鱼送给猫。 (2)老鼠成灾,给社会造成危害。 (3)老鼠给猫送鱼,达到

8、化敌为友的目的,讽刺社会上敌我不分的丑陋现象。 (4)反映鱼行老板开始不明白,后来猛然醒悟。 登山人三个人同去攀登高山,第一个人刚开始攀登几步,感到山陡难登,就退下来了 ,他说:“我是知难而退。” 第二个人攀登到半山,气喘吁吁(x),望着上面险要的 山势,摇头说:“还是适可而止吧!”也退下来了。 只有第三个人,在攀登途中,知难 而进,勇往直前,几次跌倒,都爬起来再上,最后终于登上了峰顶。过了几天,三个人又碰面了。第一个人说:“登上顶峰,也不过那么回事。还是知难而退好,省了许多力气。 ”第二个人说:“是呀!所以我适可而止,中途退下,还是明智的。”那个登上峰顶的人笑了笑,说道:“不过,峰顶上的无限

9、风光,你们是无法看到 的。”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1)知难而退: (2)适可而止: 2.从文中找出恰当的词语,分别概括三个登山人的不同做法。 第一个登山人: 第二个登山人: 第三个登山人: 3.用“ ”画出文中的过渡句。 4.用“”画出三个登山人碰面后说的话。 5.短文要说明什么问题?( ) A说明登山的困难。 B赞扬不畏艰难,勇于登攀的精神。 C说明知难而退,能省力气。登山峰顶也不过那么回事。 D赞扬适可而止是明智的。美丽的白洋淀夏天,整个白洋淀(din)芦苇密布,一望无边,像是绿色的海洋。湖面上一片 片荷叶挨挨挤挤,一枝枝荷花摇摇摆摆。那些荷花有白的,有粉的,还有红的,真好 看!

10、湖中心,渔船三五成群。渔民们一会儿张网,一会儿收网,那些网就在湖中上下 翻飞。等到鱼儿满舱的时候,渔船就一个跟着一个向村边划去。1、文中有两个词语与“郁郁葱葱”的样子相似,它是_ 、 _ ,我 能照样子再写两个这样的四字词语: 。 2、我会用“”划出描写白洋淀景色的那个打比方的句子。我也能写一个打比方 的句子: 3、文中有一句话描写了渔民们打鱼时的情景,我会用“ ”划出来。 这一句描写得非常形象生动,我是从这些词语体会到的: _ _ 。朗读的时候,我觉得应该读出 _ 的语气。 含 羞 草韩丽丽,同学们叫她含羞草。哥哥的算术成绩很少优秀,这次期中考试却得了九十分。试卷发下来,他 回到家,进门就扬

11、起卷子喊:“妈妈,看,我的算术得了九十分!”那样子像一个打 胜仗回来的将军。丽丽也背着书包回来了,妈妈问:“丽丽,你的算术多少分?”丽丽说:“和 哥哥差不多。”妈妈要过丽丽的试卷来看,只见试卷上写了一个大大红红的一百。妈妈笑 着说:“呵,得了一百分还不好意思拿出来哩!”一句话说的丽丽羞红了脸,她还低 着头,像棵含羞草。丽丽也有缺点。有一次,老师在台上讲课,她眼睛望着窗外。老师说:“丽 丽。注意力集中!” 丽丽从脸到脖子根都羞红了,马上专心听讲,再不走神了。有 一次下课后,音乐老师忘了把书本带走,丽丽拿了书本追上去说:“黄老师,你的 书本忘了。”班主任李老师迎面走过来听见了,说:“丽丽,对老师和

12、长辈说话要用您 。”丽丽站住脚,羞红了脸,垂着头弄着辫梢,低声回答:“是”。那样子就像一棵 含羞草。从这以后,丽丽对长辈说话,总是客气地用“您”,再没有听她用过“你”。 渐渐地,同学们都喜爱地管丽丽叫“含羞草”。李老师说:“含羞草好,她不 骄傲。一个懂得害羞的孩子,将来会成为一个有用的人。”1、给下面的字加上偏旁部首,再用该字组词。申( )( ) ( )( ) ( )( ) 分( )( ) ( )( ) ( )( ) 2、连线,把下面的字搭配成词。羞 别 辫 别 梢 悄 骄 气差 火 辩 论 稍 儿 娇 车着 耻 辨 子 悄 微 轿 傲3、下面的句子是从哪方面描写人物的?请你认真分析,选择答案填进( )里 。 语言 动作 神态 (1)一句话说的丽丽羞红了脸,她低着头,像棵含羞草。( ) (2)丽丽说:“和哥哥差不多。”( ) (3)他回到家,进门就扬起卷子喊:“妈妈,看,我的算术得了九十分!”( )(4)丽丽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