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吴中区文化体育工作意见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6198440 上传时间:2018-06-2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8年吴中区文化体育工作意见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08年吴中区文化体育工作意见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08年吴中区文化体育工作意见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08年吴中区文化体育工作意见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08年吴中区文化体育工作意见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8年吴中区文化体育工作意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8年吴中区文化体育工作意见(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0082008 年吴中区文化体育工作意见年吴中区文化体育工作意见2008 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重要一年,是我区文化强区建设的开局之年。全区进入了发展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 “山水苏州人文吴中”品牌进一步确立,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新形势下要求文化与经济、社会、政治四位一体共同发展的格局,既为文体工作提供了十分难得的发展机遇,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2008 年全区文化体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深入学习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区委二届四次全会精神为总领,加快构建区、镇(街道) 、村(社区)三级公共文体服务体系,启动建设城区现代文体中心,按照“精、细

2、、优”要求组织文体活动和文艺创作,科学保护利用文化遗产,依法繁荣规范文化市场,促进文体产业发展,努力打造文化强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构建和谐吴中作出贡献。重点抓好七个方面的工作:一、以服务新农村建设为目标,进一步完善区镇村三级文体设施网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和国家新时期致力打造的一项系统工程,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完善区镇村三级文体设施网络,是我区新农村建设的题中应有之意。通过全区各地的共同努力,力争今年人均公益性文化阵地面积达到 0.1 平方米以上。城区重点推进现代文体中心建设。列入政府年度十大实事工程之首的现代文体中心建设项目,要在政府的主导下,在各

3、相关部门的积极参与下,尽早确定最终设计方案,明确施工单位,力争年内开工建设。要主动结合区情实际,提前做好文体场馆内部功能定位工作。积极创新服务理念,提升服务层次和质量,继续推进区图书馆分馆建设。区图书馆要实行对外免费开放,各地的图书分馆、具有公益性质的纪念馆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条件成熟时也要逐步实行免费开放。-2-各镇(街道、办事处)重点加快文体教育服务中心建设。要根据区“十一五”文体事业发展规划,按照各镇及开发区、度假区文化阵地面积 2000以上,各街道、办事处 1200 以上的建设标准,指导、督促各镇(街道、办事处)加快文体教育服务中心建设,在认真做好建设资金引导扶持工作的基础上,重点督促

4、金庭、横泾解决建设不达标问题,指导光福、胥口、东山加快建设文体教育服务中心,推动甪直文体教育服务中心建设尽早列入镇党委政府议事日程,分步推进各地书场建设。各行政村(社区)重点推进文体活动室建设。在区示范村、先锋村建设先行的基础上,着力推进 17 个薄弱村的文体活动室建设,确保年底前投入使用。认真抓好农村现代化“远程教育”与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共享对接工作,全面完成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点建设任务;积极推进“农家书屋”,年内争取完成 66 家。二、以繁荣发展和谐文化为宗旨,进一步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要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贴

5、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通过开展文化活动、组织文艺创作、加强文化团队建设等方法手段,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精心组织重大节庆文化活动。要突出元旦、春节、七一、十一等时间节点,围绕梅文化、茶文化、渔文化、羊文化等内容重点,服务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积极参与、精心组织碧螺春茶文化旅游节、甪直水乡服饰文化旅游节、第二届孙子兵法文化旅游节、开发区成立十周年庆典等重大节庆文化活动,重点举办好一台广有影响力的文艺节目。大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继续实施广场文艺月月演申领制度,广泛开展群众特别是外来务工人员喜闻乐见、参与性强的广场文化、科技卫生文化“三下乡”和文化拥军、文化倡廉活动,积极主动做好“廉洁文

6、化进农村”的组织实施工作。认真实施以送书、送戏、送电影-3-为主题的文化“三送”工程和数字电影“四进”工程,开展以未成年人为主要对象的“阅读节”、 “七彩的夏日”活动。组织全区群众文艺汇演和以表演类评比为主题的校园文化艺术节。指导各镇(区)、街道结合本地传统文化,在品牌活动的营造和宣传上做文章,年内组织一场有一定水准的群众文化活动在本镇(区)、街道广场演出,不断提高文化活动的质量和水平,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努力形成以节庆文化为龙头、以文化赛事为杠杆、以城乡联动为抓手的群众文化新格局。大力组织反映时代主旋律的文艺精品创作。继续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紧密结合改革开放 30 周年、北京奥运会等重

7、大节庆以及省市重大文化赛事,增强精品意识,积极组织文艺精品创作和文艺生产,创作出一批体现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反映新农村建设成就、富有地方特色、适合青少年阅读和观赏的文化作品,力争有更多的作品在重大文化赛事上获奖。以“山水苏州、人文吴中”为主题,整理、创作、出版一组歌曲,唱响 1-2 首区“六个一工程”特色歌曲;创作一个具有本地特色的舞蹈作品和反映我区新农村建设的小戏作品;重点抓好中篇弹词吴宫遗恨的创作与排练。大力加强业余文化团队建设。充分发挥业余文化团队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大力加强遍布全区各地的业余文化团队建设,不断提高各业余团队发展的活力,提升他们的文化服务质量。继续开展业余团队

8、数质量普查,进一步摸清全区业余文化团队家底;加强对各业余团队的专业辅导,进一步提高业余团队开展文化活动的能力和水平。配合宣传部拟定下发吴中区优秀业余文艺团队评选标准(暂行),组织区优秀业余团队评选。继续开展特色文化乡镇、特色文化学校、群众文化“四十佳”等创建工作。三、以开展文化遗产普查为契机,进一步搞好全区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文化遗产是先人们留存下来的宝贵财富,依法保护、合理开发是各级政府和文保单位不可推卸的责任,是一-4-切组织和个人应尽的义务。认真组织文化遗产普查。实施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是今年各级文物部门的重点工作,开展野外信息采集则是顺利组织文物普查的基础和关键。要根据国家

9、文物局的要求,按照省、市统一部署,争取年内完成全区文物普查的野外信息采集和登录工作。重点举办好一次全区性的普查业务培训,进一步提高一线普查人员的技能;根据已掌握的普查线索,指导、督促东山、甪直、木渎、开发区、度假区、穹窿山风景管理区等 6 个普查小组高质量完成野外信息采集工作。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要按照市局的部署,继续组织开展地毯式普查,完成登录和有关材料归档工作,和有关单位完成圣恩寺志编撰工作。扎实开展文化遗产保护。继续加大对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力争使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家喻户晓,意识深入人心。积极探索多元化文物保护机制,完善以奖代补、奖补结合等措施,推进股份制保护办法,吸引民间资本

10、进入文物、古村落保护领域。扎实搞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轩辕宫、东山民居(明善堂)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韩世忠墓以及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钱元镣墓等四处的维修工作,实施国保单位春在楼、紫金庵环境整治工程,完成紫金庵罗汉塑像、保圣寺罗汉塑像保护规划编制和 68 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紫线划定工作,争取完成东山、金庭、光福三地省级历史文化名镇的规划报批工作,落实全国历史文化名村陆巷、明月湾规划的修编工作。指导东山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光福核雕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适时公布第二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命名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配合档案局编辑出版一本反映吴中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书籍,做好国

11、家级珍贵古籍的保护工作。加快文化遗产开发利用。坚持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发展,按照区委区政府打造文化强区和发展文化旅游的要求,进一步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的结合,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和新农村建设的结合,-5-继续加大甪直、木渎、东山、金庭、光福 5 个历史文化名镇,金庭明月湾、东山陆巷、三山岛 3 处古村落和 20 多个文保单位的对外开放力度,大力发展“乡村游”、 “农家乐”、 “渔家乐”等独具吴地特色和水乡风情的文化旅游;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深入挖掘甪直水乡妇女服饰、香山帮传统营造技艺、评弹、刺绣、核雕、石雕、佛雕、玉雕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吸引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文化遗产保护,进一步彰显吴文化魅力。重

12、点开发利用一批儒教、佛教、道教文化和一批名人、名品、名迹文化,启动东村、杨湾、三山岛的保护整治与开放利用。参与兵圣电视连续剧的拍摄工作。四、以依法管理和“扫黄打非”为抓手,进一步繁荣规范文化市场。通过提高管理效益、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强化服务意识等方法手段,推进全区文化市场繁荣规范、健康有序发展。依法抓好网络管理。狠抓联席会议制度、量化处罚标准制度等网络长效管理机制的落实,继续发展壮大“五老”监督员队伍,完善现有监控平台,实施技术监控。严厉查处网吧接纳未成年人的违法经营行为,积极配合工商、公安等单位参与“黑网吧”整治,在全区开展“放心网吧”创建活动,引导网吧业主守法经营、文明经营、诚信经营。督促

13、各镇、街道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加强互联网上网经营场所的建设、运用和管理,探索网络服务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途径与方式。探索网吧分级管理办法,建立文化经营单位监管档案。深入开展“扫黄打非”。组织开展经常性的联合执法行动,坚决遏止“黄赌毒”现象和侵权盗版行为。重点加强音像市场、出版物市场、演出市场、印刷行业的监管,坚决查缴盗版教材、教辅读物和政治性非法出版物,坚决清除淫秽色情出版物以及有害卡通画册和“口袋书”。实施“为了明天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程”,定期开展校园周边社会文化环境专项整治,坚决查处娱乐场所违规接纳未成年人的经营行为。完善文化市场快速反应机制,及时发现和取缔非法大棚演出。扎实开展整治电子游戏

14、房活动。继续抓好推进企业使用正版软-6-件工作,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宣传活动,大力发展连锁经营、超市经营、新华书店经营、大型商场专柜和专业商场经营。扎实做好新闻出版工作。进一步增强行政服务意识,加强与上级新闻出版管理部门的沟通协调,不断改善我区新闻出版业投资软环境,确保印刷许可证办理渠道畅通,做大全区印刷业市场。积极巩固印刷复制行业专项整治成果,加强日常监管工作,规范发展印刷业市场。指导各地抓好“农家书屋”等重大公共文化服务工程和集宿区文化经营单位的配套建设,认真做好全区新闻出版企业的年检工作和市场服务保障工作。五、以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为主题,进一步推动体育事业全面发展。抓住北京举办奥运会的有利时

15、机,按照“夯实基础、展示实力、提升影响”的思路,不断完善全民健身体系,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推进全区体育事业全面发展。加快“环太湖体育圈”建设。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力度,完善健身休闲配套服务设施,配合做好体育休闲公园第二期工程项目建设,合理定位有关文体项目功能。进一步通过承办顶级体育赛事来提高我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重点协助承办好世界速度轮滑(马拉松)大奖赛和全国山地自行车锦标赛,努力打造健康、绿色、人文、休闲“环太湖体育圈”。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围绕“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主题,积极营造浓厚的迎接奥运、参与奥运的全民健身运动氛围,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体育建身活动,在全区机关开展机

16、关运动会,在中小学举办“阳光健身运动”。广泛开展“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推动“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镇(街道)建设。继续通过免费赠送篮球架和体育健身器材等形式,把“万村体育健身工程”达标建设延伸到社区和农村集中居住区;在 50%的街道建立社区体育健身中心,完成捐赠健身路径 30 条,向社区捐赠篮球架 5-10 付。推广实施普通人群体育锻炼标准3000 人以上,完成 2500 人国民体测任务。继-7-续加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推荐参加二级、一级培训人数达 30 名以上。全面加强基层体育工作,组织开展好各级各类体育比赛活动,进一步加强对体育社团及俱乐部的管理,发挥好民间组织的积极作用。努力提高各社区、学校和体育场、馆等现有公益性体育场所的利用率。扎实抓好竞技体育工作。合理布局各类项目,突出重点项目,发展优势项目,积极备战苏州市第十二届全民运动会及江苏省第十七届全民运动会。认真做好区籍运动员奥运夺金的服务保障工作。坚持以城区为龙头,以学校为基地,抓好市队校办、区队校办及少体校工作,争取市校联办项目达到 6 个以上。切实搞好优秀运动员苗子的选拔、培育工作。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