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46197104 上传时间:2018-06-23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5.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二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二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二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二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太平天国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主要内容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第三节 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第二节 洋务运动的兴衰主 要 内 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一) 金田起义和太平天国的建立1、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 原因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1)阶级矛盾的激化:根本原因中国近现

2、代史纲要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2) 外 国 资 本 主 义 的 侵 略: 重要原因 (3)自然灾害严重:客观原因巨额赔款加重了农民的赋税负担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昔日卖米三斗,输 一亩之课而有余;今 日卖米六斗,输一亩 之课而不足”白银外 流导致银贵钱贱,增加 了农民的额外负担。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2、洪秀全和金田起义的爆发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洪 秀 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1843年建立“拜上帝教”1844年到广西传教,后洪秀全回广东

3、撰写原道救世歌原 道醒世训。1847年信徒发展为2000多人。1848年洪秀全撰写原道觉世训和太平天日。1850年拜上帝教发展为万余人,洪秀全下令集中金田村。1851年1月11日,桂平县金田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 义军称“太平军”。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怎样评价拜上帝教组织? 幻 灯片 56思 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清道光三十年十二月初十(1851年1月 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宣布 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这是金田村 全景。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金 田 起 义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4、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金田起义到 永安建制1851- 1852永安金田村中平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 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 建号“太平天国”,起义 军称“太平军”。洪秀全称“天王”1851年9月,攻占 永安,太平军整顿 建制,严肃军纪, 清除奸细,封王, 由东王节制诸王, 初建政权。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3.太平天 国运动的 前期斗争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1853年定都天 京后,太平天 国颁布天朝 田亩制度; 进行北伐于西 征、东征, 1856年进入了 军事上的全盛 时期。1853年春,顺江 东下占领南京, 改名为天京

5、。 正式建立与清政 府对峙的政权。 1853年颁布了 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开始派林凤 祥、李开芳进行 北伐。因孤军深入、 给养不足,全部 壮烈牺牲。1852年春, 突围北上,1852年攻占 武汉三镇 队伍发展 到50万。南王冯云山 牺牲西王肖朝贵 牺牲1853年赖汉英率部 西征:1855年石达开 西征军潘阳湖口大捷后, 进入江西。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太平军与英军作战太平军在江西湖口大败清骑兵 原载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太平军在炮击清军水师。原载太平天

6、国革命亲历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二)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太平天国时期出版的资政新篇太平军目天朝田亩制 度等,明确规定了军队的编制、土地制度和 施政方针。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内容: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 其家人口多寡,人多者多分,人寡者寡 分,杂以九等。如一家六人,分三人好 田,分三人丑田,好丑各一半。凡天下 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 ,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凡天下田,丰 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赈此 荒处,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赈彼荒 处。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

7、皇上帝大福 ,有田同耕,有饭同吃,有衣同穿,无 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1.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确立了平均分配土 地的原则和方法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没有安定的环 境,没有真正实行 过;是绝对平均主 义,是空想,根本 无法实施。评价:天朝田亩制度目的:表达了农民群 众的理想追求 要求废除封建(地 主阶级)土地所有 制的强烈愿望。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进步性:局限性:建立“四有二无”的理想社会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2、资政新篇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

8、争风暴的起落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干王洪仁玕手迹干王洪仁玕手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思考试结合主要内容,评价太平天国 的资政新篇资政新篇 ? 但未能反映农民最 迫切的愿望和要求, 也缺乏必要的条件, 不能真正实行。是中国是中国最早、最完 整的改革内政,发展 资本主义的方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比较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 新篇的内容,想一想,它们都 不可能实现说明了什么问题 ?思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

9、索 没有把发展资本主义与消灭封建剥削制度联系起来,没有同 太平天国当时的现实斗争联系起来,只字未提农民最关心的 土地问题,既非农民斗争实践的产物,也缺乏实践的社会、 经济和阶级基础,因此得不到太平天国广大将士的拥护,对 太平天国的现实斗争没有起任何积极作用,而且战争环境也 不具备实行的客观条件,所以它根本没有实行。 并未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他所描绘的理想天国, 仍然是闭塞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小农业和家庭手工相 结合的传统生活方式;同时又是一个没有商品交换的和绝对 平均的社会。这种社会理想具有不切实际的空想的性质。 (三)从天京事变到太平天国败亡(三)从天京事变到太平天国败亡第一节

10、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天王府天王府内石舫1. 1. 天京事变(天京事变(18561856年年)转折点转折点原因:原因:领导者被胜利冲昏头脑领导者被胜利冲昏头脑 ,腐朽思想滋长,内部矛盾尖,腐朽思想滋长,内部矛盾尖 锐。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阅读与思考:贼情汇纂载:“秀清自恃功高,朝见立 而不跪,每诈称天父下凡附体,令秀全跪其 前,甚至数其罪而杖责之,造言既毕,其为 君臣如初。”李秀成自述载:“(东王)权太重, 要逼天王封其万岁。那时权柄皆在东王一人 手上,不得不封,逼天王亲到东王府封其万 岁。”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第一节 农民群众

11、斗争风暴的起落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过程过程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石达开在大渡河全军覆没石达开在大渡河全军覆没杨秀清逼封“万岁”韦昌辉血洗天京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政治:政治: 天王洪秀全天王洪秀全 干王洪仁玕干王洪仁玕军事:军事: 英王陈玉成英王陈玉成忠王李秀成忠王李秀成影响影响: :元气大伤元气大伤 , ,几乎是几乎是“朝中无将朝中无将”,“,“国中无人国中无人” ” ; ;洪秀全被迫起用年轻将领洪秀全被迫起用年轻将

12、领, ,重振朝纲重振朝纲, ,挽救危局。挽救危局。太平天国后期的领导核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18641864年,太年,太平天国起义平天国起义失败失败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淮军华尔的洋枪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它表达了农民群众的理想追求,提出了近代中 国第一个具有发展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 资政新篇。 它扫荡了王朝秩序,冲击了旧纲常名教,动摇 了清朝的统治基础。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二、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局限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一)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意义(3)有力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中国

13、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二)太平天国起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思考同中国古代农民群众的反抗斗 争相比,太平天国运动有何特 点?为什么会有这些特点?分 析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失败的原因: 主观上: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客观上: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启示: 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 农民阶级不能 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第二节 洋务运动的兴衰一、洋务事业的兴办1、 “洋务运动”:历史学家把部分清朝官员从十九世纪 六十年代至九十年代从事的“富强之计”,包括创办军事 工业和民用企业、设立新式学堂和派遣留学生、建设近代 海军的一系列实践活动,称为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在两 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国门被打开的历史背景下发生的。第二节 洋务运动的兴衰(一)洋务派与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第二节 洋务运动的兴衰求强(19世纪6070年代)求富(19世纪7090年代)2、发展经过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