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大自然的启示》公开课 (2)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6197095 上传时间:2018-06-23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4.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大自然的启示》公开课 (2)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大自然的启示》公开课 (2)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大自然的启示》公开课 (2)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大自然的启示》公开课 (2)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大自然的启示》公开课 (2)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大自然的启示》公开课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大自然的启示》公开课 (2)(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通过前面课文的学习 ,你知道大自然带给了 我们什么启示呢?自然之道让我们懂得,如果不按 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 的愿望相反的结果。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使我明白,要 保护环境,增强环保意识,否则,就 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蝙蝠和雷达使我知道,科学家们 探究蝙蝠飞行的秘密,从中得到启示 ,发明了雷达。归 纳 课 文 主 要 内 容 的 方 法1、课题扩展法:即由课题进行内容上的扩展,总结出课文主要内 容。2、找“六要素”法: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都包含了我们常说的 “六要素”3、段意合并法: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把每段大意 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4、问题概括

2、法:作者写一篇文章,往往是围绕一个中心,抓住 几个问题,按一定的顺序写的。把这几个问题概括起来,就是文 章的主要内容。适合写景、状物的文章。 5、找中心句法:一些文章,每段都有中心句,如说明文。可以 找出中心句,然后加以整理,便是主要内容了。 “打扫”森林人类的老师怎么打扫什么是人类的老师1、默读课文,说说每 篇短文的主要内容。2、画出自己感受最深 的句子,在旁边做批注。一 .检查预习殃及 扫帚腐败 土壤yng zhu f rng 遭殃 扫帚 腐烂 土壤 机翼 略微 关键 改观 鲸 异想天开 生态平衡“打扫”森林讲述了一个发 人深省的故事:德国一位林务官,一 上任就命令护林工人把森林里的灌木

3、、杂草、枯枝烂叶砍光除尽,结果此 举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好心办 了坏事,把森林渐渐给毁灭。 连接各部分意思从前( )有个林务官 ,一上任就命令护林工人把森林里( )、( )、( )砍光除尽,结果此举破坏了( ),好心办了( ),把森林渐渐 给( )。课文主要讲 德国灌木杂草 枯枝败叶 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坏事 毁了为什么说林务官的命令 给森林带来了灾难呢?不想森林却从此遭了殃。几年过去了,橡树和 菩提树的叶子越来越少,光秃秃的像一把把扫帚, 有些树木甚至干枯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是林务官异想天开的命 令给森林带来了灾难。原来,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 这样,才能保持大自然的生态平

4、衡。枯枝败叶,看 起来是脏东西,其实,它们腐烂之后,变成了腐殖 质,能增强土壤的肥力。它们还是一些小动物的食 物和隐蔽场所。矮树丛也是许多动物栖息的地方。 森林里的灌木和野草多了,昆虫、鸟类、兽类也就 多了。许多动物以植物为食,像甲虫和毛毛虫吃树 叶、嫩枝,而鸟儿在矮树丛里营巢,捕食森林里的 害虫。遭了殃设问句,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生态平衡腐烂营巢吃增强土壤肥力吃生态平衡。腐烂营巢吃增强土壤肥力吃林务官把灌木丛砍了,把 野草锄了,鸟儿飞走了,森林 里的害虫就逞凶啦。它们大量 繁殖,成群地向树木进攻,吃 树叶,咬树根,钻树心。没有 天敌来制服害虫,树林就渐渐 给毁了。这四个动词,能交换位置吗?为

5、什么“打扫”上面要 加引号?提示: 1.从词语的意思出发:扫除;清理。 2.森林需不需要打扫。这里的“打扫”含有 批评之意,这一“打扫” 对森林有着致命的破 坏。学了这篇文章,你获得 了大自然的什么启示?我们要遵循大自 然的规律,否则只会 好心办坏事。课文分析(二)、学习人类的老师这 篇文章,想想它主要写了什么?提示:可直接引用原文。人类的老师通过生动的 试验,介绍了科学家从蜻蜓、鲸 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 、有所创造。直接引用原文课文主要讲了人类的老师短小而又充满 趣味,通过生动的实例,介绍 了科学家从( )、( ) 等动物身上得到( ), 有所( )、有所( )。蜻蜓鲸 启示 发明创

6、造什么是“流线型”?鲸流线型:前圆后尖,表面光滑,略像水 滴的形状。具有这种形状的物体在流体中运 动时所受阻力最小。科学家从蜻蜓、鲸等 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 发明,有所创造。生物真 是人类的好老师啊!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林务官打扫森林,结果给森林带来了灾 难;人们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 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可见如果我们任意破 坏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惩 罚;如果我们拜大自然为师,虚心地向它学 习,就能从中得到启发,造福人类。森林被毁“打扫”森林功未 成 遭到破坏灾祸生“打扫”森林果 (46)坏事因 (13)害虫逞凶灌木砍光 杂草除尽好心发现是创造的老师 生物是人类的老师人

7、类的老师分述蜻蜓:解决机翼剧烈颤动给人类 的启示总结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鲸:流线型外形阻力最小议议为什么这 篇课文既有课题又 有小标题?返回奇异的仿生学 作者:戴君惕 出版社:湖南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8-4-1 内容提要 :自从人由动物界脱颖而出,人类就开始模仿 自然界中生物的形态、构造和机能,来制造各式各 样的生产和生活工具。到了20世纪60年代,随着科 学技术和生产的飞跃发展,一门研究如何模仿生物 系统的原理来建造技术系统的科学应运而生了,这 门科学叫做仿生学。它诞生不过30来年,就已经揭 示出生物的许多奧秘,并模仿生物的长处制造了许 多具有特殊性能的新设备、新工具。今天,仿生学

8、已成为当代最引入注意的尖端科学之一,军事仿生 、交通仿生、建筑仿生、农业仿生、医学仿生及智 能机器仿生等各个领域的新成果不断涌现,在现代 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 用。、“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 人类从大自然中得到启示,有所发 明创造的事例还有很多,大家还了 解哪些事例? 高山上的云杉长年累月都经受着狂风的袭击,树 干的底部变得又粗又大,整个树干成了圆锥形。这 种形状使云杉牢牢地挺立在山顶之上。人们模仿云 杉建立的广播电视塔,即使遭到强台风的袭击,也 不会有倒塌的危险。云杉建筑上的“薄壳结构” 一个人握住一个鸡蛋使劲地捏,无 论怎样用力也不能把鸡蛋捏碎。薄薄的鸡蛋壳之所以

9、能承受这么大 的压力,是因为它能够把受到的压力均匀地分散到蛋壳的各个部分 。建筑师根据这种“薄壳结构”特点,设计出了许多既轻便又省料的 建筑物。人民大会堂、北京火车站以及其他很多著名建筑,屋顶都 采用了这种“薄壳结构”。鸡蛋长颈鹿与抗荷飞行服 超音速歼击 机突然加速爬升的时候,由于惯性的作用 ,飞行员身体中的大量血液会从心脏流向 双脚,使脑子产生缺血现象。如何解决这 个问题?科学家从长颈鹿的身体构造得到 启发。长颈鹿的脖子很长,脑子与心脏的 距离大约是3米,要使血液能输送到头上 ,血压相对要高,大约是人体的两倍。但 当长颈鹿低头喝水时,血液却没有一股脑 地涌向头部。原来是裹在长颈鹿身体表面 的

10、一层厚皮起了作用。长颈鹿低头时,厚 皮紧紧地箍住了血管,限制了血压,使其 不能因血压突然升高而发生意外。依照长 颈鹿皮原理设计的抗荷飞行服,飞行员穿 上后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限制血压的作用 ,当飞行加速时,抗荷飞行服还能压缩空 气,也能对血管产生一定的压力,就此而 言比长颈鹿的厚皮更高明了一步。长颈鹿向植物取经 车前草是一种很普通的 小草,它的叶子是按螺旋形来排列的,这种 排列方式,使每片叶子都能得到充足的阳光 ,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建筑师们依照车前草 叶子的形状,设计建造了螺旋状排列的楼房 ,使每个房间都能享受到明亮、温暖的阳光 ,避免了普通楼房在这方面的不足。车前草响尾蛇与现代军事装备 响尾蛇

11、的视 力几乎为零,但其鼻子上的颊窝器官具有热 定位功能,即使爬虫、小兽等在夜间入睡后 ,凭借它们身体所发出的热能,响尾蛇都能 感知并敏捷地前往捕食。科学家根据响尾蛇 这一奇特功能,研制出现代夜视仪、空对空 响尾蛇导弹,以及仿生红外线探测器。响尾蛇苍蝇的眼睛是一种“复眼”,由30O0多只小 眼组成,人们模仿它制成了“蝇眼透镜”。“蝇 眼透镜”是用几百或者几千块小透镜整齐排列组 合而成的,用它作镜头可以制成“蝇眼照相机” ,一次就能照出千百张相同的相片。这种照相机 已经用于印刷制版和大量复制电子计算机的微小 电路,大大提高了工效和质量。 苍蝇,是细菌的传播者,谁都讨厌 它。可是苍蝇的楫翅(又叫平衡棒)是 “天然导航仪”,人们模仿它制成了“ 振动陀螺仪”。这种仪器目前已经应用 在火箭和高速飞机上,实现了自动驾驶 。 五彩的蝴蝶锦色粲然,尤其是萤光翼凤蝶 ,其后翅在阳光下时而金黄,时而翠绿,有时 还由紫变蓝。科学家通过对蝴蝶色彩的研究, 为军事防御带来了极大的益处。在二战期间, 苏联昆虫学家施万维奇根据当时人们对伪装缺 乏认识的情况,提出利用蝴蝶的色彩在花丛中 不易被发现的道理,在军事设施上覆盖蝴蝶花 纹般的伪装。因此,尽管德军费尽心机,但苏 联的军事基地仍安然无恙。根据同样的原理, 后来人们还生产出了迷彩服,大大减少了战斗 中的伤亡。保 护 环 境热 爱 家 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