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第二册第四章南北朝民歌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46193451 上传时间:2018-06-23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1.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文学第二册第四章南北朝民歌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中国古代文学第二册第四章南北朝民歌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中国古代文学第二册第四章南北朝民歌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中国古代文学第二册第四章南北朝民歌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中国古代文学第二册第四章南北朝民歌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文学第二册第四章南北朝民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文学第二册第四章南北朝民歌(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教学目的v了解南北朝民歌v掌握南朝民歌和北朝民歌的特点v南北朝乐府的不同特色南北朝民歌v艳兴于南朝,v胡音生于北俗南北朝民歌的创作背景v南北朝长期对峙v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民族风尚、自然环 境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v南朝民歌清丽缠绵,北朝民歌粗犷豪放 南朝历史背景v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是东晋之后建立于南方 的四个朝代的总称。v自公元420年东晋王朝灭亡之后,在南方先后出现了宋、 齐、梁、陈四个朝代,而它们存在的时间都相对较短。 其中最长的不过五十九年,最短的仅有二十三年,是我 国历史上朝代更迭较快的一段时间。此时,中国正处于 南北分裂的时期,在我国历史上南朝与北方的北齐、北 魏、北周

2、等朝代合称为“南北朝”。v南朝继承了东晋的领土,其范围为中国南方秦岭淮 河以南的地区。其中:刘宋最大,北疆达到黄河;南陈 最小,只有江陵以东、长江以南的狭小国土。一、南朝民歌的流行地域、保存和分类v南朝民歌产生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吴歌,建邺( 南京),西曲,荆,郢,邓,(湖北江陵,宜昌 ,襄樊,及河南邓县)。大部分是城市产物。它 们多半出自商贾、妓女、船户和一般市民之口, 主要反映城市中下层居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 v南朝民歌大部分保存在(宋)郭茂倩所编乐府 诗集清商曲辞里。主要有吴歌和西曲两类。 吴歌共首,西曲共首南朝民歌的内容和情调 v几乎全是反映男女之情的情歌,感情真挚 细腻,情调艳丽柔弱,

3、哀怨缠绵形式短小 ,语言清新 运用双关语。v吴歌主要反映城市中下层居民的生活和思 想感情,有较多的市井气息。v西曲则多写水边船上旅客商妇的离别之情 ,且能结合劳动来写,情调较吴歌开朗明 快吴歌与西曲的差异v产生地区不同,吴声歌产生于长江下游, 西曲产生于长江中游和汉水两岸。 v音乐的声节和歌唱方式上有所差异。v时间上,吴歌产生于东晋及刘宋的居多, 西曲于宋、齐、梁、陈的居多。v内容上,西曲所反映的生活面比吴歌稍广 。 吴声歌 v子夜歌42首、子夜四时歌75首、 华山畿25首、读曲歌89首。v多为女性的爱情吟唱,真实地再现了江南 女子在爱情问题上的复杂心态,并富有浓 郁的生活气息。子夜歌v曲调相

4、传是晋代一个叫子 夜的女子所创作。现存晋 、宋、齐三代歌词四十二 首,收入乐府诗集中 。其内容均写男女恋情, 是女子吟唱其爱情生活的 悲欢,形式为四句五言句 。诗中多用双关隐语, 活泼自然。由子夜歌 后又衍生出大子夜歌 、子夜四时歌等曲。v 对爱情的渴望v子夜歌v始欲识郎时,两心望如一。理丝入残机, 何悟不成匹。v崎岖相怨慕,始获风云通。玉林语石阙, 悲思两心同。v遣信欢不来,自往复不出。金铜作芙蓉, 莲子何能实。相思之苦 v子夜歌v今昔已欢别,合会在何时?明灯照空局, 悠然未有期。对负心男子的怨恨v子夜歌(常虑有贰意、侬作北辰星)v“常虑有贰意,欢今果不齐。枯鱼就浊水 ,长与清流乖。” v“

5、侬作北辰星,千年无转移。欢行白日心 ,朝东暮还西。” 既得爱情的欢乐v读曲歌(打杀长鸣鸡) v打杀长鸣鸡,弹去乌臼鸟。愿得连冥不复 曙,一年都一晓。坚贞不渝的爱情 华山畿v南徐州治(今镇江市)至云阳(今丹阳市 )的华山,就是今距镇江主城区30多公里 的姚桥镇华山村v当地不仅有神女冢(当地叫“玉女墩”) 遗址、南朝银杏树,而且风俗、口碑资料 尚存,历代诗家吟诵不绝。2006年7月,该 村又发现六朝古墓群,证明当地确为六朝 古村。v“华山畿,君既为侬死,独生为谁施?欢 若见怜时,棺木为侬开。” v古今乐录曰:“华山畿者,宋少帝时懊 恼一曲,亦变曲也。少帝时,南徐一士子,从华 山畿往云阳。见客舍有女

6、子年十八九,悦之无因 ,遂感心疾。母问其故,具以启母。母为至华山 寻访,见女具说闻感之因。脱蔽膝令母密置其席 下卧之,当已。少日果差。忽举席见蔽膝而抱持 ,遂吞食而死。气欲绝,谓母曰:葬时车载,从 华山度。母从其意。比至女门,牛不肯前,打拍 不动。女曰:且待须臾。妆点沐浴,既而出。 歌曰:华山畿,君既为侬死,独活为谁施?欢若 见怜时,棺木为侬开。棺应声开,女透入棺,家 人叩打,无如之 何,乃合葬,呼曰神女冢。” 婚姻不自由的苦闷v读曲歌(非欢独慊慊)v“非欢独慊慊,侬意亦驱驱。双灯俱时尽 ,奈许两无由。” 吴声歌的特点v语言清新浅近v感情真挚细腻v风格艳丽柔弱、哀怨缠绵西曲歌v产生于长江中游和

7、汉水两岸v多写水边船上旅客商妇的离别之情和劳动 人民的爱情生活。男女对唱情歌v那呵滩: v 离欢下扬州,相送江津湾。愿得篙 橹折,交郎到头还。 v 篙折当更觅,橹折当更安。各自是 官人,那得到头还。 西曲歌的特点v结合劳动描写爱情。v风格较为明快开朗。 二、南朝民歌的代表作 西洲曲v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v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v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v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v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v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v栏杆

8、十二曲,垂手明如玉。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v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西洲曲的艺术成就v写一个居住在西洲附近的江南女子对江北 情人的等待和深沉不尽的思念。 v1、细腻缠绵而又委婉含蓄。 v2、用韵自由,音调优美 。v3、精致巧妙的连珠修辞。三、南朝民歌的艺术特点 v1、体制小巧,大多为五言四句。v 2、语言清新自然。 大子夜歌:“歌谣数百种,子夜最可怜。 慷慨吐清音,明转出天然。” v3、大量运用双关、隐语。v4、风格轻柔婉丽。 v同音异字的双关。如:v 以“藕”双关“偶”;以“莲”双关“怜 ”;以“碑”双关“悲”,以“篱”双关 “离”等。v同音同字的双关。如v“合

9、散无黄连,此事复何苦?”v以关门之“关”双关关念、关怀之“关” 。 四、南朝民歌的生成原因 v传统雅乐流失v满足南朝统治者的娱乐需要v江南幽美的自然环境:多情v充裕的经济条件: 都市之歌乐府诗集卷六十一引宋书乐志 v“自晋迁江左,下逮隋、唐,德泽浸微, 风化不竞,去圣逾远,繁音日滋。艳曲兴 于南朝,胡音生于北俗。哀淫靡曼之辞, 迭作并起,流而忘反,以至陵夷。原其所 由,盖不能制雅乐以相变,大抵多溺于郑 、卫,由是新声炽而雅音废矣。” 一、北朝民歌的保存 v大部分保存在郭茂倩乐府诗集横 吹曲辞的梁鼓角横吹曲辞中, 少部分保存在杂曲歌辞和杂歌 谣辞中。二、北朝民歌的内容 v北朝民歌创作情况较为复杂

10、,是北方各民族共同 创造的文化硕果。广泛地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各个 方面。v1、反映了北方的景色、风俗、少数民族的游牧 生活和豪侠尚武的精神。如敕勒歌。v2、反映战争 。如男儿可怜虫。v3、反映由羁旅行役和流亡生活而产生的怀土思 乡之情。如陇头歌辞3首 等。v4、反映爱情和婚姻生活 。如谁家女子能行步 等反映北方的景色与游牧生活少数民族的个性及豪侠尚武的精 神v企喻歌辞(男儿欲作健)v男儿欲作健,结伴不须多。鹞子经天飞, 群雀两向波。v琅琊王歌辞(新买五尺刀)v新买五尺刀,悬著中梁柱。一日三摩挲, 剧于十五女。反映战争v男儿可怜虫、等。v男儿可怜虫,出门怀死忧。尸丧狭谷 中,白骨无人收。(企喻歌辞

11、)v兄在城中弟在外v兄在城中弟在外,弓无弦,箭无栝。 食粮乏尽若为活?救我来!救我来!怀土思乡之情v陇头歌辞3首 v陇头流水,流离山下。念吾一身,飘然旷野 。 v朝发欣城,暮宿陇头。寒不能语,舌卷入喉 。 v陇头流水,鸣声幽咽。遥望秦川,心肝欲绝 。 反映爱情和婚姻生活v折杨柳枝歌v“门前一株枣,岁岁不知老。阿婆不 嫁女,那得孙儿抱。” v地驱歌乐辞v“驱羊入谷,白羊在前。老女不嫁, 蹋地呼天。” v“腹中愁不乐,愿作郎马鞭。出入擐 hun郎臂,蹀坐郎膝边。”(折杨 柳歌辞) v侧侧力力,念君无极。枕郎左臂,随 郎转侧。(地驱歌乐辞)v“月明光光星欲堕,欲来不来早语我 。” (地驱乐歌)李波小

12、妹歌 v李波小妹字雍容,褰qin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 射必叠双。妇女尚如此,男子那可逢!v李波小妹的史料主要在魏书李安世传中, 北魏献文帝时,广平人李波发动了反抗北魏的起 义。豪族大姓,坞壁首领 。v他以一隅对抗中央,反抗北魏的统治,自然在魏 书中没有什么好形象,连带他的妹妹雍容的历史 形象和地位也比不上,北方鲜卑妇女形象化身的 花木兰。 北朝民歌的代表作 长篇叙事诗木兰诗 木兰诗艺术特点v 描写有繁有简,剪裁精当且结构严谨。详 处运墨如泼,如出征前的准备、征途中、归乡后 的大段描写不厌其详;战场上的描写可谓惜墨如 金。v 通过人物的行动和气氛的烘托来刻画人物 的心理、性格,将叙事与抒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v 运用复沓、排比、对偶、问答的句式,叠 字、比喻、夸张的手法,叙事、摹声、写景;即 有口语,又有对仗工整的律句,均服务于木兰形 象的塑造。千百年来脍炙人口v(4)、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北朝民歌的艺术特点 v1、形式多样。 v2、语言通俗、质朴、刚健。v3、感情率真,风格粗犷、豪放。 南曲与北歌的不同 v内容v风格v表现手法v形式v语言南北民歌差异的成因 v文化背景不同v政治环境不同v民族性格气质v生活习俗v地理因素 作业v1、试比较南朝和北朝乐府民歌题材内容 和艺术技巧的差别。v2、比较赏析西洲曲和木兰诗, 并进一步辨析南北诗风的区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