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2.10《诗三首》课件(1)(鄂教版八年级上册)

上传人:n****m 文档编号:46186690 上传时间:2018-06-23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1.5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2.10《诗三首》课件(1)(鄂教版八年级上册)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语文:2.10《诗三首》课件(1)(鄂教版八年级上册)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语文:2.10《诗三首》课件(1)(鄂教版八年级上册)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语文:2.10《诗三首》课件(1)(鄂教版八年级上册)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语文:2.10《诗三首》课件(1)(鄂教版八年级上册)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2.10《诗三首》课件(1)(鄂教版八年级上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2.10《诗三首》课件(1)(鄂教版八年级上册)(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我羡慕你,大海的勇敢的船夫 普希金作者简介普希金(1799 1837)俄国浪漫 主义文学的杰出 代表,现实主义 文学的奠基人, 现代标准俄语的 创始人。他的作 品是俄国民族意 识高涨以及贵族 革命运动在文学 上的反映。普希金抒情诗内容之广泛在俄国诗 歌史上前无古人,既有政治抒情诗致 恰达耶夫、自由颂、致西伯利 亚的囚徒等;也有大量爱情诗和田园 诗,如我记得那美妙的一瞬和我 又重新造访等。普希金一生创作了12 部叙事长诗,其中最主要的是鲁斯兰 和柳德米拉、高加索的俘虏、 青铜骑士等。普希金剧作不多,最重 要的是历史剧鲍里斯戈都诺夫。 作者简介关于象征象征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重要的表现方 法,简而

2、言之,象征就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 种联系,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象征体 ),以表现某种现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 被象征的本体)。通俗一点说,为了要说乙 ,因为甲跟乙有联系,所以只说甲不说乙, 却让读者通过甲的形象自己去领会乙,去理 解抽象的象征义。就是所谓“托义于物”。象征 能够使不容易或不便于直接说出的思想情感 委婉曲折含蓄地表达出来,而且化“抽象”为“ 具体”,使思想更加形象、可感,极大地增强 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象征的表现手法多体现在一段或一篇之中,或着眼于全文的构思 ,要准确地了解文章的象征义,就 必须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和作者当 时的思想感情,并且深入分析文中 所描绘的情景和作者

3、的艺术构思。关于象征写作背景这首诗写于1824年左右,当时,沙皇统 治下的俄国像“监狱”一样令人窒息,普希金对这幽闭的生活充满了厌恶。诗人的血 液里流淌的是活跃的因子,是对自然的追 求与渴望。他要去“遥远的天空,遥远的异 邦”追寻一种全新的生活。于是他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自己为了自由,为了心中的 理想,愿意像大海上勇敢的船夫那样去搏 击的人生追求。 内容解读全诗大致可分为两层:前五行诗勾画了船夫的 形象“在帆影下和暴风雨中度过一生”。“暴风 雨”象征着恶劣的环境。“帆影”象征以大海为背景, 船夫的生活环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可敬的勇者的 形象。他的生活并非没有安宁。“港湾”象征着安 定的生活,他

4、是可以休息的,可是为什么还要去 与风浪博斗呢?因为“诱惑的波浪”在呼唤,这“诱 惑的波浪”自然是人生的追求,奋斗的方向。勇 敢的船夫之所以勇敢,是因为他是个不停息的奋 斗者,它不断地迎接着挑战。作者在这一层中自 然流露出了对勇敢船夫的赞美,用“我羡慕你”暗 示了作者自己的人生理想。 诗歌的第二层则更加明确地表达了诗人的追求 。“我的心中充满同样的激情”一句完成了过渡。 下文则表明了自己要离开眼前的生活环境,去追 求自由的生活,普希金对沙皇统治下的俄国充满 了厌恶,这里的气氛令他窒息,对当时幽闭的生 活感到厌倦。在诗人的血液里流淌的是活跃的因 子,是对自然的追求,对自由的渴望。离开“欧 罗巴”,

5、离开令他厌倦的“监狱”,他要去往“遥远 的天空,遥远的异邦”,要过一种全新的生活。 也许在追求的路上充满了坎坷与艰辛,但为着自 由,为着心中的理想,诗人愿意像大海上勇敢的 船夫那样去博击! 内容解读主题 诗人通过对与大海风暴搏击的 船夫的赞美,表达了自己为了 自由,为了心中的理想,愿意 像勇敢的船夫那样去搏击的人 生理想。 写作方法直抒胸臆,感情强烈。如文中“诱惑的 波浪总不停地呼唤你”,让我们在亲切的 氛围中,体会到作者对船夫的羡慕,对理 想的追求。 运用象征的手法,婉转地将自己的理想 寄寓于象征事物中,含蓄而深沉。 诗人在此诗中,保持着他一贯以来的激情 ,在热情洋溢的诗句中歌唱着自己的理想

6、 ,流露出为理想向困难挑战的激情与勇气 ,令人敬佩。帆莱蒙托夫莱蒙托夫莱蒙托夫(18141841) 俄国诗人,出身贵族。 1837年普希金遇难,莱蒙 托夫写了诗人之死一诗 ,愤怒地指出杀害普希金的 凶手就是俄国上流社会,这 首带有强烈政治色彩的诗震 撼了俄国文坛。1841年一 些仇恨诗人的贵族唆使军官 马尔蒂诺夫与莱蒙托夫决斗 ,结果诗人饮弹身亡,年仅 27岁。正如高尔基所说:“ 莱蒙托夫是一曲未唱完的歌” 。 写作背景 这是莱蒙托夫18岁时写的一首诗 。当时,诗人正在上大学,因参 加学生运动被沙皇政府追捕,被 迫离开莫斯科到彼得堡。面对波 罗的海波涛汹涌的景象,诗人感 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诗。

7、虽遭追 捕,但他朝气蓬勃,对自己的前 途充满信心,渴望在奋斗中有所 作为。 帆蔚蓝的海面雾霭茫茫, 孤独的帆儿闪着白光! 它到遥远的异地寻找什么? 它把什么抛在故乡?呼啸的海风翻卷着波浪, 桅杆弓着腰在嘎吱作响 唉!它不是要寻找幸福, 也不是逃离幸福的乐疆!下面涌着清澈的碧流, 上面洒着金色的阳光 不安分的帆儿却祈求风暴, 仿佛风暴里有宁静之邦!莱 蒙 托 夫内容解读 这是用象征手法写成的一首诗 。写此诗时,莱蒙托夫只有18 岁,正在上大学。他朝气蓬勃 ,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信心,渴 望在奋斗中有所作为。在这首 诗里,莱蒙托夫借“帆”这个形 象寄托了自己人生的选择和理 想的追求。 第一节:开头两句

8、诗展开了一幅气势恢 宏的画面:一片孤帆在雾霭茫茫的蓝色 大海上“闪着白光”。看到这幅画面,读 者忍不住会发出疑问:它在遥远的异地 寻求什么?它为什么要抛别可爱的故乡 ?这只在雾海上孤独航行的白帆船,正 是诗人自身的写照。青年莱蒙托夫生活 在一些不思进取的贵族子弟中间,他鄙 夷他们的无聊和空虚,渴望凭着自己的 能力去建功立业。他是一个孤独的奋斗 者。 内容解读 第二节:诗人展示了一幅孤帆在惊 涛骇浪中航行的画面。波涛汹涌, 海风呼啸,海上的风暴惊心动魄。“ 桅杆弓着腰在嘎吱作响”,它在全力 抗争,要战胜风浪。后面两句,是 诗人为它作的注解:它不寻找幸福 ,也不逃离幸福。那么它究竟追求 什么?在这

9、一节里,诗人没有作正 面回答。 内容解读 第三节:风暴过去了,帆儿在碧波与 阳光之中体会着胜利的喜悦。但它并 不满足于这暂时的宁静,它仍在“祈 求风暴”。读到这里,我们仿佛才明 白:帆儿的理想是与狂风激流搏斗, 它的价值要在与风暴的抗争中体现! 这也是诗人自己的理想,他不能在百 无聊赖的生活中消磨生命,他要在波 澜壮阔的生活海洋里奋勇搏击。所以 “仿佛风暴里有宁静之邦”。 内容解读 如何理解“不安分的帆儿却祈求风 暴仿佛风暴里有宁静之邦” 讨论、明确:孤独的帆表明是孤独的船,当 然这里的船是有所指的,它实际上是指人生 的经历,人在生活的苍茫大海里漂泊、前进 ,会遇到不少的风浪、曲折,可也有风平

10、浪 静,“清澈的碧流”和“金色的阳光”伴随。然 而“不安分的帆儿却祈求风暴,仿佛风暴 里有宁静之邦!”事实上是赞美了奋斗的人生 ,有作为的人总是追求理想,在追求理想中 顽强拼搏,完善自己的人格,完成自我价值 的体现。因此从这两句诗中我们体会到作者 追求着一种拼搏向上、奋斗不息的人生理想 。 主题 诗人借对“帆”的形象摹写, 表达自己不愿在百无聊赖的 生活中消磨生命,他要在波 澜壮阔的生活海洋里奋勇搏 击的人生追求,显示了作者 卓尔不群、不甘平庸的人生 态度。 帆写作特色1全诗采用象征手法,寓意深刻。帆是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作者却 赋予它以深刻的含义,借孤帆在海上 的飘泊来象征自己在人生道路上的追

11、 求,抒发了自己的人生理想。 2借景抒情,语言含蓄精练。全诗每节都是先写景,再抒情, 这与中国传统诗歌中的比兴手法有相 似之处。语言含蓄精练,诗虽不长, 但含义悠远,启发人们思考人生中的 一些问题。蓝 海 狄金森蓝 海 狄金森我的河流涌向你 你肯收容吗,蓝色的海? 我在等待着你的回答呀 啊大海你多么慈祥,博爱 我要从污浊的沟壑 把一条条溪流引来 说呀大海说你允许我扑进你的胸怀!作者简介 狄金森(18301886)美国19世纪诗坛的 一颗巨星,世界抒情短诗的大师之一。她 出生在美国马萨诸塞州,祖父和父亲都是 当地的知名人士。她一生中的绝大部分时 间是在家乡度过的,生活圈子极其狭小。 父亲去世后,

12、她更加深居简出,几乎与外 界完全隔绝,终日闭门作诗写信。她去世 时,留下近1800首诗歌。她的诗大都短小 ,抒发了她对人生、爱情、艺术、死亡等 方面的见解,寄托了她个人的情感。 狄金森的诗,在一战前的相当长时间内, 不被人重视,今天,她被公认为美国罕有 的文学天才,声望越来越高,成为与惠特 曼、哈代、霍普金斯齐名的西方现代诗歌 的先驱。她的诗不循章法,意象奇特,韵 律多变化,以其独往独来的姿态为美国诗 坛树立了新的里程碑。她努力挖掘人们内 心深处的隐秘,她的诗是内心感受的外化 ,被称为“灵魂的风景画家”。 作者简介写作背景 狄金森是美国诗坛上被誉为“灵魂的风景画 家”的伟大诗人。正因为她特殊的

13、经历,她 的诗歌体现出一种别具魅力的率真、坦诚 、纯美。虽然她幽闭自己的外化生活,但 她的心灵世界却时时与世界血脉相通,她 用一种人性深处最真实的眼光看世界,也 用人性深处最真实的方式来表达,表现着 她对世界的独到见解。成人的诗作,却有 着孩子的真纯。 全诗分三部分第一层(1、2行):表明自己的心境。第二层(3、4行):赞颂大海的“慈祥”“博爱”的伟大胸襟。第三层(5、6、7行):抒发对大海的赞美之情。赏析这首诗篇幅短小,内容简单。作者以陆 地自居,深情地向大海表白自己要归属于 大海的心情。第一句话就明确表白了自己 的心境。“我的河流”象征着大地全身的血 液、全部的情感,“收容”一词,传达出心

14、 情的迫切。第二句话流露出对大海的仰慕 ,“慈祥”、“博爱”是赞美,也是歌颂。“我 在等待着你的回答呀”从中读者可以更 真切的感受到期盼。第三句则表达了一种更为强烈的要求 ,并且直接表白要“从污浊的沟壑/把一条 条溪流引来”,这是洁身自好,自我升华 。以这样的方式投入到大海的怀抱,可见 在其心目中,大海是何等的高洁,何等的 伟大!“请你允许”并不就是自卑,而是源 于对大海的倾慕与尊重。从头至尾,感情 一句强似一句。“你肯收容吗”,“我在等 待着你的回答呀”,“说呀”,“说你允许我 扑进你的胸怀”,抓住这几句,我们就抓 住了诗人情感的发展主线。 赏析富有特色的破折号第一个在声音的延长时,我们能体

15、会到小心翼翼、欲言又止的心态 。第二个包含焦急的等待。第三、 四个在声音的延长中流露着深情的 赞美。后面三个表现了那种焦急的 等待一阵强似一阵,将感情推向高 峰。主题本文含蓄地描述了诗人以陆地自居,通过赞颂蓝海的宽 容、慈祥、博爱的伟大胸怀, 抒发了诗人归属于大海的迫切 心情。耐磨弯头 http:/ 耐磨弯头 耐磨陶瓷弯头 不锈钢栏杆弯头磨平机 内衬陶瓷耐磨弯头雨后去森林里采集野生菌和木耳。茂密的深林,树木遮蔽天日,偶尔有一束束光线透过层层树叶间的狭小空隙投射下来。是被森林吞噬 掉的阳光的残余,可以看见细微的尘埃颗粒在光束周围盘旋浮动。有一种十分奇异的美,她会长时间注视光线而忘了周遭的事情,直

16、到 玩伴发现她没有跟上而回头找她,她还在原地。林里水汽弥漫,雾气缭绕,踩在松软的落叶层上,水会从地表浸出来打湿鞋子,像是走 在沼泽里,所以需要穿雨靴。雨靴踩在层层落叶枯枝上发出破碎的声音,松软的落叶层会有些许陷落。有时候会看见硕大的蝴蝶,它们有艳丽的色彩,繁复绮丽的花纹,从身边飞掠而过。她很想看清它们翅膀上的花纹,他们曾试图捕捉, 但是都不成功。只有一个小男孩曾抓到一只,但是不知轻重的男孩将抓到的蝴蝶不小心捏死了。他张开手,蝴蝶的尸体就从手心掉落在 地上,他的手心里还有蝴蝶翅膀上脱落的粉末和腹部流出来的汁液。她忽然哭出声来,小男生也愣住了,似乎不明白为什么刚才还在飞舞的蝴蝶现在变成了一具尸体。他只是怕蝴蝶从他手心里跑掉而稍微 用力了一点。他不知道蝴蝶生命美丽而脆弱,并不能承受他的用力。也许多年后,他会明白这世间的美丽,皆如蝴蝶一般脆弱不能承受任何重量,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