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必修4《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课件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46185416 上传时间:2018-06-23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1.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必修4《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人教必修4《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人教必修4《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人教必修4《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人教必修4《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必修4《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必修4《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课件(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6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认识论部分)一、考纲呈现1.实践的概念和特点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3.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和条件性4.真理和谬误5.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二、学习提示1.本考点是高考的重点,高考在本课的命题选择题和主观题较多。命题多集中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真理的特点、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等知识上。2.在复习过程中,应能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阐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揭示实践在发现真理、检验真理、发展真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确信追求真理要与时俱进。三、考点梳理与突破 一 、实践的概念和特点 1.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 活动。

2、(客观世界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理解:主体看:是人的活动,其他动物没 有实践 是物质性活动,不是纯主观活动,实践是 “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把观念的存在变 为现实的存在 2.特点 (1)客观物质性;实践的客观性是相对于人的主 观认识而言 (2)主观能动性;实践的能动性是相对于动物的 纯粹适应自然的本能活动而言的 (3)社会历史性。 (1)社会性,强调的是实践 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2)历 史性,强调的是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 展着的,受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 误区1:实践既是一种客观的活动,又是一种主观的活动。 误区2: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单个人的实践活动

3、是不存在的。学习小贴士 实践的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是 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三者的统一体现了在实践问 题上唯物主义与辨证法的统一,体现了辩证唯物主 义认识论的基本特征。 3.实践的基本形式(1)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最基本的)(2)变革社会的实践(3)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二 、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特别提醒】认识来源与认识途径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但对个人而言,既可 以通过亲身参与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也可通过 知识的学习和传递而获得间接经验。直接经验和间 接经验是人获取知识的两条途径,但认识的来源只 有实践。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强调的是认识由浅到

4、深) A、人们在实践中不断遇到的新问题、产生的新要 求,推动着人们在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B、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 ; C、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从而推动认 识的不断深化。 误区: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唯一动力。 评析:认识是多种力量作用的结果,但实践则是认 识发展的主要动力,是认识发展的第一推动力。认 识工具的变革、科技的进步、知识的创新都能推动 认识发展。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A、认识不能作为标准B、主观认识本身不能自言其明,不能验证自身是否正确。C、只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的东西,才能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处在主观和客观交汇

5、点上的实践是唯一能够满足这一要求的。 学习小贴士实践标准与“生产力标准”、“三个有利于标准”是一致的。科学理论不能作为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北京高考)三十年来,实践上的每一次创造,理 论上的每一次突破,事业上的每一次进步,无不 闪耀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光辉。 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0分) 真理是人们对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检 验真理就是检验主观认识是否同客观事物及其规 律相符合。 主观认识本身无法证明自身是否正确,认识对象 不能“自言其明”,二者都不能成为检验真理的标 准。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是联结主客观的 桥梁,人们可以用实践的客观结果来检验认识是

6、 否符合客观实际。 如果不坚持实践标准,就会陷入主观主义错误。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脱离实践,认识没有 意义。认识的最终目的:指导实践活动;认识的根本任务 :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特别提醒】正确区分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强调的是认识来源于实践;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强调的是认识的动态发展是 由实践推动的;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 准强调的是实践能够把主观与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 较和对照;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强调的是认识 要回到实践中去,服务于实践。飞天梦想、千年夙愿。经过几代航天科研人员努力 和奋斗,我国自主研制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后

7、准确进入预定轨道 。2011年11月1日5时58分10秒神舟八号由改进 型“长征二号”F遥八火箭顺利发射升空。升空后 ,“神八”将与此前发射的“天宫一号”实现交会对 接,首度验证中国人自己的空间交会对接技术, 并和此后的神舟九号、十号一起组成中国首个空 间实验室。由于中国航天人根据我国实际情况, 积极探索和掌握探索太空前沿技术,目前我国航 天事业稳步发展前进,基本上没有走弯路。 我国航天工程的成功实施,反映了实践是认识的基 础的哪些道理? 我国航天工程的成功实施,反映了实践是认识的基 础的哪些道理?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载人航天工程的成功实施, 探索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和重大科技工程的科学 管理模

8、式和方法,积累了组织实施重大科技工程 的重要经验。(2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载人航天工程的成功 实施,突破了一大批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取得 了一系列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载人航天 工程的成功实施,证明了我国探月工程的计划、 程序、步骤等举措是科学的。(2分)三、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及方法论要求(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认识的目的,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有积极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2)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9、,积极投身社会实践;重视科学理论、真理的指导作用,做到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全国高考) 在改革开放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取 得的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宝 贵经验之一,就是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 合起来。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 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 重公平”。 从认识与实践关系的角度,说明党的十七大提出“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哲学依据。(10分)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这一关 于分配的原则要求源于实践的需要,顺应了实现 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这一 要求体现了党在实践

10、基础上对公平与效率关系认 识的深化;这一要求将继续得到实践的检验(6 分)。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 有指导作用。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的这一要求, 对于提高效率、促进公平、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 具有重要作用(4分)。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首年,也将是收入分配 改革有突破性进展的一年。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 ,“十二五”期间,要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 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 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 2011年的工作安排中提出要研究制定收入分配 改革方案,努力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局面。 联系实际,运用有关实践的知识,谈谈你对我国推 进收入分

11、配制度改革的认识。联系实际,运用有关实践的知识,谈谈你对我国推 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认识。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属于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活动 。 我国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历程说明实践是有 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同时也说明实践 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 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能够反作用于生产活动, 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实践的观点归纳 实践的含义 实践的特点 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 对实践有反作用) 实践的三种基本形式及其关系四、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1.真理的含义及特点(1)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2)真理的特点:真理的

12、客观性:A、真理最基本的属性就是客观性,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上是客观的,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是客观的社会实践。B、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真理的条件性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 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真理的具体性 A、任何真理都是相对对于特定的过过程来说说的, 都是主观观与客观观、理论论与实实践的具体的历历史 的统统一 B、如果照搬过过去的认识认识 ,或者超越一定历历史条 件,真理就会变变成谬误谬误误区1:真理具有客观性,所以真理永远都是真 理。方法论要求: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 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拌而行的。要不断地丰 富和发展真理;在探索真理的

13、过程中,要正 确对待错误。(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 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 检验和发展真理。) 真理是客观的是指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谬误的内容也是客观的,只不过谬误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的歪曲反映。2.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人类认识的过程) (1)认识具有反复性。因为: 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 要受到具体实践水平的限制,还会受到不同的立场 、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 条件的限制。 从认识的客体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 ,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 从认识的进程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往 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

14、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 复才能完成。(2)认识具有无限性。因为: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3)认识具有前进性和上升性。(不是圆圈式的循环) 方法论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归纳:人类追求和发展真理的特点(认识过程) 追求和发展真理以实践为基础。 追求和发展真理是一个反复过程。 认识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和发展真理没有 止境。例 1912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说 ,

15、否定了前人的大陆均衡说、陆桥说,却被大多数 学者斥为“荒诞的怪论”。20世纪50年代,支持大 陆漂移说的新证据越来越多,大陆漂移说重新活跃 起来。在此基础上,科学家通过进一步探讨,创立 了后来成为主流的海底扩张说和板块构造说。人们 对大陆漂移说认识的转变佐证了认识具有反复性 ,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总是曲折的认识具有无限 性,人们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过程认识具有创 新性,认识的进步以推翻已有理论为前提认识具 有相对性,任何真理性认识都包含着谬误的成分A BCD解析 大陆漂移说从“提出”到“被怀疑”再到“被认可”,证明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和上升性。正确。中的“推翻”不正确。中内容否认真理与谬误的区别。

16、答案 A应对气候变暖,关乎地球上每个国家和地区,关乎每 一个人。早在1898年,就有科学家指出,燃烧煤炭和 石油产生的二氧化碳将导致地球变暖。随后,人类为 防止地球变暖进行了漫长的探究和实践。时至2009年 ,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已由工业革命前280ppm(1ppm为 百万分之一)升至390ppm,然而在哥本哈根会议上,各 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仍然认识不一。人类对气候 的认识,哥本哈根会议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材料 体现的哲理有世界是复杂的和不断运动变化着的, 人的认识是无止境的认识总是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 限制,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是一个圆圈式的循 环往复过程,人的认识具有规律性本质的暴露和展 开有个过程,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 AB CD答案 A 解析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