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五个重点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6178189 上传时间:2018-06-2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突出五个重点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突出五个重点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突出五个重点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突出五个重点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突出五个重点 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突出五个重点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既体现了科学发展 观基本内涵中统筹城乡发展的客观要求,也体现了科学发展观核心要求中以人为本、解决人 民生活问题的根本目的,充分显示了党中央对三农问题前所未有的重视程度、领导力度和工 作力度,是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解决三农问题的治本之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 征。党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总体要求, 包含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方面的丰富内涵,包括了三农工作的各项任务。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项系统工程中

2、,必须把握工作重点,逐年稳步推进。一、把握全局,找准战略切入点统筹城乡发展是篇大,选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开篇之作,抓住了统筹城乡发展 的根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遏制城乡差距拉大、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战略的重要举措, 是扩大农村市场需求、消化富余工业生产能力的根本途径,也是统筹城乡发展、构建新型 城乡关系的战略选择,更是我们党执政为民、代表最大多数人利益的集中体现。对于这一 重大历史课题,必须在中国实际发展阶段中去把握,从农村实际去操作。从现阶段的经济 发展看,我国仍是一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正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工业化、城市化阶段, 加快“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是第一位的中心任务。因此,在

3、推进社会主义新农 村建设中,就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围绕国家宏观政策和大局,找准切入点,选准突破 口,突破传统思维定势,跳出三农看三农,跳出三农抓三农。要用工业理念和经营城镇的 理念,用减少农民和富裕农民的办法,解决三农问题,从而形成良性互动的发展局面。二、加快发展,培育经济增长点在新的形势下,建设新农村,必须以新产业的发展壮大为支撑,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实现农业产业的战略转型。发展壮大农业产业的战略思路应该是,以农民增收、财政增长 为目标,大力发展农村非农产业,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推动工业向园 区集中,农业向优势品种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逐步形成以农村工业为主导、高效

4、农业为基础、服务业为纽带的产业发展新格局。一是强工重城,加快工业化、城市化进程。 要结合“十一五”时期工业布局调整,认真做好农村工业发展的规划布局,积极引导各类 工业企业向园区集中,走产业集群之路。要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建设,不断提高小城镇的经 济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功能。二是优化提升农业,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发展。加大农业内 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力度,转变农业增长方式。采取政府引导、企业运作、多元投入、农 民参与的方式,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标准化生产。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尤其是着力 培育一批带动力强、辐射面广的龙头企业,强化对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扶 持,完善运行模式,健全带动农户的利益联

5、结机制,在优质粮油、畜牧、果蔬等重点产业 中不断开发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带动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发展,大 幅度提高农产品综合加工率和农产品附加值,形成适应市场需求的名优产品和优势产业, 努力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或“多村一品、多乡一业”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三 是大力兴办三产,全面搞活农产品流通。依托县域和中心镇,大力发展覆盖城乡的生产型 服务业和生活型服务业,鼓励民营经济投资第三产业,加快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现代服务业 体系。三、深化改革,抓住机制关节点建设新农村,是一项全新的任务和开创性的工作,必须着眼于解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 展中面临的深层次矛盾,不断深化改革,强力推进,构

6、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机制。 一是深化就业与户籍制度改革,实现城乡劳动就业一体化机制。打破城乡分割的就业制度 和户籍制度,取消一切限制农民进城的歧视性政策,建立城乡平等的就业制度和户籍制度,扩大农民就业渠道,促进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和安居乐业。采取政府买单、市场运作的方法, 加强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引导农业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加快推进城乡劳动就业一体 化。二是深化城乡建设体制改革,建立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机制。加快建设农村基础设施, 是建设新农村的一个重要方面。建立多元化的投资新机制,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公 益事业纳入公共财政,鼓励各种主体参与农村建设,加大对农村建设投入的力度。要搞好 县域

7、城镇规划建设与村庄布局规划建设的衔接,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建设的财政 投入,促进县域内城乡基础设施的共享共建,通过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 搞好城乡对接,加快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进程,让更多的农村居民也能分享现代化的 文明成果。三是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加快建立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机制。农民手里没有钱, 农村各项经济社会事业投入不足,后果不仅是缺水少电、交通不便等影响到农民生活质量, 甚至基本的看病就医、读书上学也难以满足。因此,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适应中国国情 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通过政府公共财政向农村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倾 斜,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共同繁荣。要适

8、应从投资建设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转 变,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扩大公共财政在农村的覆盖面,增加农村教育、公共卫生体系、 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和医疗救助投入,加快建立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 等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增加对农村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四是进一步深化乡镇机 构改革,创新乡镇事业站所运行机制,强化乡镇政府职能,做到事权与财权相统一。四、提升素质,抢占发展制高点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培育和造就新型农民。一是 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提升农民文化素质。切实抓紧抓好农村普九工作,大力普及高中 阶段教育,统筹发展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培养新型农民,

9、提升农民整体素质。 二是大力开展适用技术培训,提升农民科技素质。新农村的带头人、农民技术员、骨干农 民、农民企业家和能工巧匠这五支队伍,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依靠力量,也是农 民教育培养的主要对象。要切实组织实施绿色证书工程、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新型农 民创业培植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阳光工程”等各项新型农民培训工程,提升 新型农民的科技素质,引导广大农民加快由体力型向技能型、专业型、知识型转变。三是 深入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升农民文明素质。扎实开展普法教育,提高文明村镇、 星级文明户和信用村、信用户的创建水平,加强村镇文化设施和文体队伍建设,不断丰富 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10、,引导农民自觉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五、维护利益,紧扣民本立足点实现农民的愿望,满足农民的需要,维护农民的利益,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立足 点。一是创造和谐的发展环境。结合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以“亲民、爱民、 富民”为目标,健全农村基层干部联系群众的工作机制,严格执行“包村联户” “群众来访 接待日”等制度,增强服务群众、凝聚人心、协调利益、化解矛盾的功能,进一步密切党 群、干群关系,构建和谐社会。二是发展和扩大农村基层民主。进一步完善“一事一议” 制度,搞好村务公开、政务公开和财务公开,逐步建立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 育、自我监督的机制,教育引导农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三是加强农村法制建设。加大法 制宣传和教育力度,使依法办事和依法行政的理念深入人心,切实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得更加繁荣美好。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