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等学校中外合作办学教学质量监控的战略思考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6177966 上传时间:2018-06-2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高等学校中外合作办学教学质量监控的战略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浅谈高等学校中外合作办学教学质量监控的战略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高等学校中外合作办学教学质量监控的战略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高等学校中外合作办学教学质量监控的战略思考(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高等学校中外合作办学教学质量监控的战略思考浅谈高等学校中外合作办学教学质量监控的战略思考浅谈高等学校中外合作办学教学质量监控的战略思考【论文关键词】高等学校;中外合作办学;教学质量监控;评估指标体系 【论文摘要】中外合作办学是我国高等教育新兴的办学模式,具有独特的教学模式,且表现出多元化特点。教学质量是中外合作办学发展战略的重要问题,而教学质量监控是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的重要保证。结合中外合作办学的自身特点,制定有效的监控手段,对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经济全球化时代。经济全球化的核心是资本、劳务、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从而达到优化配置

2、,实现效率和福利的最大化。其本质特征是市场运行规则的普适化。作为高等学校,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必须进一步调整教育理念,深度研究人才培养的规格、目标以及实现途径。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推动高等教育改革,一个关键点就是实现教育的国际化。通过教育国际化,可以将发达国家人才培养的经验和方法引进来,促使我们的高等教育培养模式尽快达到一个新的标准。中外合作办学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良好途径。 一、高等学校中外合作办学的几种方式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是指,外国教育机构同中国教育机构在中国境内合作举办以中国公民为主要招生对象的教育机构。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则界定为:中国教育机构与外国教育机构以不设立教育机构的方式,在学科、

3、专业、课程等方面,合作开展的以中国公民为主要招生对象的教育教学活动。根据具体合作方式不同,中外合作办学可以细分为以下几种方式:特许课程,国外高校允许在中国的合作高校开设其课程并授予其学历证书。联接课程。国内外高校间签订学分转换的联接学习的协议,学生完成国外高校的课程学习后可同时获得国内合作院校的学历证书。分校区。国外高校在中国建立分校区开设自己的课程。 在教学管理上,我国目前的中外合作办学主要有三种教学模式,即整合型、嫁接型和松散型。整合型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包括:引进国外合作方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原版教材、考核模式和其他相关的教学手段;聘请外方教师单独授课或双方教师共同授课;采用外方的教学方

4、法,如课堂讨论、演讲、案例教学、调查报告和实践环节等;由外方出考试题并评判试卷。嫁接型模式的主要特点包括:中外双方分段教学,即在国内外分学期学习,采用 1+2、2+2、3+1 等多种模式,双方接替性开课,互认学分,互认学历,互发文凭和学位。松散型模式的主要特点包括:聘请外方教师来我方讲学;我方派送教师到对方院校进修;学生可去对方院校进行短期学习或实习。 二、高等学校中外合作办学的特点 1培养途径的灵活性 高等学校中外合作办学的学制一般为四年,实行 2+2、3+1 或者 4+0 模式,即学生前两年在中国学习,三、四年级自行选择在国内继续学习或到对方院校学习。两校采用同步教学方式,在教学计划、教材版本、教学质量、考核标准等方而,双方保持严格的一致性。这样,学生无论出国与否,在修完全部课程并成绩合格后,都可获得合作双方各自颁发的文凭。也有一些学校采取部分课程由外方提供教材,承认课程学分,学生成绩合格颁发中方文凭的做法。另有一些学校用擦边球的方法,在国家计划外招生,学生毕业时颁发外方文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