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变迁_语文论文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6177443 上传时间:2018-06-2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变迁_语文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变迁_语文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变迁_语文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变迁_语文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变迁_语文论文(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变迁_语文论文 语文论文 语文教学大纲,也叫“课程标准”或“课程纲要” ,是由政府教育行政部门颁 发的有关语文学科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是语文教师施教的重要凭借,也是编写和使用语文 教材的总纲。它和语文学科是同时产生的,不过起初比较简单,只能算是雏形。20 世纪 20 年代,我国语文教育史上出现了第一个严格意义上的“语文” (当时叫国语、国文) “教学 大纲” (当时称作“课程纲要” ) 。新中国成立 5 多年来,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经过了 7 次比较 大的变迁,了解这一点,对于理解半个世纪来语文教学所走过的曲折道路,总结历史经验, 探索语文教改的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一次,

2、开始于 1950 年。新中国刚成立,还没有来得及制订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但在 1950 年发行使用的初、高级中学两套语文课本中,有以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编审局名义 写的两个编辑大意 ,实际上就起到了大纲的作用。 “大意”采用了“语文”这个新的学 科名称,提出了“听说读写四项并重”的教学原则。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 “大意”存有明 显“思想政治教育第一”的偏向。第二次是 1956 年实行汉语文学分科教学,教育部颁布了初高中文学教学大纲(草案) 和初级中学汉语教学大观(草案)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第一套严格意义上的中学语文 教学大纲。第三次是 1963 年 5 月颁布的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

3、。50 年代末 6 年代初, 针对 1958 年“大跃进”时期语文教学质量严重下降的现实,语文界开展了关于语文教学目 的任务和怎样教好语文课的大讨论,在很多问题上取得了共识。这个大纲就是在这个基础 上制订的,它明确指出:“语文是学好各门知识和从事各种工作的基本工具。 ”并且规定: “中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教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现 代语文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具有初步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同时,大纲还针对语文教学 的实际,明确地指出:“一般不要把语文课讲成政治课,也不要把语文课讲成文学课。 ”大 纲富有远见地提出了“文质兼美”的选材标准,要求选入中学语文课本的课文,

4、要“具有 积极的思想内容和优美的艺术形式,足为学生学习的典范” ;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应“简明扼 要,切合实用” ;在教学方法上,主张回归传统,提倡多读多写多练。这些对以后的语文教 学均有深远的影响。不足之处是受“阶级斗争为纲” 、 “反修防修”的影响比较大。第四次是 1978 年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 。这个 大纲的重大贡献,就是结束了中学语文教学长期存在的无纲可循的混乱局面。大纲提出的 “思想内容好,语言文字好,适合教学”的选材标准,要求语文知识教学力求“精要、 好懂、好用” ,教学要“提倡启发式”等,在拨乱反正中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由于受时 代的限制,这个

5、大纲比较粗糙,而且带有明显的“左”的余味,如一再强调“政治标准 第一”等。1980 年,就这个大纲进行了修订,在许多方面基本上恢复了 1963 年大纲的面 貌,并且第一次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根据语文课的特点进行,必须在读写训练过程 中进行”的要求。第五次是 1986 年国家教委颁布的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其宗旨是“降低难度,减轻 负担,明确要求” 。大纲进一步强调了语文的工具性和重要性,第一次从素质教育及培养 “四有”公民的高度来强调语文教学的重要意义,说明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渗透在教学过程中” ,在教学目的中还增加了“开拓视野、发展智力、培养健康的审美观”的要求。为了 减轻学生负担,大纲明

6、确规定“不用(语文基础知识的)名词术语考学生,只考运用能力” ; 删去了逻辑知识部分;规定了 190 篇基本篇目作为考试的范围,其他篇目各地可以相机处 理,这就为实行“一纲多本”创造了条件;为适合教材编写“一纲多本”的需要,大纲 还删去了关于教材编排规定。这些都是具有突破性的改革。这个大纲虽然是建国后颁布的 第一个“正式”的大纲,但是鉴于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和九年义务教育的全面实施, 到 1990 年国家教委就颁布了修订本。主要修订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根据党的十三届四中 全会的精神,加强了思想政治教育因素;二是进一步降低了难度,以减轻学生的负担。大 纲把原来“教学目的”中关于“必须以马克思主

7、义为指导”的话移到前言之中,并第一次 提出了“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的要求。然而,这个大纲仍然是个过 渡性的,语文教学迫切期待的是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和与之相适应的高中语文 教学大纲。第六次是 1995 年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 ,它反映了当 时人们对义务教育性质和任务的理;解以及对语文教学规律的新的认识。与建国以来所颁 布的几个大纲相比,它在内容上和框架上都有一些新的特点:(l)终端性鲜明。与以往大 纲初高中合编、内容以高。中毕业为“终端”不同,这个大纲以初中毕业为九年义务教育 的“终端” ,因此有了初中语文独立的、明确的教学目的,就是使

8、学生“具有基本的阅读、 写作、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而且提出了一些“基本”要求,比 较具体,容易操作。 (2)注重基本素质的培养。例如:它把思想政治教育和良好习惯的培 养列入了教学要求,把能力训练列入了教学内容并作为核心部分,对汉语基础知识教学的 内容和要求作了一些调整,还第一次把课外活动列入了教学内容等等。 (3)注意了导向性 和灵活性结合。在导向性方面,一是强调了语文能力的训练和语文行为习。惯的培养;二 是重视了语感和语境意识的培养;三是强调了思路分析和表达方式的探究。此外在加强思 想教育、重视语文课外活动、注意思维能力训练、强调非智力因素的作用等方面,也都有 鲜明

9、的导向性。同时,大纲还注意了灵拓性,即给予教材编写者和语文教师必要的、灵活 处理的余地。1996 年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供试验用) ,是与初中大纲配套的。 根据这个大纲编写的教材,1997 年开始在两省一市(江西、西、天津)普通高中试验, 2000 年秋季在全国普通高中实施。这个大纲吸收了语文教学改革和语文教育科学研究的成 果,体现了许多新的精神,如对语文学科的性质的表述是:“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也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 ”它第一次提出了“发展个性和特长”的要求,还对语文能力的训 练进一步提出了量化的要求。这个大纲规定,语文课程由学科类课程和活动类课程组成, 学科类课程又

10、分必修课、限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改革的力度明显加大。第七次是 2000 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 和全日 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 的颁布。1999 年,教育部下发了九年义 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修订征求意见稿) ,2000 年 3 月, “试用修订版” 出版。这个大纲由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要求、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教学评估、教学设 备 5 个部分,外加 2 个附录组成。对于语文学科的性质,这个大纲是这样表述的:“语文 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目的则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 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学生正确地理

11、解和运用祖国语文,提高阅读、写作和口头交际能力, 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和过去的大纲相比,新大纲有很大的进步,体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并重的精神。教学要求也具体化了,有的还量化了, 如要求学生识字量为 3500 字,默读速度为每分钟 5 字左右,课外自读每学年不少于 8 万字 (其中文学名著 23 部) 。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 14 次,字数不少于 0.7 万字等。 “教学 评估”和“教学设备”两部分是新增加的,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如对教师的评估要“重 视教师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不要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惟一的评估依据”等。两个 “附录”分别是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

12、和课外阅读推荐书目(任课老师可补充推荐) 。 这些都是富有创意之举,和历次大纲的修订相比,这是变动比较大的一次。同时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 ,是与初中大纲配套的, 所以在基本结构上是一致的,只是要求更多也更高一些了。如“教学目的”的要求是“要 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水平,使他们具有适应 实际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头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 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培养发现、探究解 决问题的能力,为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再如,阅读一般的现代文的速度要求每 分钟

13、不少于 600 字,课外自读文学名著(10 部以上) 、科普书刊和其他读物,不少于 300 万字,作文每学期一般不少于 5 次,三年中其他各类练笔不少于 3 万字,45 分钟能写 6 字 左右的等。3 个“附录”分别是重点掌握的常见文言词 (实词 150 个,虚词 18 个) 、 古诗文背诵篇目 (古文 22 篇、诗词曲 50 首) 、 课外阅读推荐书目(任课教师可补充推 荐) 。纵观建国以来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发展轨迹,不难看出,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逐步成熟、 逐步完善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总结语文教学的经验教训的过程。2 年 3 月出版的大纲, 初、高中分别标明的是“试用修订版”和“试验修订版” ,这就预示着,语文教学大纲在今 后相当长的时间内,还要不断地进行修订。世纪之交的语文教育大讨论,现在还在进行着、 它已经影响了而且将继续影响着语文教学大纲的修订。(选自语文教学通讯2000 年第 18 期。 )NSRIPT 下载此论文: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变迁.dx(rd 文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