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生态原则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运用_生命环境论文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6177333 上传时间:2018-06-2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析生态原则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运用_生命环境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探析生态原则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运用_生命环境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探析生态原则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运用_生命环境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探析生态原则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运用_生命环境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析生态原则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运用_生命环境论文(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探析生态原则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运用_生命环境论文 生命环境论文 摘要:我国城市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严重的生态危机,生态环境的恶化已经威 胁到整个民族的可持续发展。探索区域生态环境恢复和解决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完美应 对模式,是各个地区的社会发展动力和经济成长的最迫切需求。必须将恢复生态学和生态 恢复的理论知识与技术手段、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思想贯穿于城市景观环境设计建造 管理的始终。 关键词:生态环境;生态设计;景观;绿化从古到今人类都在以经济发展为中心进行城市建设。但人类对城市的需求不仅局限在 物质上,还会对城市的环境提出更多层面的要求。城市空间发展要源于自然生态的视角: 城市空间发展不是人工环

2、境不断侵占自然生态空间的过程,而应是与自然协同演进。上世纪 90 年代以来,我国城市化运动迅速展开,城市面积快速扩张。多年的快速城市 化之后,种种城市顽疾已经成为发展的桎梏,大地自然系统在城市化过程中遭到彻底的摧 残。城市扩张和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必须的,但自然系统是负荷量是有限的,生态环境的恶 化已经威胁到整个民族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 保护的决定提出未来 15 年以防治各类污染为重点环境保护目标。要求各地各部门必须把 环境保护摆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痛下决心解决环境问题,建设人类和自然相利共生的 城市,即人与自然相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虽然城市生态问题的迫切性

3、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重视,但由于缺乏现实的实施手段 和管理体制,生态理念还很难真正落实到现实的发展计划中去。因此,改变城市扩展的运 营模式和空间格局是可持续发展的唯一出路。一、城市生态设计理念伴随 20 世纪 70 年代初联合国 AB 计划的提出,许多国家先后开展了城市生态系统方 面的研究。保护环境、改善城市生态状况的思想引入城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并对未来园 林发展的规划设想产生了持续的影响。在景观行业发达的国家,生态主义设计早已不是停 留在论文和图纸上的空谈,倡导能源与物质的循环利用,发展可持续的生态处理技术思想 贯穿于整个设计的始终。对生态的追求与对功能和形式的追求同等重要,有时甚至超越后

4、 两者,占据首位。国内城市范畴的景观规划还相当落后,仍停留在传统的追求空间视觉效 果的形式层次,生态原则只在城市的绿地系统规划中得到少许应用。生态设计定义:任何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设计 形式都称为生态设计。这种协调意味着设计应尊重物种多样性,减少对资源的剥夺,保持 营养和水循环,维持植物生境和动物栖息地的质量,以改善人居环境及生态系统的健康。 生态设计将人作为自然的一部分,重视人类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统一,摒弃了掠夺式开 发的弊病,达到人与自然共生的理想。二、城市生态敏感区鉴于城市处于快速拓展阶段,特别是建设需要大量土地资源,为了保障其建设的完整 性和连续性,应

5、对城市空间作生态敏感性分析,并划分出不敏感区作为城市优先发展区用 地。生态敏感性分析通过对城市化特别敏感的自然生态因子加以叠加,用以界定易受人类 损伤的敏感地带,加以控制保护。一般从饮用水资源、自然生态要素的人文价值、生态资 产、工程地质情况等指标进行处理分析。根据生态敏感性程度,将市区划分为生态最敏感 区、敏感区、低敏感区和不敏感区 4 种类型。空间落实如下:生态最敏感区主要分布在脉、河流水系的两侧。该区生态敏感性很高,外来干扰不仅 对其自身影响反应剧烈,甚至有可能波及其他地区,对整个生态系统带来破坏,故应属重 点生态保护区,城市发展过程中应重点考虑与该区的关系。敏感区分布在体边缘地带、建成

6、湖泊湿地地区以及老城中心。该区生态敏感性较强 (包括历史文化因子的敏感性) ,对维护最敏感区的功能以及整体生态效果起重要作用,故 开发建设亦应慎重。低敏感区以大片农田景观为主,少部分为城区内历史文化保护地段或文物密集区,该 区不宜强度开发,而应作为大地园林化的主要构成成分或历史文化控制建设地段。不敏感区主要分布在城市周边县城区一带,是城市发展的良好用地。三、生态的绿化随着环境资源被不断开发利用,经济的高度增长,工业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局部地区 后工业社会的逐渐到来,利用绿化技术对受损环境与被破坏环境进行生态与景观恢复越来 越显示出其重要性。生态处理手法是值得大力推广运用的,但以为设计人造的绿色空

7、间,植林挖池就具有 生态效益,未免是将复杂的生态系统简单化了。从表象上看,城市景观大都体现了绿色的 主题,但绿色的不一定是生态的,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才能形成和保持的景观效果并不是 生态意义上的“绿色” 。自然有其演变和更新的规律,站在生态的角度上看,自然群落比人 工群落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充分利用乡土植物种类,尊重场地的自然再生植被,为自然再 生过程提供条件或是充分利用基址上的原有植被,发挥自然系统的能动性,这才是绿色生 态设计。(一)屋顶生态绿化在建筑密集的城市环境中,屋顶生态绿化作为一个比较有效的空间绿化手段,常常出 现在高密度的建筑群中。屋顶绿化对建筑本身的承载力和防渗透要求相对较高,因此

8、,一 般建筑只能栽植浅根系易于生长的花灌木及地被。但基本上只是的达到了绿化的效果,在 生态多样性方面太过单一了。值得我们考虑的是如何更高效的发挥生态绿化的作用,建立 生态多样性空中绿化。韩国环境部建设高效率的生物栖息空间项目之一“天空乐园”把建设生物栖 息场所的市内生态公园的概念引申到屋顶绿化中。把空间分为“野生绿地” 、 “灌木丛” 、 “湿地”等,并种植了八十多种植物。屋顶小生态系统建设后,高为 12 层的建筑,取暖能 源减少了 14%,空调使用减少了 13%.建设两年后屋顶小生态系统植物种类达到了 150 种, 昆虫种类达到了二十多种,鱼类、两栖类、鸟类生存环境优化。由此看来,在屋顶上建

9、设 生物栖息空间,给城市带来了生态环境的多样化。(二)依据潜在植被理论进行恢复树种规划城市发展在基础建设和道路建设中几乎不可避免对自然植物群落的破坏。依据潜在植 被理论进行恢复被破坏的植物群落系统,其在绿量和生物多样性比自然再生的恢复速度快 很多城市发展在基础建设和道路建设中几乎不可避免对自然植物群落的破坏。依据潜在植 被理论进行恢复被破坏的植物群落系统,其在绿量和生物多样性比自然再生的恢复速度快 很多。城市发展在基础建设和道路建设中几乎不可避免对自然植物群落的破坏。依据潜在植 被理论进行恢复被破坏的植物群落系统,其在绿量和生物多样性比自然再生的恢复速度快 很多。绿化树种规划的方针:1.以当地景观与植被构成为主的乡土群落为复原目的;2.早期形成绿量的速生树种的落叶树(先驱种)与远期形成景观的常绿树按一定比例搭配。首先通过调查当地周围的自然植被,在土壤贫瘠的条件下,生长发育着的稳定的树种 规划为远期构成树林群落的树种。其次选用当地的速生树种,利用速生树种确保绿化初期 的绿量,并为慢生树种提供夏季遮荫。并根据对当地自然植被林缘树种的调查研究,在林 地边缘选择适当的抗性强的树种栽植。1/2 12 下一页尾页 下载此论文:探析生态原则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运用.dx(rd 文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