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之探究_数学论文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6176820 上传时间:2018-06-2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之探究_数学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新课程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之探究_数学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课程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之探究_数学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之探究_数学论文(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新课程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之探究_数学论文 数学论文摘要: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每一位教师 都在探究的问题。本文从三个方面提出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对策。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减轻中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了解学 生需要怎样的课堂教学才能得到最好的 发展 ,即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每一 位教师都在探究的问题。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尝试实行班内分层教学,也是一种很有效的 方法。即不改变原来的教学模式,通过对学生分层,教学内容分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 行不同的施教方法,使每个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达到基本要求。下面就笔者在教学过 程中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教学

2、实践,就初中数学教学谈一点做法和体会:一、对学生分层在刚接手新的班级时,根据上一学年期末 考试 成绩把班内学生按知识程度的低、 中、高初步分成 A、B、三个层次,即 A 组学生学习基础较差,需在教师与同学的帮助下完 成学习,达到教材的基本要求;B 组学生成绩中等,通过课堂教学能达到教材基本要求, 组学生为能独立达到教材基本要求。同时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让学生了解任何一个人, 他的品格、智力与体能状态总是处于相应的层次上的,使每个学生真正认识到学习成绩的 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划分层次的目的是为了让每个学生了解现有的最近发展区域,因材施 教,最终缩小优差生之间的差异,达到班级整体优化。经过一个阶段的

3、学习,根据不同形 式的测试、课堂上的表现等对各层次的学生进行适当的调整,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向高一层 次发展的机会和动力,让尖子生冒出来,使大多数学生迈大步,叫后进生不落伍。二、分析教材,把握教学目标1.备课:把握教材,进行准确的分析,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础。备课时,教师 认真研究教材,抓住问题的本质,了解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设置合理的认知阶 梯。把本节内容根据知识由浅入深,由单个知识点到综合运用,形成一个梯度。整个课堂 设计的指导思想是低起点,多层次,高要求,使 A 组学生能掌握本节课基本知识,B 组学生 能够掌握中等难度的知识,组学生能够掌握较难知识。例如在讲授一次函数定义时,教学 内

4、容可设计三个层次:(1)引入一次函数的定义,举例并理解满足怎样的条件时一次函数 又称为正比例函数;(2)运用定义,充分理解,举例说明当函数中的自变量指数带有字母 时如何根据定义确定字母的取值,如:当= 时,函数是一次函数;(3)定义拓展, 当函数中的和带有字母时如何根据定义确定字母的取值,如当= 时,函数是一次函数。2.上课:上课时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一般讲课 规律 ,低起点,使课堂的 起始阶段每位学生都能参与,使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也有用武之地,即针对 A 组学生教师扶 一把;知识的应用,针对 B 组学生教师指导一下;知识的拓展,针对组学生教师点拨一下 即可。在时间安排上,确保 A、B 两组

5、学生的需求,一般 25 至 30 分钟,保证 A、B 组学生 听懂、吃透。知识的拓展,一般 5 分钟左右,使组学生学有余味。通过多层次教学,使各 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从而达到较高要求,使课堂教学的参与达到最大化,有效性达到 最优化。3.作业及评估:每节课后根据本节内容知识设计几组题,每组题围绕一个中心, 知识点由浅入深分为低、中、高三个层次的小题,题与题之间,题组与题组之间环环紧扣, 步步提升,形成一个知识链。在做题的过程中,要求 A 组学生完成低档题时争取解中档题, B 组学生在完成中档题时争取高档题,组学生可以直接解高档题。考查时,每份试卷基础 分为 70 分,中等题为 20 分,高等题为 10 分,对于 A 组学生满分为 70 分,B 组学生满分 为 90 分,组学生满分为 100 分,最后得分折换成总分为 100 分。再结合学生平时作业以及课堂表现对学生重新调整组别,使每一位学生都明确自己最近的发展目标。 1/2 12 下一页尾页 下载此论文:新课程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之探究.dx(rd 文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