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环境下高校教师角色困境与重塑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6175829 上传时间:2018-06-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信息技术环境下高校教师角色困境与重塑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谈信息技术环境下高校教师角色困境与重塑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谈信息技术环境下高校教师角色困境与重塑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谈信息技术环境下高校教师角色困境与重塑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信息技术环境下高校教师角色困境与重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信息技术环境下高校教师角色困境与重塑(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信息技术环境下高校教师角色困境与重塑浅谈信息技术环境下高校教师角色困境与重塑浅谈信息技术环境下高校教师角色困境与重塑论文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师角色 角色重塑 论文摘要信息技术所带来的数字化、智能化、多媒体化的教学环境,使得传统的知识传授型的教师角色定位不再有效。教师必须适应信息技术塑造的新教学环境,不断进行角色转型或转换,以新的方式扮演新的角色。 随着信息技术发展,软件开发,网络应用,包括搜索引擎、个人平台等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机会增多、能力增强,获取信息的时间缩短、成本减低。信息技术所塑造的新的社会格局对各类社会群体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教育领域,信息技术给教育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对教

2、师扮演的角色以及应具备的能力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信息的丰裕,信息可得、易得、多得等特性凸显,使得传统环境下的教师角色面临巨大的危机。以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对传统教育带来的深刻变革前所未有。那种以传授知识为唯一目的的知识积累型教育,无法适应“知识爆炸”的网络时代。 一、传统环境下高校教师的角色 在前信息时代,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其功能的发挥是因为其掌握了大量的学生群体所不掌握的信息、知识、理论、方法等。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讲述、演示为主,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发布者,处于权威的地位。在前信息时代,教师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即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和理论

3、,而学生基于知识和理论的难以获取、难以理解、难以交流的特点,也非常愿意遵从教师的安排,并认真地学习知识和理论,以增进个人知识储备和社会生存技能。 在前信息时代,教师为了获取丰富的知识和理论,往往需要研读大量的着作,了解大量的世事,即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并且其知识和理论的获取、理解以及内化是非常艰难和漫长的过程,需要经历足够的日积月累的学习和无数的社会观察。在获得了大量的知识和理论后,教师将这些知识和理论系统化、条理化,然后再传授给学生。通过教师这一桥梁和纽带,学生不需要花费巨大的代价,并通过自我的社会行动去获得知识。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知识的记载、理论的成熟,以及知识的可复制、理

4、论的可转移特点的凸显,教师群体也不需要在任何事情上都亲自实践。教师可以通过长期的学习书本的知识和理论,即可保证自我的知识优势,并利用这种优势教导学生,呈现权威。不过,从实际情况看,教师在学习书本知识和理论的过程中,也仍然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成本,教师通过多年的苦读和付出,然后通过教导学生获得回报和做出社会贡献。 而很多学生之所以愿意听讲,愿意按照教师的要求学习,一方面是基于教师的知识和理论优势,这种优势是学生在短期内所不具备的,只有不断地吸取老师的知识和理论养分,才能够使自己也成为有知识和懂理论的人。由于对老师的丰富知识和高深理论的崇拜,学生愿意按照老师的安排做好学生的角色;另一方面,对于学生

5、而言,其自我获取知识、理论等的机会有限,成本高昂,如果不听从老师讲课和安排,自我很难掌握大量的信息,新鲜的知识和高深的理论等。由此,学生处境决定了其愿意听从老师的教学安排。 二、信息技术环境下高校教师的角色困境 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技术、多媒体技术、信息集成技术等不断发达,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的教学环境开始呈现。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学习和交流打破了过去的时空界限,为人类能力的提高和发挥作用带来了新的空间6。一方面,学生想获取任何信息、知识和理论等,都可以有非常便捷的方法和通道,尤其是具有较高“搜商”的学生,其获取新知识、新信息和新理论的能力非常强大。由此,在这一背景

6、下,教师在传统环境下所具有的信息、知识和理论优势已经不复存在,或难以发挥作用,在某些情况下,学生可以很便捷地获取比教师更丰富的知识、信息和理论。由此,教师面临着学生信息、知识快速增加的冲击,某些教师通过几十年积累所获得的信息、知识等,学生可以在几天甚至几个小时内即可获得。网络学习环境打破了原有的师生知识与信息的不对称格局,网络时代的到来使得学生在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方法上并不落后于教师,教师所掌握的知识也并不一定比学生多7。另一方面,随着多媒体呈现技术、模拟仿真技术等的发展,一些计算机系统或网络平台呈现的知识、理论的讲解比教师更鲜活、更具体、更通俗易懂。由此,原来高深莫测的知识和理论不需要现实中的

7、教师的直接指导,而只需要懂得多媒体操作技术即可很容易的了解和把握高深的知识和理论。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可以通过比教师阐释的更好的渠道或途径理解某个知识点或理论。由此,学生的自学能力大大增强。 随着信息技术所塑造的学生的学习环境、条件、机会和能力等的变化,学生对教师的角色、功能的要求越来越高。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教师感到不能胜任,继而产生压力,因为他们缺少始终在专业方面保持随时更新的能力8。一方面,对于只会教授一般性知识和传统型理论的教师,学生不再满意,学生认为教师所教已过时或落伍,而没有学习的兴趣和动机。而教师由于自我对现代信息技术的隔膜或随着年龄增长而产生的学习能力的弱化,导致教师无法以最快速度

8、和最合适方式呈现最新知识、理论和观点等。由此,出现了教师提供的产品与学生所需求的产品间的巨大落差,且这种落差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越来越明显。 另一方面,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对知识、理论、观点和方法等的良好阐释以及对高水平主讲教师所讲授的知识、理论、观点等的便捷呈现,学生对教师在课堂上能够扮演的角色,包括教师阐释知识的方式、教师的体态语言、口头语言、思维逻辑、讲解思路等讲课技巧、方式等有更高要求,学生在对比中而要求教师达到一个更高讲授境界。然而,教师由于自身的能力及形成的技巧而无法满足学生要求,由此,教师能力与学生期待出现了巨大反差。 除了以上提及的教师的信息、知识和理论的丰裕度不能满足需要,以及教

9、师的讲授技巧不能满足学生期待外,更为重要的问题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认为任何知识、理论只要想学、只要抽出某个时间去学,即可学到。由此,在知识运用和理论实践非急迫的情况下,学生不再愿意主动的、积极的去学习,学生越来越适用了需要时再临时学习的习惯和态度。而课堂上,老师所讲授的知识往往是无法做到“现学现用” ,是无法直接体现为“生产力”或“具体的金钱” 。由此,学生对于所学的短期内无法呈现其效用、功能或价值的知识、理论等而越来越不愿意学习,进而导致越来越多的学生对教师讲授的知识、理论等不再感兴趣,甚至因此没有任何动力去学习。在此背景下,学生没有学习动机、兴趣成了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一旦学生没有学习兴趣和动机,学生各种不配合教学的现象,诸如迟到、早退、上课睡觉、讲话、质疑老师等现象都会出现,甚至引发一连串的连锁反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