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育与小学教育专业数学课程设计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6174711 上传时间:2018-06-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教育与小学教育专业数学课程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学数学教育与小学教育专业数学课程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学数学教育与小学教育专业数学课程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小学数学教育与小学教育专业数学课程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教育与小学教育专业数学课程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教育与小学教育专业数学课程设计(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数学教育与小学教育专业数学课程设计小学数学教育与小学教育专业数学课程设计小学数学教育与小学教育专业数学课程设计摘要:根据十年来小学数学教育理念及教学内容所发生的变化,小学教育专业理科方向数学类课程应包括以分析、代数、几何为主线的必修基础课程;以概率统计、最优化理论及应用、模糊数学应用、数学建模为基本内容的必修应用类课程;以小学数学教学论、小学数学问题论、数学文化等为构成的数学教育类课程;与数学及数学教育相关的选修类课程群,以培养师范生较高的数学素养。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小学教育专业;数学课程设计一、小学数学教育的理念及其变革数学是小学教育阶段的主要学科之一,小学数学课程的设置乃至全部数学

2、活动,都要遵循其课程目标。1992 年国家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 中规定,通过学习,学生应该“具有阅读、书写、表达、计算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一些生活、社会常识,初步具有基本的观察、思维、动手操作和自学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初步学会生活处理,会使用简单的劳动工具”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计算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劳动工具”也在不断赋予新的内容。伴随着基础教育的改革,教育部于 2000 年 3 月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 ,紧接着,又于 2001 年 7 月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3、 。对比前后三个课程目标可以看到,短短几年,小学数学的教育理念、教学目标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000 年教学大纲与 1992 年教学大纲相比,有以下两个主要变动。一是用“培养初步的思维能力”代替了“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这种变化首先体现的是数学教育理念的进步。多年来,数学教育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包括从小学到大学的数学教育)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以及信息时代的到来,各学科知识相互沟通、紧密联系,数学知识更是渗透到科学技术乃至人们生活的每个角落。相应地,数学教育承担的也不再仅是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其他形式的思维能力也需要在数学教育中加以培养、延伸。同样,

4、原来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也不只是通过数学教育来实现。因此,在数学教育中仅以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为目标是不合适的。另外,即使不考虑人们的生活实践和其他学科领域,我们处理数学问题时,也不仅只是依靠逻辑思维,形象分析、直觉思维等综合能力的结合运用是我们早已常用的做法。二是以“探索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代替原来的“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这里更加强调了知识的传播向能力培养的过渡。过去,常常是讲完某一学科知识以后,寻找几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对照书本对比联系即可。而这里强调的是“探索”的过程: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通过思索将问题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表达出来,指导他们解决。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提高的

5、不仅是数学能力,而且加深了对整个数学的认识和理解。2001 年,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正式颁布,可以看出小学数学教育的理念与目标又进一步发生了变化。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新课程标准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四个方面的目标,并且强调这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实现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而又健康发展的根本目标。这里,特别强调对学生数学兴趣和数学素养的培

6、养,一切要符合学生素质教育的需要,要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这一切,可以归结为主要通过两个途径来实现,这两种途径是相互结合的:第一,要使学生获得必需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思维方法,这是多年来我国数学教育的优良传统;第二,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体验数学化的过程,从而达到学习的目标。荷兰着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曾指出,数学化的过程反映了数学的本质特征,数学教育的过程应当成为数学化的过程。今天,终身学习已经成为人们普遍接受的教育理念。在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应该尽早接触“学会生存”这一课题,以奠定能力训练的基础。据此,数学教育则应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探索机会,让学生在具有现实背景的活动中去研究,去探

7、索。探索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6岁的儿童虽然年龄小,但他们的求知欲极强,正是“启蒙”的绝佳时机。使学生“初步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并非天方夜谭。在某些时候,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比什么都重要。华罗庚曾经说过:“唯一推动我学习的力量,就是兴趣与方便,因为数学是充满了兴趣的科学。 ”我们都知道, “兴趣”大多先是来源于“好奇” ,继而产生探索的欲望。如果在儿童产生“好奇”的阶段适时加以“激发” ,那么,由一点小小的成功得到鼓励,再通过“成功的体验” ,必定会使最初的“兴趣”引发为不可估量的“动力” 。二、小学数学课程内容安排及其发展在设计课程内容时,不仅要依据课程标准,满足学生需要,同

8、时还应尽可能地反映数学学科的发展。小学数学是为学生打基础的学科,其课程内容应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奠基作用的小学数学教育也必须与此相适应。小学数学课程中引进统计知识和现代信息技术内容不仅顺理成章,而且十分必要。有研究指出,对于数学学科知识的安排,各国各地区各有特色,具有一定的差异,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全都包括对学生进行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探索、认识与交流,希望达到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我国 1992 年实行的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设定的内容主要有:量与计量,数与计算,几何初步知识,代数初步知识,比和比例,数的整除,应用题

9、。2001年颁布的新课程标准将原来的知识进行了整合,增加了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内容,总体上含有四个领域的内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可以看到,课程内容结构的变化反映在两方面:一是数学课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在不断地变革;二是人们对数学课程的理解和数学课程的设计理念也在不断地变化。总之,在我们设计课程时,既要考虑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又要考虑学生对这一学科的理解、情感和接受能力以及学生今后发展的需要。三、高师院校小学教育专业的数学课程设计由于小学教育专业的培养模式是“综合培养、学有专长” ,所以数学课程的设置,也不能单纯地适应将来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需要,而应将数学

10、课程分成两类:一类是通识课程,面向所有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可根据各地区情况有所不同) ;另一类,面向理科方向的学生。我们仅对第二类数学课程设计进行探讨。 (一)必修基础课程我们知道,作为数学学科的基础课有三条主线代数、分析、几何。在高等代数中,多项式的理论起源于求方程的根。历史上,求解一元二次、三次、四次方程都先后获得成功。数学家在研究一元五次方程的根的过程中,引入了许多新的概念和结果,从而形成了现代数学的一个分支抽象代数。几十年来,它的基本内容与方法在数学的诸多分支,以及在通信理论、计算机理论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高等代数讲授的知识,大多是 17、18 世纪的成果,而抽象代数讲授的知识则是 19、20 世纪的成果,它不仅在代数课程这一主线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为近代数学奠定了基础。抽象代数的主要思想早已渗透到基础教育的多门学科中。所以,讲授高等代数之后,必须安排 72 学时左右的抽象代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