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立新竹女中高三地球科学复习讲义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6169577 上传时间:2018-06-2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9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立新竹女中高三地球科学复习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国立新竹女中高三地球科学复习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国立新竹女中高三地球科学复习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国立新竹女中高三地球科学复习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国立新竹女中高三地球科学复习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立新竹女中高三地球科学复习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立新竹女中高三地球科学复习讲义(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A B h1 h2A B h1 h2h1h2 A 處波速B 處波速 A B C D 月球 地球合型板塊界線、錐狀火山。2、寧靜式火山: 以玄武岩為主、二氧化矽較少、多位於張裂型板塊界線、盾狀火山。(三)熱點有些火山並不是分布在板塊界線,而是在板塊內部,岩漿來源為地函中的岩漿庫熱點,由於上方的板塊移動,隨著年代久遠,會形成鏈狀的火山分布,離岩漿庫愈遠者年代愈老。夏威夷的火山島就是最好的例子。二、地震帶二、地震帶(一) 全球地震也呈帶狀分布,與世界上火山活動的情況相似。(二)世界三大地震帶:1、環太平洋地震帶:佔( 80 )%以上,淺、中、深源地震皆有,發生在聚合性板塊邊界(陸-海及海-海)。2

2、、歐亞地震帶(地中海橫亞洲):佔( 15 )% ,淺、中、深源地震皆有,發生在聚合性板塊邊界(陸-陸)。3、中洋脊地震帶 : 佔( 5 )%,多淺源地震,發生在張裂性或錯動性板塊邊界。主題十四主題十四海水的分層與組成海水的分層與組成一、海水的成份一、海水的成份(一)鹽類1、主要為氯化鈉(鹹味)、氯化鎂(苦味)等。2、海中的鹽類多以離子狀態存在,陽離子的來源多為海底或陸上岩層溶解,河流攜帶而來,陰離子為海底或陸上的火山爆發而來。3、鹽度表示法 S=35,1000 公克海水中有 35 克的鹽類,不論鹽度高低,各種鹽類相對比例大致不變。4、鹽度會受降雨、蒸發、河流注入等因素所影響。公 分緯度北緯南緯

3、降水量 蒸發量0501001500101020203030 404050(二二)氣體氣體:1、因光合作用,二氧化碳含量表層少深層多,氧含量表層多深層少,海中碳酸鈣會釋放二氧化碳。2、不論表層或深層,海裡的二氧化碳含量比氧多。3、海裡的二氧化碳是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的 50 倍。(三三)營養鹽:營養鹽:指硝酸鹽、亞硝酸鹽、矽酸鹽、磷酸鹽,為浮游植物行光合作用後生長所必須,湧升湧升流流可將海水底層營養鹽帶上來,形成良好的漁場。湧升流區的海水溫度特別低。湧升流區的海水溫度特別低。二、海水的分層二、海水的分層1、甲: ( )、乙: ( )、丙: ( )2、高緯區斜溫層不明顯。三、影響海水密度的因素三、影響

4、海水密度的因素:溫度、鹽度、壓力溫度愈( ),密度愈大(純水是在 4密度最大);鹽度愈( ),密度愈大;壓力愈 ( ),密度愈大。 四、溫鹽圖的意義:四、溫鹽圖的意義:把某地點的海水由上而下的溫度與鹽度畫在圖上,可用來辨認不同的水團,同一洋流應有相同的溫鹽曲線。97 學測試題海水的溫度、鹽度和密度是海洋的重要特性。下列有關海水溫度、鹽度和密度的敘述,哪些選項正確?(應選二項)(A)海水中所含的鹽類僅有氯化鈉 (B)海水表面溫度與密度均大於深層水之溫度與密度 (C)海水溫度與鹽度的差異分布為形成密度流的主要原因 (D)一般而言海水表面的溫度隨著緯度的不同和季節的改變而有變化 (E)海水表面鹽度與

5、蒸發量和降水量有關,所以赤道地區的平均鹽度最高。主題十五:海水的運動主題十五:海水的運動一一. 波浪波浪:1、原因:風吹海面(主要)、海底地震、火山活動等。2、碎浪:波浪由外海進入淺水區,波速與水深成正比,A 波速B 波速,形成碎浪。3、海嘯:海底地震(海底淺源地震)或火山爆發引起的波浪,抵達岸邊時,深度驟然變淺,浪高突然增加,形成海嘯。4、台灣東北沿海岩岸地區,東北季風期(十月至隔年三月)及颱風期,會有突如其來的大浪撲向岸上,俗稱瘋狗浪。二、潮汐二、潮汐:某地一個月內潮位變化圖1、每日兩次滿潮、兩次乾潮、每日兩次滿潮、兩次乾潮0 200 500 800 1000 1500 10 20 溫度(

6、C) M深 度 ( ) 甲 乙 丙20.02.5-2.5水位 (公尺)T 時 段地球繞太陽 一周約365天地球自轉 一周約1天月球繞地球 一周約29.5天地球太陽 月球圖一圖二原因原因:地球自轉2、每次延遲約 25 分,每天延遲 50 分原因原因:月球公轉(月亮每天延遲 50 分鐘升起)。3 3、大、小潮、大、小潮:農曆初一、十五潮差最大,稱大潮,農曆初七、二十三潮差最小,稱小潮。原因原因:月球公轉,日、地、月的相對位置改變。二、二、 洋流洋流:1、主要原因:風吹流、密度流(溫鹽環流)、傾斜流、補償流(湧升流)台灣東北及東南海域有湧升流魚場,湧升流區水溫特別低。2、世界洋流圖。3、各大洋在南、

7、北半球均有環流系統,北半球是順時鐘方向旋轉,在南半球則相反。 4、 台灣的洋流臺灣 臺灣 澎湖澎湖甲 乙 台灣的洋流:台灣的洋流:臺灣海峽冬、夏兩季流況不同,夏季在東北季風影響下東西兩岸都是南海北上的黑潮(暖流),冬季在西南季風下,台灣海峽為南下的中國沿岸流(冷流),使適合22的烏魚隨海流南下避寒,在台灣海峽澎湖附近迴游產卵。主題十六:海底地形與觀測主題十六:海底地形與觀測一、海底剖面圖一、海底剖面圖二、台灣的海底地形二、台灣的海底地形三、海洋觀測三、海洋觀測1、溫鹽深儀 CTD:測溫度、鹽度、深度。導電度鹽度,壓力深度。2、用聲納測量海水的深度。97 學測試題海水壓力隨著深度增加,一般的探測

8、儀器無法承受深海的壓力。此外,海水也會吸收陽光,所以陽光不能穿透至深海。基於以上敘述,目前科學家探測海底地形,主要利用下列哪一項儀器?(A)數位攝影機 (B)回音探測系統(聲納) (C)都卜勒雷達 (D)全球定位系統(GPS) 。主題十七主題十七大氣的成份與性質大氣的成份與性質一、一、大氣的成份大氣的成份(一)大氣總質量約 50%集中在離地 6 公里內,99%集中在離地 30 公里內,100 公里的高空,大氣密度已不及海平面的百萬分之一,大氣壓力隨高度增加而變小(因愈高,頭頂以上的空氣愈少)。(二)距地面愈高,其氣壓隨高度的變化率愈來愈大。二、大氣的分層二、大氣的分層 大氣分層高度範圍溫度變化

9、 特 性對流層011公里隨高度降低1、 大氣中90%以上的水氣集中在此層,因此主要天氣 現象集中在此層。 2、 高度每升高1公里,氣溫大約降低6.5C 3、 對流層厚度會隨地點、季節而變,夏季較冬季厚, 低緯較高緯厚。平流層1150 公里隨高度增加1、 是大氣臭氧濃度最高的地方(約25公里處濃度最高), 臭氧在平流層分解或形成的時候,都會吸收紫外線, 產生熱能。2、 底層溫度變化小,上層快速增溫。中氣層5085 公里隨高度降低1、 熱源主要來自下方,所以和對流層相似,溫度隨高 度增加而遞減。 2、中氣層頂是大氣層溫度最低的地方。增溫層85公里以上隨高度增加1、 氣體分子吸收高能的太陽輻射,生成

10、許多電離子, 形成電離層。 2、 由於增溫層的空氣極為稀薄,少許太陽輻射進入就 會使空氣溫度變得很高。此層無燃燒作用。 3、此層受太陽活動的影響較大。3大氣穩定度大氣穩定度1、一般而言,下層空氣溫度愈高,上層溫度愈低(即氣溫遞減率愈大),大氣愈不穩定,愈容易成雲致雨(會不會下雨要看大氣中水氣量夠不夠)。2、對流層有時局部會發生下冷上熱的情況,稱為逆溫,此時大氣穩定,污染物不易排出。2、地面高、低氣壓相比,高壓處比低壓處的氣層穩定。愈晴朗,空氣愈下沉,大氣愈穩定。97 學測試題依據大氣平均垂直結構,在對流層中,溫度隨高度上升而降低,每公里約降 6.5。但是在對流層頂的溫度,並不再降低,大致維持一

11、定的溫度。最上層的大氣溫度則隨高度增加而增加。形成這種結構的主要原因為何?(應選二項)(A)因為太陽輻射中的無線電波加熱了最上層的大氣(B)因為太陽輻射中的紫外線、X射線加熱了最上層的大氣(C)因為臭氧吸收太陽輻射中的紫外線,增加了溫度,使對流層頂的溫度大致維持一定(D)因為人類的活動使二氧化碳增加,造成溫室效應,使最上層的大氣溫度增加(E)因為大氣的對流活動,將地面附近的能量帶至對流層頂,使對流層頂的溫度大致維持一定。96 學測試題甲地大氣溫度隨高度的垂直變化如圖 8,圖中高度 0 公里為海平面。有關甲地大氣溫度垂直結構的敘述,下 列哪幾項正確?(應選二項) (A)在平流層中,大氣溫度隨高度

12、遞減 (B)地表的大氣溫度 最高 (C)在熱氣層(增溫層)中,大氣溫度隨高度遞減 (D) 中氣層頂大約在 90 公里 (E)在對流層中,大氣溫度隨高度 的變化大約為6.5/公里。主題十八:相對濕度與凝結主題十八:相對濕度與凝結一、一、.乾濕球溫度計實驗:乾濕球溫度計實驗: 1、乾球溫度=室溫 濕球溫度=因濕球水蒸發而降溫2、利用乾濕球的溫度差查表,可得相對濕度。3、乾濕球溫差愈小,相對濕度愈大;反之。二、露點溫度二、露點溫度:1、氣溫降至開始發生凝結作用的溫度=氣溫降至相對濕度成為 100%的溫度=氣溫降至水氣達到飽和的溫度。2、露點溫度愈接近室溫(乾球溫度),則相對濕度愈高。3、相對濕度 1

13、00%時,乾球溫度=濕球溫度=露點溫度。三、飽和水氣壓曲線三、飽和水氣壓曲線在同溫同壓下,一定體積的空氣所能容納的最大(飽和)水氣量固定;在一定氣壓下,氣溫愈高時,空氣中所能容納的水氣量愈多(如圖)。1、.圖上一點 A, 可查出 A 的氣溫、實際水氣量、露點溫度、飽和水氣量。2、氣溫愈高,要到達飽和所需水氣愈多。 3、實際水氣量愈多,露點溫度愈高。例:比較 A、D 的實際水氣量和露點溫度。4、已知某地氣溫,飽和水氣壓可從圖上得 知。可用來計算相對濕度,相對濕度=(實際水氣壓 / 飽和水氣壓) 100%5、如何讓 A 點達到飽和?(1)增加水氣至 B。 (2)降低溫度至 C。 四、雲雨的形成條件

14、四、雲雨的形成條件1、提供水氣:使水氣增加達到飽和。2、降低溫度:使水氣在較低的溫度狀況下達到飽和。3、必須有凝結核:如鹽粒、煙粒、塵埃等(固態微粒)的存在,讓水滴聚集附著其上。五、自然界降溫達到飽和的方式五、自然界降溫達到飽和的方式1、膨脹冷卻:未飽和溼空氣上升過程,空氣因絕熱膨脹而冷卻,使空氣達到過飽和而凝結。為形成雲的最主要原因。2、平流冷卻:暖溼空氣流經較冷地面或水面時。如:平流霧。3、輻射冷卻(地面散熱):在夜間,地面會將熱量由近到遠輻射回大氣,使近地面的空氣降溫。如: 清晨的霧或露,秋冬晴朗無雲的夜晚,地面散熱快,這種現象更容易發生。逆溫現象也是因此而產生。主題十三:大氣的運動主題

15、十三:大氣的運動一、垂直運動:一、垂直運動: 一團空氣上升時,會因大氣壓力隨高度遞減而膨脹冷卻膨脹冷卻;一團空氣下沉時,會因氣壓遞增而被壓縮增溫。壓縮增溫。1、地形的抬升,如:山嶺附近有雲。2、暖空氣被冷空氣強迫抬升,如:鋒面。3、地表加熱作用,例如:夏季午後雷陣雨。120100806040200 160 180 200 220 240 260280 300 320 溫度 (K)高度 (公里 )圖 844、輻合作用,地面空氣在低壓區聚集,低壓區空氣被破迫抬升。97 學測試題 一空氣團在沿著山坡上升過程中,其溫度與體積可能改變。假設此空氣團在上升過程中,空氣團與周圍空氣間的熱交換很弱,可以忽略。

16、則下列哪一 項敘述最可能發生?(A)體積縮小,溫度上升(B)體積膨脹,溫度上升(C)體 積縮小,溫度下降(D)體積膨脹,溫度下降(E)體積不變,溫度不變。二、水平運動二、水平運動1、影響空氣水平運動的力:氣壓梯度力,科氏力,地面摩擦力。2、只考慮氣壓梯度力和科氏力,此種風發生在高空(無地面摩擦力的地方),又稱為地轉風。 3. 考慮氣壓梯度力、科氏力和摩擦力 三力平衡,摩擦力愈大,風向和等壓線的夾角愈大。主題十四:天氣圖的判讀主題十四:天氣圖的判讀一、一、 、高、低氣壓、高、低氣壓(北半球北半球)高氣壓(反氣旋,地面輻散,高空輻合) 低氣壓(氣旋,地面輻合,高空輻散) 例:蒙古大陸冷氣團、太平洋海洋暖氣團 例:颱風、龍捲風、溫帶氣旋二、鋒面二、鋒面(北半球北半球)(一一) 鋒面的種類1、冷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