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8《赤壁赋》PPT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6154457 上传时间:2018-06-23 格式:PPT 页数:65 大小:4.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3.8《赤壁赋》PPT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语文:3.8《赤壁赋》PPT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语文:3.8《赤壁赋》PPT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语文:3.8《赤壁赋》PPT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语文:3.8《赤壁赋》PPT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3.8《赤壁赋》PPT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3.8《赤壁赋》PPT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6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赤壁赋苏轼学习目标: 1分析作者豪放达观的心态,准确反映 作者的思想境界。 2了解作者运笔自然、文辞优美的写作 特色。 3体味其用词的精练准确和生动形象。 4学习和积累有关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知 识。导入新课余秋雨先生有一篇散文叫苏东坡突围,主要 讲述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后的生活经历和心 路历程。作者认为这段炼狱般的经历让苏轼真正走向 了成熟,因此,在文末余秋雨写到:“成熟是一种明 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 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 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 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 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

2、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 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引导千古杰作的 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 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苏轼其人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 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政治 家,文学家,诗人,画家,书法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出身知识分子 家庭,七岁知书,十岁能文。宋仁宗 嘉佑二年(1057)与父亲苏洵,弟 弟苏辙同榜进士,世称“三苏”,但以 苏轼的影响为最大,他是北宋杰出的 诗人、词人和散文家。 苏轼像文徵明行书赤壁赋赋是古典文学的一种重要文体。“赋”字用为文体的第一人应推司马迁。赋是介于诗、文之间的边缘文体,在两者之间,赋

3、又更近于诗体。从汉至唐初这段时期,赋近于诗而远于文。从主题上看,楚辞体作品主题较为单一,多为“悲士不遇”;而其形式也比较固定,都是仿效屈原作品体式,像屈原那样书写自己的不幸与愁思。文学知识赋的特点有:1.语句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句式错落有致并追求骈偶;2.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3.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4.内容上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骈偶和藻饰是汉赋的一大特征。经历长期的演变过程,发展到中唐,在古文运动的影响下,又出现了散文化的趋势,不讲骈偶、音律,句式参差,押韵也比较自由,形成散文式的清新流畅的气势,叫做“文赋”。背景介绍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苏轼遭受政治迫 害,被贬谪到黄州已经两年了

4、。“长江绕廓知鱼美 ,好竹连山觉笋香” ,水中的鲜鱼,山间的竹笋, 江城的一切风物,都给政治失意的苏轼带来莫大的 慰藉。这时,他曾站立在江边赤壁之上,眺望如画 江山,唱出了“大江东去”的豪放歌声。他还在七 月十六日一个幽静的夜晚,驾舟畅游于赤壁之下的 长江水面,写下了千古名作赤壁赋。 2通假字 (1)举酒属客 (“属”通“嘱”) (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冯”通“凭”) (3)山川相缪 (“缪”通“缭”) (4)举匏樽以相属 (“属”通“嘱”) 6文言句式 (1)判断句 固一世之雄也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2)定语后置句 凌万顷之茫然 (3)状语后置句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月出于东山之

5、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4)宾语前置句 而今安在哉 何为其然也 (5)被动句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7成语积累 (1)冯虚御风:凌空驾风而行。 (2)遗世独立:脱离社会,独立生活,不跟 别人往来。 (3)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就要 断了。多用来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微弱。 (4)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地坐着。 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5)沧海一粟:大海里的一颗谷粒,形容非 常渺小。 (6)杯盘狼籍:杯盘等放得乱七八糟。用以 形容宴饮已毕或将毕时的情景。 (7)逝者如斯:时光像河水一样,日夜不停 地流逝而去。 (8)旌旗蔽空:旌旗遮蔽了太阳,形容军容 或队伍壮盛。此处指湖北黄州的赤鼻矶

6、,俗称赤壁。作为 三国古战场的赤壁到底在哪里,说法不一。课文串讲金 武元直 赤壁图第一段: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而不知其所止;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1、点明时间、人物、地点2、月出前:写景叙事3、月出后,写景叙事抒怀星宿名一只苇叶般 大小的小船 比 喻 所字结构 如,动词,往旷远的样子成仙属=嘱,劝 人饮酒冯=凭,乘找出写景的句子,看看 本段可以分为几层?第二段: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

7、 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 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 、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舞:使动,使 起舞泣:使动,使 哭泣本段可以分为几层,营造了怎样的意境?1、作者的歌声(乐)2、客人的箫声(悲)第三段: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 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 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 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 其破荆洲,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 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 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

8、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 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 须臾,慕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 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于,“被”,被动句名作动,向东进军名作动,打鱼砍柴意动,以为伴侣相劝客人因何而悲?意动,以为友1、当年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英雄现在在 哪里?有为者尚且如此。2、更何况我们生命短暂、有志而无为者。3、哀叹人生短暂,羡慕长江永恒。第四段: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 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 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 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 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 吾所有,虽一毫而

9、莫取。惟江上之清 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 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 所共适。”引孔子语。 斯,代词,指水1、面对秋江秋 月,顺手拈来 ,以水与月设 喻,融会古今2、从变与不变 的不同角度去 看待消长、盈 虚、得失流走 消减和增长宝藏 享有针对客的悲情,苏子做了怎样 的回答?如何看待作者的观点?3、豁达乐观 ,随遇而安思考:苏子是怎样开导客人的,体 现怎样的人生情怀?苏子的话针对“客人”的感触而发,通过对明月、江 水的变与不变的议论,他从宇宙的变化说到人生的 哲理。认为从变化的角度看,天地一刻也不会不变 ,人生本来短暂;但从不变的角度看,那就是

10、天地 与我同生,万物与我为一,都会无穷无尽。况且天 地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如此,人世间的荣辱、得失、忧乐便不足为念了。 最后他为“客人”指出出路:到大自然中去寻求精神 上的寄托,表现了一种旷达开朗的胸襟和生活态度 。第五段: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 盘狼籍。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凌乱已经听了苏子的回答 ,客有何反应?满面春风, 换去愁颜终写矛盾解决,主客皆大欢 喜。但作者的这种超脱,却是政 治失意后的精神苦闷的自我排遣 ,在旷达的外表下,潜藏着作者 的抑郁和悲伤。全文梳理清风徐来 白露 遗世独立 1、游 月出 写景 乐 水波不兴 水光 羽化登天 怨

11、慕 2、乐 歌 箫声 承上写“乐”启下写“悲”泣诉苏子 客 孟德 哀吾生之须臾 3、 问 而今安在哉 抒情 悲愀然 答 周郎 羡长江之无穷水逝者如斯 变:天地不能一瞬 清风 4、 议论 乐月盈虚者如彼 不变:物与我皆无尽 明月5、喜笑 更酌 狼籍 枕藉给下列画线的字词注音1、壬戌( ) 10、酾酒( ) 2、桂棹( ) 11、横槊( ) 3、余音袅袅( ) 12、渔樵( ) 4、幽壑( ) 13、扁舟( ) 5、嫠妇( ) 14、匏樽( ) 6、愀然( ) 15、蜉蝣( ) 7、山川相缪( ) 16、无尽藏( ) 8、舳舻千里( ) 17、狼籍( ) 9、旌旗( ) 18、枕藉( ) rnx

12、zho nio h l qio lio zhl jngsh shu qio pin po fyu zng j ji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或活用现象1、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2、凌万顷之茫然。( )3、渺渺兮予怀( )4、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5、侣鱼虾而友麋鹿( )6、正襟危坐( )7、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状语后置定语后置倒装句名作状 意动用法形容词作动词 使动用法通假字举酒属客冯虚御风“属”通“嘱”,这里指劝人饮酒。“冯”通“凭”,乘 。古今异义词七月既望古义农历每月十五;今义常用希望义 。纵一苇之所如古义往、到;今义常用适合、如同。冯虚御风古义太空;今义常用空

13、虚义。望美人兮天一方古常用指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 ;今义常形容人容貌漂亮。感情线索:乐悲乐时间线索:月初出东方既白叙事线索:夜游听曲主问客答主辩客喜1、作者思路怎样,全文以什么为线索?问题探究先写月夜泛舟,饮酒赋诗,沉浸在美好景色中 而忘怀世俗的快乐心情;再从凭吊历史人物的兴亡感到人生短促,变 化无常,因而跌入现实的苦闷;最后阐发变与不变的哲理,表现了旷达乐观的 人生态度。艺术特点1、景、情、理融于一体写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出东山,徘徊 斗牛;白露横江,水光接天。抒情: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 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议论:水,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月,盈虚 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变,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不变,物与我皆无尽。 2、散体文赋苏轼的散体文赋,既保留了传统赋体那种诗的 特质与情韵,同时又吸取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骈 词俪句,整散结合;句式长短不齐,用韵错落有致 。 3、主客问答运用主客问答的方式,使行文结构波澜起伏 ,摇曳多姿;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因之得以层层展 示,深层揭示。课文描写了月夜的美好景色和泛舟大江饮酒赋 诗的舒畅心情,通过客人的洞箫吹奏极其幽怨的声调,引起主客之间的一场问答,转移到关于人生态 度问题的论辩上,写出历史人物的兴亡和现实苦闷 的“悲,阐明变与不变的道理,以求解脱,最后 归于豁达乐观。表现出作者“乐悲乐”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