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式教学·思考与实践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46147520 上传时间:2018-06-22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3.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式教学·思考与实践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专题式教学·思考与实践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专题式教学·思考与实践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专题式教学·思考与实践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专题式教学·思考与实践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式教学·思考与实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式教学·思考与实践(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式教学思考与实践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全国高中语文模块课程 专题学习研讨会刘宇新主要内容一、专题式教学提出的课程背景 二、专题式教学与单元教学异同 三、专题式教学确立专题的原则 四、专题式教学实施的基本途径 五、专题式教学对于教师的要求一、专题式教学提出的课程背景1.落实高中新课程基本理念的需要“高中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主 动适应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时代需要 ,促进高中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教育部基础 教育司、师范司组织高等教育出版社)该理念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它 “要求高中新课程尊重高中生的人生历 程的发展需要,尊重高中生作为人的人格和尊严,尊

2、重高中生的个体差异和个 性发展需要,从课程设计到课程实施都 应体现选择性和多样性”。(同上)“课程的实施,充分注意本学科 的特点,注意变革学习方式、教学方式 和评价方式,注意增强课程的综合性和 选择性。”。(巢宗祺解读)2.适应课标构建的模块课程的 需要“适应高中教育发展的趋势,适应 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和学生对语文 教育的不同期待”,“体现时代性、基 础性和选择性”,“具有不同需求的学 生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课标)为此,高中语文课程设计为五个必 修模块和含有五个系列的选修模块。构 建这样的课程体系,目的就在于保证学 生语文学习共同基础的同时,给每个学 生提供多样化的选择,拓宽视野,激发

3、 潜能,促进其个性特长的形成和发展, 进而切实提高每个学生的语文素养,为 每个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所必需的语文 基础。“尝试对感兴趣的古今中外小说、戏剧 进行比较研究或专题研究”。“以发展的眼 光和开放的心态看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关注文化生活,能通过多种途径,开展文化 专题研讨”。” (课标课程目标选修课程)“引导专题探究,重在培养学生的探究 意识和探究能力,让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 学习探究的方法。” (课标教学建议)课标中“专题”共出现23次。且均 在实施层面,“选修课程举例”占19次。3.培养语文运用、审美和探究能力的 需要语文运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 是课标要求高中语文教学需要培养

4、的 三种能力。这三种能力在专题式教学中可以得到 最有效的培养。因为,专题学习往往需要 有一个研究的主题,需要综合不同的内容 ,需要在表达、评价以及发现问题和解决 问题等方面达到一定的水准。专题式教学 注重综合,改变了单一能力的训练模式。 4.实现课程教学总目标的需要 课标:高中语文教学,要促使 学生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 ”“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 现创新”五方面获得发展。专题学习,需要一定的知识积累, 需要整合学习材料;需要在对不同文章 的比较中加深感受,完成鉴赏;需要在 专题研究的过程中不断地思考和领悟; 需要通过专题的研究,解决实际问题;需要在专题研究的过程中有所发现,并 尽可能形

5、成富有新意的研究结果。 5.适应高中新课程语文教材的需要以人教社高中选修教材为例。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以课堂作为主渠道,同时注意引导 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沟通课本内 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为学 生提供更加广阔的语文学习空间。选修教材框架设计的特点: 坚持文化和能力相结合的原则,依托“ 文化”发展能力,改变过去单一的以文章 学知识为基础发展能力的做法。 绝大多数单元有明确的专题,这种专题 或是某个领域(中国民俗文化 ), 或是具体的一个知识内容(中国文化经 典研读)或一个能力要点(文章写作 与修改)。强化相关阅读,例如有比较阅读、链接阅读,便于扩大视野、丰富积累。 “思考探究”(练习

6、题)设题的范围更广泛,更灵活,更具有探究(讨论、欣赏)的价值,而不是仅局限于文本。 6.提升学习品质,改变教学方式的需要长期以来,高中语文教学与初中相比, 除去选文的难易,在知识、能力、教法等方 面没有大的区别。还是以单篇为主,以文体为主,甚至还是讲修辞、病句(过去还 有一点逻辑),学生学习处于一个低水平 、重复性、单一性的学习之中。其结果是 学生在高中语文课上的收获和提高非常有 限;语文课上得也是缺少变化,寡淡无味 。学生在高中的语文学习品质不高,教师 教学的方式变化也不多。 7.开发课程资源,构建校本课程的需要“必须增强课程资源意识”,“语文 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充分发挥自

7、身的潜力,参与必修课和选修 课的建设”。 (课标)“理想的语文课程是开放而富有活力 的。各校应根据本地、本校的特点,对无 处不在、无时不有的课程资源进行合理的 开掘与适当的拓展。”(饶杰腾教授为北 京八中高中古诗文校本教材作序) 8.迎合具有改革意识教师的共同追求进入课改以来,有些教师,尤其是对课改有追求的教师,不约而同,殊途同 归,在课堂教学中或多或少地引入了“专 题教学”的思想和做法。例如,语文教 学通讯2012年7-8期合刊中的“获奖课 例”中有杜甫诗歌专题阅读课例鉴 赏(湖北秦训刚)。语文教学通讯 2011年第10期中的精选深修上好选修 课的关键(河北邯郸一中李哲峰),提 出“将所选文

8、本按照一定的主题组建成为 一个个专题,最终由专题形成一个符合学生个性的自主的学习体系”。语文教 学通讯2011年第9期有拓宽思路,用 活方法高中语文选修内容专题教学下 的推进策略(山东淄博教研室),文 中提出的“菜单式授课的核心内容”中 有“三顾茅庐中诸葛亮的出场是千呼 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而以 前学过的林黛玉进贾府中王熙凤的 出场则是先声夺人,两部巨著在情节 上如此处理,有什么特别意义”。语文学习2009年第6期困境发 展跋涉关于选修教学的对话(南 京第十三中学郭惠宇等)提出“选修课 的问题意识更加凸显,这种问题不局限 于某一篇文本,而是把多篇课文的横向 纵向的隐性联系呈现出来。选修

9、课教学 要打破文本壁垒”。语文建设2012 年第5期有走进经典 获得教养记山 西省平遥中学选修专题。深圳宝安区新安中学特级教师吴泓自2001年开始做“高中语文专题研究性学习”教改实验。(人民教育2010 年22期把语文教学引回自己的家园 张秋玲)中学语文教学2012年第9期阅读教学新思路(王鹏伟)提出“专题教学意识促使我们思考教学文本的拓展与课堂重构。”9.实现与义务教育课程的相互衔接“教师应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 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 值观的综合,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 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统筹安排教学活动, 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义教课标)“善于通过专题

10、学习等方式,沟通课堂 内外,沟通听说读写,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 机会”。 (同上)二、专题式教学与单元教学异同什么是“专题式教学”?这里借用北 师大张秋玲博士对“模块教学”的一段解 释:“组织的课程内容是多维立体的, 教学可以从任何一个维度开始,可以在任 何一个维度结束,其整个教学过程随学生 自身需要、学力水平、知识经验的变化而 变化,整个教学过程以教学的终极目标为核心,向多个维度聚合辐射。聚合 的是学生思考时所需要研读的学习材料, 辐射的是学生在阅读后形成的多元路径、 多为发展、丰富多样的研究问题。” (人民教育2010年22期把语文教学 引回自己的家园张秋玲)“专题式教学”与单元教学的异同

11、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习内容的异同单元教学是以单元作为教学的基本单位。单元内的课文是围绕某一个知识 或能力点进行编选,课文之间是“1+1” 的关系。专题式教学一般是找单元课文 中的“交集点”或“问题点”,经过整 合,确立与教学目标相符合的新的教学 内容。专题学习的内容是不确定的,多 是以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为内容,各篇 课文之间是“生成”关系。2.学习方式的异同单元教学一般是通过一两篇课文的讲 读, 带动单元中其他课文的自读,体现的是 行为主义的强化-刺激学习理论。专题式教 学首先是“选题”确立学习专题。而 专题的确立,又是源于对学习材料相关性 的认同,即在材料的“交集点”或“问题 点”

12、上确立专题。专题学习,一定是围绕 相关学习资源来展开,体现的是以学生已 有学习经验为基础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3.能力培养的异同与单元教学相比,专题式教学突出的 是“研”。因此,专题式教学不再局限于 获取一般的语修逻文知识,不再是单一的 听说读写能力训练,而是把能力培养的重 点放在了提高学生搜集、分析、运用材料 ,以及评价、鉴赏和探究的能力上。突出 的是语文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促 进的是学生思维水平在广度和深度上的不 断提升。4.教师角色的异同与单元教学相比,课堂不再是教师的 “领地”,而成为学生学习的平台,教师 是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之 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适合专题学习的课

13、堂氛围,在专题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既是 指导者,也是参与者、评判者和分享者。专题式教学不仅与单元教学有联系, 与比较教学、研究性学习也有联系。5.专题教学的优势(特点) 生成优势。可以在原有学习内容的基础上 或者根据需要,产生新的学习内容。 聚合优势。可以将篇与篇、单元与单元、 教材与教材、课内与课外、学科与学科 聚集到一起。 变换优势。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随时 做出变化或调整。 高效优势。教学容量更大、针对性更强、 问题更突出,对运用、审美、探究能力的要求更高。 提升优势。在比较、归纳相关学习内容 的基础上,形成上位的、理性的认识。 补偿优势。可以补足教材或系统教学中 欠缺的内容。 个性优势

14、。不同的学生可以在基本一致 的框架内有自己的选择,包括内容、方法 等。 自主优势。教师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自 身主观能动性,整合、开发教学资源。三、专题式教学确立专题的原则三、专题式教学确立专题的原则专题以教学目标为基准点,是教材的整合专题以教学目标为基准点,是教材的整合 点、教学的切入点、学生能力的提升点。点、教学的切入点、学生能力的提升点。 1.1.落实落实语文课程标准语文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的相关要求语文课程标准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总目标是提出的总目标是 “积累积累整合整合”“”“思考思考领悟领悟”“”“感感 受受鉴赏鉴赏”“”“实践实践运用运用”“”“拓展拓展创创 新新”。确立专题必须紧紧围

15、绕这个总目标。确立专题必须紧紧围绕这个总目标。 “专题式教学专题式教学”还是还是“语文语文”教学,还是教学,还是 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的,而不是专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的,而不是专 业学习,更不是专业研究。业学习,更不是专业研究。2.依据语文教材的内容和目的要求“专题式教学”要在教材的基础上确 立适合学生学习的专题。当然,这里也有 一个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重新整合的问 题。以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为例。这本选修教材“诗歌之部”要求达 到的知识目标主要有四点:第一,了解古 代诗歌中常见意象;第二,准确把握诗歌 的主题和抒发的情感;第三,了解湘夫人中即景起兴手法;第四,了解古代 诗歌的

16、不同体式(歌行体、骚体、五言 、七言等)。据此,在第一单元,可设 计的专题:“具有特定意象的词语在古 典诗歌中的使用”“主观感受和生活体 验在诗歌理解中所起的作用”;在第二 单元,可以设计的专题是:“丰富的人 生阅历对诗人创作产生的影响”“变换 的世风升沉对诗人创作产生的影响”;在第三单元,可以设计的专题是:“诗 词的声韵与诗意的理解”“古典诗词的诵 读与感悟”。学生通过这些专题的学习, 可以更好地掌握本单元的学习重点。 3.依托单元主要文本,借助辅助文本例如,丰台二中陈巧梅老师执教中 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三单元“春秋笔法” ,确立的专题是:“守礼据实感悟春秋 笔法,秉笔直书彰显史家精神”。这个 专题就是以单元的经典原文晋灵公不君 为主,辅以单元中的直书和“阅 读指南”“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