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上传人:cjc****537 文档编号:46144773 上传时间:2018-06-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文: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论文: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论文: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论文: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论文: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文: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文: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哈尔滨市新疆小学校 韩迪 要想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首先要从观念的转变说起。观念的转变中我重点 谈谈教师与学生角色的变化。学生要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要发挥他们的创 造性,关键在于教师。 一、课堂要成为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源泉一、课堂要成为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源泉 角色转变的关键是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角色转变的关键就是放下自己绝 对权威的架势。如果教师是课堂的权威,是学生心目中的权威,学生必定没有 自己的见解。如果教师以教学参考书为权威,学生很可能跳不出参考书的范围, 也就无法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创造精神的培养也就无从谈起。 放下权威,倾听学生们的心声,积极参与大家的争论,

2、这时你会发现课堂 充满了活力。 课程改革给语文课堂带来了无限生机,每次上完课,我总是非常兴奋,课 堂上师生的唇枪舌战,引经据典,时常给我许多新的启示,许多新的活力,让 我激动又兴奋。例如:在学习陈太丘与友期一文时,师生讨论总结的十分 热烈,大家都在用自己最动人的语言称赞元方的诚信和懂礼,忽然有一个学生 大声说:“元方一点儿也不懂礼貌!”当时有很多听课老师,大家闻声一齐望 过去,一个平常很懂事的男生,他怎么会说出这样的话呢?看到大家都用异样 的目光望着他,他站起来说了一番话,至今让我难忘,他是这样说的“元方时 年七岁,一个七岁的孩子与父亲的朋友讲话,把人家批评的无话可说,这说明 他聪明,可他对人

3、家的惭愧(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和元方握手) 不理不睬,这多伤人心啊!”大家都默默无言,陷入深思,有一个同学起来反 驳他“他是怕那个人打他才不回头的!”有人起来帮他说:“不对,元方就是 不太懂礼貌,他只记得批评别人,却不注意自己的行动!” 。 “他已经把不懂礼 貌的父亲的朋友批评得惭愧了,能说他不懂礼貌?” “不接受别人的歉意就是不 懂礼貌!”大家争的两眼放光。 像学习斑羚飞渡一文时,许多同学发现作者精心描绘的飞渡一节,其 实从文中的具体数字来看,那些半大斑羚是无法成功飞渡彼岸的。我们一向是 站在作者和参考书一边的,这已经成了一种惯性,当这个不能成功飞渡的问题 的提出来的时候,由于惯性

4、的作用,我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了简图,一边画 一边讲,试图说服大家。谁知,我的小反对派们也不甘示弱,一个叫金山的同 学也跑上讲台画起简图,也是一边画一边讲,我在旁边观察,大家听得十分专 心。 “大家看这儿,在半大斑羚从最高点往下降落的瞬间,老斑羚身体出现在半 大斑羚的蹄下,这时,老斑羚刚好处在跳跃弧线的最高点, ”他一边说还一边画, 同学们专注地看着他和他的图画。 “注意弧线的最高点,这个点应该是老斑羚跳跃长度的一半,课文第二自 然段写着:最健壮的公斑羚一次最多能跳出五米远,一般的斑羚能跳四米左右。 这就是说,老年斑羚跳到最高点的时候只能跳 2 米左右的距离,在这个点上, 半大斑羚踩着老年斑羚

5、的背第二次起跳,他要跳的是四米左右的距离,而不是 课文中说的两米!他会跳过那四米左右的距离吗?” 这种发现让我们展开了一场对于文中数字的重新认识和分析的讨论,这样 的争论实际上体现了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在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中,没有了 教师的权威,课堂已经没有了台上与台下的距离,师生在互动中共同学习提高,学生的发现能力与创造能力得到了提高,这才是充满活力的课堂 对于同学们争论的问题最好是没有统一答案。 课堂上同学们创造性的发现也来源于教师心中无权威。有一篇文章给我许 多启示,这篇文章的内容大致是这样的:文章讲述了作者一生中多次读红楼 梦的不同收获,说是青年时期读红楼梦收获的是爱情,文革时期读红

6、楼梦读到的是阶级斗争,老年时读红楼梦收获的又是不同的内容。同一 个人读同一部书,读的时间不同,收获的内容也不同,对同一个人,同一本书 来说,收获还如此不同,对同一篇文章,看法不同的同学会更多。教师的心中 也要有这样的认识。读过这篇文章后,我试着在教学中不再统一同学们的认识, 允许同学们对文章有不同的见解,当不同的见解和发现在课堂上提出时,我才 发现,这时学生的目光闪着异彩!同学们读书的劲头也足了,因为他们都想有 与众不同的发现,都希望自己能提出不一样的问题,而要做到这些,就不得不 多读课文,不得不认真仔细的分析课文,不得不在课余时间多查阅资料,多参 加讨论,有了课堂之外的许多积累,课堂上的精彩

7、言论就时时闪现了。例如: 学习珍珠鸟一文时,有同学在课堂上连续发难,说作者对小鸟的喜爱完全 是虚假的,因为鸟的天堂在自然界中的森林里,而作者却把鸟关在自己的笼中, 使其成为自己的玩物,这是爱吗?我引用课文中小鸟笼外的吊兰的可爱和温馨, 从而引出小鸟在人类家中其实很幸福,它有着与自然界的家极其相似的生活环 境,它无拘无束,它吃喝不愁,我谈了许多,自以为能说服这些娇生惯养 的孩子们,谁知他们一个个,一项一项尖锐地批驳我,反问我,其中有一句话 我很难忘:“布置的再像家也不是家呀!” ,甚至还举出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来说 服我,有的孩子还谈了他们在家庭中受到的娇惯令他们很苦恼,很不幸福。我 们大家由相互说

8、服,变成了相互倾听。倾听了孩子们的心声,对他们自然就多 了一份理解。这种理解,使我们师生关系融洽,使课堂气氛和谐向上。 无巧不成书,学了这一课后,有燕子在我们教室门前搭窝,我想考验一下 同学们是否真的会爱护动物,就不动声色地对他们进行观察,结果我白费心机, 到放假,燕子窝依然完好无损。看来教育达到目的了。 又如:在学习鲁迅先生的阿长与一文时,阿长善良、爱孩子, 没有文化、粗俗、好事、不幸而又希望一生平安,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在总结 着,有一个同学也发表了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她说:“长妈妈不是一个没有 文化的人。 ”有些同学在偷偷地笑她的话,她红着脸为自己辩解到:“她很会讲 故事,并且她讲的故事让

9、鲁迅记的很久。 ”偷笑的脸慢慢变了,有人反驳她: “你凭什么说她很会讲故事?” “我们一共学了鲁迅先生的三篇文章,其中有两 篇都写到了长妈妈和她的故事,这不说明她很会讲故事吗?” “我们学了四篇鲁 迅的文章!”有人给她纠正“四篇照样说明她很会讲故事!会讲很多故事就说 明她有一些文化!”其实我们在课堂没有必要把课文的主题思想什么的给同学 们一个统一的答案,要允许他们发表自己对课文的看法,这样课文传达给我们 的信息也就丰富多彩了,语文课堂就不再沉闷,同学们才能更有兴趣投入到语 文学习中。语文学习也会因为课堂的丰富和活跃而延伸到同学们生活的各个角 落,大家在学习过程中,也会逐渐地提高对其他学科的学习

10、兴趣。这种兴趣给 我们的教学注入了一泓清泉,让我们的教学工作成为叮咚作响的小河,永远充 满活力地向着知识的海洋奔流。 教师心中无“权威”也是学生成为课堂主角、增加课堂活力的关键。 进入课程后,我更觉得我们做老师的,教给学生什么不是唯一目的,我们要努力钻研该如何提高同学们学习的兴趣,这是一门学问。 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很多,教师放开教学参考书,做到心中无权威,让参参 考考书真正地起到“参考”价值,而不是“标准答案”的作用。学习一篇文章, 各有所得应该是正常的,众口一辞就会使学生感到单调,如果我们只依靠参考 书上的内容,就恰恰成了发挥我们创造性的羁绊。这样,我们就不能放开思想, 用心去倾听同学们的心

11、声,也不能在课堂上谈出我们自己独到而精彩的见解。 所以,放下我们自己心中的“权威” ,会解放我们的思想,更会在无形中带动同 学们思想的解放,师生思想的解放会使大家在学习中产生更浓的兴趣,更大的 激情,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使教学活动活力四射。接下来我要谈课程观念的转变。这里我谈三方面的内容: 一,结合实际情况与课标 ,认真审定自己具体的教学目标,也是充分发 挥创造精神的关键。 我们根据当地学生自己的特点,认真、具体地确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 一:学生要能够从每一篇文章中受到教育,获取生活上的知识,从而提高 素质水平,养成良好的审美习惯。二:学生通过语文学习能够熟练运用祖国语 言。三;学会发现问题

12、,学会提问,学会倾听,学会辨别是非。现在的学生大 多在家庭中受到娇惯,有很多同学听不进也不懂逆耳忠言,语文课的任务之一 就是要教会他们明辨是非。 二,充分利用教材、拓宽教材,更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增长他二,充分利用教材、拓宽教材,更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增长他 们的知识。们的知识。 课程改革后的语文课多了一项语文综合活动。对语文综合活动,一开始, 我们也不知该如何下手,因农村的学生绝大部分没有读过课本以外的书,除了 假期,其他看电视的时间也很少。也就是说,孩子们的知识面太窄,有许多家 长非常支持孩子学习的,可他们的支持太片面,他们仅仅愿意给孩子买复习资 料,把文学、科普、生活类的

13、图书视为禁书。农村孩子参加家务劳动的几乎也 没有了,相当一部分是被家长逼着上学的,还有很多人连市里都不经常来。 学生知识面窄,生活能力差。面对这样的实际状况,课下进行综合活动几 乎是不可能的。后来我们试着有所侧重地进行综合活动的尝试。例如:“戏曲 大舞台”这个综合活动,我们试着请一些胆大的、活泼的学生每人学唱一段戏, 然后在班里进行演唱,算是一次小的戏曲演唱会,可是这样仅仅让一少部分同 学参与了活动,其他同学怎么办呢?后来又发动这些会唱的同学在班里教唱, 然后回到语文课堂上来,请同学们每人写一篇文章,文章的写作范围就是“我 学唱戏” ,同学们学唱、教唱挺卖力,写起文章来也流畅了许多,这样的活动

14、, 同学们有些被动,缺乏主动性,更没有对信息进行收集、积累、整理、创新的 过程。 三、以学科为依托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学科教学的延伸和深入。三、以学科为依托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学科教学的延伸和深入。 以学科为依托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不仅可以带动学科教学的深入,而且极 大程度上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 综合活动的实施给了语文组很多启示。我们试着把作文兴趣和写作的培养 作为校本课程进行开发。结果,效果很好,我们学校一直不景气的作文教学有 了起色。我们组织作文竞赛,朗诵比赛,还在学校开设小广播站。由于作文教 学的改革,也使得孩子们的眼光更敏锐,更能捕捉生活中生动的写作素材,写 出有质量的作文。例如:京珠

15、高速的开发,使我们的学生有了独特的生活体验, 有一位同学写了一篇京珠高速公路上腰包的对话 ,文中塑造了工人的腰包向工头、打桩机老板、小百货店老板的腰包诉苦,说他的主人整日干活,却不能 从工头那儿领到该得的工资,所以自己总是空的。主人就时不时地偷一些建筑 材料,到一个叫什么废品收购站的地方去卖,只有这时他才能有一点儿积蓄。 可是很快又会被花光,然后引出了其他腰包或炫耀、或苦闷、或沾沾自喜、或 耀武扬威的对话。最后,让可恶的工头和他的腰包琅铛入狱,让工人和他的腰 包受到法律的制裁,让打桩机老板的腰包鼓起来作结,给人鼓舞。还有个同学 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就很有趣Im going to die ,文章记

16、叙了同学如何把 “Im going to die.”作为口头禅,大家在活泼可爱,积极向上中也有些无 奈的生活状况跃然纸上,读起来让人深思。还有一位同学写了梁山泊英雄后 传 ,文笔诙谐,批判了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文章中小作者让宋江开发了水泊 梁山,大搞旅游业,还让这些英雄们赚取外汇、读大学、出国进修等等。让高 俅制造假冒伪劣产品,从而展开矛盾,在矛盾进入高潮时来了个“且听下回分 解” ,引得师生翘首以盼。 实际上,这种创作来源于我们没有把学生的写作活动仅看做作文教学,而 是以“文以言志” “文以传情”为主题进行了校本课程的开发。也就是把作文与 做人当成一门课程进行教学。这门课程功能不在单一的作文,而在传情达意, 表现真我。这种以语文学科为依托的校本课程开发,丰富了我们的校园文化, 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促进了作文教学的发展。 第三,我要谈谈在这一初始时期如何对学生进行评价。 首先我们要明确:评价是一个过程,要渗透、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意思是:评价要在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中进行,要及时、全程。每一次评 价都是学生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经济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